文|四川黨的建設全媒體記者 范吳瑕
6月29日,燦爛的陽光肆意灑下,坐上“川渝20路”首發公交車,四川省廣安市鄰水縣壇同鎮居民謝鳳瓊笑容滿面:“這條公交線路開通后,對壇同鎮、高灘鎮(隸屬于鄰水縣)沿線的居民來說是個大好事,上下班比以前更方便了?!?/p>
這條始于川渝高竹新區公交站,止于重慶市渝北區雙鳳橋樞紐站的跨省公交線路,是川渝“雙城生活”的又一次革新,反映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縣域集成改革的突破與人們的期待。
迎著難點上,向著深處改。2020 年以來,9 個縣級行政區作為首批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縣域集成改革試點地區,一地明確一項牽引性改革,各有側重,聚焦基礎設施、協同創新、公共服務等領域,集成政策、要素、力量,大刀闊斧“改”,改革邁入“系統集成、協同高效”的新階段。

四川省宜賓市翠屏區對社區進行親民化改造之后,“城市書吧”成為居民閱讀充電的好地方。圖/宜賓市翠屏區委改革辦
今年暑假,攜家人從重慶市奉節縣而來的游客劉先生在四川峨眉山玩得十分開心:“我不僅享受到門票五折優惠,還看到了云海、日出,吃了很多美食,感受了峨眉山的人文氣息。這是一次很棒的旅游體驗?!?/p>
看山、看景、看城,多彩的旅游新體驗讓人回味無窮,也為峨眉山注入新的發展活力。城市的變化凝聚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縣域集成改革的強大動力——串聯起相關改革內容,使之成為環環相扣的鏈條,形成協同合力。
對于旅游資源豐富的四川省峨眉山市來說,縣域集成改革的重心自然落到“創新文旅融合發展”上。
“過去景城規劃‘兩張皮’,文旅品牌‘叫而不響’的問題正在被一一攻破?!庇浾邚亩朊忌绞形母镛k了解到,以改革為契機,峨眉山市突破各部門、各項目“單兵突進”模式,形成聯動融合的改革鏈條,構建起與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相適應的全域旅游規劃體系,還拓寬文旅開放合作平臺,與重慶市南川區、武隆區建立“一對一”合作關系,與奉節縣建立“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合作機制并聯合推出惠民政策。
集成中有重點、重點中有協同,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背景下,試點地區聚焦改革內容“牽一發而動全身”。3 年多來,涉及基礎設施、現代產業、協同創新等7 個方面的內容都被放進縣域集成改革這“一張圖”中。
不同的是,9個試點縣(市、區)每一個都有精準的切入點,或以區域開放合作體制機制改革為重點,或以科技創新產業化體制機制改革為重點……四川省委改革辦相關負責人說:“每一地圍繞一項牽引性改革搭平臺、強機制,將原來相對分散的改革舉措,變成更具原創性、特色化、差異化的系統集成改革舉措。”
峨眉山市如此,四川省宜賓市翠屏區亦如此。作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區域中心城市,翠屏區的集成改革朝著“構建城市基層社會治理共同體”的方向前行。
“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不僅能跳舞健身,還能帶小孫子‘打卡’城市書房?!奔易〈淦羺^象鼻街道的李瓊切身體驗到改革帶來的“紅利”。
得益于縣域集成改革試點,翠屏區通過政策系統集成、機制創新集成、方案協同集成、資源高效集成,不僅完成28個社區的“一社區一特色”親民化改造和提檔升級,還探索并推進街道賦權擴能、社區減負增效、網格精細管理等80 項集成改革重點任務,實現了服務窗口“前移”、管理中心“智能”、治理手段“多元”。
以改革回應解決發展中的難題,成渝地區素來敢想敢做。對于縣域集成改革試點縣(市、區)而言,集成推進各項改革,首先需要思考的是:從哪兒入手?
什么樣的切入口能實現“落一子而滿盤活”?鄰水縣的探索,是直面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短板和弱項。
作為四川距離重慶主城都市區中心城區最近的縣,鄰水縣無疑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縣域集成改革的最前沿。
問題導向、先行先試,鄰水縣的改革以“共建毗鄰地區合作機制”為開端。
8月9日,在南北大道三期鄰水段,大型油面攤鋪機正在開展第三層油料攤鋪作業,工程已進入收尾階段,鄰水縣交通運輸局副局長周加林說:“全線通車后,從川渝高竹新區到重慶中心城區的時間將縮短至半小時?!?/p>
這是鄰水縣集成探索區域交通聯建聯管聯運機制改革的一個縮影。打通路網“堵點”,加快建設區域交通復式聯運網、推動出川入渝通道建設,鄰水縣的集成改革從單項、局部改革變成多向、全局統籌。
“川渝高竹新區有近百家企業,員工近4000人,原來他們在辦理身份證、開具各類證明時,都需要專門請假?!贝ㄓ甯咧裥聟^黨工委黨群工作部部長李佳介紹,為方便群眾辦事,鄰水縣探索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機制改革,與重慶市渝北區共同搭建平臺、整合資源、開放權限,建成川渝高竹新區公安政務服務大廳,可以辦理戶政服務、車管業務等對外服務事項,實現“進一家門,辦兩地事”。
打破行政藩籬,加強與重慶毗鄰地區的合作,四川省遂寧市船山區在川渝毗鄰地區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實踐中以“小切口”破局,實現多點突破。
探索現代農業園區共建機制,與重慶市潼南區共同打造“渝遂綿”優質蔬菜生產帶船山基地;推進企業遷移“無障礙一次辦”改革;推進“行政河長+技術河長+民間河長”“河長+警長+檢察長”管理保護機制,與潼南區等毗鄰地區開展聯合巡河……直面群眾難點、發展堵點,船山區通過“小切口”尋找改革的破題之處,用集成改革“關鍵一招”牽引縣域經濟社會發展。
8 月的陽光熱烈而明亮,走進中國(綿陽)科技城激光技術應用產業園、中國(綿陽)科技城核醫療健康產業園,是一派熱火朝天的建設場景。
以科技創新產業化體制機制改革為牽引開展試點,四川省綿陽市游仙區依托科研資源富集優勢,下足“協同創新”功夫,最大限度釋放改革集成效應。
集成探索高新產業優化升級機制、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等改革舉措;探索“一院所一平臺一產業”科技協同創新模式,核醫療健康產業園、激光技術應用產業園等項目實現從無到有……在游仙區,舉措落地、成果轉化的背后,藏著大膽探索、改革創新的大文章。
中玖閃光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的成果轉化便是如此。
6 月8 日,中國(綿陽)科技城激光技術應用產業園內,中玖閃光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賢洪一到公司就去實驗室瞧瞧他的“老朋友”——FLASH 放療設備,這款設備在提升癌癥患者治療率、生存率方面具有顛覆性作用,利用FLASH閃光放療技術,能將傳統放療1 個月的治療周期縮短到1秒鐘。
說起這段成果轉化歷程,劉賢洪感慨萬千:“多虧了游仙區在縣域集成改革中搭建的院地協同創新平臺——中國(綿陽)科技城光子技術研究院,打破了實驗室到生產線的壁壘,促進科研成果轉化為新興產業。”
產業“向新”,引擎是改革,動力是創新,游仙區深知這一點。抓住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契機,游仙區協同創新的腳步邁得越來越大:探索與成都、重慶等地開展“總部+基地”“研發+生產”“產品+市場”的產業互動模式;探索院地協同招商模式,協同招引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四川九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
不同于游仙區的“科技協同創新”,鄰水縣、隆昌市更突出“區域協同創新”。
3 年多來,鄰水縣積極與重慶市毗鄰區縣常態化開展創新需求對接;隆昌市不斷完善科技人才柔性流動、跨區域招引和使用機制,鼓勵本地企業與成渝科研院所開展合作。
眼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縣域集成改革試點成效漸顯,試點地區正蓄足改革創新動力,讓產業特色有別,新事物、新場景逐一落地。未來,經過資源整合、系統性重塑后的成渝地區,更值得我們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