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國
所謂“速成”,即在短期內很快完成。對一線教師來說,如果希望自己能夠在短期內通過“苦干、拼命干”或者“走捷徑”實現“成名”“成家”的愿望,一下子成為很多教師都非常佩服、羨慕的優秀教師,如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和特級教師,就是一種典型的“速成”心態。
教師一旦有了“速成”心態,就容易產生一些不切實際的想法。如觀摩了特級教師的精彩課堂教學,就指望馬上能將特級教師的所有教學藝術都學過來,最好還能高出一等、勝出一籌;看到了資深教師的學術論文發表在全國頗有影響力的刊物上,就妄想自己撰寫的長篇大論也很快就能在上面發表……
為此,這類教師也是夠“拼”的——為了備出精彩紛呈的課、寫出高質量的教育教學研究文章,經常不知疲倦地“加班加點”,忙到深更半夜成了家常便飯;為了獲得能夠讓自己“茁壯成長”的“真經”“秘訣”“法寶”“絕招”,一方面廢寢忘食地廣讀博覽,一方面削尖腦袋拜訪名師大家,可以說是忙得焦頭爛額。
俗話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做事不能性子太急、急于求成,否則,不但難以真正做實、做成、做好事情,而且很可能導致產生不良后果。《揠苗助長》的故事我們都耳熟能詳,其“比喻違反事物的發展規律,急于求成,最后事與愿違”的道理大家都很清楚。然而,在嘲笑那個宋人把苗拔起來幫助其成長做法的同時,教師也應該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或多或少地存在類似做法,違背了教師成長的基本規律。
很多時候,期望越高,失望越大,對自身的打擊也就越沉重。當這類教師憑借一時的熱情“拼”了一段時間后,并沒有達到預期目標,他很可能內心開始“拔涼拔涼”起來,漸漸地感到不滿、不平、不快甚至焦慮、難受和痛苦,成長熱情斷崖式下跌,進取思想陡然滑坡,認為自己不是能夠成為名家大師的料子,再怎么努力也無濟于事。于是,他就此偃旗息鼓,不再追求自我成長。
顯然,“速成”心態不僅難以讓教師享受到教育教學的成功、快樂與幸福,還對專業可持續發展極為不利,更可能對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影響。教師必須清醒地正視這些問題,坦然地面對現實,堅決徹底地消除“速成”心態。
一是要積極迎戰,走穩日常工作每一步。
教師的日常教育教學工作平凡、辛苦、緊張、忙碌、繁雜,教師如果被動應付、消極對待,就會徒增煩惱,平添焦慮,從而越做越累、越做越怨。與其如此,倒不如靜下心來,認認真真、快快樂樂地做好每一項工作,如上好每一節課、改好每一本作業、參加好每一次評課活動。即使是貌似不怎么重要的工作,如提醒個別學生掌握正確的執筆姿勢,也要盡心盡力做好。
這樣以飽滿的情緒、積極的姿態迎接每一項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不但能夠讓自己始終處于認真、快樂的工作、生活狀態之中,每做完一項工作都會有實實在在的收獲,而且有利于自己不斷錘煉、不斷積累、不斷進步、不斷夯實,逐漸積累專業成長的穩固基礎,這樣能讓今后的專業成長步伐越走越穩、越跨越大、越邁越快。
二是要善于規劃,邁好美好愿景每一程。
教師成長必須有明確的目標。如新入職教師一年內必須勝任教育教學工作,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已經勝任教育教學工作的教師,應該早日成為名副其實的骨干教師、優秀教師甚至是特級教師。要實現預期目標,必須善于規劃,即制訂科學、合理、全面、系統和長遠的成長計劃。
有了成長計劃,就可以避免盲目用力,有序推進各項工作又好又快地高質量發展。為了更好地將計劃落地、落實,建議將成長計劃分解為便于操作的年度計劃,然后根據實際情況,在每季、每月和每周之前,分別制訂簡明的短期計劃。當然,計劃也要根據實際情況適時調整,如遇到特殊情況、突發事件,就要適當調整。這樣,教師既能夠認準目標,盡力而為,又可以循序漸進,量力而行。
三是要持之以恒,踩實拾級而上每一階。
現實生活中,往往會出現這種現象:一些教師看到熟悉的教師或評上了特級教師,或晉升了高級教師,或參加全國課堂教學競賽獲得了大獎,或出版了教育教學專著、文藝作品,立刻就會對其欽佩有加、羨慕不已,恨不得自己馬上也能復制出同樣的成績,從而見異思遷、盲目跟風,結果是事與愿違、適得其反。
殊不知這些教師的成功,是其長期以來付出無數汗水與智慧,將自己的獨特優勢充分發揮出來的結果。這啟示我們,要想將美好愿景變成現實,貴在堅持不懈地向前。同時,一定要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等,努力將自身優勢發揮到極致。此外,部分教師一旦評到了高級職稱、拿到了某項榮譽,就馬放南山、刀槍入庫。這種現象值得警惕,因為“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欲速則不達,教師成長亦不例外。廣大一線教師要充分認識到“速成”心態的嚴重危害性,深刻體會到消除該心態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毅然決然地與之決裂。也要自覺拒絕選擇“躺平”、甘于“穩定”的心態,堅持做到積極面對日常工作,善于規劃美好愿景,持之以恒拾級而上。唯其如此,才能夠行走在教師專業成長的正確軌道上。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皋市安定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