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瑾
2003 年7 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同志在浙江省委十一屆四次全體(擴大)會議上提出“八八戰略”。這是在省域層面提出的科教興省、人才強省戰略,謀劃了創新型省份的建設藍圖。“八八戰略”是習近平運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直面浙江發展面臨的矛盾和問題,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引領浙江走上了創新發展道路。2015 年3 月,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海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2015 年10 月,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必須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堅持創新發展,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八八戰略”與創新發展理念高度契合,在內涵和舉措上一脈相承。
堅定不移走自主創新道路。進入21 世紀,我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中國企業進一步走向世界舞臺,與各國企業同臺競技。但這一時期,我國經濟增長過度依賴自然資源、單純以規模及成本制勝的發展模式已難以適應國際競爭和國內環境新變化。2003 年前后,浙江經濟因電力、土地、水資源等生產要素短缺而面臨挑戰。2006 年3 月,習近平主持召開了浙江省自主創新大會,會后發布的《關于加快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省份和科技強省的若干意見》提出,到2020 年浙江基本建成科技綜合實力、區域創新能力、公眾科學素質居于全國前列的科技強省和具有持續創新能力的創新型省份。按照習近平謀劃的戰略布局,浙江始終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以創新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加快構筑區域創新體系。2021 年,浙江省正式宣布已實現“到2020 年成為創新型省份,基本建成科技強省”的戰略目標。實踐證明,創新型省份建設的提出具有極高的理論科學性和現實可行性,為浙江實現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全面創新擘畫了藍圖、指明了方向。
強化人才引領是實現創新發展的重要支撐。在“八八戰略”明確提出人才強省之后,習近平部署推動各項工作。2002 年12 月,習近平帶著浙江省有關部門負責人專程到浙江大學調研,并明確表示:“一如既往地全力支持浙江大學的改革和發展,為浙江大學早日建成世界一流大學創造良好的條件。”習近平在浙江工作期間多次到浙江大學視察指導工作,這是他關注人才工作的一個縮影。多年來,浙江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論述,全力打造最優人才發展生態,高水平建設人才強省,加快推動形成“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人才發展格局。
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突出位置,順應時代發展要求,著眼于解決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積極識變應變求變,大力推進改革創新,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充分激發全社會創造活力。科技引領創新,創新驅動發展,這是浙江在關鍵時刻作出的戰略抉擇。在“八八戰略”的指引下,浙江不斷加大科技創新投入,以創新破題、改革破難、開放破局,努力探索中國式現代化省域先行的實踐路徑。“八八戰略”中的科技創新理念不僅為浙江轉換發展動力、抓住戰略機遇期、爭取發展主動權提供了戰略指導,也為推進科技強國建設和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了浙江經驗。
深化改革激發活力是創新發展的制度保障。2006 年3 月,習近平在浙江省自主創新大會上強調“科技創新與體制創新緊密結合”,為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撐。2002 年,由科技部、國家知識產權局和浙江省人民政府主辦的中國浙江網上技術市場投入運行,浙江省率先實行技術要素參與股權和收益分配,鼓勵企業建立研發機構并采取多種形式與高校、科研院所開展產學研合作。投資擔保、技術轉移等各類創新中介機構成為鏈接創新要素的重要橋梁。2014 年8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七次會議上指出,要加快體制機制創新,形成新的利益軌道。一個是科技創新的輪子,一個是體制機制創新的輪子,雙輪驅動才有利于推動經濟發展方式根本轉變。這與“八八戰略”一脈相承,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
堅持開放創新是推動全球合作共贏的重要舉措。習近平在浙江工作時提出,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以更高水平的開放帶動更高層次的發展。2004 年3 月,習近平在浙江省對外開放工作會議上指出,要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進一步加強國際經濟技術合作。2013 年9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深化國際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全球創新資源,在更高起點上推進自主創新,并同國際科技界攜手努力為應對全球共同挑戰作出應有貢獻。近年來,浙江省把打造開放型區域創新體系作為浙江自主創新體系建設的中心任務,為浙江產業和企業自主創新源源不斷地提供科技資源、要素資源、政策制度和基礎設施。“八八戰略”中的開放創新理念不僅為浙江加強國際科技交流合作提供了戰略指導,也為我國形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貢獻了浙江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