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思琦 邱恒元
黃浦江,是長江匯入東海之前的最后一條支流。坐落于黃浦江畔的徐匯濱江大型生態公共開放空間,秉承著“生態優先”的發展理念,是上海新崛起的一道靚麗風景線,如今已成為親民便民、宜樂宜游的新型文化旅游場所之一,已然是上海市民和游客的“后花園”。
近日,徐匯區人民檢察院公益檢察室辦理了一起違規排污侵害濱水公共空間環境的案件,用“檢察藍”守護“長江清”,通過公益檢察監督履職,助力行政機關解決好發展與環境的矛盾點。
2021年10月,徐匯區人民檢察院公益檢察辦案團隊通過上海市人民檢察院公益訴訟全息辦案智能輔助系統了解到,有市民向12345熱線反映稱:一家位于徐匯濱江的A餐飲店周邊存在環境問題,該餐飲店后廚附近彌漫著惡臭氣味,地面窨井口可見油污,窨井四周草坪已嚴重受損。舉報人懷疑A餐飲店存在違規傾倒廢油的情況,認為油垢不僅有損市容、危害生態環境,還將嚴重影響濱江區域排水系統,如若遇到突發暴雨等緊急情況,可能會導致管道堵塞、排水受阻,危害濱江區域安全。

檢察官現場勘察
收到線索后,公益檢察辦案團隊的檢察官辦案組立刻開展實地勘察。檢察官在現場觀察到,該區域內除了A餐飲店外沒有其他餐飲商戶和居民住宅。當檢察官走到A餐飲店后廚附近時,一股濃烈的刺鼻臭味撲面而來,線索中提到的窨井內嵌于一方形綠化帶草坪中,正對著A餐飲店的后廚。窨井口周圍雖然已經換上了一層新草皮,但井蓋表面仍有油漬附著,井內可見渾濁 液體,在A餐飲店與綠化帶之間的漫步道上,也隨處可見因踩踏凝固油漬而產生的污跡。種種跡象均證明舉報線索屬實,此處可能存在違規排放餐廚廢棄油脂的情況。
餐廚廢棄油脂,指的是除居民日常生活以外的在餐飲服務、食品生產加工以及食品現制銷售等活動中產生的廢棄食用動植物油脂和含使用動植物油脂的廢水,呈流體狀態,具有造成污染面積廣、速度快、時間長且降解速度慢等特點。根據相關法律規定,產生餐廚廢棄油脂的經營者應當設置專門的餐廚廢棄油脂收集容器,并建立記錄臺賬,如實記錄每日交送、收運或者處置的餐廚廢棄油脂相關信息。此外,餐飲服務單位還應當按照本市有關推進計劃安裝符合要求的油水分離器。
那么,相關行政機關是否已經對這一情況作出行政處罰了呢?檢察官立刻聯系了相關行政機關,得知他們在接到舉報后立刻前往現場進行調查,雖然因A餐飲店未能提供餐廚廢棄油脂記錄臺賬等材料而對其進行約談等行政措施,但因當時未能發現直接證據查證違法事實,而沒有實施處罰。
那么,造成污染的油污究竟從何而來?為了查明案情,還原真相,檢察官依法行使調查核實權,調閱了餐飲店附近夜間的監控錄像。根據監控錄像顯示,連續數日的21時至22時時段,A餐飲店都會有不明液體從后廚方位緩緩流出,順著漫步道流淌至草坪綠化帶及窨井內。
不明液體源自A餐飲店后廚已然證據確鑿,但這些液體到底是不是餐飲商戶違法傾倒的餐廚廢棄油脂?又是否會對環境產生危害呢?為了確保證據的全面性,檢察官決定借力“外腦”,委托專業鑒定機構進行水質鑒定。在檢察官的陪同下,專業技術人員對窨井中的水體進行取樣后將樣本進行檢驗。根據檢測結果顯示,水體中的動植物油排放濃度高達2.54×103mg/L,已經遠遠超出《污水排入城鎮下水道水質標準》的限值(100mg/L),達到了標準的25.4倍。
至此,檢察官通過調查核實收集到的證據已經形成一條完整的證據鏈,足以證明A餐飲店并未按照相關法律規定處置餐廚廢棄油脂,而是在夜間私自隨意排放,致使廢棄油脂流入綠化帶和窨井,對周邊環境造成污染和破壞。同時,這些證據也成為助力相關行政機關鎖定違法事實的關鍵證據。

現場取樣

“外腦”借力
餐廚廢棄油脂排入窨井是長江經濟帶上海段生態環境問題較為突出的一項,關系到徐匯區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保護,更關系到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態環境的向往。檢察官認為,隨意排放餐廚廢棄油脂,不僅有損市容衛生環境,破壞附近居民和游客的生活、觀光體驗,還容易滋生蠅蟲鼠害,傳播病毒細菌,危害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更會污染水體、土壤和大氣,破壞生態環境。不僅如此,餐廚廢棄油脂流入地下水道后,還可能增加管道網絡的承載負荷,降低管道使用壽命,乃至造成管道網絡淤積堵塞、排水不暢、污水外溢等隱患。為守護好社會公共利益,徐匯區人民檢察院向相關行政機關分別制發了公益訴訟訴前檢察建議:
一、依法查處涉案餐飲商戶違法排放餐廚廢棄油脂的行為;
二、加強對徐匯濱江其他餐飲(含單位食堂)行業及重點領域的日常巡查,嚴格執行相關管理要求;
三、加強與其他相關部門的信息共享,聯動協作,配合宣傳教育,形成常態化、長效化機制。
在收到檢察建議后,相關行政機關高度重視并及時回應,迅速對A餐飲店作出行政處罰,責令其改正違法行為。同時與其他相關部門建立聯動機制,形成合力,共同開展專項執法行動全覆蓋排摸,加強對餐飲商戶關于依法依規排放餐廚廢棄油脂排放的宣傳教育工作,確保區域內各類廢油廢水合規處理、達標排放,維護好徐匯區良好的河湖水環境。A餐飲店經營者也表示接受處罰,并將積極主動配合整改,對廚房內部設施進行改建,設置餐廚廢棄油脂收集容器,依法合規進行排放,建立臺賬如實記錄好排污情況。
監督不是目的,處罰不是結果,僅僅是停止侵害,還不足以讓人民群眾滿意。罰過之后怎么辦?如何最大程度保護好老百姓的權益?是檢察機關和行政機關共同關注的民生問題。為了更好地服務市民和游客,徐匯濱江逐步開設多家餐飲店。但A餐飲店及周邊區域原有的排水體制已無法滿足逐漸增長的餐飲排污需求。如果能在解決地上路面污染的同時,通過溯源治理清除地下水道的排污隱患,不僅有利于服務保障營商環境,也能為市民、游客帶來更好的生活、觀光體驗。
于是,檢察機關“向前一步”,行政機關“主動履職”,雙方遵循以人為本、生態優先的原則,多次就該地區污水排放問題的溯源治理召開論證會進行研商與評估,共同制定了對該區域地下水道系統施工改造、新建污水管道的工程計劃。該計劃由點及面,通過改造龍騰大道東安路至龍美術館區域的排水管道,實現污水分流,推動解決餐飲排污治理問題。施工期間,檢察官定期與相關行政機關保持聯絡,確認工程進展。截至2022年12月底,該工程已全部完工,可供這一區域內的用戶正常接入。
一案管一片。近日,當檢察官邀請“益”心為公志愿者一同來到徐匯濱江參與公益訴訟案件“回頭看”,共同 見證檢察公益訴訟通過辦好“益”案,帶動一片的治理效能時,漫步道已經恢復往昔的潔凈,草坪重新郁郁蔥蔥,井蓋不再散發異味。在場的A餐飲店員工也表示,廚房已設置擋水條,確保污水不流溢,所有店內產生的廢水已按照要求依法合規納入管道排放,再沒有廚余油脂“自由漫步”的情況了。這里的排污問題已經得到有效解決,“益”心為公志愿者也對檢察機關和行政機關的工作表示認可。
發展與環境,是新時代永恒的主題。徐匯區人民檢察院積極回應群眾關切,秉承“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理念,依法能動履行監督職能,通過“辦理一案”實現“救活一企”“治理一片”,把新時代法治思維熔鑄到檢察履職中,協同行政機關形成公益保護合力,在辦案中實現“雙贏、多贏、共贏”,推動黃浦江濱水公共空間生態功能提升,助力服務保障長江經濟帶發展,真正做到“公共利益,大家共同守護”,提升人民群眾對司法活動的感受度、接納度、認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