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季祥翔

青山控股集團
研發投入強度是提升區域創新能力的“牛鼻子”。近年來,青田通過擴面、提質、增量,著力補齊工作短板,助力研發投入強度穩步提升。
2022 年以來,在青田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下,青田縣科技局錨定“R&D 指標一年翻身、三年翻番”的目標,完善創新體系、增強創新能力。2022 年,青田縣實現規上企業R&D經費投入3.2 億元,較上年增長50%;科研機構R&D 經費投入1976 萬元,較上年增長150%;全縣R&D 經費投入3.82 億元,增速達45%;研發投入強度達1.37,提升0.41 個百分點,提升幅度達42.7%,位居麗水市第一。
開展送政策入企、全覆蓋走訪服務行動,進一步發揮《關于加快推進科技創新引領跨越式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等新政激勵作用,加大對企業科技創新經費補助力度。企業年度研發經費投入達到 50 萬元以上且實現增長的(不包括首次清零),基礎部分按1%的比例給予獎勵不變,但在研發經費增量部分由原來5%提高到10%給予獎勵,其中高新技術企業的增量部分由原來8%提高到15%給予獎勵,單家企業累計獎勵額由不超過50 萬元提高到100 萬元,以政府科技投入帶動企業科技投入。
出臺《青田縣科技創新能力提升三年行動方案》,設立創新投入評價降檔制度。對研發經費支出占營業收入之比達不到分行業標桿值的規上企業,在工業企業綜合評價中進行降檔,嚴格落實差別化財政扶持政策。設立企業創新指數排名制度,每年根據企業的創新指數進行評分,對創新指數排名前列的企業列入科技創新紅榜名單,進行表彰授牌;對創新指數排名后5 位的列入科技創新黑名單,工業企業綜合評價列入D 檔。
針對鋼鐵行業R&D 經費轉化率低問題,牽頭縣稅務、統計部門商討提高鋼鐵企業加計扣除比例措施,企業申報加計扣除額由2021 年的3.22億元增長到2022 年的5.01 億元,鋼鐵行業R&D 經費轉化率由低于20%提升至30%以上,科技年報填報數量、質量大幅提升。
突出招商引資科研導向,制定招商引資規范導則,明確新招引企業投產后每年研發投入強度不少于3%,3年內創成高新技術企業。
突出上下聯動,加大督查考核力度。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首次將研發費用指標納入11 個重點工業鄉鎮(街道)考核,并將“規上工業企業研發費用及規上企業有研發活動企業覆蓋率”作為重要指標納入鄉鎮班子爭先創優考核指標體系,通過月晾曬、季點評、年考核,將企業研發投入情況納入企業績效評價。
突出橫向聯動,加強協同溝通效能。主動加強與縣統計局、經商局、發改局等相關職能部門的聯系,及時掌握相關新增規上企業、現有企業動態、企業相關數據指標填報情況,推動部門、鄉鎮、企業形成合力,提升科技創新水平。
推進縣委、縣政府“一鏈一院一團隊”的工作部署,建立實體化的研究機構,同時在全縣各行業國企設置民辦非企研究院(所),新增科研機構9 家,完成R&D 經費投入1976 萬元,較上年增長150%。
實現規上服務業研發投入破零,通過對民辦醫療機構研發費開展納統培訓會,輔導公交公司、華數、建筑設計院研發費歸集和納統事項。12家服務業企業實現技術開發費納統354.9 萬元。
聚焦補短板、強弱項。通過“集中培訓與分散輔導”相結合、“線上+線下”相結合,加強企業統計人員培訓,組織專業團隊對重點企業進行一對一指導,提高企業的研發統計工作能力和水平,確保研發數據應統盡統、規范合理。
聚焦專業和精準主動服務,開展“科技型企業大走訪”和“規上企業研發費用清零”兩大行動,實現對全縣195 家科技型企業走訪服務全覆蓋,做到與企業負責人、財務、科研人員“三見面”。聘請專業機構指導企業按照稅務加計扣除和統計R&D 經費轉化要求建立更專業的研發會計輔助賬。

青田·創新賦能中心
狠抓校地合作創新平臺建設。圍繞青田六大主導產業鏈,探索產學研合作新模式,打造“一鏈一院一團隊”合作模式,與北京科技大學等高校合作建設鋼鐵產業研究院、完成麗水市鋼鐵產業大腦建設,充分發揮北京科技大學青田新材料研究院的作用,全面開展特種鋼項目技術攻關、科技成果轉化等工作,持續增強產業創新策源力。
狠抓創新服務公共平臺建設。高質、高效推進省級鞋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建設,根據鞋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建設方案,完成“足踝研究院”和“青田鞋檢測實驗室”建設,為青田鞋企提供技術、數據支撐和常態化檢驗檢測服務。舉辦“青田鞋業綜合體杯”全國鞋類創新設計項目大賽,加快創新成果落地轉化。已引進浙江省科技學院、浙江工業大學等4 家大院名校、9 家科技中介、7 家金融機構入駐綜合體,實現了對綜合體的常態化運營管理,有效整合了青田鞋產業內外部創新資源,為全縣鞋產業的創新提供高效服務和人才支撐。
狠抓企業科技研發平臺建設。鼓勵引導加強企業創新載體建設,做大做強企業研發平臺,支持企業研發機構提質增效,全縣已有省級重點企業研究院1 家、省級企業研究院8 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研發中心23 家,實現以研發促發展,科技創新與企業發展雙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