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延峰
初中物理課程內容比較多,其中理論部分尤為復雜,容易讓學生產生挫敗感。如果教師能在教學中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就可以為學生減輕物理學習的難度,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其創造力。
一、創設問題情境的意義
1.提高邏輯思維能力
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學生獲取知識,培養和提升他們的學習能力。所謂問題情境創設,指的是教師根據課堂內容、教學目標來營造易于學生理解和學習的生動場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在主動發現和探索問題的過程中學會積極推理,提高邏輯思維能力。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能夠有效激活學生思維,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
2.培養學科核心素養
問題情境的創設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教師應重視真實問題情境的創設,有效創設指向核心素養、落實思維發展的教學情境,使學生能在學習中實現知識的整合歸納以及探究能力的提升。
3.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初中是學生夯實各項基礎知識的關鍵時期,是承上啟下的學習階段,也是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時期。教學中,教師要不斷鼓勵學生,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樹立科學觀念。在教師創設的高質量問題情境中,學生可以親身體驗科學探索的樂趣,明白付諸實踐才有收獲的道理。
二、創設問題情境的策略
1.利用多媒體創設問題情境
通過多媒體將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理現象展現出來,引發學生思考,使其更充分地了解與生活密切相關的物理知識。生活中的不少現象都可以用物理知識來解釋,例如凝華現象。物質狀態的轉化是物理教學中的重難點,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一段在冬季晾曬衣物的短視頻,構建有關物質轉化的教學情境。學生通過觀看視頻對水蒸氣轉變為結晶粒子的過程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對凝華現象也有了更加深入的探究和思考。這是一個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每一個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會碰到,教師創設這樣的問題情境可以幫助學生深入把握凝華的本質特點,這對激發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大有裨益。
2.小組合作創設問題情境
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來設置問題情境,讓學生在協作的過程中展開討論,既能掌握知識,又能提高團隊合作的能力。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應用廣泛,學生在小組合作中不但可以增進與同伴之間的交流,促進知識內化,還可以獲得正向激勵。例如在創設磁場方向相關問題的教學情境時,教師可以把班上的學生平均分為若干組,再把小磁針分發給學生,小組中一名學生用手輕輕撥弄一根小磁針,其他成員可仔細觀察磁針停下來后的方向會有什么變化。然后,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對各自觀察到的現象進行討論、交流,最終得出結論。在這樣的教學情境中,課堂變得更有趣味性,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掌握也更牢固。
3.在課堂實踐活動中創設問題情境
物理學科知識與生活密切相關,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積極開展課堂實踐,創設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情境,使其充分融入情境,在實踐操作中把握相關物理知識。例如在教學“聲現象”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用手指敲打桌面,仔細感受聲音,然后組織小組討論,學生根據教師提出的相關問題展開交流。經過反復實踐,學生發現,聲音在固體中的傳播速度要遠遠超過其在液體和氣體中的速度,而且聲音更加清晰。教師可順勢提問:“聲音在固體、液體、氣體中的傳播方式是怎樣的?”接著提出“聲波”的概念,帶領學生深入了解聲音的傳播現象及原理。這樣的課堂教學方式既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夠使部分落后的學生跟上教師的教學步伐,提高學習效率。
總之,基于物理學科的特點,在教學中有效創設問題情境可以促進課堂教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思維能力,不斷促進其學科核心素養和綜合素質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