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 鄧海花 趙子義
口腔畸形是臨床口腔中較為常見的口腔疾病,隨著近年來人們對牙齒美學功能要求的提高,口腔正畸逐漸受到關注[1-2],該方法是矯正牙齒的有效手段,可滿足人們對審美和提高生活品質的需求,但由此也引發諸多牙齒健康問題[3-4]。傳統托槽矯治器具有高效、精準的優點,但需長期佩戴,且與牙齒粘接面積較大,易受不良口腔衛生習慣和殘留食物殘渣的影響,導致菌斑聚集,刺激牙齦,引發牙齦炎和牙齦疾病[4-5]。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隱形矯治器在其基礎上計算、制作而成,具有美觀、佩戴方便、舒適等優點,故逐漸受到患者青睞,其利用變性后回彈力可小范圍、持續性的實現正畸目標[6-7]。基于此,本研究選擇2021 年1 月—2022 年1 月就診于新余市婦幼保健院的80 例口腔正畸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旨在分析無托槽隱形矯治器對口腔正畸患者齦溝液中炎癥因子水平及牙周狀況的影響。具體如下。
本研究經新余市婦幼保健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按隨機數字表法將2021 年1 月—2022 年1 月本院收治的80 例口腔正畸患者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40 例。納入標準:無出血現象;牙周組織健康;首次接受正畸治療;安氏Ⅰ類或Ⅱ類錯畸形。排除標準:伴有吸煙、飲酒等不良嗜好;需拔牙矯治;合并全身性疾病、免疫系統疾病、嚴重肝腎功能障礙;近3 個月內使用過激素、抗生素類藥物;存在重度牙列擁擠、嚴重骨性錯頜。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
兩組患者術前1 周進行齦上清潔,并囑咐患者保持口腔衛生,術前進行常規口腔檢查和清潔。對照組使用3M 公司生產的Gemini MBT 金屬托槽直絲弓矯治器矯治,嚴格按照直絲弓矯治技術操作守則進行固定,后依據患者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鎳鈦弓絲,并調整力度,每4 周復診1 次,并按照順序更換弓絲,直至治療結束后佩戴保持器。研究組使用無托槽隱形矯治器,由臨床醫師提供3 張牙頜面像、6 張內口像、頭顱側位定位片等基礎病例資料,交由專業人員設計制作無托槽隱形矯治器,由醫師指導患者正確佩戴,每天佩戴時間>20 h,并囑咐患者進行日常口腔清潔,每2 周更換1 次矯治器。叮囑患者每4 周復查一次。
(1)臨床療效:治療后牙齒排列整齊,前牙覆
覆蓋恢復正常為顯效;治療后牙齒排列基本整齊,前牙覆 覆蓋基本恢復正常為有效;未達到上述標準為無效。總有效=顯效+有效。(2)對比兩組患者傾斜牙矯正時間、轉位牙扭正時間、完成治療時間。(3)可溶性細胞間黏附分子-1(sICAM-1)、氧化應激指標、炎癥因子:治療前、治療6 個月后將患者口腔清潔后隔濕吹干,用鑷子夾著濾紙條插入齦溝采集齦溝液,放置30 s 后置入EP 管加0.2 mL PSB 液震蕩,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sICAM-1、基質金屬蛋白酶-8(MMP-8)、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SH-Px)、白介素-1β(IL-1β)、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4)牙周指標。治療前、治療6 個月后對患者受試牙進行牙周指數檢測,包括牙齦指數(GI):健康為0 分;齦色輕度改變、輕度炎癥為1 分;水腫、發紅、光亮,中度炎癥為2 分;明顯紅腫,自發流血,重度炎癥為3 分。牙菌斑指數(PLI):無菌斑為0 分;探診可見齦邊緣存在薄層菌斑為1 分;齦緣或領面存在中等菌斑為2 分;齦緣或領面存在大量菌斑為3 分。牙周袋深度(PD):采用探測針測量。齦溝出血指數(SBI):無出血為0 分;不出血,有炎癥改變為1 分;點狀出血為2 分;血液溢齦溝,探診出血為3 分;血溢出齦溝,明顯出血為4 分。(5)不良反應評分:由患者對口腔潰瘍、牙齒疼痛、咀嚼困難癥狀進行評分,評分范圍為1~5 分,1 分為無不良反應癥狀;2 分為不良反應癥狀較輕;3 分為不良反應程度較重,無須外界處理干預,癥狀可好轉;4 分為不良反應較重,需外界干預治療;5 分為不良反應程度嚴重,需立即停止治療。
兩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基線資料比較
研究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χ2=4.507,P=0.034),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研究組傾斜牙矯正時間、轉位牙扭正時間、完成治療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傾斜牙矯正時間、轉位牙扭正時間、完成治療時間比較[個月,(±s)]

表3 兩組傾斜牙矯正時間、轉位牙扭正時間、完成治療時間比較[個月,(±s)]
組別 傾斜牙矯正時間 轉位牙扭正時間 完成治療時間對照組(n=40) 6.62±0.35 7.18±0.68 14.61±0.23研究組(n=40) 3.64±0.74 4.08±0.44 9.74±1.30 t 值 23.024 24.207 23.330 P 值 0.000 0.000 0.000
兩 組 治 療 前sICAM-1、MMP-8、SOD、GSHPx、IL-1β、TNF-α 水平對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6 個月后MMP-8 水平均低于治療前,sICAM-1、SOD、GSH-Px、IL-1β、TNF-α 水平均高于治療前,但研究組sICAM-1、MMP-8、IL-1β、TNF-α 水 平 均 低 于 對 照 組,SOD、GSH-Px 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sICAM-1、氧化應激指標、炎癥因子比較(±s)

表4 兩組sICAM-1、氧化應激指標、炎癥因子比較(±s)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sICAM-1(ng/mL)MMP-8(ng/mL)SOD(U/mL)治療前 治療6 個月后 治療前 治療6 個月后 治療前 治療6 個月后對照組(n=40) 140.61±15.30 193.24±30.51* 36.87±3.53 21.55±5.23* 7.68±0.88 10.61±0.89*研究組(n=40) 141.61±15.34 171.31±28.12* 36.85±3.15 17.21±4.22* 7.84±0.79 15.91±1.06*t 值 0.292 3.343 0.028 4.085 0.856 24.218 P 值 0.771 0.001 0.979 0.000 0.395 0.000組別 GSH-Px(U/L)IL-1β(ng/mL)TNF-α(ng/mL)治療前 治療6 個月后 治療前 治療6 個月后 治療前 治療6 個月后對照組(n=40) 160.64±23.84 401.61±28.51* 22.61±6.34 37.69±5.13* 22.85±4.23 27.91±4.06*研究組(n=40) 161.91±23.61 425.31±28.11* 22.58±6.47 30.61±2.35* 22.88±4.19 25.44±3.08*t 值 0.239 3.744 0.021 7.936 0.032 3.065 P 值 0.881 0.000 0.983 0.000 0.975 0.003
兩組治療前GI、PLI、SBI 評分和PD 對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6 個月后GI、PLI、SBI 評分和PD 均低于治療前,且研究組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5。
表5 兩組牙周指標比較(±s)

表5 兩組牙周指標比較(±s)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GI(分)PLI(分)PD(mm)SBI(分)治療前 治療6 個月后 治療前 治療6 個月后 治療前 治療6 個月后 治療前 治療6 個月后對照組(n=40) 1.59±0.26 0.81±0.23* 0.85±0.28 0.52±0.22* 4.63±0.74 3.58±0.50* 3.46±0.25 2.52±0.38*研究組(n=40) 1.61±0.28 0.52±0.18* 0.88±0.34 0.32±0.10* 4.59±0.69 2.49±0.44* 3.45±0.33 1.58±0.26*t 值 0.331 6.280 0.431 5.234 0.250 10.351 0.153 12.912 P 值 0.742 0.000 0.668 0.000 0.803 0.000 0.879 0.000
研究組口腔潰瘍、牙齒疼痛、咀嚼困難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6。
表6 兩組不良反應評分比較[分,(±s)]

表6 兩組不良反應評分比較[分,(±s)]
組別 口腔潰瘍 牙齒疼痛 咀嚼困難對照組(n=40) 4.52±0.23 4.49±0.22 4.62±0.41研究組(n=40) 3.52±0.18 3.61±0.30 3.52±0.62 t 值 21.655 14.960 9.360 P 值 0.000 0.000 0.000
口腔畸形具有較高的發病率,若不及時進行干預,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正畸治療中,牙周健康可對正畸效果產生影響,良好的牙周條件是正畸治療成功的前提[8-10]。現階段,口腔畸形治療常使用固定矯治器,其借助直絲弓及托槽使牙齒緩慢位移到正畸目標,且需要長期佩戴,無法自行摘除,影響患者的面部美觀。此外,矯治器的弓絲、托槽等裝置會磨損牙齒,刺激牙周組織和口腔黏膜,加之口腔內的食物殘渣清理不凈,菌斑、軟垢等大量聚集,引起牙周炎等多種口腔疾病[11-12]。
sICAM-1 可調控炎癥信息傳遞,還可促進MMP-8 分泌,阻礙牙周組織修復,相關研究表明,其過度表達是正畸治療后患者牙周炎癥反應的基礎;IL-1β 具有增強破骨細胞活性的促炎因子,可破壞骨代謝,與MMP-8 形成協同作用,刺激蛋白酶及前列腺素破壞牙周軟組織[13-14]。本研究顯示,研究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研究組傾斜牙矯正時間、轉位牙扭正時間、完成治療時間均短于對照組,研究組治療6 個月后sICAM-1、MMP-8、IL-1β、TNF-α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SOD、GSH-Px 水平均高于對照組,GI、PLI、SBI 評分和PD 均低于對照組,不良反應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無托槽隱形矯治器正畸效果更為明顯,對牙周刺激較小,利于減輕患者牙周局部炎癥,增強牙周抗氧化能力,且不良反應較輕。分析原因在于,無托槽隱形矯治器應用的材料為透明高分子材料,可有效避免弓絲、托槽等相關附件對牙周和牙齦組織的刺激,且對牙周組織氧化應激損傷更小,利于提高齦溝液SOD、GSH-Px 水平,且幾乎可以做到完全隱形,可滿足患者舒適、隱秘、美觀的需求[15-16]。此外,利用三維診斷、制造、設計等系統,可為患者定制出個性化的矯治器,佩戴后直接覆蓋在牙冠上,支抗控制較好,可有效避免牙齒受力過大出現疼痛感[17-18]。另外,無托槽隱形矯治器可由患者自行佩戴,便于口腔清潔,可有效減少菌斑形成,改善齦溝液炎性因子水平,避免牙周炎的發生[19-20]。
綜上所述,采用無托槽隱形矯治器治療牙齒畸形效果顯著,可有效改善齦溝液炎癥因子水平和牙周指數,利于增強牙周局部抗氧化能力,且不良反應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