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強,梁君蓉,胡康,楊柳青,樊小偉,嚴紅衛
(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九八七醫院 1.消化內科;2.普通外科,陜西 寶雞 721004)
近年來,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術(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在膽胰外科中得到了廣泛使用[1],ERCP 術后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PEP)是ERCP 術后最為嚴重的并發癥之一。因此,如何預防PEP,已經成為臨床治療膽總管結石的研究熱點[2-3]。PEP 的臨床表現為:腹痛、外周血白細胞(white blood cell,WBC)升高和淀粉酶水平升高等,若患者為重癥PEP,可能危及生命[4]。既往臨床中多通過肛塞非甾體抗炎藥和注射大量林格液預防PEP的發生,但效果不能令人滿意[5-6]。有學者[7-8]提出,對于行ERCP的膽總管結石患者,可在術中留置胰管支架,能有效地降低PEP 的發生率,縮短住院時間,利于患者術后恢復。本研究分析了胰管支架在行ERCP 的膽總管結石患者中的應用效果,以期為今后臨床治療提供指導。現報道如下:
采用前瞻性研究法,對2019年6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膽總管結石患者展開研究,采用隨機數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 例。對照組中,男26 例,女24 例,年齡42~75 歲,平均(63.47±4.85)歲,結石大小3~28 mm,平均(16.97±3.52)mm,結石數目1~5個,平均(2.32±0.68)個。觀察組中,男25 例,女25 例,年齡40~74歲,平均(62.13±5.22)歲,結石大小2~27 mm,平均(17.20±2.68)mm,結石數目1~4 個,平均(2.28±0.49)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批件號:第2022-03號,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1.2.1 膽總管結石 經磁共振胰膽管成像,證實存在膽總管結石。
1.2.2 PEP 參考《急性胰腺炎診治指南(2014)版》[9]中的相關標準。
1.2.3 重度PEP 住院時間超過10 d,且出現胰腺壞死或胰腺假性囊腫。
1.3.1 納入標準 臨床確診為膽總管結石,且順利完成ERCP的患者;年齡超過18周歲的患者;首次行ERCP的患者;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的患者。
1.3.2 排除標準 既往有胰腺炎病史或急慢性胰腺炎的患者;術前檢查存在胰腺異常的患者;合并膽胰管匯合異常或合并胰腺分裂的患者;合并膽道腫瘤的患者。
1.4.2 術前準備 術前常規禁食禁飲8~12 h,術前30 min 肌注0.1 g 鹽酸哌替啶+10 mg 地西泮+10 mg山莨菪堿,用碘海醇注射液作為造影劑。
1.4.3 觀察組 于主胰管內留置胰管導絲,置入胰管支架,采用雙導絲法行膽管插管。其余操作同常規ERCP。
1.4.4 對照組 導絲引導常規插管,進入主胰管后留置導絲,經胰管括約肌預切開,切開膽胰管隔膜,膽汁流出后行膽管插管,成功插管后,其余操作同常規ERCP。
1.5.1 肝功能 于術前和術后7 d 使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谷丙轉氨酶(glutamic-pyruvic transaminase,GPT)、谷草轉氨酶(glutamicoxaloacetic transaminase,GOT)和總膽紅素(total bilirubin,TBIL)水平。
1.5.2 炎癥指標 于術前和術后7 d 使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WBC、C 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降鈣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
1.5.3 血淀粉酶值 于術前、術后3和24 h使用碘淀粉試驗,檢測血淀粉酶值,超過1 800 u/L,即診斷為高淀粉酶血癥。
1.5.4 PEP 和重癥PEP 包括:術后7 d 內PEP 和重癥PEP的發生率。
1.5.5 腹痛和住院情況 包括:術后7 d內腹痛發生率、腹痛評分、術后恢復進食時間、術后體溫恢復正常時間和術后住院時間。其中,腹痛評分共分為5個等級[10]:0 分為無疼痛;1 分為間斷性輕度隱痛,無需用藥;2 分為持續性明顯鈍疼,影響正常休息,需服用止痛藥;3分為需要止痛藥控制的持續性重度疼痛;4分為影響心率和血壓的持續性劇烈疼痛。
這一點顯而易見,毋庸多言。閱讀原汁原味的軍事名著在語言上也會一種修煉提高。很多世界軍事名著都是以英語呈現的,通過閱讀這些軍事名著,真正了解其內涵,學員的英語閱讀、理解及表達能力都會有所提高。而對于原著不是以英語呈現的世界軍事名著,可以將其通行英譯本及中譯本對照閱讀。對照閱讀有助于學員發現譯者理解上的不同,從而更加能動地參與閱讀、加深理解。
1.5.6 并發癥 包括:術后7 d 內切口感染、消化道出血、胰瘺/腸瘺、胰腺假性囊腫和腹腔間室綜合征的發生率。
采用SPSS 24.0 軟件包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例(%)表示,比較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比較行t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術后7 d,觀察組GPT、GOT 和TBIL 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肝功能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of liver fun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2 兩組患者肝功能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of liver fun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術后7 d,觀察組WBC、CRP 和PCT 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炎癥指標水平比較()Table 3 Comparison of inflammatory index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3 兩組患者炎癥指標水平比較()Table 3 Comparison of inflammatory index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術后3和24 h,觀察組血淀粉酶值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血淀粉酶值比較(u/L,)Table 4 Comparison of blood amylase valu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u/L,)

表4 兩組患者血淀粉酶值比較(u/L,)Table 4 Comparison of blood amylase valu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u/L,)
術后,觀察組高淀粉酶血癥、PEP和重癥PEP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術后高淀粉酶血癥和PEP發生率比較 例(%)Table 5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hyperamylasemia and PEP between the two groups n(%)
觀察組腹痛發生率和腹痛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術后恢復進食時間、術后體溫恢復正常時間和術后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6。

表6 兩組患者術后腹痛和住院情況比較Table 6 Comparison of postoperative abdominal pain and hospitaliz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總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7。

表7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例(%)Table 7 Comparison of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n(%)
PEP 為膽總管結石患者ERCP 術后的常見并發癥之一,近5%的患者ERCP 術后會發生PEP,嚴重影響術后恢復[11]。回顧既往臨床研究[12-13],導致ERCP術后PEP 的因素包括:操作相關因素和患者自身因素,不良因素會誘發乳頭水腫痙攣,造成胰液引流不暢,導致胰管內壓增高,進而誘發PEP。臨床常通過非甾體抗炎藥等預防PEP,但其效果仍存在較大爭議。越來越多的學者[14-15]指出,胰管支架置入,可降低PEP的發生率,且不會對術后恢復產生影響,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但也有學者[16-17]認為,胰管支架置入,存在胰管插管失敗的情況,且理論上放置胰管支架,會增加膽管炎、胰腺壞死和胰腺囊腫的發生率,拔除胰管支架,也可能增加患者的不適感和醫療成本。因此,本研究分析了胰管支架在行ERCP的膽總管結石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膽總管結石患者因結石堵塞膽總管末端,會導致部分膽汁在膽道內淤積,誘發膽道內炎癥反應,也有部分膽汁反流進入胰管,造成胰管內壓力升高,胰腺泡損傷后,會促進其內儲存的淀粉酶、脂肪酶和胰蛋白酶大量釋放,經血液循環引起肝細胞損傷,嚴重的可導致肝功能衰竭[18-19]。因此,臨床中常通過檢測PCT、CRP和WBC水平,評估膽總管結石患者的炎癥反應情況,通過檢測GOT、GPT 和TBIL 水平,評估患者的肝功能情況。本研究結果提示:觀察組ERCP術中留置胰管支架,能夠促進患者術后肝功能恢復,減輕炎癥反應,具有較好的臨床價值。考慮原因為:胰管支架置入過程中,能夠幫助明確膽管結石情況,提高取石效果,避免殘留較多結石對膽道造成嚴重刺激,緩解了機體的炎癥反應。同時,胰管支架置入時,將其置于胰體或胃部,能夠增大胰管引流范圍,幫助緩解胰管高壓,避免引流不暢而激活蛋白酶,減少了胰酶自身消化,從而減輕了炎癥反應[20]。胰管支架置入后,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胰腺水腫和膽道壓迫,改善膽道內膽汁淤積狀況,避免細菌經膽道逆行損傷肝細胞,進而改善了肝組織的缺氧、缺血情況,具有一定的肝保護效果[21]。因此,本研究中,觀察組術后3和24 h血淀粉酶值和高淀粉酶血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術后7 d 內,PEP 和重癥PEP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0.05)。結果表明:胰管支架對肝臟有保護效果。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總發生率降低,提示:ERCP 術中留置胰管支架,安全性較高。因為其能夠減輕患者術后炎癥反應,發揮肝保護作用,降低高淀粉酶血癥、PEP和重癥PEP的發生率,所以,相關并發癥發生率也隨之降低。
綜上所述,采用ERCP治療膽總管結石時,術中留置胰管支架,能夠改善肝功能,減輕炎癥反應,減少術后腹痛、高淀粉酶血癥和PEP的發生,降低并發癥總發生率,促進患者術后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