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小剛 張建玉 陸文霞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中醫醫院兒科,江蘇常州 213100
肺炎喘嗽西醫為小兒肺炎,是常見兒童呼吸道疾病,發病率可居兒童呼吸道疾病第一,臨床死亡率高,可威脅兒童生命健康[1-2]。患兒臨床多伴有氣喘、咳嗽、咳痰、發熱等癥狀,肺部聽診可見濕啰音等[3]。小兒肺炎的發生多是由于細菌或病毒等病原體感染所造成的[4-5]。因此,臨床治療肺炎喘嗽以抗感染、止咳化痰西藥為主,但效果一般,且不良反應較多,會增加患兒痛苦[6]。近年來,中醫藥在臨床治療中應用越來越廣泛,在多種疾病臨床治療中取得較好效果[7]。中醫認為,痰熱困阻致肺失宣降是導致該病發生的關鍵,因此,痰熱壅肺證是主要證型[8]。因此,江蘇省常州市武進中醫醫院(以下簡稱“我院”)自制了用于治療兒科呼吸道疾病的中藥咳喘合劑,現將其應用于痰熱壅肺證肺炎喘嗽患兒的臨床治療中,探究其效果。
選我院兒科2019 年10 月至2022 年10 月收治的痰熱壅肺證肺炎喘嗽患兒102 例,年齡3~9 歲,病程2~8 d。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51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LW-2019002)。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西醫參照《諸福棠實用兒科學》[9]中小兒肺炎診斷標準,臨床可見氣喘、咳嗽、發熱、咳痰痰鳴、肺部有中、細濕啰音;X 胸片可見小片狀、斑片狀陰影,或不均勻大片狀陰影,肺紋理增多、紊亂,肺部透亮度降低或增強;細菌培養或病毒學檢查呈陽性;血常規檢查可見白細胞計數、中性粒細胞增多(細菌感染)或白細胞總數正常或偏低(病毒感染)。
中醫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行業標準——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0]中肺炎喘嗽痰熱壅肺證診斷標準,主癥:咳嗽、發熱、氣喘、咳黃痰或帶血、喉間痰鳴;次癥:胸悶、胸痛、呼吸急促、口干咽燥;舌脈: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納入標準:①符合上述診斷標準;②臨床資料準確完整;③家屬知情同意自愿參與。排除標準:①合并先天性心臟病;②對研究所用藥物過敏;③胸廓發育不良;④合并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并發癥;⑤不能配合進行相關檢查。
1.4.1 對照組 予以靜脈注射鹽酸氨溴索注射液(常州四藥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批號:180817)止咳化痰,<6歲者7.5 mg/次,≥6 歲者15 mg/次,2 次/d;阿奇霉素片(北京星昊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批號:190526)抗感染,第1 天,予以10 mg/kg,最大量≤500 mg;第2~5 天,5 mg/(kg·d),最大量≤250 mg;同時予以退熱、營養支持等治療。持續7 d。
1.4.2 研究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增加中藥咳喘合劑治療。藥方:葶藶子12 g,魚腥草、金蕎麥各10 g,制地龍、浙貝母各9 g,杏仁、白前、蟬蛻、法半夏、川芎各6 g,麻黃、甘草各3 g。中藥由我院藥房煎制,<6 歲100 ml/d,≥6 歲200 ml/d。持續7 d。
療效:用藥7 d 后評估,依據中醫癥狀從無到重度分別記0、1、2、3 分,療效指數=(治療前-治療后)評分/治療前評分×100%。①顯效:患兒臨床癥狀消失或有明顯改善,肺部X 線片顯示肺野清晰,療效指數>60%;②有效:癥狀有改善,X 線片顯示有未完全吸收病灶,30%≤療效指數≤60%;③無效:癥狀及X線片均無變化或加重,療效指數<30%[10]。
肺功能:用藥前1 d、用藥7 d 后,用優呼吸PF280肺功能儀測量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one second,FEV1)、用力肺活量(forward voicechannel,FVC)、呼氣流量峰值(peak expiratory flow,PEF)。
免疫功能:用藥前1 d、用藥7 d 后,抽取空腹靜脈血5 ml,用賽默飛Attune CytPix 成像型流式細胞儀測定T 淋巴細胞亞群CD3+、CD4+/CD8+。
炎癥因子:用藥前1 d、用藥7 d 后,取空腹靜脈血,靜置離心后取上清,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法測定(試劑盒購自上海烜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貨號分別為XY0152A、XY1004A)白細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降鈣素原(procalcitonin,PCT)。
采用SPSS 20.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例數和百分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比較采用秩和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療效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療效比較[例(%)]
治療前,兩組FEV1/FVC、PEF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FEV1/FVC、PEF 較治療前升高,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肺功能比較()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肺功能比較()
注FEV1: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FVC:用力肺活量;PEF:呼氣流量峰值。
治療前,兩組CD3+、CD4+/CD8+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CD3+、CD4+/CD8+較治療前升高,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免疫功能比較()

表4 兩組治療前后免疫功能比較()
治療前,兩組IL-8、PCT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IL-8、PCT 較治療前降低,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5。
表5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水平比較()

表5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水平比較()
注IL-8:白細胞介素-8;PCT:降鈣素原。
小兒肺炎喘嗽是兒科常見呼吸道炎性疾病,臨床治療不及時可能會危及患兒生命安全[11-12]。臨床治療以抗感染、止咳平喘為主,阿奇霉素是一線抗感染藥物,鹽酸氨溴索是止咳化痰藥物,但單用西藥療效不佳,長時間使用會增加不良反應[13-14]。有研究顯示,中醫治療小兒肺炎喘嗽可有效提升療效[15-16]。中醫認為,小兒肺炎喘嗽歸屬“溫熱病”范疇,中醫癥狀與肺炎類似,主要為息促氣急、熱郁喘滿,發病在肺;兒童由于行氣未充,肺腑嬌嫩,外感風熱病邪,極易侵襲體內,郁久化熱,耗傷津液,壅阻于肺,導致肺失宣降,因此,痰熱壅肺證在臨床比較常見[17-20]。治療需以清熱宣肺、止咳平喘、化痰為主。
我院自制的咳喘合劑,由葶藶子、白前等12 味中藥組成,方中麻黃宣肺平喘、發汗解表,為全方君藥;杏仁止咳平喘,葶藶子瀉肺降氣、祛痰平喘,對痰涎壅肺之喘咳痰多、肺癰有較好作用,制地龍宣肺平喘、清熱熄風,可治邪熱壅肺,金蕎麥化痰止咳平喘、清熱解毒,可治肺熱咳喘,為臣藥;魚腥草清熱解毒,浙貝母潤肺化痰、散結消癰,白前止咳化痰、清熱宣肺,蟬蛻祛風散熱,法半夏燥濕化痰,川芎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為佐藥;甘草為使藥,有清熱解毒、鎮咳平喘、補益脾胃的功效,可調和諸藥,使其共行止咳平喘、清熱解毒的功效,同時減輕其他藥物藥性對患兒脾胃的損傷,減少不良反應。
本研究顯示,研究組療效優于對照組。阿奇霉素片是抗感染藥物,可減輕肺部感染、下調炎癥水平[21];鹽酸氨溴索是止咳化痰藥物,可溶解呼吸道黏痰,促進排出,減少黏液滯留,增強肺表面活性物質分泌及纖毛運動等,發揮止咳化痰作用[22]。中藥咳喘合劑中葶藶子、浙貝母等宣肺氣、止咳平喘、化痰,魚腥草、金蕎麥等清熱解毒、祛風散熱,對痰熱壅肺所致氣喘咳嗽有較好作用,能緩解癥狀,提升療效。肺炎發生會損傷氣道組織,誘發炎癥反應,促使器官平滑肌痙攣收縮,使肺部出現通氣障礙,降低肺功能[23-24]。本研究顯示,治療后,研究組FEV1/FVC、PEF 高于對照組,提示,中藥咳喘合劑能改善肺功能。咳喘合劑中葶藶子、制地龍等宣降肺氣、潤肺止咳,促進肺部病灶吸收,改善肺功能。肺炎的發生會造成患兒機體多器官、系統出現炎癥損傷;病原體感染會導致宿主細胞大量釋放炎癥因子,加重炎癥反應,從而促進肺功能損傷[25-26]。免疫功能紊亂也是導致小兒肺炎發生的主要機制,兒童免疫系統發育不完善,因此機體免疫功能較弱;隨著病原體感染,可與肺炎患兒機體免疫系統相互作用,導致抗原結構變化,從而造成機體免疫功能出現紊亂[27-28]。本研究顯示,治療后,研究組CD3+、CD4+/CD8+高于對照組,IL-8、PCT 低于對照組,提示中藥咳喘合劑能改善免疫及炎癥水平。咳喘合劑中制地龍、浙貝母等抗菌消炎,促進炎癥下調。炎癥反應發生可導致機體免疫功能下降,通過下調炎癥水平,也可改善免疫功能,咳喘合劑方中杏仁、麻黃可調節免疫功能,從而促進免疫功能改善[29]。
綜上所述,中藥咳喘合劑用于肺炎喘嗽痰熱壅肺證患兒臨床治療,可明顯提升效果,改善患兒肺功能、免疫功能及炎癥水平,臨床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