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 劉琦巖
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既定之路、應許之路、必由之路。在建設中國式現代化新的征程中,科技創新是迎變局、開新局的先導力量,是轉危局、破困局的不二法門,是斗詭局、勝戰局的制勝法寶,在現代化全局中發揮著核心的支撐引領作用。只有加快實現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強,才能在未來高質量發展中更充分地體現這一核心支撐引領作用。
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強,既是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努力造就而生成的結果,更是持續地、勝利地推進現代化進程的動力、能力保障。在這一偉大的歷史征程中,廣大建設者、創新者們既要解決“路與橋”的問題,即方向與方式的問題,還要解決“車與油”的問題,也就是載體與動力的問題。這一切都離不開科技創新核心作用的發揮,離不開最新科技成果的運用和普及,包括基于科技成果的創新創業。實現并發揮好科技創新的核心功能,需要對相關制度體系科學地認知、科學地設計、科學地配置,科學地操作,這樣才能讓第一生產力的使能賦能作用、支撐引領作用、滲透活化作用得到極致發揮。這其中包括落實好兩方面的戰略核心定位:一是要始終堅持創新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構建并不斷完善有利于自主創新的總體制度體系,豐富政策錦囊,積極打造富涵生成性、包容性、可持續性的創新生態;二是持續推進以科技為核心的全面創新,覆蓋國計民生的各個領域,貫穿發展與治理的各個環節,滲透社會文化的各個層面。
實現并發揮好科技創新的核心功能,必須從高質量發展和自立自強新常態的總體要求上來理解創新的要義,以“人民至上”“胸懷天下”等思想方法來澆鑄科技創新的動力依靠,圍繞如何充分發揮創新者的各方面積極作用來組織、保障、激勵和保護創新。這里的創新者不僅可以是科學家、工程師、藝術家、工匠,還可以是企業家、金融家、管理工作者、普通民眾等等,只要創新者愿意將自身的創意落實成為讓大家共享的產品或工具方法。在組織和保障創新的過程中,特別要重視以國家和人民面臨的急難險重問題來歷練我們的戰略科技力量,更加注重以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場景來厚植原始性創新的策源地。面對不斷生成的新理念、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政府更要積極成為一個有識、有為、有持續責任的創新攸關主體。
實現并發揮好科技創新的核心功能,必須按科技創新的規律來運籌和治理。經濟社會意義上的創新是多主體相關的、極其復雜的系統行為。怎樣系統地組織和激勵創新,特別是其中高價值的自主創新,不僅政府,實際上各方創新主體都要講求科技創新的特點,遵從相關規律。創新的組織、制度、文化及生態,既要有頂層設計,又要有底座支撐;既要體現全生態全鏈條、又要突出細節裉節;既要整體協同推進,又要局部攻堅拔寨;既要在競爭維度上頂格對標,又要在能力基準上水漲船高;既要抓好市場需求推動的創新,促進包容、可持續的創新,又要抓好技術突破引領的創新并主動謀劃顛覆性技術創新。科技創新政策的精細化治理既要講求分類管理,但又不唯分類,一切以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創造性的充分發揮為政策前提。
我們已走到了科技創新理應發揮更大作用的發展階段。讓創新者謀事行事成事,才能釀造和共享創新福利,并不斷釋放創新紅利。科技創新核心功能的釋放,將在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上,強力推動中華民族續寫偉大復興的新篇章。

供圖/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