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圖/視覺中國
11 月10 日,全省創新深化大會在杭州舉行。
“浙江要在以科技創新塑造發展新優勢上走在前列。”習近平總書記今年9 月在浙江考察時的殷切囑托,久久回蕩,催人奮進。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開啟新的創新周期,惟有創新才能掌握競爭和發展主動權。
正如本次大會名稱所彰顯的,浙江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持續在創新深化上下“怎么也不為過”的功夫。
我們在大會上看到了浙江推進創新深化取得的成效。同時,大會對強力推進創新深化,聚焦增強科技創新能力,持續提升“315”省域科技創新體系質效,放大教育科技人才深度貫通的聚變效應,做了再動員、再部署。
持之以恒深化推進科技創新,于大變局中塑造發展新優勢,在全國發展大局中展現更大擔當,浙江責無旁貸。
全省創新深化大會頒發了2022年度浙江省科學技術獎304項,其中,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學技術進步獎298 項,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6 項。
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說,本年度省科學技術獎圍繞強力推進“創新深化”和“315”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工程部署,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遴選出一批標志性科技創新成果,為沖擊國家科學技術獎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考察時強調,要把增強科技創新能力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整合科技創新力量和優勢資源,在科技前沿領域加快突破。今年的獲獎成果中,20 項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成果均取得重大原創性突破或填補國內外空白;39 項技術發明獎和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成果均達到國際先進或國內領先水平,且全部實現了產業化或推廣應用。
仔細梳理分析獲獎成果名單,我們還能發現幾個明顯的特點。
首先,“315”科創體系成果占據主導。“3”即“互聯網+”、生命健康和新材料三大科創高地,是浙江科技創新的“塔尖”。“15”即15 大戰略領域,包括云計算與未來網絡、智能計算與人工智能、微電子與光電子、大數據與信息安全等重大戰略領域。這些領域此次共有獲獎成果258 項,占總數的87%,其中一等獎54 項,占一等獎的90%。
其次,戰略科技力量成果加快取得。全國重點實驗室、省實驗室和省重點實驗室獲獎成果共120 項(上年度106 項)。省屬高校為主獲一等獎13 項(上年度6 項),占比從13%提高到22%。
再者,企業科技創新成果穩步提升。省科學技術獎歷來注重遴選解決產業關鍵共性技術問題、企業重大技術創新難題的標志性成果。本次企業為主獲獎成果105 項,占35%;產學研合作獲獎成果213 項,占71%,與上年度基本持平。獲獎成果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培育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浙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撐。
此外,科技領軍人才成果持續涌現。省科學技術獎注重培育戰略科學家成長梯隊,優先支持青年科學家挑大梁、當主角,創新不問“出身”,重點獎勵“十年磨一劍、潛心搞研究”的一線科研工作者和青年科技人才。由國家重大項目、重點科技計劃承擔者等高層次人才為主獲一等獎53 項,占88%。70、80 后為主獲一等獎38項,占63%,其中80 后為主獲一等獎8 項,青年科學家已成為科研主力軍。女性科學家為主獲一等獎6 項,占10%,為歷年新高。

供圖/視覺中國
全省創新深化大會上,浙江12個地方舉起2022 年度“科技創新鼎”,它們是杭州市、杭州市西湖區、杭州市濱江區、杭州市余杭區、寧波市北侖區、溫州市龍灣區、德清縣、嘉善縣、紹興市上虞區、新昌縣、臨海市、縉云縣。
“科技創新鼎”是浙江省科技創新工作最高榮譽,也代表了一個區域科技創新的硬實力,折射出充滿活力的區域創新生態。
加快科技成果落地轉化,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對照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浙江重要講話中提出的一系列“必答題”,舉起“科技創新鼎”的各個地方都作出了自己有代表性的探索——
今年5 月,杭州高新區(濱江)技術合同登記點正式設立,率先啟動企業成果轉化員隊伍建設工作。截至目前,已建立335 人的科技與成果轉化員隊伍。
通過打造開放協同創新縣域新模式,嘉善縣聚力引進來、走出去。與浙江大學、復旦大學等長三角知名院校合作共建科創載體,設立轉化醫學國家科學中心(上海)嘉善分中心、國家集成電路創新中心浙江分中心等“科創飛地”,轉化半徑覆蓋長三角。設立浙大長三角智慧綠洲未來創新園(張江)、嘉善復旦研究院(張江)產業發展中心2 個“產業飛地”。
縉云縣連續兩年作為山區26 縣中唯一獲獎者捧起“科技創新鼎”。縉云建立了科技特派團組織、工作和保障的“十個一”機制,推進全周期企業科技服務,助力全縣新培育高新技術企業38 家、省科技型中小企業57家,建設企業研發機構16 家。特派團成員與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項目10 余項,產生直接經濟效益3 億元。
唯創新者能扛鼎。浙江已連續3年頒發“科技創新鼎”,釋放的信號十分明確:各地一定要不斷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破除一切制約科技創新的思想障礙和制度藩籬,推動科技和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打通從科技強到產業強、經濟強、國家強的通道,為國家科技自立自強貢獻更多浙江力量。
猶記得今年1 月28 日的“新春第一會”——浙江省委高規格召開全省深入實施“八八戰略”強力推進創新深化、改革攻堅、開放提升大會,明確提出要通過強力推進創新深化,加快打造高水平創新型省份,強調創新深化是“兩個先行”的戰略核心,要求超常力度一體建設教育科技人才強省,實施“315”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工程。
如今,正是收獲的秋天,我們盤點這一年浙江推進創新深化取得的成效,能看到不少標志性成果。

供圖/視覺中國
科技特派員工作走在全國前列。在浙江實施科技特派員制度20 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給浙江科技特派員代表回信,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對浙江發展的高度重視和殷切期望,對科技特派員工作和科技特派員隊伍的關心關懷。浙江科技特派員制度不斷完善,今年以來,省市縣聯動派遣科技特派員超過5000 人次,實現山區26 縣鄉鎮科技特派員全覆蓋,為推動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作出了獨特的貢獻。
高能級平臺建設加快推進。國家實驗室掛牌并入軌運行,累計獲批20 家全國重點實驗室。超重力離心模擬與實驗裝置、超高靈敏極弱磁場和慣性測量裝置建設不斷推進。之江實驗室獲批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開放創新平臺。
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加快推進。以產教融合機制破解科技經濟“兩張皮”問題,如溫州市龍灣區依托溫州醫科大學打造中國眼谷,近三年吸引眼健康領域175 家科技型企業落地。以科教資源下沉服務機制破解區域創新能力不平衡問題,如麗水市引進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第三代半導體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等高端科教資源,“從無到有”發展半導體產業,落地半導體產業項目31 個,總投資超600 億元。以科教融匯協同育人機制破解人才培養不精準問題,如杭州市蕭山區實施“名校名院名所”工程,建設浙大杭州國際科創中心、西電杭州研究院等新型研發機構,打造“產業導向、供需契合”的人才培養模式,累計引進各類人才3000 余人。推進創新深化,是浙江邁上新時代新征程的必然選擇。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浙江科技創新領航定向,匯聚了砥礪奮進的澎湃動力。浙江將持續在重點領域實現新的突破,切實加強科技基礎能力建設,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以科技創新塑造發展新優勢,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浙江新篇章注入科創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