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媛 李榕榕
| 技能人才榜樣 |? ?國網秦皇島供電公司? 張庚喜
1993年,從北京電力技工學校畢業后,張庚喜就在國網秦皇島供電公司扎下了根,與電纜結下了不解之緣。每一個工作日,張庚喜都是在對全市60多座變電站不停歇地巡視、維護和搶修中度過的,參加工作30年來,始終奮戰在電纜運檢第一線。
回憶起自己上班之初的工作場景,張庚喜仍然記憶猶新:“剛開始上桿作業時,桿10米多高,要靠腳扣一點點登上高空,還要負重,在桿上就位后,再把角鐵橫擔拎上去組裝,就靠一個人。那時候我瘦,真是拎不動,真往下滑呀,身上的汗立馬就濕透了,真是有點害怕。有時候又要在電纜溝道里面巡視,碰到老鼠、蛇是常有的事,我的基本功就是這樣練出來的。”
守護電纜安全,只靠人工巡視還不夠,要與時俱進,會用“智能幫手”。隨著電網智能化發展,張庚喜虛心學習,2009年,他成功考取燕山大學電氣自動化專業函授大專班,2019年,他又考取了中國地質大學電氣工程自動化技術專業的網絡大學本科班。因為學習能力強,他在班組率先掌握了利用儀器查看重要電纜通道內電纜運行狀況及接頭測溫、水位監測。
電纜運維檢修工作要想做好,不僅要求人員專業素養高,工器具也很重要。2016年,秦皇島公司在該班組成立了以張庚喜名字命名的勞模創新工作室,他開始帶領班組成員圍繞降低成本、安全生產等主題,開展創新攻關,并充分發揮傳幫帶作用,毫無保留地傳授技能絕活,使青年職工變成一專多能、具有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每年雷雨季,張庚喜和同事都要對供區內的110千伏及以上的電纜線路開展帶電檢測。鐵塔上的避雷器距離地面較遠,班組成員利用手持絕緣拉桿作業時,稍有失誤就會影響試驗數據的準確性,還存在安全風險。2017年6月,張庚喜帶領工作室成員用3個月時間,研制出多角度可視帶電檢測絕緣拉桿頭,幫助作業人員更快速安全地完成帶電檢測。
據統計,張庚喜帶領的創新工作室為企業節省資金約205萬元,還減少了安全隱患和停電時間。
“作為一名普通電力工人,雖然好像沒有那么風光,每天風餐露宿,但只要看看安全暢通的電網,我就感覺人生有價值,我也會努力將這種精神傳遞給下一代秦電人。”張庚喜說,國家現在大力提倡工匠精神,落到個人層面,就是一種認真精神、敬業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