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穎,吳金華,張金婷
(鄱陽縣人民醫院產科,江西 鄱陽 333100)
剖宮產(cesarean section)是臨床解決妊娠難題的有效手段,特別是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產婦年齡不斷增加,剖宮產率不斷提高。剖宮產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和藥物是保證母嬰安全的關鍵[1,2]。腰硬聯合麻醉是臨床常用方式,有效結合了傳統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優點,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安全性較高[3]。但腰硬聯合麻醉存在一定牽拉反應,臨床通常通過增加局麻藥提高麻醉阻滯平面[4]。而臨床局部藥物種類繁多,且目前尚無無統一應用標準,如何科學、合理選擇是當前研究的熱點[5]。本研究結合2021 年5 月-2022 年5 月在我院行剖宮產的84 例產婦,比較新型長效酰胺暢類麻醉藥物左布比卡因的應用效果,以期為剖宮產的順利進行提供參考,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 年5 月-2022 年5 月在鄱陽縣人民醫院行剖宮產的84 例產婦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組42 例。對照組年齡21~38 歲,平均年齡(26.49±3.20)歲;孕周38~41 周,平均孕周(39.23±4.11)歲。觀察組年齡22~37 歲,平均年齡(25.89±2.80)歲;孕周37~41 周,平均孕周(39.01±3.40)歲。兩組產婦年齡、孕周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或家屬均自愿參加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和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均符合剖宮產指征[6];②未合并嚴重妊娠并發癥和合并癥[7];③均無剖宮產史。排除標準:①合并研究藥物過敏史[8];②胎盤早剝、前置胎盤等急診手術者[9];③隨訪資料不完善者。
1.3 方法 建立靜脈通路,以5 L/min 給予面罩持續吸氧,指導產婦取左側低頭彎腰體位,常規消毒鋪巾后,于L3~4間隙穿刺,取25 g 腰麻穿刺針,針孔朝頭側突破硬膜可見清亮腦脊液溢出后固定穿刺針,對照組將2 ml 的0.75%羅哌卡因(廣東嘉博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73193,規格:20 ml∶150 mg)與1 ml 清亮腦脊液混合,然后推注2.3 ml 混合液,留置硬膜外導管,固定好后立即輔助產婦取平臥位。每2 min 針刺皮膚測定一次阻滯平面。觀察組采用腰硬聯合左布比卡因麻醉,具體方法同對照組,使用藥物為0.75%左布比卡因(江蘇奧賽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23147,規格:10 ml∶50 mg)。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麻醉起效時間、蘇醒時間、麻醉優良率、肌肉松弛程度、疼痛分級、不同時間段平均動脈壓(MAP)和心率(HR)以及不良反應(惡心嘔吐、低血壓、心動過速、呼吸困難)發生率。
1.4.1 麻醉效果[10,11]優:肌松、鎮痛良好,無牽拉反應;良:肌松、鎮痛一般,牽拉反應可忍受;差:肌松、鎮痛較差,存在明顯牽拉反應,需要靜脈輔助給藥。優良率=(優+良)/總例數×100%。
1.4.2 肌肉松弛程度[12]肌松完全:肌松完全,手術順利進行;肌松一般:肌松效果良好,存在輕微牽拉反應,可通過輔助用藥確保手術順利進行;肌松不全:肌松效果較差,存在明顯牽拉反應,需要更換麻醉方式。
1.4.3 疼痛分級[13]0 級:無產婦主訴疼痛,產婦配合度高;1 級:產婦主訴輕微疼痛,存在牽拉反應;2 級:產婦主訴疼痛難忍。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軟件包SPSS 19.0 對本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采用(±s)表示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麻醉指標比較 觀察組麻醉起效時間、蘇醒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麻醉指標比較(±s,min)

表1 兩組麻醉指標比較(±s,min)
2.2 兩組麻醉優良率比較 觀察組麻醉優良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麻醉優良率比較[n(%)]
2.3 兩組肌肉松弛效果比較 觀察組肌松完全率高于對照組(P<0.05),肌松一般率低于對照組(P<0.05),肌松不全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肌肉松弛效果比較[n(%)]
2.4 兩組疼痛分級比較 觀察組0 級疼痛占比高于對照組,1 級疼痛占比小于對照組(P<0.05),2 級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疼痛分級比較[n(%)]
2.5 兩組生命體征變化情況比較 麻醉5 min 后觀察組MAP、HR 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5。
表5 兩組生命體征變化情況比較(±s)

表5 兩組生命體征變化情況比較(±s)
注:與麻醉前比較,*P<0.05
2.6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6。

表6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n(%)]
相關研究顯示[14],剖宮產腰硬聯合麻醉中牽拉痛是由于椎管內阻滯麻醉平面不足以完全抑制牽拉反應所致。因此,預防牽拉反應發生的關鍵在于調節麻醉平面。羅哌卡因屬于酰胺類麻醉藥物,通過控制鈉離子通道,可減輕神經興奮和傳導[15]。但是臨床應用中,羅哌卡因容易發生阻滯不全,引起低血壓,影響手術安全性[16]。左布比卡因屬于新型藥物,對心臟無抑制作用,相對具有更高的應用安全性[17]。但是目前,關于剖宮產術中應用腰硬聯合左布比卡因麻醉的研究存在差異,具體的有效性、安全性不明確,需要臨床進一步探究證實。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麻醉起效時間、蘇醒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提示左布比卡因麻醉起效快速,不會延遲蘇醒時間,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分析認為,可能是由于左布比卡因脂溶性相對高,利于滲透,從而起效相對快速[18]。同時研究顯示,觀察組麻醉優良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左布比卡因可實現與羅哌卡因相似的麻醉效果,兩者均可作為剖宮產術腰硬聯合麻醉的藥物。本研究發現,觀察組肌松完全率高于對照組(P<0.05),肌松一般率低于對照組(P<0.05),肌松不全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左布比卡因肌肉松弛效果更佳,可改善患者肌肉松弛程度,促進手術順利進行,有效控制麻醉因素造成的風險。可能是由于左布比卡因是布比卡因的左旋異構體,不僅可維持良好的麻醉,且可減小對心臟和神經系統的影響,從保證了良好的肌松效果[19,20]。另外,觀察組0 級疼痛占比高于對照組,1 級疼痛占比小于對照組(P<0.05),2 級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剖宮產腰硬聯合左布比卡因麻醉可有效提高鎮痛效果,降低產婦疼痛度,且多表現為0 級疼痛,可保證手術順利進行,進一步表明該麻醉藥物具有良好的鎮痛效果。另外,麻醉5 min后觀察組MAP、HR 均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兩種藥物均會對MAP、HR 造成一定影響,但是兩者比較,左布比卡因的影響較小,可基本維持MAP、HR穩定,從而預防不良應激反應,提高麻醉安全性。此外,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左布比卡因不良反應少,安全更高。
綜上所述,剖宮產術行腰硬聯合左布比卡因可改善產婦肌肉松弛程度,減輕產婦疼痛,減小對MAP、HR 的影響。其不良反應少,麻醉起效和蘇醒時間短,麻醉優良率高,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