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請假,必須有“好”的請假條
在大學里上課,尤其是大課,百來人聚在一堂,難免有渾水摸魚的,無故翹課的,因此開講之前,下課之前,老師會不時祭出法器——點名冊。這個事情一言難盡,也頗浪費時間,有時候也會搞得很無趣,比如曾有個學生直接交上一張帶格式的假條,在“事由”一欄,就兩個大字:有事。我很想知道他們有什么事,就規定每個人一學期都有一次用請假條抵充缺席的機會,前提是,假條的水準必須配得上你的缺席。
于是學生在正確的理由:頭疼、腦熱、感冒、下雨沒傘……后面附上一首小詩,一幅簡筆畫,或者一段書面脫口秀,讓我見識到他們的才華,欣然放行。
不僅如此。有一回一個男生用上課時間去見(未來的)女朋友,我也同意了,畢竟愛情是文學最美的主題,文學也應該成全愛情。他的假條是這么寫的:“老師,有個女同學對我說她們學校的格桑花開了,很委婉的邀請。那我想上課只能請個假了,畢竟不方便晚上看。何況持燭賞花雖有古意,可兩校距離……怕是趕不回來。人生畢竟沒有明月了,不能再沒有花。花月詩酒茶,總得占一樣,不能有花兼有月,此時此刻難為情。”他對白天去赴約看花并不是十分滿意,也不知道看花之后兩個人成了沒有,總之后來他一直沒再請假。
也有同學,洋洋灑灑滿紙文言,“時屬三寒,秋意吟吟,老樹落葉以盤根,新木束妝而身藏,粉黛不施,去流彩之奕奕,素面青衣,看野曠之徐清。風煙云起,萬物賓服,獨蘆葦高竿挺之,風來則順勢,風去則復直。如若初日漸升,便有鴻雁振翅,長嘶高鳴,列陣排行,朝南以歸;又有群鴨早出,劃水揚波,相嬉于轉塘之間,而游乎天地之外。夫鴨與雁者,皆從時節之召,行乎自然,人弗能及……”讀到這里我大概明白他是秋游去了,假條很長,此處略去一百字,總之最后他跟我表態,“群鴨之戲,過午必還”,希望我能以物類情,放他一馬。
我還能怎么樣呢?但看他假條中四字句頻頻,就猜他必然不止這一波,果然,他后面又請了三次假,其中有一次,是章草的《早來腹痛帖》,模仿的王羲之,還有一次,通篇需要我自己句讀。
有的請假條說服力很強
也有學生,假條的文學水平不是那么高,但是說服力真的很強。
“我是××,今天下午我有個遺憾的事情,就是不能來上文學課了。學校慶祝建黨百年的音樂劇《隱秘的光》彩排,我是調音主控。……今天下午的文學課一定會很有趣,但是我上不了了,想來想去,煩。”這我不僅得批,是不是還得安慰他一下?
“先生之課通俗易懂且妙趣橫生,蓋因先生生平多閱歷,胸中有丘壑,然……”“余自幼愛好文學,及長,入南藝求學,乃有文學之課,及遇君,實三生幸事也。余仰先生之學,逢課必至,目隨筆記,弗敢怠也,然……”大多數學生都會在假條第一段或最后一段對我進行夸獎,因為他們有事,需要缺課。
我收集了很多請假條
教了幾年書,我收集了很多請假條,從中學到了很多知識,拓寬了視野,消弭了代際隔閡,一個中年老師,因此不斷進步、成長、刷新,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我按照請假主題、文學性藝術性、知識面等做了多種分類,去年自己家的孩子上了大學,我將這些假條交給了他,供他參考學習。
(摘自《視野》 王春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