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市農林科學院 劉海艷 陳昆
芹菜是傘形科二年生草本植物,原產于地中海沿岸及瑞典等地的沼澤地帶,在我國栽培歷史悠久,南北各地均有種植。芹菜以脆嫩的葉柄供食,營養豐富并具有特殊香味,食藥兼用。但生產優質芹菜對種植戶的技術水平要求較高,管理不當易發生抽薹、病害、蟲害等問題,嚴重影響芹菜的產量和品質,給種植戶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本文結合黃淮地區芹菜種植實際情況,從生物學特性、品種及分類、栽培季節與茬口安排、日光溫室越冬茬芹菜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適時采收六個方面進行全面闡述和重點分解,以期為種植戶提供技術指導,為芹菜栽培技術體系的進一步完善提供資料參考。
芹菜為淺根性蔬菜,不耐旱也不耐澇。移栽時主根被切斷后能迅速生發大量側根,適于育苗移栽。芹菜的莖在營養生長期呈短縮狀,葉片簇生在短縮莖的基部,每株有7~10 片葉,為二回奇數羽狀復葉。葉柄長而肥大,內有縱向維管束,在維管束附近的薄壁細胞中分布著油腺,可分泌出揮發油,使芹菜散發出特殊的香味;維管束外側是厚壁組織;葉柄表皮下有發達的厚角組織。在高溫干燥、營養不良的條件下,芹菜葉柄機械組織發達,薄壁細胞破裂,品質下降。
芹菜屬于耐寒性蔬菜,適合生長在較冷涼、濕潤的環境條件下,在高溫干旱的條件下生長不良。芹菜生長適宜的土壤相對含水量為60%~80%,空氣相對濕度為60%~70%。水分不足會導致芹菜生長遲緩,葉柄機械組織發達,品質下降,產量降低。芹菜適宜在富含有機質、疏松、肥沃、保水保肥力強的壤土或黏壤土中生長。芹菜適宜生長在pH 為6~7.6 的土壤中,耐堿性比較強。芹菜喜肥,整個生育期以氮肥為主,配合磷肥、鉀肥施用。芹菜對硼反應敏感,缺硼會發生葉柄劈裂、橫裂或心腐病。
芹菜按葉柄形態分為本芹和西芹兩類,按葉柄顏色可分為綠芹和白芹,按葉柄充實與否可分為實心和空心兩種。本芹是我國多年栽培的品種,葉柄細長,味濃,但纖維較多。本芹的主要優良品種有天津白廟芹菜、開封玻璃脆、津南實芹、北京棒兒芹、北京實心芹菜、祁家芹菜等。西芹又叫洋芹,從歐美引進,葉柄肥厚而寬窄,纖維少,味淡,脆嫩,但耐熱性不如本芹。由于西芹有生育期長、耐寒性強及低溫下不易空心等特點,在我國發展很快,栽培面積已超過本芹。優良品種有高優它、美國脆嫩、荷蘭西芹、加州王、佛羅里達683 等。
芹菜露地栽培中有春芹菜、夏芹菜、秋芹菜和越冬芹菜四大茬口,但以秋芹菜、春芹菜兩茬栽培面積最大。陽畦,大棚、中棚、小棚,日光溫室等保護地均可栽培,其中,塑料大棚、日光溫室芹菜栽培面積大。芹菜基本上實現了周年生產、周年供應。
溫室越冬茬芹菜的苗期正值高溫,中期進入嚴寒冬季,采收期長,應選用耐熱、抗寒、生長勢強、葉柄充實、優質、高產、抗病的品種,如開封玻璃脆芹菜、津南實芹、美國西芹、天津白廟芹等。
前茬收獲后,結合整地質量重施基肥。每66.7 m2施優質腐熟有機肥5000 kg 以上、磷酸二氫銨50 kg、碳酸氫銨30 kg,施肥后深翻20~30 cm,把地耙平,做成1 m 寬的小畦,準備定植。
育苗期正值高溫炎熱的夏季,播種前5~7 d 應用冷水浸種24 h,然后放在地窖、水缸旁等冷涼處進行催芽。6~7 d 后,有80%的種子露白時即可播種。
育苗畦要選地勢高、排水方便、土質疏松的地塊。一般按栽培面積的1/20~1/10 準備育苗畦。由于芹菜種子小,頂土力弱,育苗畦地面要整細。選擇早晚或陰天播種,先灌足底水,種子摻適量細沙或草木灰并攪拌均勻,撒播,播種后覆蓋2 mm 左右厚的過篩細土。
播種后在畦面搭陰棚,降溫、防曬、防雨。苗出齊后逐漸撤去遮陽物,澆水降溫。灌水應在早晚進行,注意輕澆、勤澆。出現第1 片真葉時進行第1 次間苗,苗距控制在1.5~2.2 cm;出現第2 片、第3 片真葉時進行第2 次間苗,株距控制在3 cm。間苗結合拔草,每次間苗拔草后要及時澆1 次壓根水。幼苗長出3 片真葉時隨水澆施1 次速效氮肥,以后根據生長情況可再施肥1 次。當幼苗長出4~5 片葉時,應適當減少灌水,進行蹲苗,以促進根系生長,保證苗粗壯。苗期還要及時防治蚜蟲。當苗高10~20 cm,長出5~6 片葉,莖粗達0.5 cm 時即可準備定植。
定植宜在下午或陰天進行。按行距15~20 cm 開溝,溝深為7~8 cm,株距控制在10 cm 左右,單株栽植。西芹要比本芹栽種得稀疏些,定植深度以埋住根莖為宜,不能埋住苗心葉。定植后及時澆定植水。
1.定植后水肥管理。從定植到緩苗注意用小水勤澆,可適當遮陽,經常保持土壤濕潤,促進緩苗。當植株心葉變綠開始生長時,表明已經緩苗。緩苗后應適當控制澆水,進行中耕、蹲苗,促進根系發育,防止外葉徒長。當植株團棵、心葉開始直立生長時,標志著植株已經進入心葉肥大期,結束蹲苗,追1 次提苗肥,每667 m2施尿素10~15 kg 或腐熟人糞尿500~750 kg。扣膜后土壤蒸發減少,澆水量應適度,以防濕度過大、病害流行,可每隔5~7 d 澆1 次水。以后再追肥2~3 次,每667 m2可追施硝酸銨15~20 kg,以及適量的磷肥、鉀肥。發現病害要及時噴藥防治。采收前30 d,葉面噴施30~50 mg·L-1的赤霉素可促使葉柄加寬、加厚,產量增加。另外,二氧化碳施肥可明顯提高芹菜產量。
2.定植后溫度管理。進入10 月中下旬要提前搭好棚架,準備好草苫,以防寒流突然襲擊。當日平均氣溫降至10℃、夜間氣溫低于5℃時及時放風;夜間適宜溫度為13~18℃,當夜間平均最低氣溫降到0℃時要加蓋草苫。遇陰冷天氣可晚揭早蓋。嚴寒冬季一般不放風,要加強內外保溫。
芹菜的病害主要有斑枯病、斑點病(葉斑病)和軟腐病(腐爛病)等。斑枯病和斑點病為真菌性病害,除了采取選用耐病品種、實行輪作、種子消毒、控制濕度等措施,發病初期可噴施多菌靈、甲基托布津、乙膦鋁等藥劑防治,也可用百菌清粉劑或煙劑防治。芹菜軟腐病為細菌性病害,藥劑防治可施用72%農用硫酸鏈霉素、新植霉素、12%綠乳銅乳油、95%CT 殺菌劑(乙酸銅)等。
定植后90 多天,植株即可一次性采收,也可根據市場行情分期、分批采收。此外,芹菜還可采取擗葉法采收。當外葉長到70~80 cm、每株有5~6 片成葉時,擗收1~3 片,每20~30 d 擗收1 次。收后約7 d,心葉開始生長,“傷口”愈合后施肥灌水,隨水每667 m2可追施硫酸銨20 kg。一般擗收3~4 次,最后一次連根拔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