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炳燦 朱麗興
肺炎是在新生兒中較為常見的一種呼吸道疾病,主要是由于在母體子宮內或出生過程中,新生兒吸入某些有害物質,從而導致肺部出現炎癥,其主要臨床表現為發熱、氣促、呼吸困難等,若未及時進行有效干預,將對新生兒生命安全造成威脅。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其致死率高達35%[1]。目前,臨床上對新生兒肺炎主要以對癥治療為主,包括保持呼吸道通暢、應用抗炎止咳類藥物、營養支持等,但其效果難以達到理想要求。鹽酸氨溴索是臨床上治療呼吸系統疾病的常用祛痰藥物,不僅可以對液痰進行溶解,而且還可潤滑呼吸道,促進表面活性物質分泌,增加纖毛運動能力,達到促使痰液咳出的作用;布地奈德也是呼吸科常用的糖皮質激素,其具有高效抗炎作用,并且還能抑制免疫反應及抗體合成,在改善呼吸道炎癥方面極具價值。本研究就鹽酸氨溴索靜脈注射聯合布地奈德霧化吸入對新生兒肺炎及超敏C反應蛋白(hs-CRP)、降鈣素原(PCT)的影響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選取2020年4月至2022年8月肇慶市端州區婦幼保健院收治的200 例新生兒肺炎患兒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100 例。觀察組男56 例,女44 例,年齡3~27 d,平均(14.32±3.61)d,體重2.4~3.9 kg,平均(3.17±1.02)kg;對照組男55 例,女45 例,年齡3~28 d,平均(14.35±3.63)d,體重2.5~3.9 kg,平均(3.19±1.05)kg。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1)符合肺炎診斷標準[2];2)經影像學檢查確診;3)心率(HR)<160 次/min,呼吸頻率<60 次/min;4)患兒家長知曉研究內容,且簽署了知情同意書;5)入院前未接受過其他藥物治療。排除標準:1)敏感體質,對本研究應用藥物存在禁忌證;2)治療依從性差;3)合并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性心臟病;4)早產兒、畸形兒等;5)合并器官嚴重損傷。
兩組患兒給予抗感染、糾正酸堿失衡、營養支持、吸痰、心電監護等常規治療。對照組采用鹽酸氨溴索(四川美大康華康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93359,規格:2 ml×5 支)治療,7.5 mg/次,2 次/d,緩慢靜脈注射。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1 ml 布地奈德(四川省普銳特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213286,規格:2 ml∶1 mg)+2 ml 無菌0.9%氯化鈉注射液混合后霧化吸入治療,每次<20 min,2 次/d。兩組患兒均治療7 d。
1)療效判定標準:治愈:肺部啰音、咳嗽、發熱、呼吸困難等臨床癥狀消失,影像學檢查顯示肺部無陰影;有效:肺部啰音、咳嗽、發熱、呼吸困難等臨床癥狀顯著緩解,影像學檢查顯示肺部陰影明顯減少;無效:未達上述標準[3]。治療有效率(%)=(治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2)癥狀消失時間及住院時間:觀察兩組患兒發熱、咳嗽、氣喘、濕啰音、呼吸困難消失時間以及住院時間。3)血清炎癥因子:取兩組患兒清晨空腹靜脈血,離心后取上層清液,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法檢測血清hs-CRP、PCT 水平。4)血氣指標:采用血氣分析儀對兩組患兒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動脈血氧分壓(PaO2)、動脈血氧飽和度(SaO2)進行測定評估。
采用SPSS 22.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 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發熱、咳嗽、氣喘、濕啰音、呼吸困難消失時間以及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癥狀消失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d,±s)

表2 兩組患兒癥狀消失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d,±s)
組別 例數 發熱 咳嗽 氣喘 濕啰音 呼吸困難時間 住院時間對照組 100 5.83±0.71 5.84±0.68 5.06±0.57 5.36±0.44 3.37±0.41 6.49±0.34觀察組 100 4.68±0.62 4.92±0.76 3.59±0.63 4.25±0.52 2.43±0.32 5.57±0.38 t 值 12.200 9.021 17.303 16.295 18.074 18.043 P 值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干預前,兩組hs-CRP、PCT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hs-CRP、PCT水平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炎癥因子比較(±s)

表3 兩組患兒炎癥因子比較(±s)
組別 例數hs-CRP(mg/L)PCT(μg/L)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對照組 100 22.16±7.62 19.47±6.22 5.11±1.23 2.94±0.52觀察組 100 22.13±7.43 17.03±6.14 5.06±1.19 2.19±0.47 t 值 0.052 2.792 0.292 10.700 P 值 0.959 0.006 0.770 <0.001
干預前兩組PaCO2、PaO2、SaO2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PaO2、SaO2水平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aCO2水平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兒血氣指標比較(±s)

表4 兩組患兒血氣指標比較(±s)
注:1 mmHg=0.133 kPa
組別 例數PaCO2(mmHg)PaO2(mmHg)SaO2(%)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對照組 100 55.36±6.82 47.25±6.04 44.41±5.76 70.26±5.17 78.42±3.82 86.46±5.87觀察組 100 55.31±6.27 41.64±5.13 44.32±5.73 73.95±5.13 78.39±3.57 95.11±6.25 t 值 0.054 7.079 0.111 5.066 0.057 10.088 P 值 0.957 <0.001 0.912 <0.001 0.954 <0.001
新生兒由于各器官正處于生長階段,其各項功能仍未發育成熟,氣管、支氣管等組織較為狹窄且薄弱,并且其的免疫系統尚未完全發育成熟,對細菌的清除能力較弱[4]。因此,革蘭陰性桿菌、鏈球菌等細菌可通過吸入或垂直傳播進入新生兒呼吸道,并侵入肺組織,隨后在肺泡和支氣管中大量繁殖,形成感染灶,逐漸擴散至周圍肺組織,導致炎癥反應和肺部損傷[5]。而長時間感染可導致患兒肺泡和支氣管發生炎癥反應和充血,從而引起黏液和滲出物積聚,致使肺泡和支氣管阻塞,影響氧氣交換并導致呼吸困難;另外,氣道長時間水腫,也可能會誘發心力衰竭,對患兒生命安全造成極大威脅。
鹽酸氨溴索是一種常用于治療新生兒肺炎的藥物,其可刺激呼吸道上皮細胞分泌黏液,增加呼吸道的濕潤度,同時還可增加纖毛運動頻率,促進痰液排出,清除肺部病原體和炎癥產物,并且鹽酸氨溴索還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可抑制炎癥因子釋放,減輕炎癥反應[6-7]。布地奈德是一種常用于治療哮喘和其他呼吸系統炎癥性疾病的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其能抑制白細胞趨化因子、炎癥細胞激活因子等炎癥因子釋放,并且布地奈德還具有免疫調節作用,可抑制免疫系統的異常反應,在炎癥過程中,免疫系統的過度激活可導致組織損傷,而布地奈德可以通過抑制免疫細胞的活化和細胞因子的產生來調節免疫反應[8]。通過對患兒霧化吸入給藥,能將藥物直接送達呼吸道,并在肺部發揮作用,也能增加藥物在肺組織中的濃度,減少全身性不良反應發生風險[9]。因此,通過兩種藥物聯合應用,能有效縮短患兒各類癥狀消失時間及住院時間,并極大地提高治療效果,且布地奈德與鹽酸氨溴索均有抗炎效果,通過協同作用,也能有效降低炎癥因子水平,故干預后觀察組PTC、hs-CRP 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
對比兩組血氣指標,干預后兩組PaO2、SaO2水平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aCO2水平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布地奈德可以減輕肺部炎癥,提高氧氣在肺泡和血液之間的交換效率,而鹽酸氨溴索能夠增加支氣管黏液的流動性和排出,從而減輕黏液阻塞和炎癥反應,通過兩者聯合應用能有效減輕炎癥反應和降低氣道阻力,從而改善血氣指標,達到提高SaO2、PaO2降低PaCO2的作用[10]。
綜上所述,對新生兒肺炎采用布地奈德混懸液霧化吸入聯合鹽酸氨溴索靜脈注射能顯著提高患兒臨床治療效果,促進癥狀早日消退,并改善通氣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