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煥新
(廣東省源天工程有限公司,廣州 511340)
質量控制和質量保證是任何生產和制造過程中的關鍵元素,對于水利建筑給排水施工來說,更具有重要性。質量控制是一個過程,包括檢查和測試,用于確保產品或服務滿足特定的質量標準,這個過程不僅關注檢測結果和排除問題,還關注尋找和消除引發問題的原因[1]。質量控制往往集中在項目完成后的檢查和校正階段,通過比較產品或工程的最終結果與預期結果進行驗證。質量保證是一種更為廣泛的概念,是預防性的過程,目的是通過提前設定和維護一定的生產標準,確保在生產過程中不會產生質量問題,包括建立質量管理體系、進行持續的質量改進、提供員工培訓以及采取預防性措施來避免問題的發生。在質量控制和質量保證的理論框架中,質量的定義是基于滿足客戶需求和期望的程度。在施工過程中,質量標準和要求的制定應基于工程的特性、技術規范以及客戶的需求和期望。
設計階段涉及的工程風險因素主要包括地質環境不確定性、設計理念與實際需求不匹配、設計參數和施工要求不準確等。地質環境是水利工程的基礎,如果地質環境不確定性較強,會導致施工過程中地基承載力誤差較大,可能引發施工安全隱患。另外,設計人員若未能充分理解和掌握工程需求,可能導致設計理念與實際需求不匹配,進而影響施工質量。
施工材料的選擇、質量和管理都會直接影響施工質量。材料不合格或者不適用會導致工程存在缺陷、強度不達標、耐久性差等問題。例如,若選用的管道材料不具備足夠的抗壓性能和耐腐蝕性,很可能在后期造成管道破裂、滲漏等問題。而如果施工過程中存儲和運輸不當,容易導致材料受到損壞或污染,影響工程質量。
水利建筑工程的施工過程中通常需要使用大型機械設備,包括挖掘機、打樁機、吊裝設備等。設備的性能、操作和維護都將對施工質量產生影響。設備性能不佳可能導致施工進度緩慢、精度不準確等問題。而操作人員的技能和經驗也是影響設備性能的重要因素,操作不當可能導致設備損壞、施工失誤,甚至引發安全事故。
同時,在施工過程中,設備與材料的配合也需要關注。選用的設備應能適應施工材料的特性,如尺寸、重量、材質等。否則,可能導致設備無法正常工作,影響施工進度和質量。
施工管理不當可能導致施工過程產生混亂或不協調,管理團隊應具備較強的組織和協調能力,確保各個分包工程之間銜接順利,協調不同工種,避免施工過程中的沖突和交叉問題。規范操作流程和技能熟練的工人能夠有效保證工程質量和安全性;相反,不規范的操作可能導致工程缺陷,如混凝土澆筑不均勻、焊接接頭質量不過關等問題,進而影響工程的結構強度和耐久性。此外,現代建筑施工往往涉及多個分包單位和工種,需要密切的協作和溝通,如果施工管理團隊的溝通和協調能力不足,可能導致信息傳遞不暢、工作任務交接不明等問題,從而引發誤解和錯誤,使施工過程產生矛盾和問題,影響工程質量和進度。
外部環境因素是施工過程中的重要風險來源之一,其中,包括天氣條件、施工場地環境等。盡管這些因素無法人為控制,但對施工質量有直接的影響。惡劣的天氣,如暴雨、強風、極端溫度等,可能導致施工進度延誤和施工質量下降。例如,暴雨可能引發洪水和泥石流,造成工地積水、坍塌等問題;強風可能對高層建筑施工帶來安全隱患;極端溫度可能導致材料變形和質量問題。施工場地環境也是一個重要的風險因素,施工場地可能面臨地質條件復雜、土壤不穩定、環境污染等問題,這些因素都可能對施工質量產生不利影響。例如,地質條件不良可能導致基礎承載力不足,影響建筑物的穩定性;土壤不穩定可能引發地面塌陷、地下水滲漏等問題;環境污染可能對建筑材料和設備造成腐蝕或污染。
在施工現場管理中,通過建立合理的施工計劃和進度安排,對施工進度的實際執行情況進行監測,及時發現和解決進度偏差,可以確保施工按時完成,為項目管理者及時提供進展報告,協調資源和調整工作計劃,提高施工效率和準確性。制訂合理的施工計劃和進度安排是質量監控的關鍵。施工計劃應基于項目需求和資源可行性,合理安排施工活動的順序和時間,確保施工進度的可控性和可執行性。進度安排要充分考慮各個工序之間的制約關系,確保施工流程的連貫性和協調性。監測施工進度實際執行情況是質量監控的重要環節,通過現場巡查、施工記錄和工作日志等手段,及時獲取施工進度的實際數據,并與預定的進度計劃進行對比和分析,及時發現進度偏差和延誤,以便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調整和補救。監測施工進度還可以及時提供進展報告,向項目管理者和相關利益方匯報工作進展,幫助協調資源、調整工作計劃和做出決策。有效的質量監控還需要建立適當的監控機制和工具。例如,可以利用項目管理軟件或工程管理平臺實時追蹤和監控施工進度;以圖表、報表等形式展示進度數據,并進行趨勢分析和預測,直觀地了解施工進度,及時發現問題并進行調整[2]。
在水利建筑給排水施工中,材料和設備的品質、規格、性能及使用方式直接影響著工程的質量、耐久性和安全性。質量控制不僅包括對材料和設備本身的質量進行嚴格篩選和檢測,而且還包括對材料和設備的采購、儲存、使用等各個環節進行全程的管理和監督。在施工項目中,采購環節是質量控制的重要環節之一,在采購環節開始之前,需要進行全面的規劃和預估,包括對所需材料和設備的種類、數量和質量要求進行準確的計算和確定,確保采購過程順利進行,避免因材料或設備不足而導致工程延誤或質量問題。材料和設備的選擇必須符合設計和施工的需求,需要仔細審查和評估供應商提供的材料和設備,確保其符合項目的規格和要求。對于材料,應關注其性能指標、質量認證、生產批次等信息,以確保材料的質量可靠;對于設備,考慮其適應性、耐用性、安全性等方面的指標,以確保設備能夠滿足施工需要。材料和設備在采購后需要妥善保管,避免因受到惡劣的環境條件或不當的操作而影響其質量。在材料和設備的使用環節,質量控制需要確保其得到正確和有效的使用,施工人員應正確安裝和操作,遵循相關的操作規程和使用說明書,以充分發揮材料和設備的性能,同時,還需要對材料和設備進行定期維護和保養,確保其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除此之外,質量控制需要建立有效的記錄和追溯體系,在采購過程中,建立相關的文件和記錄,包括采購清單、供應商資料、材料和設備的質量證明文件等,確保采購的材料和設備可追溯,并在施工過程中進行有效的監督和管理[3]。
在工藝流程的規劃階段,質量管理發揮著關鍵作用,工作人員應通過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對施工目標、技術要求、工期限制等進行全面了解,制定科學合理的工藝流程,以確保施工任務能夠順利完成,并滿足質量標準。質量管理需要確保工藝流程的科學性,即意味著所采用的施工方法和步驟必須符合工程特點和要求,能夠最大限度地提高施工效率和質量。通過科學的方法論和實踐經驗,確定最適合的施工方法和步驟,確保工藝流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質量管理需要關注工藝流程的精確性,確保工藝流程中的各項參數和數據的準確性,以及施工過程中各個環節的精確操作。精確的工藝流程可以避免錯誤和偏差的發生,保證施工過程的準確性和一致性。工藝流程和操作技能質量管理需要與其他相關質量管理活動密切配合。與材料和設備的質量管理相結合,可以確保所使用的材料和設備符合質量要求,并能夠有效支持工藝流程的實施;與工程設計的質量管理相結合,可以確保工藝流程與工程設計的一致性,從而實現工程質量的統一性和完整性;與工程環境的質量管理相結合,可以確保施工現場的安全和衛生條件,為工藝流程的順利進行提供支持。定期的質量檢查和評估是質量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通過定期對工藝流程進行質量檢查和評估,可以及時發現潛在問題,并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調整和改進。
專業培訓是提升施工人員能力的關鍵。通過培訓,施工人員可以了解和掌握施工的基礎知識,如工程學、材料學、設備操作等,也可以學習并熟練掌握施工技能,如測量、切割、焊接、安裝等。此外,還可以理解和應用施工理論和方法,如工程管理、質量控制、安全防護等。培訓的形式可以多樣化,包括理論教學、實踐操作、模擬演練等,而且應有嚴格的評估和反饋機制,以確保培訓效果。資質認證是保證施工人員專業性的重要途徑,通過認證,施工人員可以獲得對其知識和技能的正式認可,也可以增強信心和動力。認證的標準和程序應由權威的機構制定和執行,以確保其公正性和嚴謹性。認證的內容應涵蓋施工的各個方面,包括知識的理解、技能的應用、態度的表現等,而且應該有明確的評價和分級系統,以反映施工人員的不同水平。
在水利建筑給排水施工中,建立并實施反饋和改進的持續質量改進體系是保證工程質量并推動質量提升的重要環節。該體系的基本構成包括反饋、分析、改進和評價4 個核心部分,4 個部分密切相連,共同形成一個持續的、動態的質量改進過程。反饋環節是獲取質量信息的關鍵,涵蓋從施工現場到管理層的全方位反饋。施工管理人員需要建立一個開放而有效的信息溝通通道。在收集反饋之后,進入分析環節,要對反饋的內容進行深入研究和理解,識別其中隱藏的質量問題。根據分析結果制定改進措施,以解決質量問題和提升工程質量。改進可以涉及各個方面,應以結果為導向,追求實際的效益和效果,并應以系統的視角,尋求全面和持久的改進。
水利建筑給排水施工中,質量控制與保證對整個施工過程影響深遠,從材料選擇到施工技術,從人員培訓到問題處理,無不體現出其在確保工程質量和降低工程風險中的核心作用。對于質量控制與質量保證的理論和方法,相關人員還需更深入地探索和實踐,以期為水利建筑給排水施工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