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志 劉旭 楊雪嬌
[摘 要]近年來,國內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保持高速發展,但是從本質上看,與理想中的高質量發展依舊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在嶄新環境和背景之下,推進高質量發展是一條必經之路,如果思維方式還停留在過去的老套路上,不僅難有出路,還會坐失良機,從宏觀角度看,這會影響到我國在國際社會中的核心競爭力。因此,在我國新時代建設和發展過程中,需要正確認識高質量發展,并在這一基礎之上推動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理性認知;客觀看待;高質量發展;發展舉措
推動高質量發展,既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同時也是我國邁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必經之路,必須給予高度關注和重視。而在有效推動高質量發展之前,正確認識高質量發展是一個重要的基礎,認識和推動二者之間密不可分。所以,本文首先概述高質量發展的背景和意義,其次闡述如何正確理解高質量發展,再次闡述目前推動國內高質量發展的政策和舉措,最后分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挑戰與對策,希望起到一定的借鑒和指導作用。
一、高質量發展的相關概述
(一)高質量發展的概念
高質量發展是指在經濟增長的基礎上,注重提高經濟效益、保護環境、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的發展方式。與傳統的發展模式相較,高質量發展強調發展質量和具體效益,而不僅僅是追求速度和規模。高質量發展要求在經濟增長的同時,注重資源的合理利用和環境的保護,推動產業結構升級和創新轉型,提高勞動生產率和技術創新能力。同時,高質量發展也注重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讓人民享受到更高質量的生活。
(二)高質量發展背景
我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一直以來都面臨著經濟增長速度過快但質量不高、效益不明顯問題。這種增長模式導致了資源浪費、環境破壞、產業結構失衡等一系列問題,已經嚴重制約了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因此,為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中國必須轉變發展方式,追求高質量發展[1]。
首先,中國經濟增長進入新常態。過去幾十年,中國經濟以高速增長為主導,但近年來,經濟增長速度逐漸放緩,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面對經濟增速下滑的壓力,高質量發展成為推動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其次,人民對高質量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長。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于生活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追求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優質的教育、醫療、環境等公共服務,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已經成為中國發展的重要目標。當前全球經濟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國際競爭日趨激烈。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必須通過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加快產業升級和創新轉型,實現高質量發展。
最后,中國政府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高質量發展是這一發展理念的核心要求之一。中國政府意識到,傳統的經濟增長模式已經無法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必須轉變發展方式,實現高質量發展,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2]。
(三)高質量發展意義
高質量發展可以提升經濟效益,實現可持續發展。例如,中國的高鐵技術和裝備已經在國際市場上占據了一席之地,不僅提升了中國制造的聲譽,還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和經濟效益。另外,中國高質量發展中的一個重點就是生態環境保護和資源的合理利用。通過推動綠色技術和清潔生產方式的應用,減少污染物排放和資源浪費,可以有效保護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例如,中國在可再生能源領域取得了顯著進展。還有,高質量發展能夠提供更好的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服務,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例如,中國推動教育改革,加大對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質量,使更多的人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提高了人民的受教育水平和就業競爭力[3]。
(四)高質量發展的特征和要素
高質量發展的特征和要素包括創新驅動、綠色發展、結構優化、質量導向和政策支持。這些要素相互作用,共同推動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實現經濟效益、環境保護和人民生活質量的提升,具體內容如下:
1.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要求不斷推動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以提高生產力和產品質量,增強企業競爭力。
2.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注重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推動綠色技術和清潔生產方式的應用,減少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
3.結構優化:高質量發展要求通過調整產業結構,推動產業升級和轉型升級,促進經濟結構的優化和提升。
4.質量導向:高質量發展追求產品和服務的高質量,注重提高產品附加值和品牌影響力,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4]。
5.政策支持:高質量發展需要政府制定相關政策,提供支持和引導,鼓勵企業創新、綠色發展和結構優化,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實施。
(五)高質量發展的指標和評估方法
從世界發達國家的高質量發展經驗和歷程來看,高質量發展的評估指標并不是單一的,具體包含有經濟指標、環境指標、社會指標和創新指標等。評估方法可以采用綜合評價指標體系,通過對以上指標的定量分析和綜合評估,得出高質量發展的綜合評價結果;同時,還可以使用定性分析方法,通過調研、訪談等方式獲取相關信息,評估經濟、環境、社會和創新等方面的發展情況。
二、目前推動國內高質量發展的政策和舉措
(一)宏觀經濟政策的調整與優化
為實現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提升創新能力和可持續發展水平,目前中國政府致力于推動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對宏觀經濟政策和措施的調整和優化十分頻繁。一方面,中國政府積極推動外貿結構的優化升級,鼓勵企業擴大對外開放,推動高質量貿易發展,并加大力度培育新的外貿競爭優勢,如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推動高技術產品出口等,以提高中國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另一方面,中國政府通過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強創新驅動和發展動力轉換,推動傳統產業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中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減稅降費、推動市場化改革、優化投資環境等,以促進企業創新和提高市場競爭力[5]。
(二)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在高質量發展推進過程中,中國政府對產業發展保持著高度重視,并且逐漸意識到產業傳統發展模式開始表現出較強的滯后性,因此開始重點推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首先,中國政府鼓勵制造業向高端制造業轉型升級。中國政府提出了“中國制造2025”等政策,以推動制造業技術創新、智能化改造和綠色發展;同時,加大對高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支持力度,推動制造業向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和高質量發展。其次,中國政府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中國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支持科技創新的政策,如加大科研經費投入、改革科技管理體制、鼓勵知識產權保護等;還鼓勵企業加強自主創新能力,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促進科技與產業的深度融合。在一系列科技產業的支持和扶持政策下,國內科技企業近年來發展迅速,輸出了一系列的科技產品或者服務,有效推動了中國高質量發展。
(三)創新體系的建設與支持
高質量發展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長期推進,創新體系的建設和支持就是保障高質量發展得以持續推進的關鍵所在。為此,中國政府建設和支持創新平臺,以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設立科技園區和孵化器,通過提供場地和服務支持,吸引創新企業入駐;推動產學研合作,通過建立科技創新聯盟和技術創新中心,促進創新資源的共享和合作。另外,中國政府還致力于改善創新創業環境,以為創新企業提供良好的發展條件。如:推動簡政放權,優化審批和登記制度,降低創業成本和運營成本[6];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創新企業的信貸支持,提供創業孵化和投資服務。
(四)人力資源的開發與管理
“人”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這是國內發展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主要原因。在國內高質量發展推進過程中,以人為本的原則得到了更好的體現。一方面,中國政府出臺政策吸引海內外高層次人才來華工作和創新創業。如:提供優惠政策和便利條件,為高層次人才提供了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鼓勵企業加強人才管理和激勵機制,提供有競爭力的薪酬和職業發展機會,來留住優秀人才。另一方面,中國政府加大對教育的投入,以提高教育質量和培養人才的能力。如:為提高勞動者的技能水平,中國政府推動職業教育改革,加強職業技能培訓;鼓勵企業與高校合作,共同培養適應市場需求的高級人才。
(五)環境保護與資源節約
環境保護與資源節約是高質量發展的必要前提。在追求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的同時,我們必須重視保護環境和節約資源的重要性。首先,環境保護是為了維護生態平衡和生物多樣性。生態環境的破壞和資源過度開發會導致生物種群減少,生態系統受損,影響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因此,保護環境是確保生態系統健康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其次,資源節約是為了確保資源的可持續利用。資源是有限的,過度開發和浪費會導致資源枯竭和環境惡化。當前中國政府在推動國內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注重環境保護與資源節約,在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綠色發展和低碳轉型、環境監管和法律保護以及環境教育和意識提升等方面采取了諸多舉措。如:中國政府鼓勵企業研發和應用清潔技術,推動低碳產業的發展;加大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支持力度,提倡綠色交通和綠色建筑;推動綠色金融,鼓勵投資綠色項目和環保產業。
三、當代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有效策略
(一)創新驅動發展
創新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驅動力之一,這也是國內各級政府大力倡導萬眾創新、大眾創業的主要原因。創新一方面能夠優化國內發展環境,為高質量發展做好鋪墊,另一方面創新還可以促進國內發展更具“活力”。中國政府可以通過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優化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等措施,激發創新活力[7]。例如,中國制定了《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提出了一系列鼓勵創新的政策,包括加大科研經費投入、改革科研評價制度等,推動了科技創新和高質量發展。
(二)資源優化配置
資源優化配置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策略之一。中國政府可以通過改革市場機制、加強產業轉型升級等方式,優化資源配置效率。例如,德國的能源轉型政策就是資源優化配置的一個成功案例。德國通過推動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減少對化石能源的依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實現了高質量、可持續的發展。加大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和利用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中國政府可以通過制定優惠政策、鼓勵投資者參與可再生能源項目等方式,增加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供應中的比重。例如,中國實施了一系列政策,鼓勵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和利用,提高清潔能源比重,減少對傳統化石能源的依賴。加強清潔能源使用可以減少對進口能源的依賴,提高能源供應的安全性。傳統的化石能源存在供應不穩定、價格波動等風險,而清潔能源具有豐富的資源和穩定的供應,可以降低能源供應的風險,確保國家的能源安全。
(三)提升人力資本
人力資本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中國政府可以通過加大教育投入、優化職業培訓體系等措施,提升人民的技能水平和創新能力[8]。例如,新加坡實施了一系列教育改革政策,包括推行技能培訓和職業教育,提升人民的終身學習能力和適應新技術的能力,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了人才支持。人才是社會發展的推動者,是技術革新者,尤其是如今國際間競爭日益激烈,企業與企業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競爭發生在實體制造、網絡攻防等行業中,都需要一定的人才予以支撐。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中,提出高質量發展中的技術發展,逐步提升我國的高新企業發展水平,提升國際占有率,在高科技行業占有一席之地,不再被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限制。尤其是在5G、高鐵等領域實現超車,推動我國的經濟整體朝向高質量方向發展。這就需要我國的機關單位、民營企業重視起人才的培養與儲備,制定完善的福利制度,吸引高技術人才投身企業發展,營造起良好的科研氛圍,提升技術轉化率,從多個角度發揮人才的技術創造力,是實現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要措施。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我國新時代的建設和發展過程中,高質量發展是“必經之路”。為此,需要在正確認知高質量發展的基礎之上,落實不同的策略,包含提升人力資本水平、資源優化配置和加強創新等。
參考文獻
[1]彭登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價值、遵循與路徑[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3(15):7-9.
[2]趙爽,劉文亮,陳海萍.河北省農業高質量發展與科技創新能力耦合協調發展測度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23,51(4):268-272.
[3]鄒玉峰.高質量發展背景下企業現代服務業經濟增收效應研究[J].中外企業文化,2023(1):91-93.
[4]邰鵬峰,王小彤.新時代推動中醫藥高質量發展的政治經濟學分析[J].政治經濟學研究,2022(4):72-81.
[5]董濤.新發展階段高質量發展的財政保障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22.
[6]曾顏檸.習近平關于經濟高質量發展重要論述研究[D].漳州:閩南師范大學,2022.
[7]智穎.科技創新對新疆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影響研究[D].烏魯木齊:新疆財經大學,2022.
[8]王忠宏,梁仰椿,車海剛,等.全面準確把握八大方面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J].中國經濟報告,2021(6):16-19.
作者簡介:孟凡志(1970— ),男,漢族,河北承德人,中共承德市委黨校,副教授,本科。
研究方向:經濟學教學與研究。
劉旭(1983— ),女,漢族,河北承德人,中共承德市委黨校,副教授,碩士。
研究方向:經濟管理、文化。
楊雪嬌(1984— ),女,漢族,黑龍江大慶人,中共承德市委黨校,講師,本科。
研究方向:黨史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