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阿波利奈爾和朋友們:現代主義與左岸巴黎

2023-11-30 20:46:28孔書玉
花城 2023年6期
關鍵詞:藝術

孔書玉

1956年,流浪到巴黎的美國詩人艾倫·金斯伯格去拉雪茲公墓看望了他的前輩紀猶姆·阿波利奈爾(Guillaume Apollinaire,1880—1918),寫下了長詩《在阿波利奈爾的墓前》。那著名的詩句“宇宙是個墓園/我徘徊其中踽踽獨行”寫盡了天下詩人的孤獨感傷,而在下一句里,因為阿波利奈爾這個五十年前的同類,詩人又為自己的身份感到如此驕傲和自豪,因為“我知道50年前阿波利奈爾就在這同一條街上”。

阿波利奈爾其實出生在羅馬,他是一位意大利人與波蘭流亡貴族的私生子。二十歲時流浪到巴黎,在蒙馬特和蒙帕納斯的咖啡館、畫室和酒館間,與一群還在苦苦掙扎但注定將撼動世界的前衛詩人和藝術家們廝混在一起,成為他們的好哥們兒和代言人。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的歐洲,現代主義躁動、好奇、創新和叛逆的精神已經如旌旗在各主要城市上空飄蕩,點彩派、納比派、象征派、野獸派、立體派、未來派和抽象派,風起云涌。

王瑞蕓在《杜尚傳》中寫道:“那個時候的巴黎簡直可以點石成金,美夢成真,真叫人喜歡死了。當時很有名的詩人阿波利奈爾興奮地把歐洲藝術中這種追求新風格的潮流稱為‘新精神’,這個極其敏感極其聰明的詩人知道,好時代已經在眼前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歐洲藝術的新精神正達到它的頂峰時期。巴黎的藝術空氣中彌漫的全是打破禁錮的革新氣息,人人都像一支快要離弦的箭,準備著往各個不同的方向飛出去。”

在這個日新月異的現代生活和藝術實踐中,阿波利奈爾自己就是他說的“新精神(esprit nouveau)”的代表人物。他寫詩,寫小說,還寫劇本,一個比一個出奇制勝。而且他有敏銳的藝術觸覺和慧眼識才的本事:“20世紀初期歐洲出現任何新流派,新人物,新作品,他都是最早站出來鼓掌的人物。‘他處在時代的中心,好像蜘蛛置身于蛛網的中心一樣。’”

阿波利奈爾具有多方面才能,而且大膽實踐。這位以詩著名的才子“是法國詩歌史上的一個里程碑,是從十九世紀末的象征派走向二十世紀諸多現代流派的關鍵”(老軻)。最初使他“聞名”的是小說。1907年阿波利奈爾就寫過兩部色情小說,包括《一萬一千鞭》。1913年間出版的詩集《醇酒集》則讓他成為當時前衛詩歌的“馬首”。這部實驗詩集,“既有音節整齊音韻優美的傳統詩作,又有不顧音節現代味兒十足的嘗試,而且全部拋棄了標點”(老軻)。那年夏天,還沉浸在新作出版喜悅的詩人,在六區小街的一家小酒館,寫下后來被人們交口稱贊的詩句:“門房的老媽和門房什么都放行……我八點走……黑貓穿過酒吧。”這些其實都是他在酒吧里聽到的只言片語,但被他正兒八經寫在一起,成了現代派詩歌的新潮流。

一戰爆發后,在軍中服務的阿波利奈爾依然筆耕不輟,并在1918年出版了《字畫詩集》。在圖像與詩句的結合實驗上更前進了一步。

“聽我說,我是巴黎的咽喉。要是我樂意,我還會喝下宇宙。”

1911年前后,巴黎前衛藝術的據點從北郊的蒙馬特搬到了左岸的蒙帕納斯。1913年阿波利奈爾也從巴黎的郊區搬到了圣日耳曼大街202號的一間公寓,離蒙帕納斯那些熱鬧的咖啡館都是步行幾分鐘的距離。他的家里擺滿了他收集的珍稀書籍、木制戲劇玩偶,還有民俗木雕,墻上掛著畢加索(Pablo Picasso,1881—1973)、馬蒂斯(Henri Matisse,1869—1954)和洛朗桑(Marie Laurencin,1885—1956)的畫作。每周這里有小型的聚會,年輕的畫家詩人和學者們倚靠在沙發上,抽著黏土煙斗,吟誦著剛剛出爐的詩句,而高大的主人坐在他的書桌旁,君臨天下。

阿波利奈爾才氣逼人,還有鮮明的個性。他聰明機智,博聞強記,能言善辯,最重要的是精力旺盛,樂天熱情。“他一看到畫家盧梭(Henri Rousseau,1844—1910)那種充滿原始和天真氣息的畫作,馬上知道那是好東西,全力宣揚;意大利未來派1912年來巴黎展出,沒人知道該怎么下評語,他是唯一一個站出來叫好的人。”(《杜尚傳》)在藝術上,是他指出塞尚在立體主義繪畫中的影響,看到杜尚在現代藝術中的重要性,即使他1912年就基本上停止了繪畫。1909年阿波利奈爾就建議盧浮宮應該收藏非洲藝術,這個預言比2000年非洲藝術正式進入盧浮宮整整早了91年。1910年讓·麥琴格(Jean Metzinger,1883—1956)用立體主義手法給詩人畫了一幅肖像,詩人立即回應:“我很驕傲成為立體主義畫家讓的第一個模特,他的作品在1910年獨立沙龍上展出,這也是最了不起的公開展出的詩人肖像。”1913年阿波利奈爾專門撰文《立體主義畫家:審美沉思》,為立體主義這一最早的現代主義美學形式辯護。當意大利超現實主義畫家喬治·德·基里科(Giorgio de Chirico,1888—1978)令人費解的形而上作品在1913年獨立沙龍出現,阿波利奈爾和畢加索也大為欣賞,交相稱贊,并把一個當時有名的經紀人帶到畫家的地下室,親自推銷其作品。阿波利奈爾還專門創造了一個名詞“奧菲主義”(Orphism),來形容羅伯特·德勞內(Robert Delaunay,1885—1941)等人那種“純粹音樂似的抒情色彩藝術”。“一個奧菲主義畫家或詩人能把意象化成文字,文字化成意象,而且必要時,帶著音樂的弦外之音。” 阿波利奈爾的實驗創作《字畫詩集》就是受德勞內這種通感藝術概念的啟發,在詩歌形式上的大膽探索。

1912年到1914年間,阿波利奈爾還是巴黎藝術雜志《巴黎之夜》的創刊主任。他在雜志上力推舉畢加索的立體主義作品,使其成為最搶手的畫家之一。他還將雜志位于拉斯帕伊大道278號的編輯部變成波希米亞藝術家朋友們的聚會之地。他呼朋喚友,吟嘯江湖,畢加索、基里科、莫迪利亞尼,都是他座中常客。正如卡巴內對杜尚采訪中說到的,“在那個年頭,當時的畫家們都成群結黨,互相交換他們的研究、發現、錯誤,并且友情在其中起很大作用”。在他為《巴黎筆記》撰寫的每日專欄中,阿波利奈爾不無驕傲地宣稱,蒙帕納斯已代替蒙馬特成為藝術家村。

在二十世紀初巴黎的美好年代,在這個現代主義藝術實踐的中心,阿波利奈爾對于任何新事物都有著孩童一樣的好奇和敏感,仿佛一聞就能聞出它的氣味來。他認識每個人,而人人也都喜歡他。

在先鋒運動與保守陳規抗爭的時代,阿波利奈爾對其他同路人不遺余力地支持和搖旗吶喊。他是當時先鋒運動最積極最有力的倡導者和推動者。他感同身受地認為藝術創造是一場漫長的斗爭,是與局限的自我、與流逝的時間沒完沒了的斗爭。出于這種對共同命運的理解,阿波利奈爾對自己的同路人、藝術的前衛者們有著深切的認同和同情,正如在他的詩《漂亮的紅發女郎》中寫道:

我們并非你們之敵

我們要給你們開辟遼闊的陌生領域

那兒開遍神秘之花任人采擷

那兒有新的火有從未見過的色彩

有千萬虛無縹緲的幻影

等待我們賦予實在

我們要勘察那是個廣闊無聲的國度

也要勘察時間它既能被逐也能喚回。

可憐我們吧我們永遠戰斗在前沿

在無限和未來的前沿

可憐我們的過失可憐我們的罪。

(飛白 譯)

阿波利奈爾最有名的朋友應該是大名鼎鼎的畢加索,現代主義運動的另一位中堅。

畢加索1905年還在巴黎北邊的蒙馬特時,阿波利奈爾就和他交上了朋友。那時,他們一起活動的場所就在狡兔酒館和洗濯船工作室,經常在一起混的就是幾位從西班牙來的移民畫家,如馬克斯·雅各布(Max Jacob,1876—1944)、安德烈·薩爾蒙(AndréSalmon,1881—1969),那時都還不太出名。阿波利奈爾是這個圈子的中心,不斷給大家介紹他新發現的有趣的人,也都是一心折騰新東西的年輕藝術家,或者從其他地方來巴黎碰運氣的國際“巴漂”們,有亨利·馬蒂斯,喬治·布拉克(Georges Braque,1882—1963)、阿梅代奧·莫迪利亞尼(Amedeo Modigliani,1884—1920)、瑪麗·洛朗桑,還有美國人斯泰因兄妹。對這些各自走在藝術前沿道路上的波西米亞藝術家、作家們,來自同類的鼓勵和自我辨認非常重要。他們也因此成為共同對抗平庸藝術和中產階級乏味生活的盟友。

雖然用來表達的媒介不一樣,一位是畫家,一位是詩人,但阿波利奈爾和畢加索有很多相同之處:都憎恨平庸和循規蹈矩,永遠在實驗和創新的路上。他們是可以討論深層話題的朋友,更是彼此的藝術靈感。當畢加索鼓搗在油彩和帆布之外的媒介上作畫時,阿波利奈爾說,任何媒體上都可以創造藝術。阿波利奈爾經常出入畢加索的畫室,畢加索在視覺藝術上所做的拼接實驗也同樣啟發了他的詩的拼接(collage)理念。他大概是收集畢加索畫作最多的同時代人,多達一百多幅,其中很多都是畫家贈送給他的。

在這個意義上,他們是真正的“兄弟同謀”,如此親密,以至于1911年盧浮宮里的名作《蒙娜麗莎》被竊后,兩個人被作為懷疑對象同時被拘留,還上了法庭。因為巴黎的藝術圈都知道阿波利奈爾有個叫皮耶雷的神秘朋友,畢加索常從那人手里買下來歷不明的伊比利亞半島的石刻頭像,有人說那來自盧浮宮。最后案件調查者終于找到真正的盜賊,就是盧浮宮內部的工作人員。這兩個“同謀犯”才擺脫了不光彩的罪名。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一腔愛國熱情促使阿波利奈爾志愿參軍上前線,雖然當時他還不是法國公民。1916年他在陣地頭部中彈受傷,此后包著繃帶的詩人更有辨認度了。

1918年5月,還在軍中的阿波利奈爾得到特許,回到巴黎左岸,在那里與杰克琳結婚。新娘就是他那首有名的詩歌《漂亮的紅發女郎》中的主角。畢加索送給一對新人的禮物是一張畫《彈吉他的男人》。兩個月后,畢加索與俄國芭蕾舞團的女演員奧爾加結婚,兩對新人的婚禮都在七區的市政廳舉行。畢加索的證人就是阿波利奈爾和雅各布。在海邊勝地比亞里茨度完蜜月回來的畢加索夫婦搬出了蒙帕納斯,搬到了右岸的一座華屋,與他的經紀人盧森博格相距不遠。阿波利奈爾到他們的新居去看望他們,回來不久就病倒了。然后就輪到畢加索到圣日耳曼大道去看阿波利奈爾,在那里,他與正走出來的超現實主義的領袖安德烈·布洛東(AndréBreton,1896—1966)交臂而過。

1918年11月9日,普魯士國王威廉二世宣布棄位,打了四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了。巴黎到處都是歡慶的人群。但是在圣日耳曼大道上阿波利奈爾那間公寓,卻充滿了悲哀的陰影。三十八歲的阿波利奈爾永遠離開了他摯愛的朋友們。他在戰爭中受的傷極大削弱了他的免疫力,使他無力抵抗西班牙流感。他的朋友們——畢加索、讓·科克托(Jean Coteau,1889—1963)、雅各布環繞在他的周圍,就像古羅馬人送別他們最尊貴的詩人維吉爾。

據說,在垂危之際,阿波利奈爾懇求醫生道:“大夫,救救我,我還要活,我有那么多的話要說。”

阿波利奈爾對現代主義運動做出的最后貢獻是直接參與“超現實主義”的橫空出世并為它命名。1917年,畢加索應科克托和俄國芭蕾舞團的老板謝爾蓋· 狄亞基列夫之邀參加新劇《大游行》的創作。 這是一出在當時匯集最優秀的先鋒藝術家進行的一場最前衛的藝術實驗。這個芭蕾喜劇是巴黎文藝圈中的社交名人兼才子讓·科克托策劃構思,召集了當時大牌音樂家沙迪作曲,畢加索做舞臺和服裝設計,萊昂尼德·馬西尼編舞和主演。1917年5月18日《大游行》在巴黎城堡劇院首演,一如四年前斯塔溫斯基的芭蕾交響樂作品《春天的儀式》的首演,阿波利奈爾是最熱心也最令人矚目的觀眾。頭上包著黑色的繃帶的他、巴黎有名的沙龍女主人,也是這部劇的主要贊助者——米西亞·塞爾特,作曲家德彪西和畫家雷諾阿坐在一起,他們從這出把繪畫、舞蹈和喜劇熔為一爐,夢幻一般的表演中看到了代表未來的合成的藝術。阿波利奈爾在節目單上寫下了他的評語:“馬西尼制作了一種全新的東西。一種奇妙而吸引人的舞蹈,這樣真切,這樣抒情,這樣有人性又有娛樂性……一種超現實主義(une sort de sur-realisme)。”

超現實主義這個名詞由此誕生。

同一年,在阿波利奈爾也在為自己寫的舞臺劇《蒂雷西亞的乳房》的介紹說明中,用“超現實主義戲劇”來形容這部作品——《大游行》上演的兩個月后,這部劇也在巴黎的一家劇院上演。阿波利奈爾用“超現實主義”這個概念指出這兩部劇所制造的那種平行的現實——一種在我們已有的常規現實之外的努力。“就是當一個人想模仿行走,他創造了車輪而不是雙腿,這就是模仿現實但不同于現實的超現實主義。”

阿波利奈爾去世后,年輕的詩人安德烈·布洛東繼承他成為超現實主義的代言人。當時在歐洲的中上層社會與文藝圈中,弗洛伊德發現的夢與潛意識的理論正流行。布洛東帶著其他一些愛折騰的詩人們進行自動寫作的實驗,用催眠術幫助他們進入夢境,借助潛意識來創作詩歌。他和菲利普·蘇波(Philippe Soupault,1897—1990)合作的詩集《磁場》充滿了這種自動寫作的囈語夢境和突發的靈感。后來布洛東告別達達主義①,樹起“超現實主義”的大旗。不過比起當年阿波利奈爾總結建立在視覺和表演藝術之上的超現實主義實踐,布洛東在1924年發表的那篇《超現實主義宣言》中給超現實主義下的定義就很抽象且費解:“超現實主義,名詞。純粹的精神自動主義,企圖運用這種自動主義,以口頭或文字或其他任何方式去表達真正的思想過程。它是思想的筆錄,不受理性的任何控制,不依賴于任何美學或道德的偏見。”

不過他的理論也強調夢境和潛意識對藝術創作的重要性:“超現實主義將夢境與現實之間的沖突消解,創造出一種絕對的現實——也就是超現實。”其實不管是阿波利奈爾還是布洛東,他們的真正目的都是尋找一種內心的自由,只有在愛、夢境和藝術中達到的那種自由。

阿波利奈爾壯年去世,留下很多遺憾。所幸他當年的神采飛揚和在巴黎文藝圈呼朋喚友的情景被他的藝術家朋友們保存下來。“歷史上大約沒有哪位帝王顯達曾經被這么多藝術大師再現在畫布上。”

畢加索為阿波利奈爾畫了很多肖像,而且有好幾種式樣,反映了畫家不斷變化的藝術風格。但是無一例外,畫中的詩人都是君主模樣,壯碩的將軍一般的身材,高貴巨大的頭顱,猶如古羅馬的愷撒——即使是包著繃帶的時候。

畢加索也曾試圖為好友設計墓碑,但因為太前衛而且耗時太長,他的設計沒被選中。

幾十年后,已經被公認為二十世紀最偉大藝術天才的畢加索以他當時的戀人朵拉瑪爾為模特,創作了一座名為《詩歌》的雕塑,送給了巴黎市,作為對阿波利奈爾的紀念。這座雕像現在第六區雙叟咖啡館對面,圣日耳曼德佩教堂旁邊的洛朗普拉什小廣場。這與其說是阿波利奈爾的紀念碑,毋寧說是他們那一代人對詩歌,對藝術最美好也是最大膽的想象。

2018年,在詩人去世一百周年之際,巴黎的橘園美術館舉行了以阿波利奈爾為主題的展覽,一共展出了45幅油畫,34件雕塑作品,還有109幅畫作以及很多文學作品。其中就有一幅畢加索創作于1921年的畫《讀信》,這幅畫不很畢加索,而是有點寫實、有點浪漫的新古典風格。畫中兩個年輕人頭并頭地讀著一封信,也許是一首詩。畫面彌漫著一種懷舊的感傷氣息,正是畫家對逝去的好兄弟的致敬之作。

除了畢加索,還有一位特別的女藝術家也躋身這些藝術大師之中。她就是瑪麗·洛朗桑,二十世紀初巴黎前衛圈里有名的女畫家,她一度是阿波利奈爾的情人。

洛朗桑出生在巴黎,是一個由單親媽媽帶大的私生女。1902年,19歲的洛朗桑進入法國有名的塞夫爾國家陶瓷制造局的工廠學習瓷器畫。由于天賦很高,第二年就又去了安貝爾藝術學院學傳統繪畫。在學校里,她認識了布拉克,布拉克又介紹她認識了一些潮人朋友,就是印象派后期以來的前衛藝術家們,比如畢加索、馬蒂斯、阿波利奈爾。1907年前后,這些人在蒙馬特小山上一棟舊建筑改成的畫室,叫“洗濯船”的地方,經常聚在一起。除了畫畫、讀詩,就是喝酒聊天。因為畢加索和他的狗就住在附近,藝術史家們就稱圍繞著洗濯船的這伙人為 “畢加索的樂隊”。

畢加索當時為了幫助他的好兄弟阿波利奈爾擺脫藝術販子皮耶雷的影響,極力向他“推薦”洛朗桑。二者果然很快墜入情網——私生子和私生女,相似的童年經歷讓兩個人惺惺相惜。據說他們在畢加索的畫室,穿著衣服在沙發上做愛。和阿波利奈爾談戀愛以后,洛朗桑參與了前衛藝術家小團體每一次重要聚會。跟其他人帶的女朋友不一樣,比如畢加索的繆斯·費爾南多(Fernande Olivier,1881—1966),洛朗桑變成了這個小圈子真正的一員,或說同路人。她的繪畫最初受野獸派影響,慢慢地,受畢加索和布拉克的影響越來越大,她的畫開始顯現出立體主義的特征。從1910年開始,洛朗桑的作品分別在獨立沙龍、秋季沙龍巴塞羅那的達拉謨畫廊舉行的立體主義展覽中出現。

但是與其他立體主義畫家不同,洛朗桑的藝術還有另一個靈感來源,就是當時在歐洲的女性審美思潮,尤其受新古典主義和薩福式(Sapphic)①影響。洛朗桑畫的主體多是小動物和女性形象,尤其是那些曼妙如仙一般的群體女像。她的畫用色也很有特點,優雅中帶一點陰郁,主要是灰色、淡粉色和其他淺色,畫面朦朧,籠罩一層霧,如夢如幻。據說洛朗桑有很多優雅的怪癖:她的畫作中,那些她覺得畫得很枯燥無味的要比那些有趣的畫賣得貴,賣給男人比賣給女人要貴;賣給褐色頭發的比賣給金色頭發的要貴。

這個女畫家和天才詩人的愛情在巴黎流傳。當時另一位異類畫家盧梭描繪過他們相愛的情景,盧梭那種原始又天真的筆觸很能抓住這對詩人畫家不同凡俗的愛情。

洛朗桑自己也用畫筆記錄下自己和詩人和朋友們在一起的美好時刻,她以此為題先后畫了兩幅畫作,都取名為《阿波利奈爾和他的朋友:一群藝術家》。

1908年,洛朗桑賣掉了《阿波利奈爾和他的朋友》。這是以兩對戀人為主體的群體肖像畫。有年輕的畫家和阿波利奈爾、畢加索和他當時的情人費爾南多。買家不是別人,正是當時巴黎先鋒派藝術圈的女教主格特魯德·斯泰因(Gertrude Stein,1874—1946),是她發現了畢加索、馬蒂斯和塞尚,她后來在僑居巴黎的美國文人藝術家圈子里非常有影響力。得到她的賞識不僅可以讓未出名者一夜成名,而且會帶來美國收藏家的注意。這幅畫中,暗褐色的背景、立體主義的色塊、四個人物的深色服裝并沒有讓畫面顯得壓抑。相反,在中心人物阿波利奈爾后面那束五顏六色的裝飾花朵和詩人膝下可愛的小白狗的襯托下,四個人物的面容輕松活潑,讓人不由感嘆,那時的他們多么年輕多么相愛呀!洛朗桑的成名離不開阿波利奈爾和畢加索等人的幫助和影響,她無疑也十分珍重這段友誼。兩年以后,她又創作了《阿波利奈爾和他的朋友:一群藝術家》(之二,1909),這幅作品又增加了斯泰因和奧利維等人,比第一幅畫作更體現洛朗桑女性美學的特點。

這幅畫畫成后,洛朗桑把它作為禮物送給了阿波利奈爾。詩人一直珍惜地把它掛在他公寓的臥室床頭,一直到他去世。

1915年,回到巴黎養傷的阿波利奈爾在醫院中寫下了小說《被謀殺的詩人》,中心人物考涅蒙泰勒就是阿波利奈爾,翠絲特斯是洛朗桑,貝寧的鳥則是畢加索。里面的預言在現實中不幸被證實:洛朗桑后來的確離開了阿波利奈爾,而畢加索最后為阿波利奈爾建筑了一個紀念碑。這個紀念碑不是青銅也不是大理石做的,而是“由無物造成,就像詩歌,就像榮耀”。

詩人與洛朗桑分手寫下的詩作《米拉波橋》,已經被譜曲,成為巴黎人的詩篇。他們看到塞納河上的那座橋,就會想到這音韻優美、一唱三嘆的詩句:

米拉波橋下流過塞納河

情愛你我

可否仍要我記得

愁苦的后面總會有歡樂

夜幕降臨報時鐘聲悠

歲月流逝我如舊

但只愿執子之手面對面

牽臂成橋

橋下盡管流不斷

永恒注視下水波何勞倦

夜幕降臨報時鐘聲悠

歲月流逝我如舊

愛情離去如逝水長流淌

愛情離去

如同人生何悠長

又如同希冀般暴烈狂放

夜幕降臨報時鐘聲悠

歲月流逝我如舊

日日走過,月月亦走過

去日舊情

同樣一去不回折

米拉波橋下流過塞納河

夜幕降臨報時鐘聲悠

歲月流逝我如舊

(舒嘯 譯)

洛朗桑死后下葬時,手中握著阿波利奈爾的詩篇。

而一代又一代的詩人和戀人們,在吟誦阿波利奈爾的這首情詩中,完成他們對詩人的致敬,成為阿波利奈爾的朋友。

責任編輯 許陽莎

①達達主義是興起于一戰期間歐洲的藝術運動,在詩歌、音樂與繪畫中都有表現。達達主義者認為,一戰這樣巨大的災難與崇尚強權的理性主義思維邏輯有關,只有通過反理性的、無政府的策略和喚醒人們內心直覺的方式才能拯救社會。因此,達達主義者用虛無主義的態度表達對荒謬的感受,達達主義的思想態度對二十世紀的現代主義藝術有很大影響。

①薩福是公元前七世紀希臘女詩人。她的作品多是吟誦女性之間的吸引與浪漫關系。 后人也用她的名字指代女性之間的愛欲。

猜你喜歡
藝術
抽象藝術
家教世界(2022年13期)2022-06-03 09:07:18
西方現代藝術的興起
家教世界(2022年7期)2022-04-12 02:49:34
身邊的藝術
中外文摘(2021年23期)2021-12-29 03:54:02
可愛的藝術罐
兒童繪本(2018年22期)2018-12-13 23:14:52
美在《藝術啟蒙》
藝術啟蒙(2018年7期)2018-08-23 09:14:06
紙的藝術
決定的藝術
英語學習(2016年2期)2016-09-10 07:22:44
因藝術而生
Coco薇(2016年2期)2016-03-22 16:58:59
藝術之手
讀者(2016年7期)2016-03-11 12:14:36
爆笑街頭藝術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自产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三区在线视频| 亚洲中文无码av永久伊人| 9966国产精品视频| 欧美色伊人|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 欧美一区福利| 色综合国产| 国产亚洲成AⅤ人片在线观看| 国产大全韩国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多人| 精品丝袜美腿国产一区| 香蕉久久国产超碰青草| 亚洲成aⅴ人片在线影院八| 热久久这里是精品6免费观看| 天堂成人在线视频| www.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成年人免费国产视频| 日本a∨在线观看| 91年精品国产福利线观看久久| 国产乱人视频免费观看|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88| 亚洲国产亚洲综合在线尤物| 国产精品吹潮在线观看中文| 99爱在线| 国产丝袜精品|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三级| 国产自在自线午夜精品视频| 91在线视频福利| 国产又爽又黄无遮挡免费观看 | 欧美成人日韩| 久久男人资源站| 亚洲午夜18| 欧美啪啪网| 成人免费一级片| 国产av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 亚洲AⅤ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 国产在线精彩视频论坛| 国产精品欧美激情| 91色老久久精品偷偷蜜臀| 精品国产网站| 久久国产精品国产自线拍| 米奇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区一区| 丰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黄色免费在线网址| 毛片大全免费观看| 亚洲视频黄| 在线播放国产一区| 欧美人人干| 久久黄色视频影| 老司国产精品视频91| 成人自拍视频在线观看| a毛片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专区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视屏在线观看| 91久久青青草原精品国产| 女人毛片a级大学毛片免费| 成人精品在线观看| 国产美女主播一级成人毛片| 欧美日一级片| 欧美爱爱网| 亚洲综合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成人18免费|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在线播放| 国产欧美日韩在线一区| 精品夜恋影院亚洲欧洲| 啪啪国产视频| www.99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mv| 婷婷色狠狠干| 日韩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 农村乱人伦一区二区| 国产免费羞羞视频| 一级一级一片免费|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综合试看| a亚洲视频| 99精品免费欧美成人小视频| 国产微拍精品| 少妇精品网站| 国产精品冒白浆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粉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