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葉
(湖南省人民醫院,湖南師范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湖南 長沙 410005)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2022 年全球新發乳腺癌例數達226 萬,其中中國新發乳腺癌病例數為41.6 萬。近年來,此病的發病率呈逐年遞增的趨勢[1]。相關研究指出,婦科癌癥(含乳腺癌)患者會經歷較其他癌癥患者更明顯的心理痛苦,這主要是因為婦科癌癥患者進行治療時常常需要手術切除女性性征器官或生殖器官,對女性的身體形象、生育能力、性生活和家庭生活均會造成明顯的負面影響[2]。志氣缺失綜合征是惡性腫瘤患者常見的一種負性心理狀態,包括持續的不能勝任感、無助、無望、無意義感和低自尊[3]。相關研究發現,癌癥患者志氣缺失與嚴重焦慮和低水平生活質量密切相關[4]。目前,手術治療仍然是乳腺癌的主要治療手段,臨床上一般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手術方式對其進行治療,以保證治療效果。但手術同時也會對患者術后的身心狀態和生活質量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5]。本研究選取在湖南省某三甲醫院乳甲狀外科接受保乳手術或改良根治手術的114 例乳腺癌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保乳手術和改良根治手術對乳腺癌患者生活質量及心理狀態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選取在湖南省某三甲醫院乳甲狀外科接受保乳手術或改良根治手術的114 例乳腺癌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保乳手術患者45 例,改良根治手術患者69例。納入標準:(1)年齡≥18 歲;(2)臨床病理診斷為乳腺癌[6];(3)具有手術指征,行保乳手術或改良根治手術;(4)自愿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1)有遠處轉移的患者;(2)行新輔助化療;(3)存在神經、意識或語言功能障礙。本研究納入的114 例乳腺癌患者均為女性。將其中行保乳手術治療的45 例患者作為保乳組,將行改良根治手術的69 例患者作為改良組。保乳組患者的年齡為36 ~62 歲,平均年齡(45.17±5.69)歲;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15 人、初中17 人、大專6 人、本科及以上7 人;婚姻狀況:未婚12 人、已婚31 人、離異2 人。改良組患者的年齡為24 ~64 歲,平均年齡(44.74±5.37)歲;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21 人、初中24 人、大專12 人、本科及以上12 人;婚姻狀況:未婚17 人、已婚46 人、離異6 人。兩組患者的年齡、文化程度、婚姻狀況等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保乳組患者給予乳腺癌保留乳房手術,具體手術方式為:麻醉成功后,患者取去枕仰臥位,患側的上肢外展90°,患側的背后墊軟枕,抬高腋部。做放射狀或乳暈弧形切口,原發病灶切除范圍包括腫瘤及其周圍一定范圍內的乳腺組織。根據腫瘤位置和乳腺厚度決定是否切除部分皮下組織及腫瘤深部的胸大肌筋膜。在四周切緣、基底部、乳頭方向等周圍多個點取組織標本分別送快速病檢,切緣陽性者繼續擴大切除至切緣陰性。腋窩淋巴結臨床陰性者于腋窩處另做切口,行前哨淋巴結活檢,根據活檢結果決定是否行腋窩淋巴結清掃術。用蒸餾水沖洗手術的創面,仔細地止血,檢查創面有無活動性出血。根據具體情況,在胸壁和腋窩處分別放置引流管,逐層縫合皮瓣。改良組患者給予乳腺癌改良根治手術,具體手術方式為:麻醉成功后,患者取去枕仰臥位,患側的上肢外展90°,患側的背后墊軟枕,抬高腋部。根據腫塊位置做橫梭形或者縱梭形切口,切緣應距腫瘤邊緣>2 cm,切口長度大約15 ~20 cm,具體根據病人乳房形態確定。游離皮瓣邊界一般上界達鎖骨下緣,下界至肋弓水平上緣,內至胸骨旁,外至背闊肌前緣,將全部乳腺組織腺體、胸大肌筋膜依照上下內外的順序一同切除,清理腋窩淋巴結,保留重要的血管神經。用蒸餾水沖洗手術的創面,仔細地止血,檢查創面有無活動性出血。根據具體情況,在胸壁和腋窩處分別放置引流管,逐層縫合皮瓣。
(1)手術相關指標,包括手術時間、出血量和住院時間。(2)中文版乳腺癌患者生活質量量表評分。該量表包括生理狀況(7 個條目)、社會/ 家庭狀況(7 個條目)、情感狀況(6 個條目)、功能狀況(7個條目)和附加關注情況(9 個條目)共5 個維度36個條目,得分越高,表明乳腺癌患者的個體健康狀況越好[7]。(3)中文版志氣缺失綜合征量表評分。該量表可用于評估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狀況,包括無意義感(5 個條目)、煩躁不安感(5 個條目)、沮喪感(6 個條目)、無助感(4 個條目)和失敗感(4 個條目)共5 個維度24 個條目,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志氣缺失水平越高[5]。
取得患者同意后,分別于術前及術后3 天發放調查問卷,指導患者本人獨立完成問卷填寫,問卷當場回收。
采用SPSS 25.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或方差分析;計數資料采用頻數、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比較,P>0.05 ;保乳組患者的手術出血量少于改良組,住院時間短于改良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乳腺癌患者手術相關指標水平比較(± s)

表1 兩組乳腺癌患者手術相關指標水平比較(± s)
組別 保乳組(n=45) 改良組(n=69) t 值 P 值手術時間(min) 70.34±4.21 71.47±3.65 -1.520 0.131手術出血量(mL) 54.22±5.84 216.89±4.53 -166.952 <0.001住院時間(d) 8.53±0.26 12.65±1.17 -23.217 <0.001
研究結果顯示,術后,保乳組乳腺癌患者的生理狀況得分、社會/ 家庭狀況得分、情感狀況得分、功能狀況得分、附加關注情況得分、生活質量總分分別為(20.26±5.43)分、(19.39±4.22)分、(17.05±3.17)分、(15.46±4.37)分、(22.36±5.17)分、(94.52±4.56)分, 改良組乳腺癌患者的生理狀況得分、社會/ 家庭狀況得分、情感狀況得分、功能狀況得分、附加關注情況得分、生活質量總分 分 別 為(18.47±3.36) 分、(16.56±3.48) 分、(15.94±2.61)分、(13.25±3.63)分、(19.44±2.96)分、(82.24±4.78)分。詳見表2。術前,兩組乳腺癌患者生活質量總分比較,P>0.05 ;術后,保乳組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質量總分高于改良組,P<0.05。
表2 兩組乳腺癌患者術后生活質量比較(分,± s)
組別 保乳組(n=45) 改良組(n=69) t 值 P 值生理狀況 20.26±5.43 18.47±3.36 2.176 0.032社會/家庭狀況 19.39±4.22 16.56±3.48 3.899 <0.001情感狀況 17.05±3.17 15.94±2.61 2.037 0.044功能狀況 15.46±4.37 13.25±3.63 2.929 0.004附加關注情況 22.36±5.17 19.44±2.96 3.831 <0.001總分 94.52±4.56 82.24±4.78 13.651 <0.001
研究結果顯示,術后,保乳組乳腺癌患者的無意義感得分、煩躁不安感得分、沮喪感得分、無助感得分、失敗感得分、志氣缺失總分分別為(3.22±1.59)分、(5.66±2.35)分、(6.32±2.48)分、(3.14±1.36)分、(4.27±2.14)分、(21.39±3.03)分, 改良組乳腺癌患者的生理狀況得分、社會/ 家庭狀況得分、情感狀況得分、功能狀況得分、附加關注情況得分、生活質量總分分別為(4.13±2.71)分、(7.21±3.64)分、(8.56±3.22)分、(4.87±2.79)分、(5.60±1.95)分、(27.95±3.14)分。詳見表3。術前,兩組乳腺癌患者志氣缺失總分比較,P>0.05 ;術后,保乳組乳腺癌患者的志氣缺失總分低于改良組,P<0.05。
表3 兩組乳腺癌患者術后志氣缺失比較(分,± s)

表3 兩組乳腺癌患者術后志氣缺失比較(分,± s)
組別 保乳組(n=40) 改良組(n=40) t 值 P 值無意義感 3.22±1.59 4.13±2.71 -2.034 0.044煩躁不安感 5.66±2.35 7.21±3.64 -2.531 0.013沮喪感 6.32±2.48 8.56±3.22 -3.961 <0.001無助感 3.14±1.36 4.87±2.79 -3.867 <0.001失敗感 4.27±2.14 5.60±1.95 -3.425 0.001總分 21.39±3.03 27.95±3.14 -11.054 <0.001
本研究結果顯示,保乳組患者術中出血量少于改良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分析原因可能為行保乳手術治療的乳腺癌患者手術切口相對較小,在減少手術出血量的同時,其康復進展相對較快,住院時間也會相應縮短。而行改良根治手術患者手術切除的組織較多,創口較大,患者的恢復和住院時間會相應延長[8]。
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保乳組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質量總分〔(94.52±4.56)分〕高于改良組〔(82.24±4.28)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保乳組患者術后的生活質量優于改良組,這與吳潔[9]的研究結果相似。可見,選擇保乳的手術方式,可使乳腺癌患者在術后的生活質量比改良根治手術患者好。分析原因可能為針對乳腺癌患者,行保乳手術,因身體(乳房)外形的保留,能夠讓患者更好地接受自身身體的改變,使其術后盡快適應社會生活。可見,醫務工作者應在盡可能保障乳腺癌患者安全及治療效果的前提下,與時俱進,對手術技術精益求精,盡量減少對乳腺癌患者的組織損傷,提高其生活質量。
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保乳組乳腺癌患者的志氣缺失總分〔(21.39±3.03)分〕低于改良組〔(27.95±3.14)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分析原因可能為大多數乳腺癌患者對自身的身體形象非常重視,如能保留乳腺組織,其能更積極地面對生活,心理負擔更小。而行改良根治手術雖可保留胸大肌、胸小肌組織,但因身體器官(乳房組織)的切除較多,手術所致瘢痕較大,乳房形態破壞也較為嚴重,影響整體美觀度[10-11]。患者會因身體形象改變,出現一定的心理落差,這提醒醫務人員一方面要提高手術技能,盡可能在保障乳腺癌患者安全及治療效果的前提下,與時俱進,選擇適宜患者的治療方式,同時應不斷對手術技術精益求精,盡量減少對乳腺癌患者的組織損傷,及時發現及處理相關并發癥,同時對行改良根治手術患者的心理變化也應予以充分關注,做好治療方面的宣教,使患者對自身變化及術后可能發生的身體意象改變情況有充分的心理準備。
綜上所述,相較于改良根治手術患者,保乳手術患者的志氣缺失水平較低,生活質量較高。醫務工作者應在盡可能保障乳腺癌患者安全及治療效果的前提下,與時俱進,選取適合患者的手術方式,同時不斷精進手術技術,盡量減少對乳腺癌患者的組織損傷,改善患者心理狀況,提高其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