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慶方 雷曉柱 吳永慶
[摘 要]高職學生在大學學習期間的職業生涯規劃對學生就業創業能力的提升具有積極的影響。文中分析了目前職業生涯規劃在提升學生就業創業能力中存在的問題,提出通過建立實踐平臺、提供職業咨詢、組建師資團隊、應用信息技術、融入思政教育等路徑,提升高職學生就業創業能力。
[關鍵詞]高職;職業生涯規劃;就業創業
國務院辦公廳于2022年5月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國辦發〔2022〕13號),提出要健全高校學生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體系,開展就業育人主題教育,引導高校畢業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就業觀和擇業觀,增強大學生生涯規劃意識,指導其及早做好就業準備。
2023年全國高校有1158萬名畢業生,其中專科生470萬,就業形勢面臨極大挑戰。高職院校應以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為支撐,深入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以不同類型的教育形式積極引導學生轉變就業創業觀念,提升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
一、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內涵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是指大學生在學校期間對今后的事業發展的戰略設想和計劃安排,它包括大學期間的學習規劃、生活規劃、未來的職業規劃等。職業生涯規劃的內涵主要包括以下六個方面:
(一)積累專業知識與技能:大學期間,學生應該在自己專業領域內努力學習,掌握必要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此外,還應該注重培養綜合素質,如溝通能力、團隊合作能力、領導能力等,以提升自己的綜合競爭力。
(二)實習和實踐經驗:通過參加實習和實踐活動,大學生能夠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并且了解各行業的實際運作和需求。這些經驗不僅可以為學生提供職業發展方向,還能增加就業競爭力。
(三)發展人際關系:良好的人際關系對于職業發展至關重要。大學生應該主動參加社團組織、學術研討會等活動,擴展人際交往圈子,并與各行各業的人建立聯系,以獲取職業機會和資源。
(四)持續學習和自我提升:職業生涯規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大學生需要保持持續學習的態度,不斷充實自己的知識和技能,還應該積極主動地尋找學習和成長的機會,如進修課程、培訓項目等。
(五)確定職業目標:大學生需要明確自己未來的職業目標,即確定在哪一個行業工作以及達到什么樣的職位或成就。這需要對自己的性格、興趣、能力和價值觀進行深入思考和分析。
(六)制訂職業生涯規劃:基于職業目標,大學生需要制訂一份職業發展計劃,包括短期、中期和長期的目標,并確定實現這些目標所需的步驟和行動計劃,這將有助于學生在職業道路上有條不紊地前進。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職業生涯規劃幫助大學生樹立明確的目標,采取可行的措施,發揮個人特長,開發潛能,不斷評估和調整努力的方向,實現人生的價值和意義。
二、職業生涯規劃對高職學生就業創業能力提升的積極作用
(一)大學生就業創業能力的內涵
大學生就業創業能力存在個體差異,一些大學生在畢業后能夠快速找到理想的工作或成功創業,這主要歸功于他們具備較強的就業創業能力。然而,也有一部分大學生在就業創業方面遇到挑戰,需要進一步提升相關能力。
就業創業能力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職業素養,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職業操守,能夠遵守規章制度、尊重他人,并具備合理的職業目標和職業規劃意識;2.自我認知與職業定位,了解自己的性格、興趣、價值觀、優勢和劣勢,并能夠將其與職業市場需求相匹配,明確自己的職業定位和發展目標;3.求職技能,具備良好的簡歷撰寫和面試技巧,能夠有效地展示自己的能力和優勢,并在面試中展現出積極向上的態度;4.創新能力,能夠獨立思考,不受傳統思維和權威的束縛,運用掌握的知識、經驗和技能,發現并創造新事物、新方法;5.團隊合作與溝通能力,具備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能夠有效地與他人合作、溝通和協調,并能培養良好的人際關系;6.市場分析能力,了解所從事的行業和市場,掌握相關專業知識和技能,把握行業的發展動態。
(二)職業生涯規劃對高職學生就業創業能力提升的積極作用
1.職業生涯規劃能夠幫助大學生明確自己的職業目標和發展方向,更加有針對性地學習相關專業課程和參加學校開展的相關實踐活動,提升自身所需的專業知識和技能。
2.職業生涯規劃可以幫助大學生了解不同行業的就業形勢、崗位需求以及職業發展新趨勢,做好就業心理準備,及早準備求職材料,了解筆試與面試的注意事項、求職陷阱與應對措施,了解畢業生就業權益的法律保護,提升競爭力。
3.職業生涯規劃能夠培養大學生的自我認知和自我管理能力,幫助他們更好地認識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并且制訂相應的發展策略,提高自身的職業素養、組織協調、制訂方案、解決問題等綜合能力。
4.職業生涯規劃能夠激發大學生的創業意識,能夠有效找到創業機會,進行市場調研,幫助他們了解創業過程和所需的各種資源,并提供相關的創業指導和支持,促進大學生創業能力的提升。
總之,職業生涯規劃可以幫助學生在大學期間對社會有基礎了解,制訂未來的發展計劃,提高進入社會后的就業創業競爭力[1]。
三、職業生涯規劃提升高職學生就業創業能力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內容單一
在職業生涯規劃教學過程中,多數教師通常偏重于講解課本中的理論知識,很少結合當前社會職業的發展變化、崗位需求的變動,也較少涉及新思想、新觀念等。另外,職業生涯規劃涉及多個學科領域,包括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等。但在教學中,常常缺乏跨學科的整合,導致學生對于職業規劃的理解不夠全面。同時,缺乏實踐教學環節,沒有給學生提供實踐的平臺,學生只是為了學習而學習,并不能根據自身條件和當前社會環境以及社會需求,制訂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
(二)缺乏個性化定制
每個學生的性格、興趣、能力和目標都有所不同,所學專業也不一樣,因此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應該具有個性化的定制性。然而,一些高職院校將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過于泛化,針對所有專業、所有學生都講授相同的內容,不能解答學生在自我探索過程中的困惑,沒有為學生進行具有針對性的指導,阻礙學生的個性化職業發展。
(三)教師專業能力不足
目前多數高職院校的職業生涯規劃教師都是由其他課程教師兼職擔任,如思政教師或者輔導員[2]。他們缺乏專業知識和經驗,在指導學生時缺乏深度和準確性,也因為沒有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和信息,導致無法提供最新的職業發展信息和趨勢。這些問題的出現,不利于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專業化發展,導致教育質量和效果不盡如人意,阻礙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水平和就業創業能力的提升。
四、職業生涯規劃提升高職學生就業創業能力的實施路徑
(一)搭建職業生涯規劃實踐平臺
高職院校在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學時,要加強實踐教學,建立相應的實踐平臺,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實踐機會。比如,高校可以建立校外實踐基地,組織師生到企業實地參觀交流[3],進一步提高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
此外,高校還可以加強與企業合作,搭建校企合作平臺,給學生提供豐富的實習機會和切實可行的創業項目,為學生創造接觸社會的渠道,使學生能夠在現實的工作場景中積累實踐經驗。在整個過程中,學生可以學習到與專業相關的知識和技能,建立與企業和行業人士接觸,擴展人脈和資源,為未來就業和職業發展鋪路。另外,實踐活動能夠使學生在溝通技巧、團隊合作、解決問題、領導能力等方面有所提升,這些技能對于就業和創業都至關重要。
(二)提供職業咨詢和持續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
高職院校可以提供針對學生個體的專業的職業咨詢,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興趣愛好、所掌握的技能和價值觀,并將其與就業市場需求進行匹配,解決學生面臨選擇時的困惑,有助于學生制訂明確的職業目標和規劃。
提供持續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也是很有必要的。具體而言,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指導的側重點不同,循序漸進,幫助學生找到職業目標。針對大一新生,要指導其認識自我,了解自己的專業和未來職業發展,初步建立職業規劃。針對大二的學生,鼓勵其掌握溝通技巧,加強團隊協作、組織協調、語言表達等能力,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針對大三學生,教師要重點講授一些關于面試技巧、職場禮儀、法律常識等方面的知識,同時著重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引導學生多方了解和積極嘗試,從眾多招聘信息中找到自己理想的職業。
(三)組建專業的生涯規劃教師和指導團隊
高職院校需要加強師資隊伍的培養和資源的積累,推進教育隊伍專業化發展,組建對各專業行業的發展比較熟悉、具有較強技能素質的生涯規劃專業教學團隊,保證學生在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時,能夠得到高水平的指導。在未來的發展中,學校不同專業都應該有本專業的高級職業生涯規劃師,并且能夠定期前往企業一線進行掛職、實踐生產鍛煉,了解職業技能需求、行業發展等前沿信息。
在此過程中,可以通過人才引入來彌補教師隊伍結構層面存在的不足[4],更重要的是要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在開展教師培訓時,需要根據實際教學需求來設計培訓內容。高職院校需要準確把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未來發展方向和新趨勢,并清楚了解相關工作對教師的具體能力要求。然后明確培訓目標,規劃詳細具體的培訓內容。
(四)應用網絡信息技術
在課程講授過程中,應用網絡信息技術完善生涯規劃課程系統,每名學生在大一時,能夠進行線上自我評估、職業測評、生涯決策,生成職業生涯規劃書,便于教師一對一為學生解讀測評報告,答疑解惑。當大二、大三的學生進行測評時,能夠對比測評結果的變動,更深入了解自身情況的發展變化,也便于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同時,高職院校還可以建立智能化就業創業管理服務系統,與全國、省、市就業創業信息化服務平臺互聯互通,使每一位學生能夠及時了解就業信息,精準實現人崗匹配。
在生涯規劃活動的組織與推廣過程中,高職院校可以借助網絡平臺,加強與學生之間的聯
系[5],既能夠向學生推送相關活動信息,也能夠了解學生的實時動態和實際需求。學校可以將抖音、快手、微信、微博等媒體平臺利用起來,以文字或者短視頻的形式,定期向學生推送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方面的知識、開展的各種職業生涯規劃活動以及就業相關的信息等,加大推廣力度,引導學生積極廣泛參與。也可以通過網絡平臺調查了解學生的需求,給學生提供針對性強的職業生涯規劃。
(五)將思政教育融入職業生涯規劃全過程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之間具備“育人目標同向、育人功能同效、育人內容同質”的特性[6],二者有機、全面地融合,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道德素養。
第一,在職業生涯規劃課程設計中增加思政教育元素。設置相關的案例分析和討論環節,引導學生思考職業選擇的背后的倫理和社會責任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職業發展在道德、社會和人文層面的問題。促使學生在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時,樹立不盲目跟隨的科學就業觀,明確與國家使命和時代精神相契合的就業目標,具備廣闊視野和開放思維的同時,將我國傳統文化融入職業規劃中,為社會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
第二,在職業生涯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公民意識和職業道德觀念,培養學生具有家國情懷和匠心精神。組織學生去社區或與專業相關的單位參觀實習實踐,了解不同職業領域的職業道德要求。指導學生在做職業決策時,應該把社會責任、國家擔當作為考慮因素,讓其了解自己的職業和國家責任聯系在一起的價值所在。選調生、支援西部、三支一扶、大學生村官等工作,符合時代的主流價值觀,學生可以響應國家號召,做出自己的貢獻。培養學生踏實、認真、實事求是做事精神,根據自身實際情況自我分析、合理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
結束語
綜上所述,提升大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對于緩解就業壓力有積極的作用,高職院校要切實解決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加快培養一批專業能力強、富有創新精神、勇于投身實踐的職業生涯規劃教師隊伍,大力開展實踐活動,不斷拓展就業創業的空間,持續開展豐富多彩的職業生涯活動,鼓勵學生盡早做好職業規劃,提升自身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趙飛燕,張丙虎.職業生涯規劃在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中的作用研究[J].黑龍江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2021(20):148-150.
[2]程曉艷.基于職業生涯規劃提高大學生就業創業能力的策略探析[J].就業與保障,2022(04):120-122.
[3]羅特.職業生涯規劃在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中的作用[J].人才資源開發,2021(18):54-55.
[4]左雪.論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現狀及優化對策[J].才智,2023(05):11-13.
[5]韋婷.職業生涯規劃在高職院校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中的運用[J].才智,2023(08):113-116.
[6]李國勝,楊曉春.高職院校體驗式職業生涯教育研究與實踐[J].職業技術,2023,22(08):63-68.
作者簡介:孟慶方(1985— ),女,漢族,河北唐山人,唐山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碩士。
研究方向:職業生涯規劃、就業創業。
雷曉柱(1969— ),男,漢族,河北樂亭人,唐山職業技術學院,教授,本科。
研究方向:就業創業、職業生涯規劃。
吳永慶(1975— ),男,漢族,河北灤南人,唐山職業技術學院,高級政工師,本科。
研究方向:就業創業。
基金項目:2022年教育部供需對接就業育人項目,唐山職業技術學院人力資源提升項目(項目編號:20230109543);
2023年度河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研究課題“基于區塊鏈技術的高校就業創業管理服務體系構建”(課題編號:JRSHZ-2023-02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