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平縣農業農村局 劉磊
為展示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融合示范研究成果,加快技術推廣步伐,擴大應用面積,實現農藥減量增效,西平縣積極開展小麥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融合示范及推廣應用,有效控制了小麥病蟲害,切實保障了全縣小麥生產安全和農產品質量安全。
西平縣小麥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示范區設在楊莊鄉儀北村,依托西平縣睿帆種植專業合作社建立核心示范區,該合作社流轉土地約133.33 hm2,有利于核心示范區的建設和管理。示范區內建有病蟲害監測場,監測設施齊全;土質為兩合土,小麥、花生輪作種植,具備小麥增產的肥力基礎。
核心示范區設在西平縣楊莊鄉儀北村,面積約133.33 hm2,由西平縣植保站直接管理,按照《西平縣小麥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融合示范技術規程》進行。
輻射帶動區設在楊莊鄉和蘆廟鄉,面積約0.67 萬hm2,技術措施與核心示范區一致,由西平縣植保站指導群眾進行綜合防治。
農民自防區設在楊莊鄉操場村,面積66.67 hm2,由農民自主進行病蟲害防治。
完全不防治區設置在楊莊鄉儀北村,面積667 m2,整個生育期不使用任何農藥防治病蟲害。
示范區全程采用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融合示范技術,確保關鍵技術覆蓋率在90%以上,統防統治覆蓋率100%,主要病蟲害防控效果不低于85%。
小麥病害有紋枯病、條銹病、赤霉病、全蝕病、土傳花葉病等。
小麥害蟲有麥蜘蛛、蚜蟲、吸漿蟲等。
1.選用高產抗病小麥品種,如豫農908、偉隆169、鄭品優9 號等。
2.清潔田園。清除遺留田間地表的作物根茬殘體,減少菌源;清除路邊、溝沿、田頭雜草,噴施草甘膦+殺蟲劑減少病蟲傳播。
3.精細整地。示范區花生收獲以后,及時進行整地,耙透耙實,達到上虛下實、無暗垡。
4.合理施肥。底肥每667 m2施三元復合肥50 kg,返青拔節期追施尿素7~8 kg。
5.適時晚播。示范區小麥11 月1—4 日播種,每667 m2播種量為12~14 kg。
6.及時澆水。示范區小麥在2 月上旬澆水補墑,培育壯苗。
示范區內安裝殺蟲燈,利用害蟲的趨光特性誘集害蟲,減少成蟲產卵,降低田間蟲口數量。
示范區開展了生物農藥四霉素及其他農藥混配防治小麥病害技術研究,驗證四霉素防治小麥赤霉病、條銹病、白粉病等病害的防治效果及對小麥的增產效果。
1.播種期。麥播期間采用種子包衣,防治種傳、土傳病害,如紋枯病、全蝕病、地下害蟲等。播種期進行種子包衣,2021 年11 月1—4 日每667 m2用600 g·L-1吡蟲啉懸浮種衣劑50 g+3%苯醚甲環唑懸浮劑50 g 包衣小麥種子12.5 kg 或12%吡·咯·滅菌唑懸浮種衣劑150 g 包衣小麥種子12.5 kg。
2.返青拔節期。小麥返青期以防治紋枯病、根腐病、紅蜘蛛、雜草為主。2022 年2 月28 日至3 月4 日每667 m2噴灑50%二甲·氯·雙氟懸浮劑50 mL+2.5%聯苯菊酯水乳劑50 mL+40% 丁香·戊唑醇懸浮劑20 g+15%炔草酯水劑50 mL 防治病蟲害。
3.抽穗揚花期。此期是小麥赤霉病、銹病、白粉病、蚜蟲和吸漿蟲等病蟲防治關鍵時期。抓住小麥抽穗揚花初期赤霉病發病關鍵時期,密切關注抽穗揚花期天氣,推廣“一噴三防”技術,省工節本、增產保產。2022 年4 月15—19 日每667 m2噴灑10%聯苯·噻蟲啉懸浮劑10 mL+15%丙唑·戊唑醇懸浮劑50 g 或40%戊唑·咪鮮胺懸乳劑25 g+2.85%硝鈉萘乙酸水劑10 mL,達到“一噴三防”的效果。
4.灌漿期。2022 年5 月2—5 日每667 m2噴施15%井岡·戊唑醇懸浮劑40 g 或15%丙唑·戊唑醇懸浮劑40 mL+99%磷酸二氫鉀100 g 防治小麥病蟲害。
1.條銹病。5 月17 日調查,示范區未發現條銹病。
2.紋枯病。5 月17 日調查,核心示范區病株率21%,病情指數7.1;完全不防治區病株率68%,病情指數32.8,防治效果為78.4%。
3.赤霉病。5 月17 日調查,核心示范區病穗率0.016%,病情指數0.013;完全不防治區病穗率0.33%,病情指數0.24,防治效果為94.6%。
4.麥蜘蛛、蚜蟲。2 月16 日調查,示范區內沒有發現麥蜘蛛,4 月12 日調查,完全不防治區百株蚜量達到4670 頭,示范區內發現蚜蟲2836 頭,防治效果為39.3%,4 月15 日噴藥后,4 月17 日調查未發現穗蚜。
5.吸漿蟲。未發現小麥吸漿蟲。
核心防治示范區平均畝穗數45.1 萬,穗粒數37.2,千粒質量45.3 g,平均每667 m2產量646 kg;輻射帶動區平均畝穗數 45.7 萬,穗粒數 34.9,千粒質量45.2 g,每667 m2產量612.8 kg;農民自防區平均畝穗數42.4萬,穗粒數32.4,千粒質量46.1 g,平均每667 m2產量538.3 kg;完全不防治區平均畝穗數38.3 萬,穗粒數30.5,千粒質量46.8 g,平均每667 m2產量464.7 kg。核心防治示范區與農民自防區相比,每667 m2增產小麥107.7 kg,產量增長20%;每667 m2增加產值323.1 元,每667 m2增純效益308.1 元,項目區新增純效益61.62萬元。
通過行政推動、項目拉動、示范帶動、科技驅動、宣傳發動等多種措施,西平縣大力創新推廣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全面提升了病蟲害科學防控水平,極大提高了農戶對綠色防控及統防統治認可度,并成功創建為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