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恩
先進封裝近期催化劑較多,這會有什么影響?
從行業技術發展看,體現出先進封裝的重要性,尤其是當前AI快速發展對數據處理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先進封裝工藝逐步被視為實現芯片更高性能的途徑。先進封裝的本質是提高帶寬和提升算力,通過提高數量和提高傳輸速率來實現,主要有兩個途徑:提高IO的數量和提高傳輸速率。
近期有消息稱,繼英偉達10月確定擴大下單后,蘋果、AMD、博通、邁威爾等重量級客戶近期也對臺積電追加CoWoS訂單。另有消息稱,臺積電正大舉擴產SoIC(系統級集成單芯片)產能,正向設備廠積極追單。無論是CoWoS還是SoIC擴產,都印證了先進封裝需求的旺盛。
A股公司中受益此技術的多嗎?
相比芯片設計和晶圓制造,大陸在封裝測試環節已經比較成熟,占全球比重四成左右。不過,先進封裝占比較低,去年滲透率僅為14%。技術短板是事實,但也說明提升空間大,尤其是在先進制程受限的影響下,發展更為迫切,接下來政策支持、資本開支等還會加速。
僅從目前A股廠商看,幾個龍頭廠商均在積極布局先進封裝技術,客戶和產品都在同步推進中,雖然目前談不上有多少訂單和業績,但從邏輯上看,產業鏈受益的是封測企業、材料、設備等。
相比傳統封裝,倒裝芯片(FC)、晶圓級封裝(WLP)、系統級封裝(SiP)、2.5D封裝、3D封裝等先進封裝大量使用RDL(再布線)、Bump(凸塊)、TSV(硅通孔)、Wafer(晶圓)等基礎工藝技術,將會推動相關封裝設備量價齊升。而材料的保障同樣重要,離不開上游封裝基板、包封材料等。
短期走勢更多看資金屬性,部分封測龍頭偏機構主導,短期不明顯放量、機構不活躍,走勢不會太強。活躍的都是小市值游資主導的,集中在材料中,這類更適合從籌碼結構、盤面氛圍、技術形態等出發,短炒是不用考慮基本面的,能蹭上概念就行,炒一波換一個,不會總炒同一個的,這是要注意的。至于機構主導的,中期看會受益行業發展,只是不能決定短期走勢。
說說近期的盤面,該怎么應對?
上周中文章說過滬指和創業板都處在短期相對關鍵的支撐位置,如果能有支撐,指數結構沒有被破壞,對盤面氛圍還能有期待。如果沒有撐住,向下調整雖然技術上空間不會很大,但調整時間就會延長,盤面氛圍也會轉弱,這是短期需要觀察的。
關鍵還是看盤面氛圍,這是量能決定的,就算指數有反彈,但不放量,盤面氛圍也不會好。之前說過,萬億之上是短期維持主流板塊輪動的基礎,9000億附近輪動力度就要降低,8000多億就別太期待什么了,包括開盤漲跌停家數和板塊效應,這些都可以在開盤15分鐘通過盤面信號找到答案,這也決定了當天的應對策略。
目前從資金屬性看,外資還在反復中,機構一直躺平,只有游資相對活躍,但炒動物、數字等無厘頭概念,參與的難度較大,且這種也很難帶領盤面氛圍,還需觀察更具人氣的方向出現。接下來最佳局面是有新主線,這需要游資、機構等共同作用。
對于汽車板塊怎么看?
本周汽車板塊走勢較強,這個方向也是反復說的,具備中期邏輯,短期會反復表現,只是要根據資金特點來,多在上升趨勢中尋找機會,或者強勢股的回調,追高意義不大。
整車雖然彈性不大,但中軍地位明顯,只要有趨勢龍頭在,其他細分才會有表現。電動化之前幾年被充分炒作,且目前想象空間不大,傳統的鋰電需要技術突破提升預期,相對活躍的是快充相關的,但資金認可度也不算很高。
想象力更大的是智能化,這也是之前反復說的。近期四部委聯合發布了《關于開展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工作的通知》,這一政策出臺,可謂正式推動了乘用車L3和出行服務L4的技術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自動駕駛不僅滲透率提升空間大,個股股性也更活躍。跟蹤細分方向可以沿著單車價值量高、競爭格局清晰、滲透率不算高等出發,如激光雷達、域控制器、線控制動等。接下來會在“滾雪球”中進行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