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延峰 安俊學 魏忠民
〔內容提要〕隨著以互聯網技術為特征的信息化快速發展,如何運用好信息化手段提高黨組織工作成效,成為新時代基層黨組織開展工作時面臨的一項重點課題,更是適應新時代提升管理水平和提高服務群眾質量的重要舉措。沈陽農業大學數字黨建平臺堅持系統觀念黨建,大力推進黨建信息化、數字化、數智化發展,圍繞提升黨務、業務、服務水平,通過數字技術為基層黨組織減負賦能、提質增效,激活“神經末梢”,打通服務“最后一公里”,實現基層黨建工作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數字技術;數字黨建;高質量黨建
注:本文系2022年度遼寧省高校黨建研究項目“數字黨建賦能高校黨建高質量發展實踐與思考”(項目編號:2022GXDJ-ZD014)階段性研究成果。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是順應數字時代發展要求的戰略舉措,提出了完善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的基層治理平臺的發展趨勢;黨中央明確提出:“過不了互聯網這一關就過不了長期執政這一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各級黨委要高度重視信息化發展對黨的建設的影響,做到網絡發展到哪里黨的工作就覆蓋到哪里,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改進黨員教育管理、提高群眾工作水平,加強網絡輿論的正面引導。”這些重要論述,為我們抓住數字化變革,解決新時期黨建工作中面臨的實際問題和不足,提供了新思路、新措施和新辦法,從而充分發揮高校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推動基層黨組織各方面建設全面進步、全面過硬,為推動高質量黨建指明了前進方向和遵循依據。
一、高校黨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1.高校黨組織引領示范作用不突出
各個基層黨組織好經驗、好辦法交流不充分:樣板黨支部、先進黨組織引領示范作用不顯著,缺少與師生的互動交流,黨建活動往往集中在每年“七一”以宣傳為主或僅僅以上級新聞報道為主要方式,缺乏日常宣傳,黨組織活力不夠,黨建氛圍不強;評優評先、優秀黨建案例、微黨課、征文等工作無法長時間展示觀摩學習,缺少必要的陣地平臺,造成優秀成果等無法服務群眾、服務實際工作;優秀黨建成果通常以文件匯編形式展示,但傳播效果差,并不能惠及每一名黨員、每一個黨組織。
2.高校黨組織工作服務力不顯著
組織生活、發展黨員、收繳黨費、通知等工作,通常以微信為手段進行消息通知,而微信作為聊天工具并不能完全適應辦公需要,造成有些人往往存在數十個甚至上百個微信群,群內通知與回復刷屏現象、消息誤發、工作遺忘等問題時時困擾黨務工作人員;與此同時,各類規章制度、組織生活要求、發展黨員等業務性較強的工作對于新手黨務人員來說存在“認識差”問題,如發展黨員工作發展周期長、要求高、材料多,很多學生對發展階段認識模糊,材料撰寫不規范,黨費收繳以微信轉賬為主而缺少政治儀式感等。
3.高校黨建工作創新力不足
隨著互聯網技術發展,高校黨組織在應用信息技術上發展相對遲緩,全國黨員信息管理系統在當前以轉接組織關系為主要功能,地方黨組織網站以學習、觀看視頻講課形式為主要措施,這些網站等功能單一,不能滿足基層實際黨務工作需要。如統計數據工作仍以人工統計為主,對各黨支部工作督導以查看材料、記錄為手段,對黨組織的考核以年終述職為主要辦法,缺乏日常必要的監督;對日常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問題,不能及時發現、及時督導和幫助,如不同黨支部換屆時間不同,可能存在不能及時換屆的問題;發展黨員工作如民族、性別、學歷、年齡等掌握不清,黨組織和黨員、群眾之間缺乏有效的聯系路徑。
二、數字黨建賦能基層黨組織實施路徑
1.實行網絡化管理,打造互聯互通黨建“同心圓”
堅持以信息技術為支撐,持續推動數字黨建賦能這個抓手。沈陽農業大學數字黨建平臺開發管理端—個人端—手機移動端三個端口,將校黨委、二級黨委、黨支部、黨員和群眾聯系到一起,認真貫徹全國組織部長培訓班上培訓精神,將‘支部建在連上’發展到‘支部建在網上’,真正實現“網上有黨員”“網上有支部”“支部在網上”,守好、用好網絡陣地。在管理上,平臺實行扁平化管理,緊緊以黨建為中心,暢通各級黨組織與黨員群眾聯系互通,打造了黨建朋友圈專屬陣地,活躍黨建氛圍;同時,破除觀念束縛、功能柜壁壘和數據孤島,強化校黨委、二級黨委、黨支部、黨小組等黨組織之間以及黨委書記、黨支部書記、黨員、入黨積極分子、群眾之間的互動,打通橫向到邊與縱向到底的聯系。各級黨組織活動像微信朋友圈一樣展示,好經驗、好做法、好人好事均可以視頻、文字、圖片等形式在黨建朋友圈分享、點贊,黨員群眾互相加油打氣,做到學有榜樣、做有標桿、趕有目標、超有方向,形成黨建活動全員共建、共享共同體,增強黨組織凝聚力、戰斗力。
2.升級精細化服務,織密黨群管理服務“一張網”

進一步厘清黨建工作職責,規范黨建業務,為不同群體提供黨建工作幫手。沈陽農業大學數字黨建平臺開發管理端34個功能模塊,個人端20個功能模塊,手機端9個辦事功能模塊;將三會一課、組織生活會、收繳黨費、民主測評、支部換屆、入黨祝福、發展黨員、主題黨日、談心談話、黨建風采、規章制度、組織關系轉接、會議記錄本、學習教育、積分管理、測評問卷等黨內工作從線下轉到線上,實行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方式,打通基層治理“雙向道”。以2022年終考核為例,通過管理端發起測評考核問卷,教工采用個人端、手機端劃票方式,杜絕了人力統計費時費力、人為因素導致的數據誤差和數據結果的外泄可能,并以此打破時空限制,保障了因事、因病等原因不在校教工的參與度,通過測評顯示,全校教工參與測評考核率95%以上,以“鍵對鍵”實現了“面對面”,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實行網上網下結合+工作功能模塊化,疏通上、下級黨組織和黨員之間的關系,流程清晰可視化,黨員、入黨積極分子在網上黨務大廳即可進行查閱規章制度、辦理事項、提交材料等。沈陽農業大學數字黨建平臺還具有提醒支部換屆、黨費收繳、三會一課等工作通知提醒功能,根據會議形成電子會議記錄功能,拓展了管理半徑,延伸到服務黨員群眾“最后一厘米”。
3.加速數字化賦能,開通可視監督快捷“直通車”
通過功能整合、工作流程再造、數字繼承賦能,將黨務工作者塑造為業務能手。一方面為黨務工作者提供標準、便捷的工作平臺,對重要消息予以提示,同時通過對網絡數據進行抓取,從多維度對黨員進行分析,形成黨員個人畫像,對個人基本信息、黨建活動、組織生活、活動積分、學習教育、幫扶對象等進行數據統計,為黨員個體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另一方面上級管理者通過大數據展示分析平臺,打造服務一鍵到達,數據一鍵速成,監督一屏掌握,執行一貫到底的數字化協同工作場景,實現數據直通、監督直通、服務直通,真正提質增效賦能,時時掌握基層單位黨建活動、三會一課、黨員動態與基礎信息,大數據平臺統計與排名情況,為上級黨組織決策提供參考和依據。通過多角度的“黨建指數”考量,構建上下貫通、橫向互聯的一體化信息數據系統,推動數字技術與基層治理發生聯合反應,形成可量化、可對比、可促進的黨建評估體系,為分類教育管理、抓實支部、全面從嚴治黨提供數據支持。抓治理、抓服務更加精準,實現基層黨建治理與服務迭代升級。
三、結語
沈陽農業大學數字黨建平臺,強化頂層設計,樹立系統黨建觀念,將信息化手段與實際工作融合,以務實、有用為宗旨,提升黨務、業務、服務三個層次水平。通過數字技術賦能黨建,減少不必要的形式主義,減輕基層負擔,激活“神經末梢”,提升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建設,將沈陽農業大學黨建打造成為有溫度有品質的智慧黨建,將黨建真正做到實處,讓師生、黨員、各級黨組織應用數字黨建平臺實用、管用、好用,為基層黨組織賦能助力,推動基層黨建工作高質量發展。
(作者單位:沈陽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