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雪萍 上海市普陀區利群醫院
對于部分青春期少女來說,日常生活中最大的煩惱可能就是痛經了。在多數少女的描述中,痛經就像用電鉆鉆肚子。然而,由于青春期少女對于生理衛生知識了解不夠全面,加之自身羞恥感,在痛經患者中,只有少數會選擇前往醫院就診,部分少女會使用不適合的藥物來緩解疼痛,最終導致痛經的癥狀一拖再拖,嚴重影響自身學習與生活。
痛經在西醫中被分成為兩類,一類是只存在疼痛的感覺,但是沒有出現器官損傷或病變的情況;而另一類則是由于女性出現子宮肌瘤等婦科疾病所導致的痛經問題。青春期少女所出現的痛經一般不是器官損傷或病變造成的。

從中醫角度來看,痛經的原因有兩種,即:“不通則痛”“不榮則痛”。無論是女性因為沖任脈受寒所導致的堵塞問題,或者是因為情緒所導致的氣滯問題,還是因為脾胃運轉不暢導致的中焦阻滯都是屬于不通的范疇。而女性受寒等問題又會導致其氣血無法對全身進行滋養,當月經來臨時就會導致氣血不足,身上沒有力氣,小腹也會隱隱作痛。
痛經經常出現在女性初潮后的1~2 年內,也被稱之為原發性痛經。同時痛經的情況經常出現在女性月經來之后,也可能會在月經來臨前的12小時之內。通常經期第一天疼痛最為劇烈,持續2~3 天后就會有所緩解。疼痛有時還會放射到腰骶部或大腿內側,多數女性還會伴隨惡心、嘔吐及乏力等情況,部分癥狀嚴重的女性更是會出現面色慘白及出冷汗的情況。
1.自身體質虛弱造成
部分青春期少女由于平日學習過于緊張,加之日常生活中不注重體育鍛煉,從而導致自身體質相對較弱,耐受能力也會相對較低。這也導致青春期少女在月經期間的疼痛感更加明顯。
2.精神過度緊張造成
部分青春期少女,由于羞于了解生理衛生知識,在自身月經來潮時不知所措,進而導致焦慮、抑郁、煩躁等不良情緒出現,而在心理因素的作用之下,患者的疼痛情況會進一步加重。
3.激素水平發生變化造成
青春期少女月經前后體內的激素水平會出現非常大的變化,卵巢在完成排卵后會產生黃體,也會促進少女體內的性激素分泌,進而導致子宮收縮,引發疼痛。
4.子宮發育異常
部分青春期少女由于子宮宮頸過于狹窄致使經血排出不暢,從而導致疼痛發生。同時,子宮發育不良、畸形等問題也會導致痛經情況的出現。
5.不注意保暖
處于青春期的少女,如果在月經前后沒有注重對腹部采取保暖措施,就會導致子宮內的血液流動速度降低,經血的排出量也會減少,從而在子宮內淤積。這時,子宮就會加大收縮的力量,將淤積在體內的經血排出,而這也會導致痛經發生。
1.注意保暖,增強體質
中醫認為,女性在生理期階段內如果過多攝入寒涼食物,或長時間處在寒冷環境中,衣物不夠保暖,容易導致痛經情況加重。因此,對于青春期少女而言,在日常的生活中要時刻注重保暖措施,避免攝入生冷食物,并在睡前多泡腳。在平時也可以喝些紅棗茶和紅糖水等,實現對自身氣血的補充。
2.保持放松的心情
一個人的精神狀態對于身體也會造成影響。對于青春期少女而言,其正處于身體成長的重要階段,情緒也會因此非常不穩定,很容易被外界的事物影響。加之該階段的學生學業壓力也相對較重,一旦沒有對自身情緒狀態進行合理調節,就很容易導致自身壓力過大,進而對身體造成影響。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盡可能地保持心情愉悅、放松,從而實現對痛經癥狀的緩解。青春期少女需要了解,月經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狀況,不需要過分擔憂,平常心對待即可。

3.少吃生冷、刺激性的食物
生冷的食物包括西瓜、冰淇淋等,而刺激性的食物包括酒、辣椒等。青春期少女在日常生活中應時刻注意避免攝入這些生冷刺激的食物,生理期階段更是如此,避免對自身身體造成負面影響。
4.少熬夜,養成健康的作息
長期熬夜會導致人體內分泌處于失調狀態,加之青春期少女內分泌本就處于一個不穩定的階段,更是需要嚴格控制好作息習慣,避免因之出現痛經的情況,影響正常的學習、生活。
5.藥物治療
如果上述一般的措施無法緩解痛經的狀況,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一些止痛藥物,如比較常見的布洛芬等,從而實現對痛經狀況的緩解。也可以經中醫辨證后,使用中成藥進行調理,如元胡止痛滴丸等。
總而言之,每一個青春期少女都應對生理衛生知識進行學習,多掌握一些日常生活中可以應用到的調理方法,避免因過于緊張或大量運動導致痛經出現。同時,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飲食結構的合理性,避免攝入過于刺激、辛辣的食物,注重保暖,放松心情。相信隨著合理的身體調節,青春期少女的痛經癥狀會得到改善、緩解及至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