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一
摘 要:高校是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的主要陣地,承擔著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重任。本研究運用文獻資料法、調查分析法和訪談法等研究方法,就大學生“雙創”意識培養,眾創空間、創新創業實訓基地功能開發和完善等問題進行研究。提出了構建“雙課堂”“三導師”引導教學體系,打造開放式高校創業孵化平臺,完善、實施大學生創業引領機制,提高大學生“雙創”意識培養與引導機制的相關建議,旨在為政府相關部門精準施策提供理論支持。
關鍵詞:大學生;創新創業;“雙創”意識;引導機制;眾創空間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事關國家綜合實力快速提升的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必須靠自力更生?!秉h和國家歷代領導集體高度重視這一關乎民族尊嚴、國家存亡的重大問題,在20世紀“863”計劃等國家高新科技發展規劃基礎上,國家又相繼出臺了《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關于加強新時代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等15個促進創新發展與高科技人才培養的建設性政策和文件。這些政策和文件的適時出臺和果斷實施,為社會各行各業創新發展提供了理論指導和制度保障,各個領域在較短時間內取得了舉世矚目的驕人成績。面對當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河南高校作為創新型人才的重要培育基地,如何及時總結發展經驗、搶抓機遇,為社會培養和儲備更多具有創新思維和創業能力的科技人才貢獻河南力量,需要廣大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與問題
河南高校在校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培養問題;引導教育機制構建問題;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平臺,即眾創空間的建設問題。
(二)研究方法
文獻資料法:利用鄭州大學圖書館、河南大學圖書館和鄭州市圖書館大量藏書,借助知網、萬方等網絡知識平臺查閱相關新聞報刊等,參考關于眾創空間、科技園區建設和創新創業引導教育具有代表性的著作,進行學習和研究。
調查分析法: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先后六次選拔、立項“關于建設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基地”項目,河南參與立項建設的高校和企業有鄭州大學、河南大學、洛陽卓陽科技園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基地等??紤]到學校層次、地域分布以及校企共建眾創空間、科技園區的實際情況,選擇上述4所高校(鄭州大學、河南科技大學、河南理工大學和黃淮學院)的創新創業實踐基地、眾創空間建設情況為研究對象。
從這4所高校中有針對性地選擇不同學科、不同年級、不同性別的在校本科生為研究樣本,采用線上問卷和實地發放問卷相結合的方式收集研究數據。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401份,收回390份,其中有效問卷376份,有效率為93.76%。有效問卷中男生161人,女生215人;大四學生166人、大三學生107人,占總人數的三分之二。需要說明的是大三和大四學生即將面臨畢業,正是選擇就業、創業、考研的關鍵時刻,對于擇業、創業的意識表達更具代表性。
訪談法:為了使研究數據和樣本更具真實性和廣泛性,還特地訪談了除上述4所高校之外的其他行業專家學者。在向他們了解本校創新創業引導教育現狀的同時,還請教他們對國內外創新創業引導教育現狀及發展趨勢的看法,以及對本研究的相關指導。
二、調研結果分析
(一)大學生“雙創”意識引導教育現狀分析
在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相關政策引導下,大部分高校對于學生創新創業實訓教育日益重視。有針對性地開設了創新創業“引導教育”課程和“眾創空間實訓”課程,使大學生在校期間接受“創業思維意識”“不確定環境下積極應變能力”和敢于“嘗試創業”的系統培育。但受地域文化、市場環境和引導教育不力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河南高校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和嘗試熱情較東南沿海發達省份的高校學生還有較大差距。調查表明,大學生普遍認為思想保守(13.1%)、資金短缺(81.4%)、經驗不足(46.7%)、自身的專業知識技能不夠(78.5%)等是影響創業的主要阻礙因素。在校大學生沒有固定的收入來源,創業資金往往是從父母處籌集的。貸款的風險和還款的壓力,對于初創業者來說,由于收入的不確定性,這種風險和壓力會成倍增加。社會經驗欠缺以及自身專業技能不足,是大學生抗拒創業的一個重要原因。
(二)對“雙創”教育的引導功用認識不全面
當前熱火朝天的“雙創”教育,不同高校開展的力度,取得的效果不盡相同。針對“雙創”教育的目的是“學習創業技能成為優秀企業家還是培養有思維能力的人”這一問題,選擇“學習創業技能,以后成為優秀企業家”占比高達66%。可以看出,不少高校對“雙創”教育的目的和功能認識不夠全面。“雙創”教育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行動能力,容錯、反思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完善的高?!半p創”教育應包含“課堂引導教育”和“眾創空間的創業實訓”兩個環節。即在第一課堂教學中夯實學生專業理論基礎,啟發、引導學生探索熱情;第二課堂則是在眾創空間、創新創業基地由有實踐經驗的企業家、創業者對學生進行創業嘗試教育。
(三)對“雙創”實訓基地功能認識不足
調查顯示,當被問及是否了解眾創空間時,僅有37.9%的學生選擇“了解”,41.3%的學生選擇“不是十分了解”。當被問及“從何處了解眾創空間信息”時,選擇“同學聊天告知”“社交網絡看到”的居多,選擇“學校課堂引導”的僅占52.7%。仍有62.1%的學生對于高校設置的幫助學生創新創業的實踐空間和基地不是十分了解,這就意味著有接近半數的學生沒有充分利用“雙創”實訓來指導自身發展。由于不了解眾創空間功能,在被問及在眾創空間內是否有創業意向時,選擇“沒有”的占比達57.9%。這意味著超過一半的學生持固有思維,拒絕接受創業實訓教育。在“你希望眾創空間能夠為你提供哪些服務?”中,37.9%的學生希望得到創業培訓,35.6%的學生希望得到財務、法律、專業商標咨詢服務,46.8%的學生希望得到融資支持服務,54.2%的學生希望得到免費創業咨詢。這些調查分析表明高校辦好眾創空間、做好“雙創”意識引導教育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三、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引導教育發展對策
(一)構建“雙課堂”“三導師”引導教學體系
根據當前在校大學生社會經驗不足、缺乏專項技能實訓的情況,高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應實行“雙課堂”“三導師”引導教學模式,查漏補缺、完善“雙創教育”機制。即在創新創業課堂教學中運用啟發式教學,激發學生從事創新創業熱情。其目的在于夯實學生專業理論基礎、激發學生探索熱情,第二課堂則是在學校設立的眾創空間、創新創業實訓基地內進行探索性實踐教育。其目的在于讓學生在具有實踐經驗的企業家、創業者引導下,與同學、老師討論創業規劃,產生思想碰撞,進而形成創業沖動和思維。“兩個課堂”需要“三導師”育人教學體系才能較好地完成?!叭龑煛敝傅氖菍W業導師、成長導師、創業導師。這里的學業導師指的是指導夯實理論基礎和實踐能力的專業課教師;成長導師指的是解決思想問題、進行專業教育督導的輔導員;創業導師是指受邀來眾創空間跟學生面對面答疑解惑的企業家、優秀校友等。
(二)降低眾創空間建設門檻,打造開放式的高校創業孵化平臺
內地高校要向沿海發達地區高校學習“拆除圍墻、解放思想”的開放辦學思路,在“雙創”空間建設和意識引領教育方面走準市場化、準專業化和集成化道路。在“雙創”實訓教育方面走“準專業孵化、創業生態化”的創新發展模式,實現創新與創業、孵化與投資相結合,為學生嘗試創業提供低成本、便利化開放式綜合服務,為青年學生嘗試創業提供資源共享空間。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實施大學生創業引領機制
所謂政府政策扶持,首先要解決財政資金引導問題。發揮財政資金杠桿作用,通過各種手段適當引進社會資金投入。高校要通過開辟專門房產空間或盤活閑置廠房等資源提供低成本的場所,要在房租、水電費、網絡資源等設施方面給予適當補貼。宣傳、鼓勵大學生創業,做好創新創業公共服務。
(四)豐富創新創業活動內容、打造良好創業孵化生態環境
實踐教學是“雙創”意識引導教育的重中之重。應建立健全創業導師制度,辦好各級各類“雙創”培訓活動、賽事等;鼓勵企業家走進校園與大學生創業者建立深度合作關系;糾正之前大學生創業就是不務正業的錯誤認識,積極倡導寬容失敗、敢于嘗試的創業觀。就學生自身而言,應積極參加學校舉辦的各類創新創業比賽和科研活動,如全國大學生“挑戰杯”和“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等,在比賽過程中增強自身創新意識,深挖目前市場的痛點,并適時地投入實踐。高?!半p創”教育管理部門對于好的項目適時鼓勵與表揚,對于項目未能入選眾創空間的學生也要進行激勵與容錯,營造良好的創業孵化生態環境,為創業者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參考文獻:
[1]趙彥曾.博弈論視角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反思與新模式構建[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22(11).
[2]吳思丹.基于校企協同視角下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構建與探討[J].創新創業,2020(13).
[3]劉中亮,周統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生態場域構建探析[J].江蘇高教,2022(10).
[4]李小偉.眾創視閾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意義及舉措[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7).
[5]李田華.大學生創業意向結構及其現狀的研究[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6(7).
責編:應 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