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玉波
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和普及使得知識的獲取變得更加便捷,學習方式和教育模式也發生了根本性變革。核心素養背景下,教師教學不再局限于傳統的模式,而是向多元化、創新化、個性化發展。小學語文教學作為培養學生素養、人文情懷和創新思維的重要環節,必須順應時代潮流,利用信息技術構建新的教學模式,以更好地適應新時代的教育需求。
一、構建小學語文教學新模式的意義
1.拓展教育資源,開展多樣化學習
信息技術能夠整合豐富的教育資源,包括電子書籍、網絡課程、教學視頻等。教師可以基于學生興趣、學習習慣和能力水平,設計多樣化的學習路徑,讓學生以自己的學習節奏和方式自主學習,提高學習效率。
2.創新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效率
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創新教學方法,例如利用多媒體展示、虛擬實驗、在線討論等方式,可以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可以實現教學過程的數字化、網絡化,節省課堂時間,將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互動和思考。另外,新的教學模式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獲取信息、評估信息、創新思維、團隊合作等能力,使他們具備更強的應對信息時代的能力。
二、構建小學語文教學新模式的策略
1.整合多媒體教學資源
多媒體教學資源包括圖像、視頻、動畫等多種形式。利用多媒體資源可以直觀地展示語文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制作課件,將語文知識以圖文、音視頻等多種形式呈現給學生,使課堂更具吸引力,更加生動。還可以設計一些以多媒體展示為主的活動,如多媒體展示比賽、創意視頻制作等。另外,教師可以推薦學生使用在線學習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廣泛、更多樣的學習內容。
例如在教學《古詩詞三首》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行組建多媒體學習小組,共同尋找、整理關于這一課內容的教學資源,提升學生獲取和整合信息的能力。課后,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利用多媒體資源自主學習,讓他們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求選擇合適的多媒體資源,提高其學習主動性。
2.設計個性化學習路徑
設計個性化學習路徑在構建小學語文教學新模式的過程中至關重要。課程開始前,教師可以對學生的興趣愛好展開調查,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基于調查結果設計教學內容,并設計多樣化的學習活動,讓學生投入到學習中去,提高學習積極性。課后,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輔導,關注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發現問題并提供針對性的幫助和指導,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給予及時、具體的反饋,提供自主學習的機會和資源,讓學生知道自己的進步和不足,從而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通過設計個性化學習路徑,教師可以更充分地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使每個學生都能在語文學習中得到發展,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3.推動在線協作學習
推動在線協作學習是信息化背景下構建小學語文教學新模式的重要策略之一,它能夠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提高學習效率和深度。教師可以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建立專門的線上協作學習平臺,為學生提供一個共同學習、討論和交流的空間。教師還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小組成員通過線上協作平臺展開討論和合作,設定課題、交流討論,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并發表意見。另外,教師可以設計跨班或跨校的合作項目,讓不同班級或學校的學生合作完成某個任務或項目。通過線上協作,學生可以學到更多來自不同地區、不同學校學生的見解和思路,實現共同進步。
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積極組織學生參與在線學習,及時給予學生一定的幫助,引導學生在協作中發揮各自優勢,解決困難和矛盾,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進而提高語文學習效率和質量。
總之,信息技術與教育的融合正在穩步發展,課堂教學也發生了很大變化,教師需要深入研究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的有機融合,增強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