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思婕,許曉慶
鹽城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江蘇 鹽城 224001
免疫印跡試驗(WB)由于受到檢測方法本身局限性、生物樣本的復雜性及其他因素的影響,有一定數量的HIV抗體為不確定結果[1],而不確定結果患者需要進行2~4周后隨訪復檢方可判定最終結果,這時可能由于隨訪困難而導致潛在的HIV感染者不能被及時發現,不僅存在傳播HIV的風險,而且對HIV感染者的干預與藥物治療也會造成影響。此外,由于結果不確定,使得艾滋病防治工作者不能及時回應檢測者的咨詢,這會給受檢者帶來沉重的心理負擔[2]。為此,本文分析了2021—2022年鹽城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確證實驗室WB確證檢測結果為不確定樣本的人群分布特征,并綜合分析了隨訪到的46例不確定樣本篩查實驗與補充實驗的結果,為艾滋病的精準防控提供實驗室數據依據。
1.1 對象 2021—2022年鹽城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確證實驗室進行WB確證檢測結果為HIV抗體不確定者52份,以及隨訪到的46例。本研究通過倫理審查。
1.2 方法 檢測流程依據《全國艾滋病檢測技術規范(2020年修訂版)》。WB免疫印跡試驗出現任何特異性條帶,但不足于被判斷為陽性,判為HIV抗體不確定。對HIV抗體不確定者采取2~4周隨訪抗體檢測以及核酸檢測的策略,如果隨訪檢測無特異性抗體條帶出現則報告確證陰性,如果3個月內隨訪結果仍為不確定,且核酸試驗陰性,建議結合流行病學史和臨床表現考慮HIV抗體陰性的可能性,3個月后不再隨訪。本文涉及的檢測試劑如下,結果判定均按照檢測試劑盒使用說明書。
(1)篩查實驗:快速檢測實驗(RT)試劑為膠體硒法(HIV)1+2型抗體檢測試劑盒(美艾利爾);酶聯免疫吸附實驗(ELISA)試劑為HIV抗原抗體診斷試劑盒(珠海麗珠),所有檢測試劑均在有效期內并嚴格按照各自說明書操作。
(2)補充實驗:抗體確證WB試驗試劑為安倍生物醫學亞太私人有限公司生產的(HIV1+2)型抗體檢測試劑盒(WB免疫印跡法);HIV-1核酸定量試驗試劑為Xpert HIV-1核酸檢測試劑盒(實時熒光PCR法),最低檢測限為40拷貝/ml,檢測值<40拷貝/ml報告為低于檢測限。
1.3 儀器 主要有安圖PHOMO型酶標儀和iwo-960型洗板,珠海麗珠CycleBlot48蛋白印跡儀,賽沛全自動醫用PCR分析儀等。
1.4 統計分析 數據錄入Excel建立數據庫,應用SPSS 20.0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不確定標本的人群特征 WB確證檢測848份,其中HIV抗體不確定者52份,占6.1%。不確定率女性(13.7%)高于男性(4.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7.54,P<0.05);不同年齡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4.23,P>0.05);來源于艾滋病自愿咨詢檢測(VCT)(22.3%)、孕產期檢測(11.1%)、無償獻血人員檢測(10.0%)的不確定樣本占比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6.24,P<0.05)。見表1。

表1 HIV抗體不確定樣本人群特征[n(%)]
2.2 不確定樣本篩查結果及隨訪情況 隨訪到的46例(占88.5%)HIV抗體不確定者,其RT試驗陽性反應39例,30例轉陽,陽轉率為90.9%;ELISA試驗陽性反應34例,26例轉陽,陽轉率為76.5%;RT和ELISA試驗雙陽性27例,26例轉陽,陽轉率高達96.3%。RT和ELISA試驗單陽性19例,陽轉4例,陽轉率為21.1%,其中7例ELISA(+)RT(-)的樣本,在3個月內隨訪結果仍為不確定,且核酸試驗陰性,結合流行病學史和臨床表現最終考慮陰性;12例ELISA(-)RT(+)的樣本經隨訪最終轉陽4例,陽轉率33.3%,8例3個月內隨訪結果仍為不確定。
按ELISA試驗S/CO值,將隨訪到的46例分為3組,S/CO值>6組、1~6組的陽轉率較高,分別為78.6%(11/14)、75.0%(15/20),S/CO值<1組的陽轉率低,為33.3%(4/12),3組陽轉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7.32,P<0.05)。
2.3 不確定樣本補充實驗檢測結果及隨訪情況 隨訪到的46例HIV抗體不確定者中共出現10種帶型。出現帶型最多的是單一的gp160條帶,占41.3%(19/46),4周后隨訪有8例轉陽,陽轉率為42.1%,且病毒載量均>5000cp/ml,有11例最終考慮陰性,其中1例特異性抗體條帶消失,其余10例在3個月內隨訪檢測時條帶沒有發生變化,期間核酸定量試驗低于檢測限,結合流行病學史和臨床表現最終考慮陰性。出現帶型gp160的6種組合,以gp160,p24雙帶型為主,gp160帶型陽轉率均為100%,僅出現p24帶型的3例樣本,經隨訪均判為陰性結果。
HIV-1核酸定量檢測高于檢測限的30例樣本全部陽轉,低于檢測限的16例樣本,有1例在第一次隨訪時特異性抗體條帶消失,其余在3個月內隨訪檢測時條帶沒有發生變化,期間病毒載量均低于檢測限,結合流行病學史和臨床表現最終均考慮陰性。見表2。

表2 46份不確定樣本補充實驗檢測結果與轉歸情況
本次研究,WB確證檢測848份,HIV抗體不確定者占6.1%,成功隨訪到46例,隨訪率為88.5%。從不確定樣本的人群特征來看,不確定率女性高于男性,來源于VCT檢測、孕產期檢測、無償獻血人員檢測的HIV抗體不確定占比較高。VCT檢測者高的原因,與檢測時多處在的感染時期有關[3],大部分VCT檢測者是在發生高危行為后及時主動來進行咨詢檢測。無償獻血人員高的原因,與采供血機構多采用第四代酶聯免疫試劑有關,該試劑敏感性高,特異性弱,且為了保障用血安全而給試驗結果設立“灰區”[4],這些都可能造成假陽性的結果。至于孕產期檢測人群較高的原因可能與生理指標的改變,母體會產生與HIV蛋白結合的自身抗體,導致出現非特異性交叉反應,還有報道與甲胎蛋白水平和孕激素有關,所以對孕產期出現的不確定的結果尤其需謹慎對待[5]。
不確定樣本隨訪到的46例,12例ELISA(-)RT(+)的樣本經過隨訪檢測最終4例轉陽,如果按照《全國艾滋病檢測技術規范(2020年修訂版)》[6],這4例樣本應發篩查陰性報告,但隨訪后轉陽,存在一定的風險。本實驗室作為確證實驗室對轄區內送檢的復核樣本一直采用ELISA和RT兩種試驗相結合的方法,有一種方法陽性則進行補充試驗。在替代策略中可根據S/CO值的高低判斷陽性,本文中S/CO值>6的陽轉率最高,說明S/CO值的大小從側面可以預估轉陽或者陰性的概率,但是有一位患者S/CO值>6,4周后隨訪發現特異性抗體條帶消失,所以判斷仍需要謹慎并且及時隨訪。
本文不確定樣本的隨訪補充實驗采用抗體確證WB試驗帶型與HIV-1核酸定量試驗相結合的方法。HIV-1核酸定量試驗在感染者臨床進展情況的判定和療效觀察上具有極高的價值,對感染早期及特殊免疫性的個體檢測中也發揮重要作用[7]。本文研究中出現的不確定帶型總共有10種,對于僅出現p24帶型的3例樣本經隨訪均判為陰性結果,提示非特異性反應的可能性更大些,應盡早排除HIV感染,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本文中gp160的6種組合帶型,除了1例艾滋病晚期病人帶型為gp160和gp120,隨訪多次,條帶進展不理想,但病毒載量>5000 cp/ml,抗病毒治療1年后確證條帶才達到了判定標準,其余組合帶型4周后隨訪陽轉率均為100%。gp160組合帶型中以gp160,p24雙帶型為主,13例隨訪檢測均轉陽,其中12例病毒載量大于5000 cp/ml,1例VCT的病人病毒載量值為18.3~5000 cp/ml,咨詢了解到是有男男性行為的高危人群,發生高危行為不久,提示早期感染的可能性較大,這時需要進行陽性方面的傾向咨詢并及時提供2~4周后的隨訪復檢,以減少二次傳播的風險[8]。雖然本文中病毒載量結果與隨訪后判斷一致,但也有一些特殊情況,如服用抗病毒藥物者、處于窗口期、樣本質量不合格或檢測試劑應用不當等因素,都會致使病毒載量值低于最低檢測限[ 9]。作為檢測人員僅提供準確可靠的檢測結果,由醫生結合篩查試驗與補充實驗結果做一個預判,同時應結合T淋巴細胞檢測結果、病毒載量結果、流行病學史與臨床癥狀綜合進行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