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彬
(福建省仙游縣華文學校,福建仙游 351200)
隨著“英語閱讀方法”相關研究的深入,教育工作者們逐漸形成了一個共識:最好的閱讀方法不是自上而下挖掘情感,也不是自下而上解碼語言,而是整合兩種單向閱讀,讓信息在語篇、作者、讀者間雙向流動。因而,在當前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越來越多的教師貫徹交互式閱讀教學理念,主張在師生與生生交互中,為學生與作者、語篇的動態交互創造空間。
交互式閱讀,即在閱讀活動中應用交互式教學策略。該策略興起于20 世紀70 年代,是對“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兩種單向閱讀的整合,兼具二者優勢,極大程度地彌補了傳統閱讀的不足,是提高閱讀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可以使學習者在理解語篇語言基礎上,更進一步地升華情感,因此被廣泛應用在英語教學中[1]。交互式閱讀在實踐中不斷完善,一般包含師生交互、生生交互、學生與語篇交互三個要素。教師要以學生原有知識為基礎制造交互契機,支持學生與語篇新知識的動態交互。
以初中英語為例,落實交互式閱讀教學主要存在“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培育學生學科素養”兩大意義。一方面,要想研究交互式閱讀教學路徑、變革授課方式,堅持以“活躍課堂、有效互動”為原則教學,教師就需要主動深化教研,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實現專業成長。另一方面,在專業成長背景下,教師應持續優化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打破傳統育人模式,設計“交互”教學目標,一邊督促學生閱讀,一邊鼓勵其交流、討論。學生在動態環境下學習,不斷形成新的思考,借助他人觀點豐富自身收獲,對培育自身英語學科素養有很大幫助。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效果如何的決定性因素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為教學基本過程完善與否,其二為教學模式多元變化程度。因此,本文將著重從“教學基本過程”“教學多元模式”兩個角度分析交互式閱讀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實踐應用策略。
一般來說,一個完整的閱讀過程包括“讀前預測”“讀中平衡”“讀后深化”三個階段,先通過預測了解語篇框架,再在閱讀中平衡“理解語言”“挖掘情感”兩項任務,最后深化對主題意義的思考,學生才能全面把握語篇,習得知識技能,升華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師應在確切地把握教學基本過程前提下,根據各階段特點調控交互側重點。
1.以預測語篇為導向的讀前交互。基于現有經驗發揮想象力預測語篇,有助于消除學生對閱讀對象的陌生感,調動其學習積極性,是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推進交互式閱讀的重要條件。因此,教師應在學生全面閱讀語篇之前,以“預測”為重點組織交互。比如,教師可向學生講述語篇背景故事,以背景為載體,引導學生預測“作者可能在語篇中表達什么”,大膽發表觀點;或者出示語篇關鍵段落,翻譯其內容,以重點段為依托引導學生預測語篇其他段落的主要內容與作者寫作意圖。預測的本質是對文章的合情想象,在無形中為閱讀帶來活力。學生一邊預測、交流想法,一邊提高閱讀興趣,將“驗證猜想”轉化為學習目標,這在后續交互式閱讀中發揮著不容小覷的積極作用。
2.以精略得當為核心的讀中交互。在學生完成預測、結束讀前準備活動后,教學應向“略讀”“細讀”依次過渡。“略讀”中,學生要對語篇框架、作者意圖形成初步認識,為“細讀”奠定基礎。而“細讀”多強調學生與語篇、作者的深入交互,以深入探究語言邏輯、作者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為主。教師要在交互中幫助學生平衡二者,使其實現“有計劃”的閱讀[2]。舉例來說,第一步教師可以圍繞“略讀”活動組織交互,提示學生“以最快的速度瀏覽語篇,基于其指示性語言概括語篇結構和大意”,并為其提供“聯系上下文猜詞”“跳讀”“尋找關鍵信息”等指導,保證其略讀速度。第二步教師應以“細讀”活動為跳板,在師生交互中追問學生對語篇結構、寫作方法、主題意義、作者意圖等內容的具體理解,督促學生與語篇進行深度交互。在師生交互下,學生先準確把握“先略后精”閱讀順序,鍛煉略讀和概括能力,后針對性地分析語篇內容,不斷在原有閱讀理解基礎上“跳一跳,拔個高”,發展思維品質,穩步掌握語篇學習要素。
3.以深化品質為根本的讀后交互。精讀結束后,對語篇內容展開新一輪的思考,與作者達成思想層面的交互,產生深層情感共鳴,在深化學生思想品質方面具有極高驅動意義。另外,教師只有幫助學生吸收作者的積極思想,升華個人情感態度,才能真正實現初中英語教學“育人”目標。因而在讀后交互階段,教師要聚焦“品質”二字。比如,教師可設計“點評語篇”活動,鼓勵學生結合先前閱讀所得客觀點評語篇傳遞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討論作者提出的觀點,生生交互由此展開。學生觀點若相近,則使學生同步增強情感體驗,學習作者先進思想和優秀品質;觀點若存在矛盾沖突,引發其熱烈辯論、頭腦風暴,則需要學生不斷在語篇內外尋找“證據”佐證個人觀點,解釋說明不同想法,進而與語篇、與作者的交互向前邁進一大步,同樣可以為深化品質創造有利條件。
再者,同主題寫作也是讀后交互的重要選項。在學生精讀進入尾聲時,教師可以順勢督促學生借鑒語篇結構和主題進行寫作。在預備寫作時,學生需要回顧語篇,聯系作者觀點,而后將情感融于作文語言,這也是與語篇、作者的另一種交互形式,對深化其品質意義重大。完成作文后,師生、生生交互可在作文點評中展開,情感交流再次加深,作用可想而知。
現階段,初中英語教學模式已然十分豐富,如情境教學、趣味教學等,旨在為學生制造多樣化學習體驗,使其保持最佳的學習狀態。由此獲得啟發,教師可以使交互式閱讀與多元教學模式相勾連,以“最佳狀態”為保障,更順利地引發其交互學習。
1.在情境教學模式中交互。情境教學優勢主要體現在“身臨其境的體驗感”上,適用于語篇故事性較強、情節豐富、與生活相關度較高的交互式閱讀活動。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情境組織體驗式活動引發學生交互,消除其畏難情緒,并使其在情境觀察和感知中加速閱讀理解。比如,面對與生活相關度較高的語篇,教師可利用照片、掛畫等材料,根據語篇所描述的生活現象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討論情境呈現的信息,鼓勵他們圍繞“生活經歷”“情境感想”展開交互。互動越深刻,學生越能在閱讀中由己度人,走進作者內心深處,與作者深度交互。面對故事性較強的語篇,教師可創設“角色扮演”情境,引導學生還原語篇角色互動過程,如此不僅對交互學習有促進作用,還能大幅提高課堂活躍度。
2.在趣味教學模式中交互。雖然在初中階段,學生心理已經相對成熟,但在常規學習和趣味教學中依然傾向于選擇后者。教師可以根據其這一特點,將交互式閱讀融合在趣味教學模式中,比如結合語篇語言設計猜詞、連詞成句等游戲,使學生“寓學于玩”,討論“詞匯可能的含義和用途”“句子可能的形式和內涵”,潛移默化地落實交互學習,在更放松的狀態下掌握語篇語言,實現語言層面閱讀目標。
3.在信息教學模式中交互。論及交互式閱讀教學,不得不提到交互式電子白板。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交互式電子白板已經成為初中英語課堂必不可少的教學工具,基于其構建信息化教學模式,利用信息技術收集、整合與呈現學習資源,可以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讓交互式閱讀取得更好的效果[3]。是以,教師還可以在信息教學模式中滲透交互式閱讀。比如,針對語篇“寫作手法”“行文結構”“典型語法”等重點內容,教師可分別制作“微課”交互式閱讀教學資源,并根據實際教學需要,依托交互式電子白板出示微課,打破學生與語篇交互的局限,使其將對語篇內容的刻板交流轉化為對微課視頻的創新討論。學生交流互動熱情由此提升,閱讀學習效果增強的可能性隨之加大。再如,教師可在交互式電子白板中播放語篇朗讀音頻、出示拓展類教學課件,使學生克服單一化閱讀,得到“讀語篇”“練口語”“拓視野”的綜合體驗和發展。
4.在合作教學模式中交互。既然交互式閱讀主張“生生交互”,何不將其融合在合作教學模式中,構建更自由的生生交互空間。教師可以先將學生合理安排在不同小組中,再依托“師生交互”向其布置合作學習任務,使其在合作中實現更有秩序、有目標的交互閱讀。以仁愛版八年級上冊Keeping healthy 為例,針對Topic 1 Section C 語篇,教師可設計“歸類表達運動中意外事故的詞匯”“了解處理意外事故的方法”“認識過去時”“運用過去時描寫小的意外事件”等合作閱讀任務,同時要求他們在小組中,積極與其他成員進行交互,或幫助其他成員解決困難,或在其他成員啟發下消除自己的問題。日積月累,學生得以養成良好的“合作交互”英語閱讀習慣,掌握在不同角度上分析語篇、理解作者意圖的閱讀技巧。
5.在問題教學模式中交互。引發師生、生生等交互,還需重視問題的關鍵作用。正如諾瓦利斯的名言“為了正確地認識真理,我們首先必須懷疑它并同它辯論”一般,為了準確地理解語篇、認識作者想要傳遞的道理,必須使學生對語篇產生疑問,對問題展開討論。由此出發,教師可以嘗試將交互式閱讀與問題教學模式結合。在此期間,教師不僅要主導提問,還要尊重學生質疑的權利。仍以上述語篇為例,教師可以提問學生:What accidents does the story mention?What reasons can cause an accident?How to deal with accidents correctly?等,也要鼓勵學生圍繞語篇內容提出自己的想法,給予其充足的時間,將觀點和質疑一并表達清楚。在觀點的交互中,教師要了解學生對語篇的理解情況,適當進行糾正或補充,使學生準確回答“師問”,解決語篇核心問題。在“質疑”的交互中,教師要正視學生自主發現的問題,為其耐心解惑,力爭最大限度地滿足不同學生“解決問題”需要,進一步擴大問題交互效果。
6.在混合教學模式中交互。混合式教學模式即“線上+線下”教學。近些年,互聯網對初中英語教學的影響越來越深刻,催生了該混合式教學模式。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環境或內容的特殊需要,將交互式閱讀教學融于其中,延伸交互空間[4],比如組織線上預習、遠程授課、在線檢測等活動。以遠程授課為例,教師可以基于互聯網中多樣化在線教育平臺開發“直播課”“錄播課”,在“直播課”中借助連麥、彈幕工具引發交互,在“錄播課”中利用留言功能支持交互。如此學生除了在課堂與教師、同學交流語篇外,還能參與線上互動,遠程討論其語言結構、寫作意圖等知識點,繼而在“持續的閱讀”“拓展的交流”中取得新的收獲。再如,為節約課堂交互時間,教師可將“讀后檢測”挪到在線教育平臺上,基于互聯網推送檢測題,交互集中在“能否活用知識點”。教師可以在線指導學生運用語篇語言知識解決不同語境下的實際問題,有針對性地培養其實踐能力。
本質上,讀前、讀中、讀后三個階段各有側重的交互是為保持學生閱讀交互完整性;情境、趣味、合作、問題等多種模式的交互是為滿足學生體驗英語、快樂閱讀、同步成長、疏解疑惑等需要。由此可見,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在初中英語交互式閱讀教學中具有重要意義。教師無論在何時、何地、針對何種文本引發交互,都要將“學生需要”置于中心位置,這也是新課程改革始終在強調的問題。此外,鼓勵學生也至關重要。以往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生之所以不敢開口、不愿交互,極大程度上是因為缺乏激勵性教學機制,教師沒有在其熱烈討論、踴躍提問、搶答問題時反饋足夠的正向情緒,使其逐漸降低交互熱情。教師不應吝惜對學生的夸獎,只要其存在積極交互表現就應對其提出夸獎和表揚。當學生性格內向時,教師尤其要進行激勵,有目的地培養其“開口發言”的信心,使其克服“怕說不好”“怕說不對”等心理壓力,改變沉默的學習行為。
交互式閱讀是使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活潑、生動、豐富、深刻的重要手段,可使語篇閱讀煥發新意與活力。為將其全面應用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剖析初中英語教學基本過程的交互重點,找準其與各常用教學模式的多元切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