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佳
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常州 213164
一個城市的經濟發展狀況往往直接影響著當地勞動就業情況,經濟比較發達的城市就業機會比較多,且薪資待遇也比較高,但是生活成本也會隨著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而有所提高,從而影響高職學生的留職率,所以不管是在哪個城市求職,都有一定的局限性[1]。而科技的進步與經濟的快速發展,給高職學生就業也帶來了一定的挑戰,如果不順應時代的發展,提升自身的素養與能力,仍會面臨就業難的形勢。這就要求高職學生一定要學會與時俱進,調整心態,克服客觀環境的不利因素,更好地融入社會。
當代應屆畢業的高職學生群體中,“00 后”學生占了很大的比重,與“90 后”相比,“00 后”的思想更加新潮,思路也更加開闊,更喜歡去追求一些比較新鮮的事物,因而在求職過程中難免存在眼高手低的情況,也就不愿意去做一些薪資雖然高但是卻比較累的工作,反而去追求那些薪資不高、工作環境好,并且有雙休的工作。
近年來,高職學生的求職面臨著很多的不確定性,有些公司想降低人力成本,保證公司的收益,開始實行裁員。就算是這些重新開始招聘,每個崗位招聘的人員也遠比以前少得多。再者,一些高職學生能夠“入眼”的職位,往往都需要本科以上學歷,因此給這部分學生的求職又帶來了一定的限制性。
雖說各大高校對于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工作非常關注,但是高校開展的招聘會還不是很多,有的甚至是在線上召開,取得的成效也就遠遠不如線下招聘會高,使得高職學生無法體驗線下招聘的競爭感與緊迫感。
此外,隨著多媒體的發展,各種短視頻平臺應運而生,也為高職學生求職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相比于進工廠上班,部分高職學生更愿意“靈活就業”,去從事一些網絡主播、直播帶貨、新媒體文案等工作。隨著新業態的產生,表明新的機遇已經來臨,但是,危機往往與機遇并存,就看如何去合理運用這些機遇[2]。
如今的高職學生,“00 后”成為主力軍,都是在父母悉心呵護下成長,沒有經歷過社會的考驗,因此可能會產生“求職容易”的錯覺,也會有對于求職崗位的期待過高,而自己的能力卻無法匹配的情形出現。
更有甚者,一味追求高薪、舒適的工作環境,而不去考慮人崗是否匹配的問題。大家都希望能夠找一份舒適而又輕松的工作,但是往往這些工作都是需要付出很多努力的,畢竟從來沒有什么“不勞而獲”。
很多高職學生在求職過程中,對于自己的專業前景有著很高的期待值,總是挑三揀四,就像“最后的麥穗”的故事一樣,總以為最好的還在前面,從而錯失了最合適自己的職位。很多學生步入社會以后,都會有一種感覺,就是自己在校所學,與實際的崗位需求并不是特別契合,而往往用人單位非常看重求職學生的個人素養與能力,所以“一上一下”,很難求職成功。
此外,受社會一些風氣的影響,一些高職學生都期待著去大城市求職,因為大城市的薪資高、待遇好、機會多,但是卻忽略了自身的實力與內心的成熟度,沒有考慮自己是否能夠適應大城市的生活節奏,是否真的能夠找到理想中“舒適、高薪”的工作。
部分高校仍存在為了讓學生就業而推薦就業的情況,從而忽略了學生的真實需求。比如招聘會、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都是流于形式,對學生沒有任何實際性的作用,理論與實踐脫節。雖說很多學校都加強了校企合作,但是,很多學生都形成了“從眾型”求職的現象。由于是第一次踏上工作崗位,對于學校推薦的企業相對會放心一些,也想和熟悉的同學步入同一個工作崗位,因此就會出現從眾就業的現象。
此外,有些高校開設的一些專業課程比較陳舊,沒有根據社會實際去調整設置專業和課程,而一些學生深受短視頻文化的影響,覺得不利用自己所學的專業也能找到更好的工作,從而影響了高職學生形成正確的求職觀。
1.有利于緩解求職的焦慮情緒,釋放精神壓力。短視頻文化憑借其娛樂性強、互動性高等特點而盛行,使得高職學生的日常生活充斥著直播、帶貨、拍短視頻等等內容,很多學生也注冊了自己的短視頻賬號,一方面是來分享自己的日常,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這些平臺來觀看其他人的日常動態。正是得力于網絡的快速發展,大家足不出戶就可以看到世界上很多有趣的事物,以及聽到一些社會人士正能量的話語,可以有效緩解高職學生求職的焦慮情緒。
2.有利于調動求職的積極性。一到畢業季,很多高職學生由于求職無果而倍感焦慮,卻在短視頻平臺看到了求職新希望,從而選擇靈活就業。因為短視頻有的從拍攝系列化的視頻開始,一步步成為美妝博主、探店達人、好物分享師、情景劇創造者等等,從而成為一名短視頻自由創作者。雖說對于這份職業網絡評價褒貶不一,但是作為一名應屆畢業的求職者來說,擁有一份適合自己的、喜歡的且能堅持下去的職業也是非常重要的,每個人都能在自己的職業領域內發光發彩。
1.容易影響正確求職觀的形成。短視頻文化憑借其片段性、互動性等特點深受青少年喜歡,雖說里面有很多正能量的文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開闊當代高職學生的視野,但是部分高職學生由于心智還不夠成熟,容易被短視頻中的一些良莠不齊的信息所影響。在各種平臺中,很多人進行的內容創作,目的只僅僅是為了博眼球、賺流量,確實也有部分人從中獲益,因而受這部分人的影響,一些高職學生覺得通過從事網絡主播、直播帶貨等形式的職業,能夠輕而易舉地賺取高薪,便紛紛開始效仿,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作品“一炮而紅”,很難形成正確的求職觀。
2.使人盲目懈怠,造成不良的求職心態。網絡上各類短視頻的類型參差不齊,加上平臺監管力度不夠,很多知識文化漏洞百出,甚至還有虛假信息的存在,因此很容易混淆視聽。受短視頻文化中的“網紅效應”的影響,很多高職學生都心生羨慕,認為僅僅是一條視頻、一場直播就能讓自己盆滿缽滿,思想上逐漸開始懈怠,甚至產生虛榮心,從而脫離實際,害怕吃苦,更加不愿意到處投簡歷求職、面試,害怕到處碰壁,對正確求職觀的形成產生了不良的影響[3]。
大家在求職的時候不難發現,很多用人單位都非常關注大家簡歷上的社會實踐以及實習的相關經歷,因為如今的一些用人單位都不愿意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培養新人,一方面是他們對所需要崗位的人才要求比較高,想要一些又精又專的員工直接上崗,另一方面是害怕留不住人才從而浪費公司的資源。
所以對于高職學生來說,一定要擺正自己的心態,對自己的能力有一個正確的認知,要根據自己的個性特征來分析自己的優勢與不足,給自己一個正確的求職定位,明確自己的就業方向,不要被短視頻里面的“高薪水、賺錢快”所迷惑,一定要理性去運用短視頻平臺,取其精華,學習一些對自己能力提升有幫助的內容[4]。同時,不要過分去依賴別人,不要從眾就業,盲目隨大流,要學會理性思考,了解勞動者市場的需求。這就要求高職學生從入學起就找準個人的定位,制定好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書,一步一步向著目標前進。
專業技術更高的高職學生的求職競爭力比本科、研究生畢業的學生更大,有些用人單位的學歷條件大都是大專以上即可,所以在同等能力的條件下,相對于其他高學歷的學生,用人單位更愿意錄取一些高職院校畢業的學生。
所以,高職院校的學生一定要在校期間學有所長,學一些適用于社會生存的技能來適應社會,比如一些實用的電腦文件處理軟件的運用、視頻剪輯軟件的運用、圖片制作軟件的運用等,有了這些技能的傍身,必然能夠提高自身的就業競爭力。同時,在校期間一定要多參加各類社會實踐活動,利用學校提供的各種機會去接觸社會,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豐富自己的實踐經驗。
更重要的是,高職學生一定要調整自己的就業目標,拓寬自己的求職面,求職前做好相關的調查,并且要從一定程度上降低自己的期待值,凡事量力而行,不要一味追求輕松、高薪水的工作,務必實事求是,從自身出發。
根據以往的就業形勢來看,很多高職學生在畢業求職階段都會遇“求職難”的情況,很難一次就找到心儀的工作。而這種情況持續的時間一久,一些高職學生的求職熱情就會慢慢降低。很多高校雖然開設了職業生涯規劃、就業指導等課程,但是由于開設課程時間的過短、學生的不重視、授課老師的不專業等因素,這些課程往往都是浮于表面,并沒有落到實處。所以,對一些高職學生的求職并沒有一個很好的引導作用。
所以,對于高校來說,這些課程需要貫穿始終,而不是開設了一學期即結束,就如蜻蜓點水一般,讓學生沒有了解其真正內涵。一定要做好思想引領,將思政教育與就業指導相結合,制定正確的就業指導策略,切實提高其實效性,重視高職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課,優化就業指導課程。同時,一定要加強高職學生的就業心理疏導,及時疏導不良情緒,給予其動力,助其樹立正確的求職觀,能夠讓學生用積極的態度去面對現實社會的殘酷。
高校要積極推進并加強校企合作,以就業為媒介,促進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要根據市場去調整院校的專業設置,并根據學科特點來設置課程。同時,學校要與時俱進,開拓進取,要根據高職學生的性格特征來選取校企合作的單位,穩步促進人才發展,而不是為了合作而開展合作。
針對高職學生受短視頻文化的影響,憧憬于一些直播帶貨類的工作,高校正好可以借助校企合作平臺,合作一些正規的直播帶貨平臺,進行實踐育人,引導高職學生樹立正確的求職觀,讓高職學生能夠切身體驗后再去判斷這份職業是否符合自己,而不是盲目在網絡上自我摸索與跟風。高校一定要不斷拓展校企合作協同育人的深度,為畢業生的高質量就業保駕護航。
其實很多老師在上課的時候就能發現,部分高職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效率并不高,甚至存在只想畢業求文憑的現象,以至于到畢業季求職的時候也是渾渾噩噩,沒有成效。那為何他們的學習效率不高?無法擺正自己的求職心態呢?從某些方面來說,與高校教師的教育引導方式有一定的關聯性。
在大數據新媒體時代,人人都是短視頻愛好者,人人都想成為高質量視頻的創作者,從而獲得更多的關注。那作為高校教師要思考的就是如何創新自己的工作方法,如何巧妙汲取短視頻文化中的優勢,融入自己的教育引導中,讓學生能夠樂學、想學,并且學有所成。所以,高校教師一定要把握網絡思政話語權,引導正確的輿論,用創新的思維去解讀短視頻文化對高職學生的一些習慣性影響,尤其是在畢業季,一定及時對高職學生的一些思想認知進行引導,充分發揮高校教師的網絡育人主陣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求職觀。
短視頻文化的盛行,在一定程度上為高職學生創造了更多的求職可能性,但是如何監管并利用好這股風潮,是社會、學生、高校需要一起努力的方向。對于高校學生來說,在這個豐富多彩的世界中,如何“不被亂花迷了眼”尤為重要,一定要理性對待新鮮的事物,樹立正確的求職觀。同時,高校以及高校教師,也需要做好正確的引導,更好地協助學生擺正自己的求職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