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影 劉曉輝

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他指出:“要推進黃河文化遺產的系統保護,守好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本文分析了黃河文化資源的開發現狀、存在問題,提出黃河文化資源開發策略。
黃河文化資源開發現狀
文化資源開發與產業發展結合
黃河文化如同黃河水域,延綿日久且廣納萬川,部分黃河文化資源,如展示人類文明發展的河南澠池仰韶文化遺址、收藏和陳列黃河文化文物的黃河博物館等,都在文旅產業發展中得到資金和技術支持,也成為文旅產業的優秀產品。在鄉村振興背景下,黃河文化資源開發沿襲了資源與產業發展結合的特征,關注農村特有的文化產品開發,如菏澤市開發黃河古道游覽產品、建設民俗館等。
文化資源開發關注區域特征
黃河流經五大地貌區,不同地區人們的生活方式、生產方式不同,風俗習慣和勞動創造內容各異,共同造就了豐富的黃河文化,也形成了黃河文化的區域性特征。黃河流域農村文旅產業的發展以各地農村地區的文化資源為基礎,在資源開發層面關注區域特征的發掘。例如,甘肅天水、山西平遙都保留著古代漆畫藝術,且傳承漆畫工藝,但兩個地區的漆畫工藝和主要產品并不相同。兩地在開發漆畫資源時,都重視突出區域特征,占據文化藝術產品市場。
文化資源開發依靠技術和人才
黃河文化包羅萬象,簡單的參觀和游覽并不能滿足人們全面認識和了解黃河文化的需求。黃河文化資源開發對現代信息技術和人才的依賴越來越明顯,如虛擬數字景區游覽App的開發和導游人才的引進,都表明黃河文化資源開發依靠技術和人才。
黃河文化資源開發存在的問題
文化資源開發受文旅產品形式的局限
黃河文化為文旅產業發展提供基礎,文旅產業的發展也為黃河文化資源開發提供政策支持、資金支持和技術支持等,文化資源開發和文旅產業發展是同步共進的。隨著城鎮化建設和農村經濟發展,文旅產業發展也關注農村區域,文化資源的開發更多地表現為鄉村地區文化產品和鄉村旅游線路規劃、鄉村文物匯總展覽和手工業制品、文化藝術作品的創作展示。文化資源開發為農村文旅產業注入活力,但也受到文旅產品形式的局限。農村地區文旅產品形式相對單一,在有限的政策支持下,只關注農村生產生活資源的開發,設計旅游路線,推廣鄉村旅游產品,但卻忽視了農村的藝術文化資源,傳統的文化娛樂形式作為黃河文化的一部分,并未被廣泛地納入文旅產品當中去,也就未能被有效地開發和利用。
文化資源開發的區域差異較大
黃河文化資源開發為各地文旅產業發展提供資源,但也受到各地區域發展情況的限制,存在著區域差異較大的問題。黃河流域許多文化資源如遺址、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分布在農村地區,而農村的交通、住宿、餐飲等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在文旅領域的辨識度和知名度也不相同。文化資源開發較早的區域,基礎設施建設水平較高,文旅產品開發實現的可行性較高,文化資源開發就能夠得到較強的資金和技術支持,文化發掘程度較深,文化展示的細節較多,更容易滿足公眾的認知需求。一些基礎設施不完善的地區,即使保留著較為原始的民居建筑,仍然傳承著傳統手工業和其他民俗活動,也因為文旅產品轉化的可行性低,不能獲得足夠的政策支持,文化資源開發也受到限制,無法形成符合公眾需要的文旅產品,也就無法展示文化資源的價值。
文化資源開發應用效果不佳
黃河文化資源開發依靠現代信息技術和人才,從而形成數字旅游文化資源,這種數字旅游產品能夠在不破壞地區生態環境、不增加原住居民生產生活負擔的基礎上,實現文旅產業的日常經營,甚至能夠幫助農民參與文旅產業經營,實現增收。但是,依靠現代信息技術和人才實現的文化資源開發明顯存在著應用效果不佳的問題。以數字旅游產品呈現的黃河文化資源,需要依靠數字平臺才能得以應用,受地域、平臺、資源等條件的限制,很多時候公眾難以體驗到游覽的便捷性,甚至不能在數字平臺上獲得所需的文化產品。例如,黃河流域9省(區)采用不同的虛擬體驗應用程序,游客無法順暢地完成沉浸式游覽,消費支付行為也受到不同文旅平臺的限制,部分農產品、文化紀念品、手工制品在不同銷售平臺上的價格和品質不同,這些都影響著公眾對黃河文化的體驗和感受。
黃河文化資源開發策略
提升文旅產品對文化資源的承載力
黃河文化資源開發離不開文旅產業發展,要對文化資源進行全面、深入地開發,還是要從文旅產品發展上下功夫,提升文旅產品對文化資源的承載力,使文旅產品能夠成為文化資源展示的載體。
一方面,要關注文旅產品的綜合屬性。黃河流域文旅產品應以主線文化資源為框架,充實其他類型的文化資源,使文旅產品由單一類型產品轉化為綜合型產品。例如,菏澤地區鄉村旅游以黃河古道游覽為框架,可以將古道上的民間故事、地方美食、文學藝術都在游覽中展示出來。另一方面,要突出文旅產品的文化價值。黃河文化資源開發所獲得的文旅產品發源于農村,表達黃河流域農村文化,以生產生活為表現形式,應深入發掘文化價值的表現力,在文旅產品中加入價值展示板塊,提升其文化資源承載力。
平衡各區域文化資源開發能力
黃河文化資源豐富多彩,卻受到區域發展限制,因此,要進行全面的開發,使黃河流域9省(區)的鄉村都能夠作為黃河文化的展示平臺,就需要平衡各區域的文化資源開發能力。建議各省(區)及地方政府進一步提高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水平,為區域文化資源開發提供便利,也要關注文旅產業宣傳,將黃河流域農村地區的文化產品推向全國,使公眾慕名而來,通過區域文旅經濟發展,為文化資源開發提供更多的政策和資金支持。
搭建文化資源一站式服務平臺
黃河文化資源開發數字化也是黃河流域文旅產業發展和文化建設事業所關注的內容,提升文化資源開發應用效果的唯一方式,就是打破數字壁壘,搭建文化資源一站式服務平臺。一方面,建設覆蓋黃河流域9省(區)文博場館和旅游場所的“數字黃河”,線上對接支付寶、微信等平臺,開通云預訂、云直播、云咨詢、云游覽和云體驗等功能,實現定制服務。線下打通用戶統一身份認證體系,實現黃河流域景區及文旅場所一碼通訂、一碼通驗、一碼通行等,并統一支付服務。另一方面,可利用數字技術推出實景游戲體驗、黃河探索場景、博物館場景角色扮演等項目,給游客帶來別樣的身臨其境的文化體驗和更具愉悅體驗感的產品和服務。
(作者單位? 1.長春財經學院;2.長春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