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遺尿源流考*

2023-11-29 08:38:37韓秋玥李緒杰崔文成
中醫(yī)藥導報 2023年9期
關(guān)鍵詞:小兒

韓秋玥,李緒杰,崔文成

(1.山東中醫(yī)藥大學第一臨床學院,山東 濟南 250014;2.山東中醫(y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山東 濟南 250014;3.濟南市中醫(yī)醫(yī)院,山東 濟南 250012)

遺尿俗稱尿床,屬中醫(yī)學“遺溺”的范疇,是指3歲以上小兒不能從睡眠中醒來而反復發(fā)生無意識排尿行為,每周超過一定次數(shù),持續(xù)至少3個月[1]。遺溺一證,亙古通今其論述諸多,所指范圍較廣,有睡中而自遺者,屬遺尿,另有清醒時小便自出而不覺者,屬小便不禁。正如《醫(yī)宗金鑒·小便閉癃遺尿不禁總括》所載:“不知而尿出,謂之遺尿;知而不能固,謂之小便不禁。”[2]510遺尿是兒科臨床常見疾病,病程較長,且易反復發(fā)作,會不同程度影響患兒生長發(fā)育、身心健康和生活質(zhì)量,故重視本病具有重要意義。筆者主要采用文獻研究法及經(jīng)驗總結(jié)法等方法,將歷代醫(yī)家對遺尿的論述進行系統(tǒng)梳理歸納,以豐富本病理論體系并益于臨床實踐指導。

1 病名沿革

歷代醫(yī)籍對遺尿病名的論述包括“遺溺”“溲便”“尿來”“尿床”“夜尿癥”等。

1.1 遺溺 《黃帝內(nèi)經(jīng)》首提“遺溺”之病名。如《靈樞·本輸》記載:“三焦者……入絡膀胱,約下焦,實則閉癃,虛則遺溺。”[3]18《靈樞·九針論》亦記載:“膀胱不約為遺溺。”[3]523這說明遺溺乃膀胱氣虛失于約束所致。《景岳全書·雜證謨·遺溺》載:“遺溺一證,有自遺者,以睡中而遺失也。有不禁者,以氣門不固,而頻數(shù)不能禁也。又有氣脫于上,則下焦不約,而遺失不覺者,此虛極之候也。”[4]張介賓將其分為三類,三者雖有輕重之別,但皆屬虛證。綜上可見遺溺以虛證多見。

1.2 尿床 遺尿,俗稱尿床。陳復正在《幼幼集成·小便不利證治》中提到“尿床”。其詳述:“小便自出而不禁者,謂之遺尿;睡中自出者,謂之尿床。此皆腎與膀胱虛寒也。”[5]

1.3 溲便 《醫(yī)宗金鑒·平脈法》記載:“方有執(zhí)曰:溲便,遺尿也。腎司闔辟,闔辟廢,故二便皆無禁約也。”[2]170其指出溲便即遺尿。腎開竅于二陰,主司二便,開闔失司而發(fā)為本病。另有腎絕之溲便。如張仲景云:“溲便遺失,狂言,目反直視者,此為腎絕也。”[6]11

1.4 尿來 尿來指小兒夜間小便不禁而遺尿。《古今醫(yī)統(tǒng)大全·遺尿門》曰:“又有尿來者,亦由膀胱冷,夜屬陰。小便不禁,胞里有出,謂之尿來也。”[7]

1.5 夜尿癥 《中國兒科醫(yī)鑒·夜尿癥》記載:“本病并無尿意。又膀胱并不積尿,而在不知不識之間排出多量之尿也。多起于夜中睡眠時。亦有見于晝間者。”[8]

2 遺尿脈候

《諸病源候論·小便諸病》提到:“診其脈來過寸口,入魚際,遺尿。肝脈微滑,遺尿。左手關(guān)上脈沉為陰,陰絕者,無肝脈也,苦遺尿。”[9]浮取陽脈,沉取陰脈。左手關(guān)部浮取為膽,沉取為肝。肝失疏泄,影響三焦水道的正常通利,迫注膀胱,而成遺尿。《傷寒論·平脈法》曰:“寸口脈微而澀,微者衛(wèi)氣不行,澀者榮氣不逮。榮衛(wèi)不能相將,三焦無所仰,身體痹不仁。榮氣不足,則煩疼,口難言;衛(wèi)氣虛,則惡寒數(shù)欠。三焦不歸其部,上焦不歸者,噫而酢吞;中焦不歸者,不能消谷引食;下焦不歸者,則遺溲。”[6]28尺部浮取為膀胱,沉取為腎。腎為主水之臟,生成尿液,膀胱主貯藏、排泄尿液。正如成無己解釋為:“下焦在膀胱上口,主分別清濁,溲,小便也。下焦不歸其部,不能約制溲便,故遺溲。”[6]28

3 病因病機

3.1 暴受驚恐 《靈樞·本神》曰:“恐懼而不解則傷精,精傷則骨酸痿厥,精時自下。”[3]67恐傷腎,恐為腎所主。恐則氣下,耗及腎氣,而出現(xiàn)骨痿、精滑、遺尿等病癥。正如《類經(jīng)·四時陰陽外內(nèi)之應》所言:“恐則精卻,故傷腎。凡猝然恐者多遺尿,甚則陽痿,是其征也。”[10]清代羅國綱的《羅氏會約醫(yī)鏡》亦宗其旨。其云:“又有大驚卒恐,能令人遺尿,即傷腎之驗。”[11]驚恐傷腎而致遺尿。小兒心氣未充,心神怯弱,更易受到驚嚇。若嬰幼兒時期遭受強烈的精神刺激,或生活中發(fā)生某些重大變化,緊張、焦慮、驚恐等情緒則會導致遺尿的發(fā)生。

3.2 膀胱失約 《素問·靈蘭秘典論篇》云:“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12]128其指出膀胱的生理功能,乃主藏津液,其尤指人體的尿液。《素問·脈要精微論篇》又言:“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12]221水泉,乃小便、尿液。人之尿液不能自禁者,是以膀胱不能藏約,故遺尿不止。《靈樞·九針論》亦提及膀胱不約為遺尿[3]523。尿液的貯藏和排泄與膀胱密切相關(guān),故膀胱之氣壯,能收攝津液,藏而無遺尿之患;若膀胱之氣衰,閉藏失職,則不能收攝津液而患遺尿。

3.3 肺氣虛冷 清代醫(yī)家多提及肺氣虛冷而致遺尿。如潘楫在《醫(yī)燈續(xù)焰·肺癰脈證》言:“肺居最上,為諸氣之總司,而通調(diào)水道,下輸膀胱。遺尿小便數(shù)者,肺氣虛冷,有失通調(diào)之職,所謂不能制下也。”[13]肺者,覆蓋于五臟六腑之上,位居高位,參與調(diào)節(jié)全身的津液代謝,將部分水液下輸于腎與膀胱而為尿液。高學山的《高注金匱要略·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治第七》也記載:“肺為水之源,且其氣象天,嘗有提挈黃泉,傳送濁道之妙。肺虛不能提挈,故遺尿,肺寒不能傳送,故小便又數(shù)也。”[14]這類遺尿往往多伴唾液增多等癥狀,皆因肺虛而寒,其失津液通調(diào)之職。

3.4 肺脾氣虛 《素問·經(jīng)脈別論篇》云:“飲入于胃,上輸于脾,脾氣散精,上歸于肺,通調(diào)水道,下輸膀胱。”[12]309脾為肺之母,肺為腎之母,脾是水液運化調(diào)節(jié)的樞紐,肺將脾轉(zhuǎn)輸?shù)慕蛞合蛳虏忌⒂谀I,故尿液的排泄與肺脾等多臟腑有著密切關(guān)系。肺脾氣虛則水液輸布失調(diào)而遺尿,誠如清代醫(yī)家尤怡在《金匱翼·閉癃遺溺》中記載:“有肺脾氣虛,不能約束水道,而病為不禁者,《金匱》所謂上虛不能治下者也。”[15]臨證多表現(xiàn)為睡中遺尿,夜間量不多,但白日次頻量多,面色無華,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自汗、動則出汗,易感冒,舌淡苔薄白,脈緩弱。小兒臟腑嬌嫩,異于成人,具有“肺常不足、脾常虛”的生理特點,稍有不慎,即易感邪。外邪襲人,肺先受之,宣降失司,子病及母,加之當今小兒嬌縱慣養(yǎng),喂養(yǎng)不當,恣食肥甘厚味冷飲等,脾氣虛弱,則肺脾失權(quán),水液運化失常,腎水終不能攝。

3.5 心腎氣虧 《普濟方》小便遺失篇記載:“夫人之遺尿,出心腎二氣之所傳送。蓋心與小腸為表里,腎與膀胱為表里。若心腎氣虧,陽氣衰冷,傳送失度,則必有遺尿失禁之患。”[16]其指出遺尿可歸為心腎之氣傳送失度之所為也。中醫(yī)認為心藏神,腎藏志。《景岳全書·雜證謨·遺溺》提到:“其有小兒從幼不加檢束,而縱肆常遺者,此慣而無殫,志意病也。”[4]其意在闡述遺尿的產(chǎn)生與心神及志意相關(guān)。心者主神明,其能主宰人體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神明之主失調(diào),不能控制排尿功能,則會出現(xiàn)夢中小便自遺[17]。腎者水藏,主津液。尿液的排泄需依賴腎氣蒸化與固攝等作用。腎的氣化作用正常,則膀胱開合有度。若腎氣虛衰則失其固攝,膀胱合少開多,則出現(xiàn)夜尿多、遺尿等癥狀。

3.6 心腎不交 《普濟方》云:“腎主水,膀胱為之府,諸水于膀胱而泄,于小腸實相通也。然小腸獨應于心者,蓋陰不可以無陽,水不可以無火,水火既濟,上下相交,此營衛(wèi)所以流行。而水竇閉闔,所以不失其司耳,惟夫心腎不濟,陰陽不調(diào),故內(nèi)外關(guān)格而水道澀,傳送失度而水道滑……下焦虛寒,不能溫制水液,則便溺欲出而不禁,是皆心不與腎交通。”[16]其指出遺溺乃因心腎不交所致。臨床往往表現(xiàn)為夢中尿出,白天多動少靜,寐不安寧,易哭易驚,記憶力差,或五心煩熱,形體較瘦,舌紅苔少,脈沉細而數(shù)等癥狀。心火下溫腎水,腎水上濟君火,水火既濟則心有所主,腎有所藏。而小兒心常有余、腎常虛。若心火上炎,傷及腎水,或腎水不足,水不濟火,則心腎失交,心神不寧,腎失閉藏而遺尿不止。

3.7 下焦蓄血 南宋楊士瀛《仁齋直指》曰:“若夫下焦蓄血,其與虛勞內(nèi)損,則便溺自遺而不知。”[18]各種原因產(chǎn)生的瘀血,積于膀胱,而致脬氣不固,故尿自遺。臨床多以小便滴瀝不暢,小腹脹滿隱痛,或可觸及塊物,時有尿自遺,舌暗或有紫斑,苔薄,脈澀或細數(shù)等為常見癥。

3.8 下元虛寒 隋代巢元方《諸病源候論·小便諸病·遺尿候》云:“遺尿者,此由膀胱虛冷,不能約于水故也。膀胱為足太陽,腎為足少陰,二經(jīng)為表里。腎主水,腎氣下通于陰。小便者,水液之余也。膀胱為津液之腑,腑既虛冷,陽氣衰弱,不能約于水,故令遺尿也。”[9]醫(yī)家多效此論,諸如《仁齋直指》載:“小便者,乃津液之余也。腎主水,膀胱為津液之府。腎與膀胱俱虛,而冷氣乘之,不能拘制,其水出不禁,謂之遺尿。睡里出者,謂之尿床。此皆腎與膀胱俱虛,而挾冷所致。”[18]慶云閣在《醫(yī)學摘粹·雜證要法》中也記載:“腎司二便之門戶,腎虛有寒,關(guān)門不固,是以遺溺。”[19]此證多表現(xiàn)為睡中遺尿,醒后方覺,小便清長,面白少華,腰膝酸軟,形寒肢冷,智力可較同齡兒稍差,舌淡苔白,脈沉遲無力。若小兒先天稟賦不足,后天失于調(diào)攝,則腎氣不足而膀胱虛寒,固攝無力故尿自遺。

3.9 熱迫膀胱 明清時期醫(yī)家多尊熱客腎與膀胱之說。如薛鎧《保嬰撮要·遺尿》曰:“亦有熱客于腎,干于足厥陰之經(jīng),廷孔郁結(jié),而氣血不能宣通,則痿痹而無所用,故液滲入膀胱,而漩溺遺失者,用六味地黃丸。”[20]秦昌遇在《幼科折衷·遺溺尿床》中也提到:“亦有熱客腎部及膀胱,火邪妄動,永不得寧,故不能禁而頻數(shù)來也,治當補膀胱陰血,瀉火邪主,而佐以收澀之劑……補血治其本也;收之,澀之,治其標也。”[21]其強調(diào)治療宜補血瀉火。張璐的《張氏醫(yī)通·遺尿》記載:“有熱客腎部而遺尿者。經(jīng)曰:淫氣遺溺,痹聚在腎,此系熱證。其證發(fā)熱作渴,或時閉澀,或時自遺,或陰挺不能約制。”[22]《醫(yī)宗金鑒·辨合病并病脈證并治篇》則明確提出“熱迫膀胱則遺尿”[2]129。

3.10 肝經(jīng)濕熱 《靈樞·經(jīng)脈》云:“是主肝所生病者……遺溺,閉癃。”[3]117其提出肝病可致遺尿等病癥。從經(jīng)絡循行而言,足厥陰肝經(jīng)循陰器,抵少腹;從生理功能而言,肝主疏泄,調(diào)暢氣機。黃元御在《素靈微蘊·噎膈解》中闡述:“飲食消腐,其權(quán)在脾,糞溺疏泄,其職在肝,以肝性發(fā)揚,而渣滓盈滿,礙其布疏之氣,則沖決二陰,行其疏泄。”[23]肝氣疏泄,則氣機暢達,津液輸布正常。然小兒肝常有余,脾常不足,或小兒性情急躁,易肝氣郁結(jié),或因飲食失調(diào),濕熱之邪郁于肝經(jīng),均導致肝失疏泄,膀胱失約則遺失不禁。如清代胡蕓谷的《保赤心筌·小兒小便》記載:“或肝火自甚,輸泄無度,以致夢中尿床者,加味逍遙散主之,瀉青丸亦可。”[24]蓋肝主小便,因熱甚而遺,多表現(xiàn)為睡中遺尿,小便黃而量少,性情急躁,夜夢紛紜,或夜間齘齒,手足心熱,面赤唇紅,口渴飲水,甚或目睛紅赤,舌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

4 治療考析

4.1 辨證論治

4.1.1 補腎縮尿 《赤水玄珠》指出縮泉丸可治小兒遺尿,脬氣不足,小便頻多[25]。《彤園醫(yī)書·小兒科》也記載:“若小便頻數(shù),時時遺出,尺脈虛微者,腎氣衰也,宜服縮泉丸。”[26]縮泉丸由山藥、益智仁、烏藥組成。山藥補腎固精;益智仁溫補腎陽,收斂精氣,以鹽炒,入腎經(jīng);烏藥溫腎散寒。三藥合用,共奏補腎縮尿之功,使腎虛得補,寒氣得散。

4.1.2 溫陽益腎 《幼科證治大全》記載:“益智散治小兒遺溺。”[27]其方藥組成略有不同。《補要袖珍小兒方論·遺尿方論》記載以益智仁、白茯苓各等分,可治小兒遺尿,亦治白濁[28]。《幼幼集成·小便不利證治》[5]、《保赤心筌·祛寒劑》[24]認為益智散治小兒遺溺,水有余,而火不足。其均由益智仁、補骨脂(炒)、白茯苓組成。

《醫(yī)學摘粹·雜證要法》云:“如因腎元不能溫固而為遺溺者,以附子、人參、山萸肉方主之。”[19]《嚴氏濟生方·小便門》記載菟絲子丸治療小便多或不禁[29],其由菟絲子、五味子、牡蠣、肉蓯蓉、附子、雞膍胵、鹿茸、桑螵蛸組成。方中菟絲子、肉蓯蓉、附子、鹿茸可溫補腎陽;益智仁、雞內(nèi)金、五味子、牡蠣、桑螵蛸固澀縮尿。現(xiàn)代醫(yī)家多用菟絲子丸加減治療下元虛寒之遺尿,取效明顯[30]。

4.1.3 補肺健脾 《醫(yī)學摘粹·雜證要法》記載:“有肺脾氣虛,不能約束水道而為遺溺者。如因肺脾不能提攝而為遺溺者,以補中益氣湯主之。”[19]《保嬰撮要》[20]與《張氏醫(yī)通》[22]亦記載:“脾肺氣虛者,用補中益氣湯加補骨脂、山茱萸。”補中益氣湯由黃芪、白術(shù)、陳皮、升麻、柴胡、人參、甘草、當歸組成。黃芪量最多以補中益氣,升陽固表;人參、甘草可和中益氣;白術(shù)健脾化濕;當歸養(yǎng)陰和血;柴胡、升麻二藥升舉清陽。諸藥合用共奏補肺健脾、升陽固澀之功。且臨床研究[31]表明,處方中加入適量麻黃,治療小兒遺尿可取得良效。麻黃性溫,歸肺、膀胱經(jīng),可加強其宣發(fā)溫煦之功,恢復正常功能。且麻黃可通過興奮中樞神經(jīng),減輕睡眠深度,從而使患兒自覺排尿。

4.1.4 清心滋腎 《太平圣惠方》[32]中用牡蠣散方治小兒遺尿,體瘦心煩,不欲食。牡蠣散方由牡蠣粉、龍骨、麥門冬、雞腸草、黃芪、白茯苓、桑螵蛸、甘草組成。方中桑螵蛸為治療小兒遺尿常用藥,具有固精縮尿、補腎助陽之功效。以其為主藥的桑螵蛸散多用以治療心腎兩虛之遺尿。清代張秉成在《成方便讀·收澀之劑》明確記載桑螵蛸散可調(diào)補心腎,固脬止遺。其言:“夫便數(shù)一證,有屬火盛于下者,有屬下虛不固者。但有火者,其便必短而赤,或澀而痛,自有脈證可據(jù)。其不固者,或水火不交,或脾腎氣弱,時欲便而不能禁止,老人小兒多有之。凡小兒睡中遺漏,亦屬腎虛而致。桑螵蛸補腎固精,同遠志入腎,能通腎氣,上達于心。菖蒲開心竅,使君主得受參、歸之補。而用茯苓之下行者,降心氣下交于腎,如是則心腎自交。龍與龜皆靈物,一則入肝以安其魂,一則入腎而寧其志,以肝司疏泄,腎主閉藏,兩臟各守其職,宜乎前證皆瘳也。”[33]

4.1.5 健脾補腎 清代陳其瑞《本草撮要》云桂枝“味辛溫。入足太陽經(jīng),功專溫經(jīng)通脈,去風止汗,得芍藥、甘草能利營衛(wèi)。得雄雞肝治小兒遺尿”[34]。雞肝可益脾健胃。《古今醫(yī)統(tǒng)大全·遺溺證》亦記載:“治小兒睡中遺尿不自覺。桂末、雄雞肝等分。”[7]《景岳全書·新方八陣·固陣》[4]載有“鞏堤丸”治膀胱不藏、水泉不止、命門火衰、小水不禁等證。《成方便讀·收澀之劑》中詳述鞏堤丸。其云:“夫遺尿一證,有虛寒,有火迫,然皆由下元不固而致者為多。凡老人小兒多有之,因老人腎氣已衰,小兒腎氣未足之故。蓋腎者,胃之關(guān)也。若關(guān)門不利,則聚水而成病;關(guān)門不固,則水勢下趨,不約而遺矣。方中熟地、菟絲、骨脂、韭子大補腎臟。然所以約束腎中之氣者,又在于脾,故以白術(shù)、山藥大補脾土,益智辛香溫暖,獨入脾家,且能于固攝之中,仍寓流動之意。附子助其真火,茯苓去其邪水,而以五味子一味,固其關(guān),鞏其堤也。”[33]綜上,鞏堤丸既重視溫補腎陽又不忘補益脾胃,使固攝有權(quán),遺尿自止。

4.1.6 清熱瀉肝《備急千金要方·小兒雜病》療小兒遺尿方:“以瞿麥、龍膽、石葦、桂心、皂莢、雞腸草、車前子、人參,上八味搗篩,蜜丸如小豆,每服五丸,加至六七丸。”[35]118全方以清熱利濕為主,此方與龍膽瀉肝湯具有相似性。龍膽瀉肝湯由龍膽草、梔子、黃芩、木通、澤瀉、車前子、柴胡、甘草、當歸、生地黃組成,多用于治療肝經(jīng)濕熱類遺尿。方中龍膽草大苦大寒,既能清利肝膽實火,又能清利肝經(jīng)濕熱;黃芩、梔子清利濕熱;木通、澤瀉、車前子滲濕泄熱,導熱下行;當歸、生地黃養(yǎng)血滋陰,防苦寒太過,使邪去而不傷陰血;柴胡舒暢肝經(jīng)之氣,引諸藥歸肝經(jīng)。諸藥并用,清熱瀉肝,舒達肝氣,使氣機調(diào)暢,開闔有度。

4.2 針灸療法

4.2.1 通用處方 遺尿多因腎氣虧虛或肺脾氣虛,加之小兒“臟腑嬌嫩,形氣未充”,先天稟賦不足或后天久病失調(diào),故臨證選穴多以補虛為主。《備急千金要方》記載:“遺溺,灸遺道挾玉泉五寸,隨年壯;又灸陽陵泉,隨年壯;又灸足陽明隨年壯。”[35]383《千金翼方校釋》記載:“治小兒遺尿,灸臍下一寸半,即氣海,隨年壯。又灸大敦。”[36]明吳昆于《針方六集》中記載:“氣海一穴,是穴為生氣之原,諸虛不足,并宜取之。”[37]《兒科針灸治療經(jīng)驗》記載治遺尿方法為:“氣海、關(guān)元及氣海、關(guān)元旁開一寸之穴,腎俞、小腸俞、三里、三陰交。多數(shù)針關(guān)元、三陰交二穴,當夜即不遺尿。再針一二次,數(shù)年之病,可不復犯。倘不見效,上列諸穴輪流針刺,至多三四次必效,五七次可以全愈(可并加灸),或以腎氣丸助治之亦可。”[38]

4.2.2 分證處方

4.2.2.1 固腎和胃 《金針實驗錄·小兒遺尿》云:“取穴大腸俞、足三里以和胃腸;關(guān)元、腎俞以固腎氣,而使膀胱約束有效。”[39]

4.2.2.2 補腎縮尿 《針灸十四經(jīng)穴治療訣》記載:“腎氣夜溺:腎虧夜溺腎俞問,陽關(guān)直上奪命門,氣海俞與三陰交,三里關(guān)元并昆侖。本病對腰部各穴宜用灸治,足部諸穴可用中刺激針治。”[40]腎與膀胱相表里,腎氣虧虛,膀胱約束不利則遺尿。其中,腎俞、氣海俞、昆侖均屬足太陽膀胱經(jīng)穴,可培補元氣,固攝下元;三陰交為足三陰經(jīng)交會穴,可調(diào)通肝、脾、腎三經(jīng)經(jīng)氣,益腎固本而止遺尿。

4.2.2.3 清利濕熱 《常見疾病針灸治療便覽》記載膀胱虛熱之遺尿治法為:“小便不禁,無故自遺;主穴:氣海、關(guān)元、中極、腎俞、膀胱俞(均針);配穴:氣海俞、陰陵泉、三陰交(均針),平補平瀉。”[41]另有肝經(jīng)郁熱者,可配蠡溝、太沖等穴以清利濕熱。

4.2.2.4 溫補下焦 《針灸治驗錄》詳述夜尿及其治療:“夜尿十余年,每夜必尿床1~2次,喚之不醒,量少色黃,脈細數(shù),苔薄膩,精神倦怠,病久當屬虛證。此乃督脈與足少陰、足太陽之病,蓋督脈與肝經(jīng)并循陰器,系廷孔,病則營衛(wèi)不利,不能約束水道孔竅,故遺尿不知。足少陰腎與足太陽膀胱二經(jīng),相為表里,腎主水,腎氣不通陽則腑為之虛冷,陽氣衰弱,不能約于水故遺尿。……用溫補下焦法:關(guān)元、三陰交、太溪(以上用補法),水溝、合谷(以上瀉法),用捻旋補瀉。”[42]《常見疾病針灸治療便覽》記載膀胱虛寒之遺尿治法為:“膀胱虛寒:小便不禁,無故自遺;主穴:腎俞、膀胱俞、氣海、關(guān)元、中級(均灸);配穴:陰陵泉、三陰交、大敦(均灸),灸三至五壯。”[41]灸法治療寒性病證,可溫補下焦以達培元固脬之功。

4.3 易簡諸方 清代醫(yī)家姚俊的《經(jīng)驗良方全集》記載:“治小兒遺尿,取龜尿滴臍中即愈。取尿法:將荷葉放盆內(nèi),龜放葉上,用鏡照,龜見有影即撒尿。”[43]清何英輯《文堂集驗方·卷三·兒科》云:“白紙一張鋪席下,不令人知,待遺尿于上,取紙曬燒酒服,用紅紙剪馬四匹,令小兒自安身下,每夜如之。”[44]清代趙學敏的《本草綱目拾遺·蟲部》記載:“小兒遺尿慈航活人書:取全蟋蟀一個焙末,滾水下,照歲服,如兒十一歲者,每次服一個,服至十一個為止。”[45]《備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一》記載:“治遺尿用羊脬一個,盛水令滿系兩頭,煮熟開取兩頭,服之愈。”[35]383《張氏醫(yī)通》記載:“小兒胎中受冷遺尿,一味補骨脂炒研,臨臥紅酒調(diào)服,即不遺。”[22]其來源主要是歷代醫(yī)家經(jīng)驗的積累,而現(xiàn)代應用較少,關(guān)鍵在于其難以經(jīng)臨床驗證。

5 結(jié)語

歷代醫(yī)籍對遺尿的描述記載較為豐富,故筆者對遺尿源流進行淺析,歸納整理如上。以上諸論,言其病因病機,不外乎虛實寒熱,其以虛寒者多見,然亦有實熱,且涉及五臟六腑以及三焦等。關(guān)于治療方法,歷代醫(yī)家對遺尿辨治之法各一,且治療方法頗多,可從辨證論治的角度予以內(nèi)外兼治,以此發(fā)揮中醫(yī)學獨到的治療特色。

猜你喜歡
小兒
小兒腹瀉不要慌,中醫(yī)貼敷來相幫
小兒厭食莫急躁 辨證施治有良效
夜盜小兒(下)
幽默大師(2020年11期)2020-11-26 06:12:18
夜盜小兒
幽默大師(2020年10期)2020-11-10 09:07:20
小兒感冒莫掉以輕“心”
小兒涵之三事
海峽姐妹(2019年12期)2020-01-14 03:24:46
小兒咳嗽不要一味止咳
小兒呼吸道感染治愈后咳嗽總不好怎么辦
如何辨識小兒咳嗽
小兒推拿退熱作用探討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在线精品免费免费播放| 国产福利影院在线观看| 天天视频在线91频| 国产91精品调教在线播放| 欧美黄色网站在线看| 无码一区中文字幕| 视频一区视频二区中文精品| 久久情精品国产品免费| 久久综合亚洲鲁鲁九月天| 亚洲成aⅴ人片在线影院八|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卞 | 国产一二三区视频| 日本日韩欧美| 无码 在线 在线| 婷婷在线网站| 日韩国产黄色网站| 成年看免费观看视频拍拍| 91丝袜乱伦| 亚洲小视频网站| 性欧美在线| 国产乱子伦视频在线播放| 成人噜噜噜视频在线观看| 高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99| 国产亚洲精| 国产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国产成人综合不卡| 日本手机在线视频| 国内毛片视频| 日本亚洲成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A级毛片一区二区三区| 这里只有精品在线播放| 华人在线亚洲欧美精品| 日韩在线视频网| 自拍偷拍欧美| 又粗又大又爽又紧免费视频| 亚洲综合色吧|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大桥未久| 高清无码手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亚洲毛片| 暴力调教一区二区三区| 2021国产精品自拍|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麻豆| 欧美一级在线播放| 免费日韩在线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自在久久不卡 | 99re热精品视频国产免费| 中国毛片网| 免费xxxxx在线观看网站| 日本免费一区视频| 成人福利在线观看| 国内精品久久九九国产精品| 亚洲制服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性色生活片在线观看| 无码'专区第一页| 日韩在线视频网|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影院| 婷婷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天堂精品在线观看| 成人亚洲视频| 天堂中文在线资源| 亚洲三级电影在线播放| 亚洲色图欧美在线| 久久精品视频亚洲| 日韩黄色大片免费看| 国产高颜值露脸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专区免费无码aⅴ| 凹凸精品免费精品视频| 91系列在线观看| 国产区免费| 无码福利日韩神码福利片| 日本不卡在线播放| 久久人妻系列无码一区| 国产性精品| 亚洲精品另类| 欧美国产菊爆免费观看 | 免费国产高清精品一区在线| 美女国内精品自产拍在线播放| 九九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午夜视频| 欧美色丁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