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洋 袁鴻濤
[摘 要]高校信息資源是助力于高校“雙一流”重要資源。本文以湖南省22所高校為調查對象,分為基礎文獻信息資源,教育教學信息資源和科學研究信息資源這三類,分別對這三類信息資源的共建共享平臺建設現狀進行調查,分析重點問題并提出解決建議。
[關鍵詞]高校信息資源;共建共享平臺;湖南省;“雙一流”建設高校
信息資源,是物質和能源之外的第三種重要資源,在高校這個社會發展研究的前沿陣地,其作用尤為突出。將海量的信息資源有效且快捷地利用起來,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因此20世紀國外就有學者提出了“共建共享”概念[1]。21世紀初,湖南省各高校達成了“共建共享”共識,并在基礎文獻信息資源、教育教學信息資源和科學研究信息資源這三個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近些年,隨著國家部署高校“雙一流”建設,湖南省高校的信息資源共建共享也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2017年,湖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印發了《湖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湖南省全面推進一流大學與一流學科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湘政發〔2017〕3號)一文。2018年,公布了“雙一流”學校建設項目名單。本文以該名單中的22所高校為對象,調查其信息資源共建共享平臺的建設現狀,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建議。
一、湖南省“雙一流”建設高校信息資源共建共享平臺的現狀
(一)文獻信息資源的共建共享平臺現狀
高校的基礎文獻信息資源是指高校圖書館這一文獻中心建設的文獻信息資源,是教育科研的信息資源基礎,有紙質和數字的兩種形式。受實物限制,紙質文獻僅中南大學、湖南大學和湖南師范大學,開通了紙質資源三校互借系統。而在數字資源方面,湖南省高校圖書館中的共建共享已取得長足發展,有以下三類數字資源平臺建設成果顯著。
1.湖南省高校數字圖書館。該數字化圖書館平臺由省教育廳領導、省高校圖工委具體指導,省內38所本專科學校參與建設。該項目于2004年啟動,“雙一流”學校建設的22所高校,一直持續參與建設。2021年,湖南省高校數字圖書館已累計建設團購資源庫26個。在資源建設時,遵循著補充成員館核心資源外的資源的原則,建設了具有多數成員館共性需求并涵蓋了各種類型的文獻信息資源。此外,搭建了兩個文獻傳遞平臺,用作資源建設的補充。
2.EBSCO湖南省高校共建共享數據庫。該數據庫是由美國EBSCO公司搭建的一種共建共享平臺。該公司根據湖南省內各類型學校的需求,提供20個數據來源唯一性的數據庫供湖南省的高校圖書館團購,并放到統一的共建共享平臺無障礙使用。該方案由2021年正式實行,有中南大學、湖南大學、湖南師范大學、國防科技大學、湘潭大學、長沙理工大學、湖南理工學院、湖南工商大學、長沙師范大學、中南林業科技大學,長沙醫學院、湖南城市學院和湖南工程學院13所高校參與共建,均為湖南省“雙一流”學校建設項目的成員。所有參與平臺共建的學校,按照三種不同的檔位,繳納建設費用。
3.自建特色數據庫平臺。2015年,有學者對于湖南省高數圖成員館自建的特色資源庫進行調查,發現其中有17所均進行了建設,其中“湖南大學圖書館、湘潭大學圖書館、中南大學圖書館和湖南農業大學圖書館,表現出了鮮明的學科特色和地方特色”[2]。2022年,筆者對22所“雙一流”建設高校的圖書館官網進行網絡調查,僅有6所高校建設特色數據資源,中南大學建有“機構知識庫”“湘雅文庫”等,湖南大學建有“湖南民俗數據庫”“湖南人物庫”等,湖南師范大學建有“醫學資源自建服務平臺”,湖南農業大學建有“百圖非書資源管理系統”“圖書館外文編譯報導”等,湖南科技大學建有“學位論文庫”,湖南工業大學建有“包裝特色文獻館”“國學數據庫”等。
(二)教育教學信息資源共建共享平臺的現狀
高校中的教育教學信息資源,是指高等教育過程中用于課程教學的信息資源,包括了課前的參考教材和參考文獻,課中的上課視頻和上課資料,課后的作業等。2015年,教育部出臺《關于加強高等學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應用管理的意見》,要求采取“高校主體、政府支持、社會參與”的方式,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隨著教育教學信息資源的爆發和網絡技術的發展,湖南省“雙一流”建設高校的教育教學信息資源共享平臺也大力發展起來。一方面,高校大力建設本校教育教學信息資源共享平臺。在湖南省“雙一流”建設的22所高校的調查中,筆者發現除國防科技大學依托“中國大學MOOC”平臺搭建的課程中心外,其余高校均有本校自建的教育信息資源平臺。在自建平臺的高校中,除長沙理工大學搭建了兩個平臺“長沙理工大學網絡教學平臺”和“長沙理工大學慕課教學平臺”外,其余20所高校都僅搭建一個共享平臺。這些平臺上整合了本校創建的教育教學信息資源,便于教育教學信息資源的建設、管理和使用。筆者對22個自建平臺的訪問限制進行調查,發現其中21個平臺上的大部分課程都是由課程老師自行設置訪問限制,且大部分面向平臺所有用戶公開。有少部分的課程僅限本校賬號訪問,而“長沙理工大學網絡教學平臺”則是全平臺限本校賬號訪問。另一方面,高校拓寬建設在線課程的慕課平臺渠道。據筆者調查,22所高校搭建的23個網絡在線課程資源平臺,底層數據主要由三類商業慕課平臺支撐:①中國大學MOOC。此平臺由愛課程網和網易云課堂共同搭建,注冊平臺的賬號即可訪問。②學銀在線及超星泛雅。前者為國家開放大學及超星集團打造,后者為超星集團打造,兩者均可用超星賬號進行訪問。③智慧樹及學堂在線等。在這一類的平臺中,用戶數量少,制作課程內容不多。除商業慕課平臺外,還有一個學校自建的“長沙理工大學網絡教學平臺”。由三類商業慕課平臺建設的課程,均可由平臺的個人賬號進行訪問,不受機構的限制。除了超星泛雅的個別課程由任課老師自行設置為特定的用戶可以查看外,其余大部分都是可以進行共同學習、使用和分享的。
(三)科學研究信息資源共建共享平臺的現狀
科學研究信息資源,是專門服務于科學研究的信息資源。在專利文獻、科技報告等成果性信息資源產出的過程中,一些信息資源的獲取至關重要,例如科學研究儀器的信息,科學成果撰寫的規范等,卻在科學文獻信息組織之外。對于此類信息資源的共建共享平臺,湖南省也進行了初步建設。2015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制定和印發了《湖南省促進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實施方案》(湘政辦發〔2015〕68號),建立了“湖南省科研設備和科研儀器開放共享服務平臺”。省內各高校根據相應的通知要求,將20萬以上(中南大學,湖南大學50萬元以上)的大型科研設備信息資源納入平臺進行統一的建設和分享,并定期進行考核[3]。“雙一流”建設項目的22所高校積極地參與了平臺的建設和分享。其中中南大學、湖南大學、湖南師范大學、湘潭大學、長沙理工大學、湖南農業大學、湖南中醫藥大學這8所高校在2020-2022連續3年的考核中均獲得優秀等級。中南大學和湖南大學,還自行建立了“大型設備共享網絡”和“大型儀器設備共享管理平臺”兩個平臺,供校外人員查詢和使用科研設施、科研儀器。此外,湖南省獲批了一批高校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湖南省共有湘潭大學、湖南大學、中南大學、長沙理工大學和湖南師范大學五所高校前后入選高校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經調查,均未建立高校知識產權信息服務共建共享平臺。
二、湖南省“雙一流”建設高校信息資源共建共享平臺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基礎文獻信息資源共建共享平臺經費支持不足
湖南省高校數字圖書館項目并沒有出現持續增長,而各數據庫的價格卻在不斷上漲。《維普期刊整合服務平臺》從2021年起完全退出省高數圖團購資源體系,僅保留2020前的資源作為鏡像使用[4]。EBSCO湖南省高校共建共享數據庫,仍然有7個數據庫未被納入共享平臺,需要另外7所高校參團,才能完全開放;其余高校則均無額外的經費參與數據庫的團購。此外,自建特色信息資源,因早些年建設后設備老化,標準過低,無法再進行公開檢索和使用,而且其運營和維護一直都沒有得到專門的經費支持。
(二)教育教學信息資源共建共享平臺統一規劃不足
首先,高校自建的平臺上信息資源分類標準不統一,有的按照校內校外分類,有的按照國家級精品課程、省級精品課程和一般課程分類,有的則是按照學院分類。其次,課程建設數據標準不一致,課前參考文獻有沒有插入的,上課課件附件有沒有的,課后的習題和反饋也有沒有要求的。最后,高校間的平臺沒有統一規劃,無法校際共享,僅做到了本校教育教學信息資源可以在本校搭建的平臺上進行搜索,商業慕課平臺上可以進行跨校搜索,但無法跨平臺檢索。
(三)科學研究信息資源共建共享平臺共享途徑不夠
筆者對5所高校信息服務中心的掛靠部門網站進行建設情況和信息服務內容的調查,發現高校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的工作重點跟專利的檢索、分析和申報有關,其所使用的平臺主要有商業專利數據庫和免費專利網站,但并沒有建設成如“深圳高校知識產權大數據平臺”類似的共享服務平臺;只是在相關網頁鏈接了“國家知識產權公共服務網”,作為湖南省知識產權局打造的權威知識產權信息平臺“湖南省知識產權綜合服務信息平臺”,去除湘潭大學有所展現外,其余高校均沒有展示出來,共享途徑單一。而高校知識產權中心更多校內的信息服務主要借助線下的當面服務。
三、湖南省“雙一流”建設高校信息資源共建共享平臺建設的優化建議
(一)加大基礎文獻信息資源平臺建設的政策支持
在基礎信息資源的共建共享的平臺建設上,首先,對高校數字圖書館這類已經穩定運行的共建共享平臺,應根據市場情況制定經費的上浮制度。由于商業數據庫的信息資源是逐年累積的,因此其運營成本也是逐年遞增了,反映到市場價格上,其價格也是逐年遞增。因此對高校數字圖書館應加大經費支持,才能保證其照常建設。其次,對數據庫商牽頭搭建共建共享平臺,一方面應該擴大其示范效應,鼓勵更多的高校參與建設;另一方面需要官方參與,對此類共建共享平臺進行監管。最后,對于高校自建特色信息資源平臺,在鼓勵建設新的特色資源建設的同時,應出臺政策鼓勵高校圖書館重啟和建設已完成建設的特色資源,避免信息資源的無效建設。
(二)加強教育教學信息資源平臺建設的頂層設計
首先,湖南省可以成立高校間的教育教學信息資源的聯盟組織,如浙江省高等教育在線課程開放聯盟、福建省高校在線教育聯盟和山東省高等學校課程聯盟等,一方面可以加強省內各高校間的相互交流、學習與共享,另一方面也更能便捷與國內外其他課程聯盟組織交流與共享。其次,可以建立統一的網絡課程的平臺,如山東省就搭建了“山東省高等學校在線課程開放平臺”,不僅將省內高校的優質教育教學信息資源統一起來,還納入西部幾所高校加入平臺,實現了優質教育的共享。最后,應該搭建基礎數據的各商業慕課平臺響應教育部高教司在《2020年工作要點》提出的“倡導國內課程平臺橫向聯合”,發揮“一盤棋”的協調與配合左右,相互補充與促進,加強慕課規范化管理,增進分類指導,促進優質課程資源更加廣泛共享。
(三)拓寬科學研究信息資源平臺建設的共享渠道
一方面拓寬科研設備和科研儀器校際間共享渠道。從僅線下搭建了“湖南省科研設備和科研儀器開放共享服務平臺”一個共享平臺,拓展為線上線下多服務器共建的模式,降低共享平臺因為硬件出錯出現故障的頻次。從僅網頁界面的端口可以訪問,擴寬訪問途徑可以建設移動端的訪問接口。同時,鼓勵高校自建本校的科學研究信息資源服務平臺,拓寬高校自建的共享渠道。另一方面,在高校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上,可以搭建統一的共享服務平臺,如深圳大學已高標準建成“深圳高校知識產權大數據平臺”,深圳大學在此平臺的基礎上,面向全國各高校師生,開展各類知識產權信息服務、專利培育和科研評估工作。湖南省5所高校知識產權服務中心,也可以搭建統一的信息服務平臺,成立相應的高校知識產權信息服務組織,制定服務標準。
結束語
湖南省“雙一流”建設高校在信息資源的共建共享平臺建設上,基礎文獻信息資源已取得一定的成績,但還需政策持續加大支持力度。教育教學信息資源的平臺建設百花齊放,但需要做好頂層設計,統一建設規劃和建設標準。在科學研究信息資源上,才剛剛起步,技術上需要支持,途徑上急需拓寬。
參考文獻
[1]劉雅瓊.國外高等教育信息資源共享的模式與運行管理[J].圖書與情報,2013(2):118-123.
[2]李維,文庭孝.湖南省高校數字圖書館建設現狀調查分析[J].圖書館,2015(1):55-58+63.
[3]關于開展2019年湖南省高等學校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評價考核工作的通知【EB/OL】http://kjt.hunan.gov.cn/kjt/xxgk/tzgg/tzgg_1/201911/t20191115_10519870.html2019-11-15.
[4]關于維普期刊整合服務平臺服務調整通知【EB/OL】http://www.hnadl.cn/ArticleShow.aspx?Id=896&classId=152021-4-30.
作者簡介:楊洋(1990— ),女,漢族,湖南懷化人,湘潭大學圖書館,館員,碩士。
研究方向:圖書館管理。
袁鴻濤(1992— ),男,漢族,江西吉安人,湘潭大學圖書館,館員,碩士。
研究方向:圖書館管理。
基金項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廳一般項目“湖南省‘雙一流建設高校的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現狀研究”(編號:21C0095)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