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沙雅縣鄉村旅游產業發展處于快速發展與矛盾突顯并存期,鄉村旅游產業發展存在的矛盾是供給結構不合理,全縣各鄉(鎮)管委會供給旅游產品在所轄區分布不均衡,結構單一,效率及品質低下。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各鄉(鎮)管委會對轄區旅游產業結構進行優化升級,而產業結構升級需要各級政府對轄區旅游資源進行科學規劃,根據游客需求優化旅游產品,推動法治建設,不斷規范旅游市場秩序。
[關鍵詞]供給側改革;沙雅縣;鄉村旅游
沙雅縣下轄7個鎮4個鄉1個管委會,155個村(社區),總人口28萬,由維、漢、彝、回等25個民族構成,其中農業人口20萬人,占總人口71%。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產業對廣大基層群眾意義重大。鄉村旅游在沙雅縣農村產業中還處于起步階段,依據鄉村旅游產業初期發展狀況,鄉村旅游產業在規劃設計、硬件設施完善、促進當地人員就業、增加當地村民收入等方面能夠充分帶動沙雅縣農村其他產業發展,促進沙雅縣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及第三產業深度融合。同時,也能實現本地鄉村振興,推進沙雅農村經濟發展,提高村民收入,使基層群眾過上美好生活,為建設鄉風文明、生態宜居及產業興旺的新時代美麗鄉村打下了堅實基礎。
一、供給側改革視角下沙雅縣鄉村旅游發展驅動
(一)需求驅動
一是隨著社會生活水平提高,沙雅縣基層群眾需求層次越來越高,逐漸從過去解決溫飽轉變為物質享受和精神愉悅等方面消費,有需求就有市場;二是鄉村與都市相比,二者在文化傳承、生產生活方式及地理環境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異。鄉村的悠閑生活、鄉土氣息和田園風光能夠為都市旅游者帶來美好回憶,觸發個人懷舊、愉悅心情和其他感官享受。因此,從一定意義上說,部分城鎮居民很向往鄉村生活方式,這種旅游消費期許對驅動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具有決定性影響。
(二)發展驅動
當前鄉村村民收入較低,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廣大村民期盼個人收入不斷增加和更加穩定,過上更加富足美好生活,這體現了村民謀求發展的需求。新時代要求社會各項事業高質量發展,各鄉(鎮)管委會可通過市場手段對鄉村優質資源進行優化配置,提升鄉村資源使用效率,通過供給側改革來調動基層社會力量,讓廣大群眾積極融入鄉村旅游產業,這是發展農業、增加收入、繁榮鄉村的最佳路徑[1]。
(三)政策驅動
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實際反映了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問題,它要求人們不僅要樹立生態思想,而且要落實到個人實際行動中,踐行低碳生活理念[2]。目前,在基層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鄉村旅游能很好地把鄉村農業、工業、自然風光融入鄉村旅游產業發展進程之中,運用現代新技術手段,不斷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從政策角度,國家出臺了《關于支持旅游業發展用地政策的意見》《大力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等文件。從沙雅縣域層面,《沙雅縣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工作實施方案》明確要求,大力實施“旅游興疆”戰略,加快推進沙雅縣文化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把鄉村旅游作為全縣旅游產業優先發展事項。同時,在助推沙雅高質量發展鄉村旅游過程中,政府政策起到了很好的主導因素。如雁棲·沙雅現代農業科技產業園(田園綜合體)項目,把“文化潤疆”“旅游興疆”戰略進行融合,有助于激發群眾旅游熱情,提振行業發展信心,增強鄉村旅游市場活力。
二、沙雅縣高質量發展鄉村旅游的困境
(一)旅游布局缺乏合理性
沙雅縣發展鄉村旅游進程中,呈現鄉(鎮)場旅游布局與沙雅縣整體旅游發展規劃不協調,二者缺乏整體協調性。開發鄉村旅游過程中,鄉鎮旅游景點選址、設計隨意性較大,調研論證工作不充分,導致沙雅縣鄉村旅游發展過程中沒有形成完善產業鏈條。各景點孤立,沒有在旅游人才、旅游管理等方面進行系統調配,各點位沒有形成緊密協調配合。此外,鄉村旅游產業宏觀規劃方面,沙雅縣也缺乏產業把控和引導,造成部分社會效益較好的旅游項目和旅游產品在本縣內被模仿,加劇了鄉村旅游產品雷同化,使各鄉(鎮)管委會失去“一地一村一品”的特色[3]。
(二)產品缺乏特色
現階段沙雅縣鄉村旅游發展的共性問題是旅游產品聯系本地創意不足,特色不突出及同質性較高。鄉村農家樂千篇一律,打造旅游鄉(鎮)場并無自身特色,弘揚傳統文化連續性和側重點不夠。這些現存問題表明沙雅鄉村旅游產品豐富性不足,鄉村旅游經營方式獨特性不夠,一定程度上影響游客消費體驗。同時難以滿足廣大游客多元化個性消費需求,難以形成本地獨特旅游優勢,這給高質量發展鄉村旅游帶來不利影響。
(三)旅游發展缺乏品牌支撐
深入各鄉(鎮)場實地調研發現,從供給側改革來看,各鄉(鎮)場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時,發展鄉村旅游不注重模式創新,品牌意識不夠,致使鄉村旅游產品吸引力、競爭力不強。有的鄉(鎮)雖然天然具有良好的鄉村旅游資源,但卻沒有對本區歷史文化、民俗文化進行深度挖掘和廣泛宣傳,特別是利用新媒體對外宣傳力度不夠,沒有塑造出本地獨有品牌形象,缺乏品牌效應;各鄉(鎮)場負責鄉村旅游相關組織機構和人員的旅游專業知識缺乏,總體素質不高,這對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也產生了一定制約[4]。
三、提升沙雅縣鄉村旅游產業發展措施
(一)推進“旅游+”融合發展,創新鄉村旅游新形式
1.旅游+交通體系。要想富,先修路,鄉村交通運輸體系不斷完善是加快鄉村旅游產業發展的必要條件。要加快推進沙雅通用機場(阿克蘇航空護林站)籌備建設,穩步推進G217庫車—沙雅一級公路、新和—沙雅高速公路、庫車—沙雅—阿拉爾鐵路前期項目建設;將沙雅融入獨庫公路旅游線路,建設從順北油田至和田S233沙漠公路,構建一條“天山—塔河—大漠”世界級鄉村旅游觀光線路;提升鄉村旅游道路建設水平,推進國道、縣道、鄉道等主干線公路與鄉村旅游景區道路連接以及相鄰鄉村旅游景區之間公路修建,修繕139胡楊秘境自駕公路,打造塔里木河—胡楊觀光風景道;推進鄉村旅游客運、鄉村旅游公交對鄉村旅游景區景點的保障服務;推進鄉村旅游綠道、鄉村旅游騎行專線、鄉村旅游漫步道等休閑旅游設施建設;加快高速公路、G217國道路口及城區道路、縣鄉村道、景區景點沿線全景導覽、標識標牌等鄉村旅游導引基礎設施修建,做到規范醒目,方便游客旅行,切實提升游客鄉村旅游體驗[5]。
2.旅游+生態建設。自然生態是旅游的基礎,旅游是促進生態建設的方式。鄉村旅游強化自然生態、龜茲文化、田園風光、歷史文化、傳統村落、胡楊文化、拓荒文化等文化和自然資源保護,因地制宜推進世界胡楊森林公園、野鴨湖濕地公園、國家沙漠公園、沙雁洲濕地公園等建設;不斷加大塔里木河下游水資源輸送和水土保護工作,為野雞、野生馬鹿、野兔、狐貍等野生動物以及野鴨、黑鸛、天鵝、沙雁等候鳥提供環境良好的自然棲息地;持續培育梭梭、大蕓、紅柳、羅布麻等種植基地;推進渭干河生態文化旅游景區(雁鳴湖人民公園)提質升級,做好旅游景區、旅游廊道、旅游村鎮周邊綠化美化。
3.旅游+智慧網絡。信息時代是萬物互聯時代,提升鄉村旅游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建立美食、購物、景區、交通、治安、氣象、客流量等具有全數據信息采集功能的鄉村旅游大數據應用平臺,建立具有鄉村旅游行業監管、鄉村旅游數據統計分析、鄉村旅游應急指揮、鄉村旅游輿情監測、鄉村旅游視頻監控、鄉村旅游項目管理及鄉村旅游產品營銷等功能融為一體的全縣鄉村旅游監測指揮應用平臺及展示中心;進一步推動鄉村旅游智慧景區、鄉村旅游智慧停車、鄉村旅游自駕導覽及解說等相關鄉村智慧旅游標志性項目建設,逐步構建以導游、導航、導覽、導購為核心服務特征的智慧服務體系;整合民宿、特色餐飲、個性酒店、鄉村旅游景區、特色產品、交通、特色鄉村等旅游資源,建立“秘境沙雅”攜程官方星球號線上營銷樞紐,搭建“云游沙雅”VR線上平臺,開發自駕游沙雅APP,實現“一部手機游沙雅”夢想;進一步完善鄉村通信信號基站建設,推進A級旅游景區、星級酒店及重點鄉村旅游場所免費WiFi,利用電子屏幕和廣播講解鄉村產品、鄉村旅游、鄉村美食等功能全覆蓋;在沙雁洲—霓夢湖(結然力克水庫)—月亮灣景區,建立野生動物和野外遠程紅外視頻監測系統。
4.旅游+休閑農業。充分利用鄉村農業,大力發展休閑旅游,打造“一村一特色、一鎮一風情”的鄉村旅游布局。發揮奧普坎藝術家村落和玉其庫爾迪村示范引領作用,培育雁棲·沙雅田園綜合體、南城小筑、胡楊王·秦尼巴民俗文化村等鄉村旅游帶,構建鄉村旅游特色村、生態美麗鄉村、鄉村民俗旅游區、農業休閑觀光試點;利用鄉村富民工程,大力發展旅游業,科學制訂鄉村旅游富民方案,創新和推廣鄉村旅游經營模式,鼓勵村民利用自有房屋依法從事鄉村旅游工作,村民通過旅游經營、旅游就業、旅游創業、旅游服務、幫扶銷售農副產品等形式促進其增收致富。
(二)提升服務水平,開創美麗鄉村旅游新局面
1.加快美麗鄉村旅游項目建設。以創建國家級、自治區級旅游品牌、小城鎮化建設為抓手,統籌協調城鄉旅游發展,推動景區提檔升級。緊盯已建項目,持續完善139胡楊秘境自駕公路風景道、胡楊王·秦尼巴配套設施建設,爭創A級旅游景區;沙雁洲文旅公司跟進在建項目,推進旅游集散中心、南城小筑、雁棲·沙雅田園綜合體項目建設;爭取上級項目,發改委、文旅局等部門積極與上級部門對接,做好沙雁洲景區、雁鳴湖人民公園、沙雅縣四館一中心項目申報;發改委等部門謀劃儲備項目,做好絲路古城旅游綜合體、雁鳴湖景區旅游開發等3P建設項目入庫工作;商工局等部門緊盯河北德周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文化旅游招商引資建設項目,通過項目建設補齊短板,提升景區品質。
2.豐富美麗鄉村旅游供給體系。以美食吸引游客,推動餐飲產業規模化、特色化、品牌化發展,重點打造突出地方特色的餐飲(店)品牌和餐飲街區,塑造沙雅縣一桿旗抓飯、海樓鎮抓飯、英買力鎮大盤魚、塔里木鄉紅柳烤肉、胡楊林大地馕等現有鄉村餐飲品牌知名度;以環境留住游客,構建星級酒店+文化主題旅游飯店+特色民宿+野奢營地住宿體系。在139秘境公路沿線建設星空營地、天鵝驛站、攜程農莊,在塔克拉瑪干沙漠建設自駕車、房車營地、沙漠戶外運動基地。以特色吸引游客,培育打造印象·沙雅文旅街、金橋時尚步行街、金鷹國際商業綜合體等特色購物街;引進文創企業進駐沙雅,研發和生產本地特色元素文創產品;培育以沙雅小刀、卡拉庫爾羊胎羔皮帽、羅布麻蜂蜜、胡楊菇、馬鹿產品等特色“沙雅好禮”店,新增“阿克蘇好禮”旗艦店,發揮電商產業園人才作用,豐富旅游產品供給。
3.積極培養旅游人才。產業發展,人才是關鍵。沙雅縣針對鄉村旅游產業,應實施積極“人才強旅、科教興旅”戰略,重點將建設美麗鄉村旅游人才隊伍納入縣委人才工作。縣委組織部、人社局、沙雅縣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等單位要大力發展旅游職業教育,加快旅游隊伍體系、人才培養基地和實習基地建設,通過援疆渠道,采取“請進來、走出去”方式,組織全縣旅游從業人員開展強化培訓,提升自身綜合素質;文旅局、文旅投公司要規范服務流程,增強服務意識,提升服務能力,塑造服務形象;交通運輸部門要強化公交、出租駕駛員運營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提升培訓,嚴格行業自律,規范經營行為。組織、人社、財政部門要對旅游專業人才從政策引進、住房、待遇、獎勵機制等方面給予保障,建立本縣旅游人才數據庫。
4.構建特色旅游環線。以縣域內雁鳴湖人民公園、金雁河、國慶廣場、南城小筑、胡楊王·秦尼巴民俗文化村等景區景點形成縣城一日環線游;以馬蜂窩景區、139胡楊秘境自駕公路、沙雁洲景區、奧普坎藝術家村落等景區景點形成1-2日小環線游;以馬蜂窩景區、沙雁洲景區、沙雅·尼雅千年秘境探險古道、哈德墩油田基地、奧普坎藝術家村落、月亮灣等景區景點形成2-3日中環線游;以雁棲·沙雅田園綜合體、漢·唐軍屯遺址群、139胡楊秘境自駕公路、沙雁洲景區、沙雅·尼雅千年秘境探險古道、順北油田基地、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奧普坎藝術家村落、南城小筑等景區景點形成4-5日深度自駕大環線游。
結束語
總之,當前全國鄉村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戰略的實施對鄉村各行各業發展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對此,沙雅縣在發展鄉村旅游過程中,應當著眼于有效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將農業、農村、農民融入鄉村旅游發展當中。預計2023年底,沙雅縣鄉村旅游水平將達到自治區級旅游標準:有2家以上4A級鄉村旅游景區,有5家以上3A級旅游景區,有6個以上鄉村旅游特色村、休閑觀光農業示范點、美麗鄉村、田園綜合體等鄉村旅游點位;自治區級特色餐飲品牌2個、四星級旅游飯店2家、品牌連鎖酒店1家、特色民宿點5家、三星級以上農家樂15家;旅游咨詢服務中心和服務點4家以上,房車營地2處,A級旅游廁所20座以上。預計2024年前后,全縣實現年鄉村旅游接待總人數超過182萬人次之多,實現鄉村旅游總收入超過6億元,爭取實現鄉村旅游產業對全縣經濟貢獻率達到15%,對村民就業貢獻率達到20%;旅游目的地品牌體系完整,特色鮮明,沙雁洲景區爭創國家5A級旅游景區,努力入圍國家旅游示范區名錄,極大提升沙雅鄉村旅游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王英哲.鄉村振興視角下的鄉村旅游發展路徑探析[J].廣東蠶業,2021,55(11):138-140.
[2]譚麗麗.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路徑[J].農家參謀,2021(22):90-91.
[3]李為.鄉村振興背景下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模式與進路:以福建省為例[J].福建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21(4):10.
[4]肖黎明,王彥君,郭瑞雅.鄉愁視域下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的空間差異及演變:基于黃河流域的檢驗[J].旅游學刊,2021(11):13-5.
[5]唐靜.鄉村振興與鄉村旅游耦合協調發展研究:以安徽省宣城市為例[J].安徽行政學院學報,2022(02):67-72.
作者簡介:魯書勛(1974— ),男,漢族,河南鄧州人,中共沙雅縣委員會黨校,高級講師,碩士。
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