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凌燕
腦卒中是腦血管因發生出血性或阻塞性損傷所引起的一類局部或整體腦組織損害疾病,其病因復雜,高發于中老年人群,近年來已成為我國成年人最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1]。偏癱是腦卒中最主要的癥狀之一,并發偏癱者常表現為同側面肌、舌肌及肢體的活動受限,日常活動困難,嚴重者甚至完全失去生活能力,生活質量急劇下降[2]。因此,幫助患者在出院后恢復獨立能力,使其能夠重新回歸家庭日常生活是當前腦卒中偏癱康復領域關注的重點。作業治療作為腦卒中偏癱患者在家庭康復訓練過程中的核心環節,旨在通過制訂并指導患者進行具有針對性的作業活動,達到減輕肢體功能障礙,糾正異常活動方式的效果[3]。人-環境-作業(person-environment-occupation,PEO) 模 式 是 由Mary Law 最早提出的一種作業治療模式,近年來在整合環境學、行為學等學科并不斷完善后,被廣泛應用于包括康復治療在內的多個領域[4]。PEO 模式突出患者與環境、作業間的關系,強調以患者為中心,通過康復醫師或陪護者與患者的溝通及時獲得治療過程中患者的真實反饋,從而不斷優化調整患者周邊環境及治療方式,使患者取得最理想的康復效果[5]。目前,PEO 模式多用于癌癥、神經系統疾病等疾病的康復治療過程,而在腦卒中偏癱中的應用則報道較少[6-7]。因此,本研究初步分析了基于PEO 模式的作業治療在腦卒中偏癱患者中的應用效果,以期為腦卒中偏癱的康復治療優化提供參考。
選擇2021 年1—12 月南京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收治的86 例腦卒中偏癱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納入標準:(1)符合腦卒中的相關診斷標準,經MRI、CT 等影像學檢查確診為腦出血或腦梗死,且合并有偏癱[8];(2)年齡18~80 歲;(3)病程≤3 個月;(4)各項生命體征穩定,意識清醒;(5)有固定陪護家屬,能夠積極配合完成康復治療及各項臨床評價。排除標準:(1)合并嚴重肝腎功能障礙、惡性腫瘤等影響康復效果的疾病;(2)合并精神系統疾病、意識功能障礙等,無法依從治療及評價;(3)存在腦組織大面積梗死或出血,持續性表現為下運動神經元癱瘓。男52 例,女34 例;年齡41~70 歲,平均(53.9±12.4)歲;病程7~49 d,平均(34.8±12.3)d;偏癱側:左44 例,右42 例;卒中類型:腦梗死53 例,出血33 例。通過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43 例)和對照組(43 例)。本研究已經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確認可行,且所有研究對象及家屬均對本研究目的、內容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所有患者均進行基礎康復治療,可采用的方式包括Brunnstrom 法、Bobath 法等。兩組患者的康復治療療程均為4 周。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康復治療。在初期主要對患者進行關節活動度訓練、體位管理、手功能訓練等,患者病情得到一定改善后,逐步增加坐位訓練、步行訓練、負重訓練等,具體訓練內容依據患者個體情況調整。每次訓練時間為30 min,每天訓練1 次。觀察組患者進行基于PEO 模式的作業治療。(1)個體(P)。①上肢訓練:根據患者的喜好,選擇具有個性化的運動方式對患者的上肢進行伸肘、抓握及協調等訓練,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②認知訓練:由康復治療師先對陪護家屬進行培訓,使陪護家屬能夠采用背數字、詞組搭配等方式訓練并提高患者的認知能力,同時教授陪護家屬相關技巧如編故事、啟發聯想等進一步改善訓練效果;③生活技巧訓練:在康復治療師指導下,由陪護家屬安排患者進行視覺追蹤力訓練,同時指導患者掌握穿衣、如廁、進食等動作或行為的省力技巧,增強其獨立活動的能力;④情緒干預:在康復治療過程中時刻關注患者的情緒狀態變化,及時通過鼓勵、安慰等進行開導,制訂小目標及階段性目標,通過不斷完成這些目標使患者心態始終保持積極向上。(2)環境(E)。在康復治療過程中,陪護家屬可以對患者生活的家居環境進行適當調整,如在患者日常活動區域的墻面安裝扶手,將患者的洗漱用具、水杯等放置在易于拿取的區域,經常性打掃并保持地面干燥以避免患者磕碰或摔倒。(3)作業(O)。①日常生活訓練:在患者掌握日常活動的省力技巧后,由陪護家屬陪同,盡可能讓患者獨自完成洗漱、穿衣等動作,并進行行走、上下樓等練習,使其獨自生活能力盡快恢復;②娛樂活動:指導陪護家屬與患者共同參加簡單的集體娛樂活動,如聽戲、吹蠟燭比賽等,在改善患者身體機能的同時增進親情,促進負面情緒釋放。
(1)肢體功能評價。采用Fugl-Meyer 評定量表在治療前、療程結束后,分別患者的上肢和下肢運動功能進行評價。其中,上肢運動功能評價包括33 個項目,各項目0~2 分,滿分66 分;下肢運動功能評價包括17 個項目,各項目0~2 分,滿分34 分。分數越高則表明肢體運動功能越好[9]。(2)平衡能力評價。采用Berg 平衡量表在治療前、療程結束后對患者的平衡能力進行評價,共包括14 個項目,各項目0~4 分,滿分56 分,分數越高則表明平衡能力越好[10]。(3)生活質量評價。采用改良Barthel量表對療程結束后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評價。該量表包含修飾、洗澡、行走等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項目,分數越高則表明生活自理能力越強,生活質量越高[11]。
采用SPSS 24.0 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所獲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正態分布的定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 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 檢驗。設置檢驗水準α=0.05,若P<0.05 表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臨床資料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治療前,兩組的上肢和下肢功能評分相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的上肢和下肢功能評分較治療前均有所提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上肢和下肢功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肢體功能評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肢體功能評分比較[分,(±s)]
*與本組治療前相比,P<0.05。
組別 上肢下肢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n=43) 27.8±7.9 53.2±10.1* 13.9±2.4 23.6±4.7*對照組(n=43) 28.1±8.2 45.9±9.8* 13.8±2.5 19.7±4.5*t 值 0.173 3.401 0.189 3.931 P 值 0.863 0.001 0.850 0.001
治療前,兩組平衡能力評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和對照組平衡能力評分較治療前均明顯提高,且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平衡能力評分比較[分,(±s)]
組別 治療前 治療后 t 值 P 值觀察組(n=43) 16.9±7.1 38.8±8.4 13.057 <0.05對照組(n=43) 16.8±7.3 31.2±8.8 8.823 <0.05 t 值 0.064 4.097 P 值 0.949 0.001
治療前,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和對照組生活質量評分較治療前均明顯提高,且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s)]

表4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s)]
組別 治療前 治療后 t 值 P 值觀察組(n=43) 22.9±9.6 68.2±18.3 14.375 0.000對照組(n=43) 23.4±9.1 51.8±17.2 9.570 0.000 t 值 0.248 4.282 P 值 0.805 0.001
腦卒中作為最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之一,其發病率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的不斷加劇而日益升高[12]。腦卒中起病較急且進展迅速,患者的腦組織在發病后會因腦部血管的破裂或栓塞而出現不可逆的損傷,因此多數患者會出現各種肢體或語言功能障礙,其中偏癱尤為常見[13]。國際成人卒中康復指南顯示,肢體功能的恢復是腦卒中偏癱患者最為關心的問題,但是卒中發生后多數患者傾向于臥床休息,這使其原本就存在肢體運動功能障礙無法得到及時恢復,良好的平衡能力難以建立,進一步增加了患者回歸家庭日常生活的難度[14]。因此,積極采用合理的康復治療手段,幫助患者重新恢復部分肢體功能及平衡能力對于患者及其家屬生活質量的改善十分關鍵。
基于PEO 模式的作業治療關注患者、環境和作業三者間的相互聯系,旨在通過鼓勵陪護家屬關注患者心理需求,改善患者生活環境,從而提升作業治療的效果[15]。在本次研究中,通過對腦卒中偏癱患者采用基于PEO 模式的作業治療后,觀察組與對照組的上肢和下肢功能評分較治療前均有所提高,并且觀察組的上肢和下肢功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腦卒中偏癱患者由于心理狀態較差,情緒長期不佳,故參與作業治療的積極性有限;環境同樣會影響作業治療的效果,環境的不理想會進一步加劇患者的負面情緒,導致作業活動難以達到目標[16-17]。基于PEO 模式的作業治療通過讓陪護家屬選擇患者喜好的訓練方法,同時對患者的生活環境進行調整,增強了患者參與治療的依從性,從而有效增強了患者的肢體功能。在平衡能力方面,觀察組和對照組治療后的平衡能力評分較治療前均明顯提高,且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進一步表明了基于PEO 模式的作業治療對腦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相關研究在慢性脊髓損傷患者中也發現,PEO 模式的應用有助于激勵患者參與作業治療,從而更快地回歸日常生活與工作[18]。在生活質量方面,觀察組和對照組生活質量評分較治療前均明顯提高,且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這也是因為基于PEO 模式的作業治療過程中,陪護家屬會充分考慮患者的個體需求和環境因素,同時融入治療過程并與患者一起進行聽戲、吹蠟燭等活動,從而消除其負面情緒,促使其更積極地參與治療,加快回歸家庭日常生活。
綜上所述,基于PEO 模式的作業治療可以有效改善腦卒中偏癱患者的肢體功能和平衡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幫助其更好地回歸家庭日常生活,具有推廣應用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