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發(fā),陳元龍,李揚
(資陽市人民醫(yī)院 普外科,四川 資陽 641301)
在全世界范圍內,結直腸癌發(fā)病率位居第3 位,病死率位居第2 位[1]。雖然,結直腸癌手術適應證在不斷擴大,手術患者越來越多,但是,術后復發(fā)已成為結直腸癌的死亡原因之一[2]。有研究[3]顯示,結直腸癌腹腔鏡下根治術后12 個月復發(fā)轉移率高達25.00%。因此,探討影響結直腸癌根治術后復發(fā)的危險因素,以指導臨床采取措施干預,對降低術后復發(fā)率和改善患者預后,具有重大意義。轉錄因子激活蛋白2(transcription factor activator protein 2,TFAP-2)是一類從海拉細胞中分離發(fā)現(xiàn)的轉錄因子,擁有能與細胞特異性結合的DNA,能夠調控細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等[4]。轉錄因子激活蛋白2α(transcription factor activator protein 2α,TFAP-2α)和轉錄因子激活蛋白2β(transcription factor activator protein 2β,TFAP-2β)是TFAP-2 家族中的重要成員。既往有研究[5-6]報道,兩者在乳腺癌和胰腺癌等多種惡性腫瘤中異常表達,并且可能是抑癌或促癌因子。然而,TFAP-2α 和TFAP-2β 在結直腸癌中的表達卻少有報道。鑒于此,本研究選取行腹腔鏡根治術的結直腸癌患者147 例,檢測TFAP-2α 和TFAP-2β 在癌組織中的表達情況,并分析兩者與術后復發(fā)的關系,旨在為臨床干預提供依據(jù)。
選取資陽市人民醫(yī)院2018年2月-2020年1月收治的行腹腔鏡根治術的結直腸癌患者147 例。其中,男84 例,女63 例;年齡26~83 歲,平均(57.14±8.06)歲;結腸癌57 例,直腸癌90 例。所有患者行腹腔鏡下根治術,切除相應結腸或直腸腸段,清掃區(qū)域淋巴結,并根據(jù)患者術后病理分期、生物學指標和術后恢復情況,進行輔助化療。本研究獲得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批件號:2018-00110號。
納入標準:術前病理TNM 分期為Ⅰ~Ⅲ期;行腹腔鏡下根治手術;術后病理證實為結直腸癌;簽訂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結直腸癌復發(fā)者;多個原發(fā)癌者;合并其他腫瘤者;合并嚴重的肝腎功能不全或心腦血管疾病者;合并免疫性和血液性疾病者;術前有腫瘤治療史。剔除標準:非結腸癌死亡者;失訪者。
1.2.1 TFAP-2α 和TFAP-2β 蛋白表達檢測 收集患者手術切除的癌組織和切緣正常組織,用磷酸鹽緩沖液漂洗后,再用甲醛(40 g/L)固定,用石蠟包埋制成切片;脫蠟后,梯度乙醇水化;置于檸檬酸鹽緩沖液(0.01 mmol/L)中,行高溫抗原修復后,用過氧化氫(3%)來阻斷過氧化氫酶活性;用磷酸鹽緩沖液清洗后,滴加山羊血清進行封閉,依次滴加一抗和二抗,經顯色復染后,沖洗、脫水、透明,封片鏡檢。
1.2.2 鏡檢結果判定 胞核無色為0分,胞核呈淡黃色為1 分,胞核呈棕黃色為2 分,胞核呈棕褐色為3 分;以隨機5 個細胞胞核棕黃或棕褐染色為陽性細胞,陽性細胞率 < 5%、≥5%且≤25%、> 25%且≤50%、> 50%且≤75%和 > 75%,分別記0、1、2、3和4 分,最后2 項評分乘積≤3 分為陰性表達,> 3 分則為陽性表達。
1.2.3 術后隨訪 以術后病理確診為隨訪起點,患者定期來院復診,統(tǒng)計患者術后3年的復發(fā)情況。
1.3.1 癌組織和切緣正常組織 比較兩者TFAP-2α和TFAP-2β的陽性表達率。
1.3.2 復發(fā)情況 統(tǒng)計結直腸癌患者腹腔鏡下根治術后3 年復發(fā)率,比較復發(fā)和未復發(fā)患者癌組織TFAP-2α和TFAP-2β的陽性表達率。
1.3.3 結直腸癌患者腹腔鏡下根治術后復發(fā)的影響因素 記錄影響因素、回歸系數(shù)(B)、標準誤(standard error,SE)、相對危險度(relative risk,和95%置信區(qū)間(95% confidence interval,95%CI)。
選用SPSS 25.0 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以例(%)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采用Cox 回歸分析影響結直腸癌腹腔鏡下根治術后復發(fā)的危險因素。P< 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與切緣正常組織相比,癌組織TFAP-2α 和TFAP-2β 陽性表達率較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癌組織和切緣正常組織TFAP-2α和TFAP-2β陽性表達率比較 例(%)Table 1 Comparison of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s of TFAP-2α and TFAP-2β between cancer tissue and normal tissue at the cutting edge n(%)
術后3 年內有34 例復發(fā),復發(fā)率為23.13%(34/147)。與未復發(fā)組相比,復發(fā)組癌組織TFAP-2α和TFAP-2β 陽性表達率較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復發(fā)組與未復發(fā)組癌組織TFAP-2α和TFAP-2β陽性表達率比較 例(%)Table 2 Comparison of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s of TFAP-2α and TFAP-2β between the recurrence group and nonrecurrence group n(%)
2.3.1 單因素分析 與未復發(fā)患者相比,復發(fā)患者T3至T4期、N1至N2期和血管侵犯占比較高,癌組織TFAP-2α 和TFAP-2β 陽性率較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表3 結直腸癌患者腹腔鏡下根治術后復發(fā)的單因素分析 例(%)Table 3 Univariate analysis of recurrence after laparoscopic radical surgery in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n(%)
2.3.2 Cox 回歸分析 T3至T4期、N1至N2期、血管侵犯占比較高,以及癌組織TFAP-2α 和TFAP-2β 陽性表達率降低,是結直腸癌患者腹腔鏡下根治術后復發(fā)的獨立危險因素(P< 0.05)。見表4。

表4 結直腸癌患者腹腔鏡下根治術后復發(fā)的Cox回歸分析Table 4 Cox regression analysis of recurrence after laparoscopic radical surgery in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近年來,結直腸癌的發(fā)病率不斷升高[7],即使經手術治療后,仍有部分患者術后發(fā)生復發(fā)、轉移,導致預后不佳,甚至造成死亡[8]。本研究通過隨訪發(fā)現(xiàn),結直腸癌腹腔鏡下根治術后3 年復發(fā)率為23.13%,提示:結直腸癌患者術后復發(fā)率較高,臨床需探討影響結直腸癌術后復發(fā)的因素,指導預后評估和采取早期措施,以降低術后復發(fā)率。
本研究結果顯示,相較于切緣正常組織,結直腸癌組織的TFAP-2α 和TFAP-2β 陽性表達率降低,提示:TFAP-2α 和TFAP-2β 陽性表達可能與結直腸癌的發(fā)生存在一定的關系。TFAP-2α 和TFAP-2β 是核轉錄特異性調控因子。李波等[9]研究報道,TFAP-2α在宮頸癌組織中較正常宮頸組織陽性表達率明顯降低,可能發(fā)揮抑癌作用。YANG 等[10]報道,TFAP-2β
在肝細胞癌組織及細胞中表達降低,對肝細胞癌的生長有抑制作用。本研究結果與上述報道一致,均表明了TFAP-2α 和TFAP-2β 在腫瘤的發(fā)病中具有抑癌作用。但也有研究[11-12]發(fā)現(xiàn),TFAP-2α在肺腺癌中表達上調,可通過介導促轉移信號通路,來促進肺腺癌的發(fā)生發(fā)展,TFAP-2β 在乳腺癌中呈高表達,并且其水平升高,可促進乳腺癌腫瘤生長,兩者均具有促癌作用,這與本研究結果不同。考慮原因為:TFAP-2α和TFAP-2β 在不同類型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中,作用機制不同,導致發(fā)揮促癌或抑癌的作用不同。
3.3.1 TFAP-2α 和TFAP-2β 表達降低 本研究比較了結直腸癌腹腔鏡下根治術后,復發(fā)患者和未復發(fā)患者癌組織TFAP-2α 和TFAP-2β 的表達,發(fā)現(xiàn)兩者在復發(fā)患者中陽性表達率降低。且經Cox回歸分析顯示,兩者表達降低,均是結直腸癌腹腔鏡根治術后復發(fā)的獨立危險因素。TFAP-2α 能通過調節(jié)細胞外信號,調節(jié)激酶、上皮細胞-間充質細胞轉換和p35等,來影響腫瘤細胞的增殖和侵襲。KO?AT 等[13]研究報道,TFAP-2α過度表達,可通過p35依賴性和獨立路徑通路、β 連環(huán)蛋白信號通路、細胞色素C9 依賴線粒體通路等,預防癌細胞侵襲,抑制癌細胞生長和增殖。BECK 等[14]研究報道,TFAP-2α 能夠通過磷脂酰肌醇3 激酶級聯(lián)調節(jié)細胞周期,通過TGM2 來激活AKT,TFAP-2α 表達缺失時,AKT 磷酸化水平下降,并且誘導結直腸癌對高度選擇性磷脂酰肌醇3激酶抑制劑產生耐藥性。因此,在結直腸癌中,TFAP-2α 表達下調,會削弱對腫瘤細胞生長的阻滯和凋亡作用,促進腫瘤的侵襲和遷移能力,且可能影響術后輔助化療效果,增加術后復發(fā)的風險。有研究[15]發(fā)現(xiàn),TFAP-2β的DNA結合域與β-連環(huán)蛋白1~9犰狳重復序列相互作用,并可通過與β-TrCP 結合,促進β-連環(huán)蛋白的降解,抑制腫瘤細胞增殖和上皮間充質轉化,還能抑制WNT 下游基因β-連環(huán)蛋白、MMP-7 和Cyclin D1 等的表達,以抑制腫瘤細胞的惡性增殖。因此,在結直腸癌中,TFAP-2β 陽性表達率降低,不但會促進上皮間充質轉化,加強腫瘤的侵襲轉移能力,還會促進腫瘤細胞增殖,侵襲周圍正常組織,增加手術切除難度和術后復發(fā)率。
3.3.2 病理分期與血管侵犯 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病理分期T3至T4期、N1至N2期和血管侵犯,也是結直腸癌患者腹腔鏡下根治術后復發(fā)的獨立危險因素。T分期越高,代表腫瘤浸潤越深,淋巴管分布在黏膜下層,當腫瘤浸潤到黏膜下層時,極易通過淋巴管發(fā)生轉移,并且隨著浸潤加深,更易侵襲周圍組織、淋巴管和血管,增加術后復發(fā)轉移風險。ITABASHI 等[16]報道,淋巴結陽性是結直腸癌術后復發(fā)的重要因素;程晨等[17]也報道,N1或N2分期和血管侵犯與術后復發(fā)風險增高有關,是術后復發(fā)的危險因素。因此,建議臨床在治療結直腸癌患者時,術后應早期針對以上危險因素進行評估,以減少復發(fā)。
綜上所述,TFAP-2α 和TFAP-2β 陽性表達率在結直腸癌組織中較正常組織低,且兩者陽性表達率降低,以及病理分期T3至T4期、N1至N2期和血管侵犯占比較高,是結直腸癌患者腹腔鏡下根治術后復發(fā)的獨立危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