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赫興華 北京懷柔醫院

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作息及飲食習慣發生了很大改變,而不健康的習慣增加了人們患上各種疾病的風險。其中,糖尿病的發病率在不斷增高,且發病年齡越來越年輕化,青少年也存在患上糖尿病的風險。對于青少年血糖升高,家長及青少年要提高重視,做好預防糖尿病的工作。
青少年糖尿病屬于內分泌代謝異常性疾病,主要有3 種類型,即1 型糖尿病、2 型糖尿病和特殊類型糖尿病。目前,青少年糖尿病診斷標準與成人糖尿病相同,可通過基因檢測輔助臨床診斷。
一般來說,正常人的血糖值以激素調節為主、神經調節為輔的方式保持在相對穩定的范圍內,每日血糖最低值為空腹血糖,最高值為餐后2 小時的血糖。正常情況下,年輕人的空腹血糖值為3.9~6.1mmol/L,餐后2 小時的血糖值應當低于11.1mmol/L。
如果青少年血糖不在正常范圍內,則說明存在血糖調節異常,血糖調節異常對于青少年而言部分人是可以逆轉的。一般來說,可逆轉的血糖調節異常大多與患者自身不愛運動、喜甜食、過多攝入碳酸飲料等習慣有關,患者長期的高碳水攝入造成血糖代償能力的暫時性不足,這類人群只要改變自身不良生活習慣及飲食習慣,是可以逆轉血糖升高。如果青少年并沒有上述不良習慣,依然出現了血糖升高,就需要明確診斷,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治療了。
隨著人們的健康意識不斷提升,越來越多人開始重視自身的健康情況,部分人會有自檢習慣,如在家測量血糖、血壓。但是,由于缺乏醫學知識,部分人在測到自身血糖值超出正常值之后,就會疑心是否患上了糖尿病。實際上,血糖升高雖然對判定糖尿病有一定的參考意義,但并不代表就是患上了糖尿病。
首先,血糖的來源主要分為3 方面,一是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經過胃腸道的消化、吸收,最后到達血液中形成血糖,即葡萄糖。二是當人體中血糖含量不夠時,肝糖原會分解變成葡萄糖。三是食用的蛋白質、脂肪經過胃腸道的消化、吸收,最后都會轉變成小分子單糖。其中,當攝入的葡萄糖進入血液后,一部分會經氧化分解為人體提供所需能量;一部分會合成肌糖原與肝糖原;還有一部分則會轉化為非糖物質。如果人體血液中的葡萄糖濃度超出了正常水平,腎臟可能無法重吸收該濃度的葡萄糖,那么這部分葡萄糖將會從尿液中排除,最終形成糖尿。此外,血糖升高并不是糖尿病的唯一判斷標準。創傷、手術、發熱、劇烈運動、過度興奮等因素都會導致人體的應激激素升高,自身糖耐量降低,出現暫時性的血糖升高現象,因此并不能說青少年血糖升高就是患有糖尿病。
飲食影響:人體攝入糖分過高的食物或者飽食之后,血糖會升高。
運動與情緒影響:當人體經過劇烈運動或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情緒處于緊張狀態下時,也會出現血糖升高的情況。
疾病影響:當人體出現創傷、急性感染、腦出血、劇烈疼痛等情況時,處于應激狀態的人體會分泌更多的促腎上腺皮質激素、胰島素拮抗激素等,造成胰島素分泌的相對不足,進而出現血糖升高的現象。
藥物影響:服用糖皮質激素、化療藥物、免疫抑制劑等藥物,也有可能導致血糖升高。
1.保證健康的飲食習慣

糖尿病的發生與日常的飲食方式密切相關。國外的一項研究指出,每日喝果汁超過700 毫升的人比平時不喝果汁的人患糖尿病的概率高30%。由此可知,想要有效預防糖尿病,就必須對糖分的攝入量進行控制,尤其是冰糖與蔗糖。
2.保持良好的作息習慣
保證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對于糖尿病的預防有積極意義。相較于每日睡眠時間只有不足6 小時的人,每日睡眠時間至少7小時的人患糖尿病的概率更低。因此,青少年應避免過度勞累,要調整睡眠習慣,保持足夠的睡眠時間和良好的睡眠質量是預防糖尿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3.堅持鍛煉
在日常生活中,堅持鍛煉身體是一種很好的生活習慣,能夠提高身體素質。因此,每周最少進行3 次有氧訓練,保證每次鍛煉時間不少于30分鐘。對于長期伏案工作的人群而言,需要每間隔1 小時起身活動一會兒,有助于身體健康。堅持良好的行為習慣,積年累月,對于預防糖尿病意義重大。
4.控制體重
肥胖雖然不是導致糖尿病的直接原因,但根據臨床病例數據可以發現,肥胖的人群患上糖尿病的概率更高,因此預防糖尿病的一個重要方式就是控制體重。
中國青少年肥胖率可達20%,有數據指出,當體重超出標準體重之后,每增加1 公斤,患上糖尿病的風險就會增加5%。保持營養均衡,少鹽少油少糖飲食,積極鍛煉,在家也可以做健身操、做家務消耗自身熱量,保持健康的體重。
5.定期自測
在日常生活中,青少年必須要對自身的血糖指標有所了解,并清楚地知道血糖正常值范圍,定期進行自測,如果多次自測的結果均高于血糖正常值,就需要及時到醫院接受檢查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