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田麗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普陀醫院
近年來,我國腎病科接診的腎病患者呈現年輕化的發展趨勢。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青少年腎臟病的發病率每年以13%的速度上漲,目前我國青少年腎病患者超過300 萬人。在大眾的認知當中,青少年是活力的象征,為何會患上腎臟病?青春期是從兒童向成人轉變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期下丘腦—垂體—性腺軸迅速發育,第二性征開始凸顯,受神經—內分泌系統影響,青春期的孩子各個系統開始發生變化,各項身體功能也在增強,如心肺功能、造血功能、運動功能。然而,青春期也是情緒波動最為劇烈的時候,在該階段易受到外界各種因素的影響,出現情緒不穩、暴躁、焦慮等現象。青春期身心方面的重大變化使部分青少年養成不良習慣,如熬夜、抽煙、飲酒等,導致發生腎病的概率大大提高。
目前,腎小球腎炎、腎病綜合征、泌尿系統感染、腎小管酸中毒等是青少年常見腎臟病。腎病早期可無明顯不適癥狀,加之青少年年紀尚小,對自身癥狀描述不清,不易引起家長的注意,待癥狀明顯時疾病可能已經進展到中后期階段。若早期使用激素治療效果較好,癥狀緩解率高,預后同樣較好,但易復發。有研究表明兒童期的腎臟病變具有演變為成年后的慢性腎臟病的可能,若不能得到良好控制將會逐漸進展為腎功能衰竭。因此充分關注青少年腎臟健康,了解造成腎臟損害的原因,才能更好地降低疾病發生率。


青少年患腎病的原因很多,除感染因素和環境污染、遺傳因素、自身免疫功能紊亂之外,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同樣可以損害腎臟健康。
1.感染
感染在青少年身上比較常見,細菌性扁桃體炎、急性病毒性咽炎、皰疹性咽峽炎等,這些看似不太嚴重的感染,卻可能導致自身免疫紊亂,免疫細胞不僅不會吞噬病菌,還會與病菌結合,形成一種免疫復合物,免疫復合物隨著血液循環運行到腎臟,沉積到腎組織,導致炎癥細胞浸潤,誘發炎癥性反應,從而引起腎炎。
2.遺傳因素
部分腎病具有遺傳性,如遺傳性腎病綜合征、遺傳性腎炎、薄基底膜腎病、腎單位腎癆等。遺傳性腎臟病占所有腎病的10%~15%,約占成人慢性腎病的10%,兒童腎病中遺傳性疾病占比更高。另外,基因突變也可能導致腎病。
3.肥胖
我國6~17 歲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達16%,近30%青少年體重超標。肥胖不僅會增加全身血流量,同時還會增加腎血流量,旺盛的血流量一方面給腎臟帶來豐富的營養,但另一方面也加大腎臟的負荷。早期是功能上的亢進,逐漸帶來形態的肥大,隨后腎臟和腎周圍脂肪組織出現沉積,腎實質功能顯著受限,上皮及系膜細胞損傷,進一步導致腎小球硬化、腎間質纖維化。
4.錯誤的飲水習慣
青少年大多精力旺盛,體力活動大,對水的需求應該更多,但部分青少年不喜喝水,長時間飲水量少,腎臟沒有足夠的水分輔助身體代謝廢物,易增加腎臟負擔。此外,還有一些孩子酷愛飲用含糖的飲料如碳酸飲料、運動飲料等,飲料中含有大量添加劑、色素、防腐劑及糖分,攝入過多的糖分不僅會導致齲齒、肥胖,還會有增加尿酸的風險,減少尿酸排泄,導致腎臟因尿酸沉積引發病變。
5.作息不合理
雖然“減負”工程已在學校推進,但大多數學生每天課業依然繁重,同時很多學校缺少體育、藝術、生活課程,枯燥單一的生活使青少年倍感疲憊,除了學業本身壓力之外,其額外帶來的睡眠不足、運動欠缺也給青少年正在發育的身體和心理造成不良影響。過度的熬夜與疲勞,大大增加身體負擔,有可能導致或加重腎臟病。
1.定期體檢
對于青少年,尤其是初升高的學生及高中生,一定要定期做尿檢。如出現疲勞乏力、夜尿多、泡沫尿、尿液顏色加深發紅、眼瞼和下肢經常水腫等癥狀,一定要及時就醫。對于已患腎病的青少年,需遵醫囑服藥,定期檢測血壓、血糖和腎功能指標。
2.調整生活方式
青少年要少熬夜、調整飲食習慣、適當鍛煉,若是肥胖還應適當降低體重指數等。睡眠方面:青少年每天應保持8~10 小時的睡眠時間,盡量在晚上22 點前入睡。除了保證睡眠時間充足,還要注意提高睡眠質量,高質量的睡眠才能更好地恢復精力。飲食方面:青少年要做到營養攝入均衡,多食含維生素類、礦物質、蛋白質豐富的食物;若是腎病患兒則要做到低鹽低脂高蛋白飲食,應多進食富含維生素B、維生素C 的食物,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飲水方面:根據《中國學齡兒童平衡膳食寶塔(2022)》的建議,11~13 歲男童每天至少飲水1 300ml,女童1 100ml,14~17 歲男孩每天至少飲水1 400ml,女孩1 200ml。若是腎病患兒每天飲水量則需在醫生指導下根據自身運動量及疾病情況進行制訂。運動方面:結合青少年的生長發育特點,運動量要適度,以中低強度為主(心率在120~160 次/分鐘以下);腎病患兒日常生活中要避免過度勞累,盡可能避免久站或久坐,根據自身情況制訂科學的運動方案,可以嘗試有氧運動、抗阻運動及靈活性訓練。體重檢測:建議青少年體重盡可能在正常體重指數范圍,13~18 歲正常體重指數在14~23 之間。若是肥胖的腎病患兒,需嚴重控制體重。
3.重視心理輔導
對于青少年期的孩子而言定期進行心理輔導是很有必要的,可減少因學業壓力、人際關系等因素帶來的焦慮,亦可通過心理疏導了解如何自我調節。對于腎病患兒而言,定期進行心理輔導,可提高戰勝疾病的信心,也可避免不良情緒給身體帶來的損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