虢婷婷 杜潔瑩 徐叔云 王佳 陽研 王艷紅 魏中偉 周靜


摘 要:瑜香優191 是湖南湘穗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用自選母本瑜香178A與自選恢復系R19–1配組而成的三系雜交晚秈早熟新組合,該品種株葉形態好、產量高、熟期適宜、抗稻瘟病、香型、米質優、適應廣,2022年7月通過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國審稻20220236)。介紹了該品種的選育過程、特征特性、栽培技術和制種技術要點,以期為該品種的推廣提供參考。
關鍵詞:三系雜交水稻;瑜香優191;抗稻瘟病;高產;選育;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S51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60X(2023)10-0011-04
Breeding of a New Three-Line Hybrid Rice Combination Yuxiangyou 191
GUO Ting-ting1, DU Jie-ying1, XU Shu-yun2, WANG Jia1, YANG Yan1, WANG Yan-hong3, WEI Zhong-wei4, ZHOU Jing1
(1. Hunan University of Humaniti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oudi 417000, PRC; 2. Hunan Xiangsui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Changde 415000, PRC; 3. Agricultural and Rural Bureau of Loudi, Loudi 417000, PRC; 4. Hunan Hybrid Rice Research Center, Changsha 410125, PRC)
Abstract:Yuxiangyou 191 is a new early maturing three-line hybrid late indica combination from the cross of a self-bred female parent Yuxiang 178A and a self-bred restorer line R19-1 (Hunan Xiangsui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I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ood plant-leaf morphology, suitable maturity, high yield, moderate resistance to rice blast, aroma, excellent rice quality, and wide adaptability. It was approved by the National Crop Variety Approval Committee in July 2022 (National Approval Rice No. 20220236). This paper has introduced the breeding process, traits and characteristics, cultivation techniques, and seed production technology of Yuxiangyou 191,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its promotion.
Key words: three-line hybrid rice; Yuxiangyou 191; rice blast resistance; high yield; breeding; cultivation techniques
收稿日期:2023–04–23
基金項目:湖南省教育廳優青項目(20B329)
作者簡介:虢婷婷(1987—),女,湖南常德市人,講師,主要從事水稻育種方面的工作。
通信作者:周 靜
雜交水稻具有雜種優勢,產量高、穩定,抗病蟲能力強,適應性廣等特性[1],而中國糧食的增產,主要靠提高水稻單產,雜交稻增產潛力比常規稻 大[2]。因此,雜交稻大面積推廣應用是保證我國糧食安全的重要舉措[3]。稻瘟病感染遍及世界稻區,是稻作生產中的三大主要病害之一[4],我國各大稻區均有不同程度的發生,導致水稻減產10%~100%。水稻資源中本身就具有稻瘟病的抗性基因,選育抗稻瘟病水稻品種是最經濟有效的防治方法[5]。
近年來,人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對于優質稻的需求不斷增加,選育高產、香型、抗稻瘟病的雜交新品種需求尤為突出[6-9]。因此,湖南湘穗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以自選母本瑜香178A與自選恢復系R19–1配組育成三系雜交晚秈早熟新品種瑜香優191,該品種株葉形態好、熟期適宜、產量高、抗性強、米質優、適應性廣等特點,是一個具有較高推廣價值和應用前景的雜交稻新品種。
1 品種來源及選育經過
1.1 不育系瑜香178A的選育
瑜香178A是湖南湘穗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于2013年春季在海南崖城以廣東粵良種業有限公司的恒豐B為母本、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的泰豐B為父本進行雜交,定向選擇耐高溫、抗倒的F2代優良單株,并在F3代中選擇優良單株與不育系恒豐A進行測交,對保持不育徹底的株系進行加代回交, 2017年冬在海南陵水入選株系表現基本穩定,農藝性狀整齊、敗育完全、鏡檢花粉不育度達到100%,將該株系命名為瑜香178A。
1.2 父本R19–1的選育
2014年冬在海南以湖南民升種業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的莉晶為母本、中國水稻研究所的華占為父本進行有性雜交,F1代除雜后混收,篩選含有純合抗稻瘟病的單株。F3代在湖南省益陽市桃江稻瘟病高發區種植,結合稻瘟病抗性鑒定篩選中抗株系。F5代測配,F6代配組。試制至F7代獲得株葉形態好,群體整齊一致、稻瘟病抗性三級的株系,測交F1代組合表現為結實率高、配合力好,將該株系定名為R19–1。
1.3 瑜香優191品種選育
瑜香178A/R19–1于2017年春在三亞測配,2017年參加常德單點品比試驗,2018—2019年在湖南多點參加聯合品比試驗,綜合表現好,正式命名為瑜香優191。2020年和2021年參加金湘科企聯合體長江中下游晚秈早熟組區域與生產試驗,綜合表現好,2022年通過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國審稻 20220236)。瑜香優191品種系譜圖見圖1。
2 特征特性
2.1 農藝性狀
瑜香優191屬秈型三系雜交水稻品種,在長江中下游作雙季晚稻種植,全生育期119.4 d,比對照五優308早熟0.8 d;株高109.60 cm,穗長26.80 cm,有效穗數19.77萬穗/667m2,每穗總粒數185.20粒,結實率82.62%,千粒重23.90 g(表1)。
2.2 產量表現
該品種2020 年參加金湘科企聯合體長江中下游晚秈早熟組區域試驗,19個試驗點增產比例達? ? 73.6 %,平均產量593.5 kg/667m2,比對照五優308增產3.5%。結實率最低為73%;2021年續試與生產試驗同步進行,19個續試平均產量604.25 kg/667m2,比五優308增產5.4%,增產點比例達84.2%,結實率最低為76%;同年9個生產試驗點平均產量為602.71 kg/667m2,較五優308增產5.7%,增產點比例為100%。
2.3 稻米品質
區試統一取樣,委托中國水稻研究所米質檢測中心檢測瑜香優191米質,可知其糙米率80.3%,整精米率53.5%,粒長7.7 mm,長寬比4.0,堊白度1.4%,透明度1級,堿消值6.8級,膠稠度59.9 mm,直鏈淀粉含量15.8%,達到食用稻品種品質 NY/T 593—2013標準三級。
2.4 抗性表現
金湘科企聯合體委托湖南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浙江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福建上杭縣茶地鄉農業技術推廣站、安徽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湖北宜昌市農業科學院與江西井岡山企業集團農業技術服務中心進行稻瘟病抗性鑒定,委托湖南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進行白葉枯病抗性鑒定,委托中國水稻研究所所稻作發展中心進行稻飛虱抗性鑒定。瑜香優191在2020—2021年區域試驗中表現為稻瘟病5.2級與3.2級,穗頸瘟最高級5級;白葉枯病7級,褐飛虱9級,耐冷性5級。因此,瑜香優191綜合表現為中感稻瘟病,感白葉枯病,高感褐飛虱,耐冷性一般。
2.5 適宜種植區域
瑜香優191可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蘇、福建的長江流域稻區(武陵山區除外)以及河南南部稻區作雙季晚稻種植。
3 栽培技術要點
3.1 適時播種,培育壯秧
為了滿足移栽晚稻在抽穗揚花期與灌漿結實期的適宜生長溫度,瑜香優191宜在6月中旬至6月下旬播種,具體可參照當地五優308的播期,有利于實現高產穩產和提高米質。播種量,濕潤育秧田12~15 kg/667m2,按大田用種量計算一般為1.5~2.0 kg/667m2。秧田要保證耕整質量,施足基肥,播種前秧田施三元復合肥(含氮量15%以上)25 kg/667m2;稀播勻播,播后合理管理秧苗,秧苗長至2葉一心期施尿素3 kg/667m2和氯化鉀3 kg/667m2作“斷奶肥”,培育分蘗壯秧;移栽前3~4 d施尿素5~10 kg/667m2作“送嫁肥”。
3.2 適齡移栽,插足基本苗
移栽插秧秧齡5.0~5.5葉,拋栽秧齡3.5~4.5葉,秧齡20 d左右為宜,不宜超過25 d。插植規格15.5 cm×19.8 cm,栽插1.5萬~2.5萬株/667m2,每株插2~4粒谷秧,確保基本苗在8萬~10萬苗/667m2之間。
3.3 科學水肥管理
秧田要重施底肥,早施追肥,后期依據苗情長勢補施穗肥;整體應滿足施純氮8 kg/667m2,五氧化二磷5 kg/667m2、氧化鉀5 kg/667m2。具體措施如下:耙田時施25%水稻專用復混肥30 kg/667m2,插后6 d左右追施尿素5 kg/667m2,孕穗期施氯化鉀5 kg/667m2。移栽后灌溉深水,保苗活蔸,分蘗期干濕交替促分蘗,達到總苗數的80%時曬田控苗(總苗數約32萬苗/667m2),孕穗期以淺水灌溉為主,灌漿期干濕交替,保持根系活力,提高灌漿速率,成熟前7 d落水,保證米質。
3.4 病蟲害防治
種子在陽光下曬1~2 d后選種,選出飽滿、表面無病、無霉變的種子浸種。為預防種子因內源性病菌導致出苗后受惡苗病、苗稻瘟等病害影響,同時也為減輕植株大田發病幾率,用清水將水稻種子預浸12 h后,按強氯精2 g兌水1.5 kg浸1 kg稻種的比例配成藥液,繼續浸種12 h,清水沖洗后催芽。根據植保站病蟲預報,及時進行病蟲害防治,重點施藥防治二化螟、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稻瘟病、紋枯病等病蟲害。
4 制種技術要點
4.1 田塊的選擇
選擇朝陽、溫度適宜、濕度較小、單獨隔離的田塊進行秋制,便于保證母本的花期和父本的揚花授粉,不串粉。抽穗揚花期在8月21日—9月20日較為適宜,避開高溫以免影響花粉活性和結實。
4.2 播差期安排
第一期父本5月20日播種,母本6月1日播種,與第1期父本差2.5葉左右,時差11 d;第二期父本5月27日播種,確保母本比父本早始穗1~2 d,確保父母本盛花相遇。
4.3 培育高產群體
瑜香178A具有異交性好、分蘗力較強、受粉能力強、成穗率高等特點,在育種過程中通過培育帶蘗壯秧、插足基本苗、基肥多施有機肥等措施,培育有效穗多、大穗型的群體,更易獲高產。
4.3.1 培育帶蘗壯秧 播種前7 d整秧田,施制種專用肥30 kg/667m2,整平廂面,待用。田間用種量為:母本2 kg/667m2,父本0.5~0.75 kg/667m2(一、二期父本播種量的比例為1∶1)。用強氯精浸種,有效防治種子帶病菌危害,采用“三起三落”浸種催芽方法,播種前用多效唑2 g/kg和蚜虱凈0.2 g/kg拌種芽谷。秧田播種量10 kg/667m2,稀播勻播,泥漿蹋谷。1葉一心時抽密補稀,并施尿素5 kg/667m2,移栽前5 d施尿素5~7 kg/667m2,整個秧田期保持淺水灌溉,注意防治病蟲害,插秧前1~2 d噴施“送嫁藥”。
4.3.2 父母本移栽規格 秧田廂寬2.5 m,雙行父本,父母本行比2∶(14~16)。母本4.5葉左右移栽,密度13.2 cm ×16.7 cm,2~3苗/株,插足8萬苗/667m2以上基本苗。父本插植密度為20 cm×26 cm,按一期一株,二期二株的比例,3~4苗/株,與母本間隔20 cm。
4.3.3 肥水管理 施肥按中等水平,以基肥為主,及早追肥。耕田時施入水稻專用復混肥30 kg/667m2,移栽后5~7 d施入尿素5~7 kg/667m2、氯化鉀7.5 kg/667m2,促秧苗早生快發。分蘗期淺水灌溉促分蘗,達足苗時80%時曬田。孕穗期間不斷水,揚花授粉期間深水灌溉,保持10 cm以上水層,提高田間濕度。灌漿期干濕交替,成熟期前7 d放水,保證根系活力。
4.4 提高異交結實率
4.4.1 及時調節花期 瑜香178A幼穗分化時長比父本長1~2 d。當父母本進入幼穗分化期后,每隔2~3 d對幼穗進行一次剝檢,觀察父母本幼穗分化時間差,花期調節宜在幼穗分化IV期前,以母本比父本快2~3 d較為適宜。
4.4.2 適時適量噴施“九二〇” 瑜香178A自身包頸率低,對植物生長調節劑“九二〇”(赤霉素)較敏感,一般用量為20 g/667m2 (父本可單獨噴施2~3 g/667m2)。抽穗達15%左右第一次噴施,20 g/667m2“九二〇”分3次連續3 d噴完,3次噴施比例為1∶2∶4。
4.4.3 人工輔助授粉 依據“見父不見母”的原則,進行繩索拉粉和無人機趕粉,有利于提高異交結實率。
4.5 加強病蟲防治
注意防治南方稻區常見病蟲害,如稻縱卷葉螟、紋枯病與黑粉病等。采用以下措施:(1)使用浸種劑浸種;(2)氮肥早施,防止貪青晚熟;(3)巧施“九二〇”,提高穗層高度;(4)盛花期噴施克黑凈或粉銹寧,防治黑粉病;(5)灌漿期干濕交替水分管理,提高結實率。
4.6 防雜保純、及時收獲
選擇隔離距離至少200 m的隔離區,隔離時間至少25 d;抽穗前去除雜株,保持田間整齊一致,噴施“九二〇”后,母本開花前,至少保證每天除雜一次,直至授粉結束。谷粒成熟達到85%時,可收獲;父本應在母本之前收獲。
5 選育總結
針對香型優質稻米的市場供給緊缺,選育香型、米質優、粒型長、生育期短、抗稻瘟病的雜交稻新品種進入市場,以滿足人們對生活提高的需求。瑜香優191的選育擴大了種質資源借鑒交流和多基因聚合,使獲得綜合性狀優良的概率有所增加。
參考文獻:
[1] 袁隆平. 中國的雜交水稻[J]. 中國水稻科學,1986(1):8-17,18.
[2] 吳曉艷,謝東婕,徐安杰,等. 每穴苗數對水稻穗部性狀及產量的影響[J/OL]. 分子植物育種,2022:1-22. (2022-03-07).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46.1068.S.20220303.1738.027.html.
[3] 楊尚釗,張宏勝,李超芹,等. 我國糧食安全的現狀、問題及對策[J]. 糧食問題研究,2023(1):14-17.
[4] 肖丹鳳,張佩勝,王 玲,等. 中國稻瘟病菌種群分布及優勢生理小種的研究進展[J]. 中國水稻科學,2013,27(3):312-320.
[5] 郝 鯤,馬 建,程治軍,等. 水稻抗稻瘟病基因資源與分子育種策略[J]. 植物遺傳資源學報,2013,14(3):479-485.
[6] 黃庭旭,陳美容,謝從壽,等. 高產、抗病香型雜交水稻Ⅱ優15的選育及開發利用[J]. 雜交水稻,2002,17(1):4-6.
[7] 朱仕坤. 優質高產雜交稻野香優6813的選育及應用[J]. 福建稻麥科技,2022,40(2):5-8.
[8] 湯劍豪. 水稻恢復系香5的抗性改良和多抗光溫敏核不育系新材料的創建[D]. 武漢:華中農業大學,2020.
[9] 張 仁. 抗病新恢復系的選育與主要農藝性狀配合力分析及評價[D]. 雅安:四川農業大學,2012.
(責任編輯:肖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