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夢玲 楊飛霞
教育戲劇融入英語課堂,有助于提高英語教學效果。針對教材中不夠明確的人物細節或情節,可以讓學生進行改編或自創,使文本更具有戲劇性。這不僅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故事中的情節和人物性格,還能夠提升他們的口語表達和表演能力。本文以外研社版英語教材五年級下冊Module 5 Unit 1 “It's big and light.”一課為例,探討如何將教育戲劇元素有效融入英語教學中。
一、整體剖析語篇,設計合理目標
教育戲劇與英語學科的融合課程需要從內容、活動、評估三個維度出發,綜合制定教學目標,即要教授給學生哪些知識,通過哪些教育戲劇、范式或活動來實現這些知識的教學,以及學生能夠取得什么樣的學習效果。這一過程需要遵循以下步驟:選教材、定知識、定技能、定語用、定活動和定評價,這些步驟簡稱為MKSPAA。
二、解構知識元素,搭建語言支架
“解構”是用戲劇的元素來解構知識,這些知識可以是一個語言點、一個語法知識點、一個文本等。語篇文本以語言知識為基礎,教師要注重夯實學生對語言知識的理解。不同于傳統的知識點講解,融入戲劇元素的知識結構,為知識理解搭建了場景,添加了情境對話的細節,使語言運用的表達真實自然。以解構本課中“It's +adj.”為例。
1.教學目標
幫助學生掌握“It's +adj.”的搭配,理解其在句子中的含義,并學會用“It's +adj.”描述事物的特征。
2.教學步驟
Step 1:在PPT或黑板上展示三個顏色、大小不同的包,設定人物Lingling只能從中選擇一個包。同時,板書“It's +adj.”這一句型,向學生解釋“It's +adj.”的意思及用法,并帶領他們簡單跟讀幾遍。
Step 2:選擇一個學生與他對話,同時詢問以下問題。
Question 1: Now just imagine, you are somebody in Lingling's life, so who do you think you may be, for example, like her friend or parents or somebody else?
設計意圖:這一部分是入戲的開始,首先要給學生創造角色。基于這個問題,學生可能回答是Lingling的好朋友、爸爸或媽媽等角色。然后可以繼續提問:
Question 2: Yeah, great. Since you are Lingling's best friend,now you are going to say this sentence to the person next to you and he is also important to Lingling. Who do you think he may be?
設計意圖:這一步繼續入戲,進一步豐富角色,此時學生可能會指著同桌說,她是Lingling的媽媽。
Question 3: Now you as Lingling's mother thinks this bag is not nice, so where do you think you are?
設計意圖:這一步是讓學生為這個對話創造場景。學生可能會說,在Lingling父母的臥室,以此鍛煉學生的想象力從發散性思維向聚合性思維轉換。
Question 4: Great. So now you're going to say this sentence to Lingling's father at the bedroom. So what would Lingling's father say?Show us.
Question 5: You? sound so excited. Why you so excited?
設計意圖:這一步旨在讓學生通過推理,從發散的想象力轉化為集中的創造力的過程,這不僅有助于豐富故事的細節,還促使學生將語言運用在真實復雜的場景中。
Step 3:聽完學生的故事建構后,教師在黑板上把when/ where/ how/ who等問題列出來,讓學生分組圍繞“What's the bag for Lingling?”編故事,并要求表演出來。
三、創設情境,擴展語言運用能力
教師應注重創設多種體驗活動,通過情境創設、角色扮演等活動,引導學生在語境中理解語言的意義,體會語言的運用,使學生在體驗過程中深入故事角色,感受故事的樂趣。為了幫助學生深入領會故事并進行拓展,教師可以運用語言留白和增加角色的方式,鼓勵學生完成有一定挑戰性的角色任務,從而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在本課中,教師可以增加Lingling的語言留白,鼓勵學生創造性地運用語言,提升語言運用能力,并通過增加其他“顧客”這一角色,為學生提供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的機會。教師活用語言支架,使原有的對話更加富有生活氣息和趣味性,激發了學生的表演欲,促進了學生的知識內化和思維深化。其中一組學生創編的對話如下:
Lingling: This black bag is nice. It's big!
Ms Smart: But it's heavy. This green one is light!And it's got two pockets. You can put your umbrella there.
Lingling: But it is small. I have a notebook. It's too small for the notebook.
Ms Smart: Look at this blue one. It's big and light.
Girl: Look at that bag!It's nice.
Lingling: Oh, yes!
四、精心設計提問,培養高階思維
有效的提問是培養高階思維的重要手段。指向高階思維的問題,不僅可以激發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專注于所學內容,而且能夠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
在小學英語故事教學中,教師應以問題為驅動,結合故事內容和情節,設計不同思維類型和層次的問題,發展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在本故事中,Ms Smart認為,Lingling可以把傘放在背包中。教師可以圍繞這句話設計兩個問題:“Why is an umbrella needed in London?”“What would Lingling? put in the two pockets?”通過回答第一個問題,學生可以了解到倫敦的天氣情況,并理解背后的文化意義。回答第二個問題可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
以上教學活動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真實生活經驗出發,搭建了語篇文本與生活的橋梁,激發了學生表達和交流的欲望。同時,教師提供了充分的語言支架,促使學生高頻運用本課中出現的句型,活用所學的表達方式,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遷移到新的情境中,實現語言能力的提升。
在小學英語語篇教學中,教育戲劇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和思維品質,教師應當深入分析故事文本,明確故事教學的整體目標,并在目標引領下,以發展學生高階思維為驅動,為學生搭建學習支架。此外,應設計有主題意義引領的教學活動,使英語學科核心素養能在真實、生動、活潑的課堂故事中真正得以實現。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學會“十三五”規劃一般課題“教育戲劇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編號:A-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