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夢
(湖南省人民醫院,湖南師范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湖南 長沙 410005)
近年來,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的發病率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1]。在人體中,肝臟是最大的代謝器官,它不僅穩定著各種激素的代謝,同時也是維持機體血糖穩定的重要臟器[2]。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由于肝細胞損傷,致使機體糖代謝紊亂,糖耐量異常,如在此病理基礎上,再罹患糖尿病,將使得病情更加復雜,并會加重原有的肝損傷[3]。目前臨床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采取的治療方式主要為抗病毒治療,而對合并患有糖尿病患者的臨床治療方式較為特殊,治療方案尚未形成規范體系[4],故而對相關臨床治療效果進行探究分析及歸納總結具有重要價值。本文選取湖南省某三級甲等醫院收治的83 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旨在探究雙重治療干預對此類型患者的臨床療效及生活質量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選取湖南省某三級甲等醫院2023 年2 月—7 月收治的83 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參考組與雙重治療干預組,其中參考組41 例,雙重治療干預組42 例。納入標準:(1)符合WHO 發布的糖尿病診斷標準及《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指南》中的相關診斷標準[5-6];(2)空腹狀態下的血糖超過7.0 mmol/L,進餐2 h 后的血糖超過11.1 mmol/L;(3)具備一定的語言溝通交流及文字閱讀能力;(4)自愿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1)肝癌患者、身體其他臟器功能嚴重不全的患者、全身性疾病患者;(2)存在神經或意識障礙的患者。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具備可比性。
參考組給予保肝、降酶、減黃、糖尿病對癥藥物治療,對肝硬化、重癥肝炎患者進行對癥治療,采用人血白蛋白進行營養支持。雙重治療干預組給予保肝、降酶、減黃治療,對肝硬化、重癥肝炎患者進行對癥治療,采用人血白蛋白進行營養支持。在對患者的糖尿病進行治療時,采用對肝腎損傷較小的降糖藥物,如鹽酸二甲雙胍片(格華止,中美上海施貴寶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023371)、阿卡波糖(拜唐蘋,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19990205)等,如果口服藥物不能控制住血糖,則給予胰島素治療。在此基礎上,予以飲食干預,由經驗豐富的營養科醫生協助制定飲食計劃:(1)一日三餐,定時定量,避免進食過量。(2)進行食物熱量換算,每日三餐熱量比以1/5、2/5、2/5 為宜。主食量200 ~300 g,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占比分別為60%、15%、25%[7]。(3)選擇多樣化營養搭配合理的食物,適當補充微量元素,以達到營養均衡。(4)禁煙酒,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
(1)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肝功能指標比較:包括谷丙轉氨酶(ALT)、谷草轉氨酶(AST)、總膽紅素(TBIL)、白蛋白(ALB)。(2)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血糖相關指標比較, 包括空腹血糖(FPG)、餐后2 小時血糖(2hFPG)、糖化血紅蛋白(GHb)。(3)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水平比較,包括心理功能、社會功能、精神健康等指標。
采用SPSS 25.0 統計學軟件包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 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使用t檢驗或方差分析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使用卡方檢驗進行處理。檢驗水準a=0.05。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各項肝功能相關指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雙重治療干預組患者的肝功能相關指標較參考組好,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的肝功能相關指標比較(± s)

表1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的肝功能相關指標比較(± s)
項目 例數 參考組(41 例) 雙重治療干預組(42 例)t 值 P 值ALT(IU/L)AST(IU/L)TBIL(μmol/L)治療前 122.27±31.06 123.14±32.65 -0.124 0.901治療后 37.95±12.33 30.37±15.54 2.458 0.016治療前 132.14±30.89 133.28±31.43 -0.167 0.868治療后 40.24±11.25 33.62±13.71 2.402 0.019治療前 55.02±9.17 54.45±10.52 0.263 0.793治療后 26.94±9.73 23.14±7.06 2.062 0.042 AlB (g/L)治療前 21.27±1.48 22.19±3.50 -1.533 0.124治療后 28.16±4.24 32.87±2.39 -6.254 <0.001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各項血糖相關指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各項血糖相關指標均改善,且雙重治療干預組患者的血糖相關指標較參考組好,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的血糖相關指標比較(± s)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的血糖相關指標比較(± s)
組別 例數 FPG(mmol/L) 2 h FPG(mmol/L) GHb(%)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參考組 41 9.53±2.94 6.65±2.08 11.98±2.34 9.87±2.76 7.89±1.32 6.73±1.55雙重治療干預組 42 9.68±2.37 5.54±0.61 12.56±2.68 7.26±1.94 8.13±0.46 5.47±2.12 t 值 -0.256 3.316 -1.049 4.994 -1.111 3.085 P 值 0.798 0.001 0.297 <0.001 0.270 0.003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各項指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各項指標均改善,且雙重治療干預組患者的生活質量各項指標優于參考組,組間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3。
表3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分,± s)

表3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分,± s)
項目 例數 參考組(41 例) 雙重治療干預組(42 例) t 值 P 值生理評分 治療前 50.46±1.65 51.68±3.72 -1.923 0.058治療后 87.68±2.83 90.24±2.31 -4.520 <0.001心理評分 治療前 49.12±2.44 48.87±2.65 0.447 0.656治療后 79.95±3.89 88.07±2.24 -11.689 <0.001環境評分 治療前 56.65±1.52 55.68±4.31 1.361 0.177治療后 84.46±5.25 89.85±3.79 -5.373 <0.001社會評分 治療前 46.63±1.29 45.37±4.32 1.791 0.077治療后 81.53±2.24 87.79±2.88 -11.035 <0.001獨立性評分 治療前 50.05±1.94 50.22±2.36 -0.358 0.721治療后 88.25±2.68 91.68±3.73 -4.801 <0.001精神評分 治療前 51.71±2.57 52.20±1.49 -1.066 0.290治療后 89.48±3.35 92.10±5.62 -2.572 0.012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在臨床上越來越常見,這與人們的不良生活及飲食習慣有一定的相關性[8-9]。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肝功能異常時,其血糖水平也會因病情進展而難以控制,而血糖水平升高,又會進一步損傷肝細胞,兩者形成惡性循環,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同時也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10-11]。因而,對于此類患者,進行保肝治療的同時進行降血糖治療十分重要。本次研究中所采取的主治肝病,輔以糖尿病治療的雙重治療原則,主要是在保肝基礎治療、肝硬化及重癥肝炎對癥治療、人血白蛋白營養支持治療的基礎上,對患者予以對肝臟損傷較小的糖尿病降糖藥物治療、胰島素治療、飲食干預指導等,其在臨床上獲得了良好的應用效果[12-13]。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前,兩組患者各項肝功能相關指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各項肝功能相關指標均改善,且雙重治療干預組患者的肝功能相關指標優于參考組,組間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前,兩組患者各項血糖相關指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各項血糖相關指標均改善,且雙重治療干預組患者的血糖相關指標優于參考組,組間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前,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各項指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各項指標均改善,且雙重治療干預組患者的生活質量各項指標優于參考組,組間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0.05)。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急性期的治療過程中,一方面需行保肝和抗病毒治療,另一方面需要加強對患者的營養支持,并讓其臥床休息。在此階段,可將血糖控制標準進行調整,維持血糖在正常偏高水平,保證受損肝臟的血糖供應[14]。應用飲食療法、戒煙限酒可促進患者養成健康的生活飲食習慣,也可以很好地穩定患者的血糖值,降低降糖藥物的使用量,減少藥物性肝損傷[15]。
綜上所述,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群體中,加強對肝源性糖尿病的篩查,并及時進行肝炎和糖尿病的雙重干預治療,可明顯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及血糖等各項生理指標,提升其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和進一步探究。本研究所選取的患者均來自湖南省長沙市某三級甲等醫院,樣本來源較單一,相關應用效果及措施有待進一步驗證和完善,未來應繼續進行大樣本及多中心的研究,以探究針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更為全面的治療及干預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