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重慶市生態環境局
重慶市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精神,堅決扛起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示范作用的重大使命,迭代升級生態環境宣傳教育工作體系,創新理念、創新方法、創新舉措,努力激發全社會共同呵護生態環境的內生動力,引導社會各界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積極傳播者和模范踐行者,帶動全市形成人人、事事、時時、處處崇尚生態文明的濃厚氛圍。
重慶市委、市政府把推動美麗重慶建設作為落實美麗中國戰略的實際行動,召開美麗重慶建設大會,對“傳承弘揚巴山渝水生態文化”“加快形成綠色生活方式”“構建全社會共建共治共享格局”等重點任務作出系統安排,為做好全市生態環境宣傳教育工作提供了方向指引。一是構建大宣傳工作格局。重慶市生態環境局、重慶市委宣傳部等十部門聯合印發《美麗重慶建設宣傳工作方案(2023—2027年)》,聚焦治水、治氣、治土、治廢、治塑、治山、治岸、治城、治鄉等重點任務,精心謀劃并制定實施一攬子宣傳措施,建立健全頂層設計、強化聯動、公眾參與、創新機制、賽馬比拼、督察考核六項機制,形成美麗重慶宣傳合力。二是構建全社會共同行動的工作體系。重慶市生態環境局、重慶市委宣傳部等十三部門聯合印發《美麗重慶“六進”宣傳活動實施方案(2023—2027年)》,按照“市級有示范、區縣有重點、面上齊推進”的工作模式,整合資源、聚集力量,逐步建立橫向聯系各行業系統、縱向覆蓋區縣城鄉的“六進”(進機關、進企業、進學校、進社區、進鄉村、進網絡)工作體系,著力構建上下聯動、橫向配合、條塊結合、資源共享的美麗重慶建設宣傳大格局。三是搭建面向全社會的宣傳平臺。“重慶生態環境”新媒體迭代升級為“美麗重慶”新媒體矩陣,集成效展示、信息發布、交流服務等功能于一體,廣泛整合各方資源共同講好美麗重慶建設故事。四是健全完善新聞發布機制。建立完善“1+4+N”新聞發布機制,開展全市生態環境系統新聞發言人專題培訓,舉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無廢城市”共建聯合新聞發布會、行刑銜接典型案例新聞發布會、“發言人來了”美麗重慶專場發布活動等,實現新聞發布工作制度化、常態化、規范化。
重慶市堅持不懈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為推進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堅強思想保證。一是加強研究闡釋。聯合生態環境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開展“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重慶實踐研究,與重慶社會科學院等智庫合作開展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慶實踐研究,為學深悟透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提供學理支撐。二是加強理論宣講。2022年組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市級宣講團,開展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宣講活動136場次。2023年深入貫徹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和美麗重慶建設大會精神,組建市級宣講團高水平開展“全面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高水平推進美麗重慶建設”宣講,計劃宣講70場次。三是加強大眾傳播。制作理論宣傳片《閃亮的答卷之山清水秀美麗之地》在重慶衛視播出。以評書、故事會等方式開展黨的二十大精神進基層宣傳活動50余場次,在全國首個生態日之際組建作家、文藝、志愿服務3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宣傳小分隊,深入城鄉基層開展理論宣傳宣講,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推動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進入尋常百姓家。
深入宣傳重慶市全力推動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不斷取得新進展的實踐做法,用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成效凝聚人心、鼓舞士氣。一是以正面宣傳凝聚正能量。深度參與中宣部“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主題采訪活動,通過媒體生動講好重慶繪就高質量發展綠色底色的實踐與故事,《光明日報》《經濟日報》《科技日報》等中央媒體先后推出一批有分量的報道。在市屬媒體開設“美麗重慶”專欄,持續報道各部門、各區縣加快建設美麗重慶的生動實踐和特色亮點,累計推出報道1100余篇,形成了宣傳規模聲勢。策劃推出“一江碧水向東流”和首屆西部“碳博會”、全國低碳日等主題采訪活動,以及“美麗重慶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生態文明建設媒體采風”等體驗式采訪活動。與新華社重慶分社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打造美麗重慶傳播陣地。2021年以來,市級以上主流媒體刊播有關宣傳報道3000余篇,政務新媒體發布原創稿件2000余篇。二是以監督報道推動問題整改。定期發布生態環境違法典型案例,曝光一批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開設“生態環保督察見成效”專欄,對問題整改過程和結果進行監督反饋。媒體監督報道縉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問題后,重慶市委、市政府扎實推進縉云山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取得顯著成效,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組、生態環境部等對問題整治成效給予高度肯定。三是以輿情研判做好風險防范。全面強化輿情監測預警,構建“日調度、周研判、月分析、年盤點”網絡輿情風險研判體系。高位運行“媒情網情社情”監測分析和研判處置閉環機制,及時發現管控不良網絡信息,精準分析研判和處置應對涉及生態環境敏感輿情。2021年以來,監測核處網絡負面投訴5698件,啟動預警和緊急應對50余次,涉渝網絡環境輿情均得到有效穩控。

引導全社會增強生態文明意識,自覺踐行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持續推動“美麗重慶,我是行動者”的觀念深入人心。一是社會宣傳品牌辨識度持續提升。每年在生物多樣性日、世界水日、全國低碳日等重要時間節點開展系列社會宣傳活動,2021年以來累計舉辦活動130余場。舉辦“樂詠巴山夜·聲繪兩江情”為主題的生態環保音樂會,全網傳播量超過500萬人次。“山水之城 美麗之地”主題志愿服務活動、“碳惠通”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平臺先后被生態環境部評為最佳公眾參與案例。連續三年開展最美生態環保人評選,先后推薦評選典型人物30人,有效發揮了先進典型示范帶動作用。二是生態文化建設持續加強。民族歌劇《一江清水向東流》入選全國歌劇節,公益性演出引來逾1500人到場觀看。高質量開展“大地文心”生態文學作家采風,以作家視角全方位展示三峽庫區生態保護成效,相關作品累計閱讀超過1億次。開展了川渝作家環保行、川渝生態文化作品征集、“戰污染·贊生態”征文等系列活動,拍攝微電影《余香》在重慶衛視播出,生態文化正在進入千家萬戶,生態文明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三是網絡宣傳影響力持續擴大。以弘揚傳統文化為主題的“二十四節氣”短視頻,累計播放量超過20萬次。《巴山渝水踏歌行》《我的答案》《重慶生態印象》等新媒體作品“出圈破群”,單條視頻傳播量均超過100萬次。聯合抖音開展“綠動重慶”話題,參與人數超過8000萬。《“一河一策一圖”到底是個啥》單條視頻播放量超過3萬次。主動適應宣傳視頻化大趨勢,每年拍攝制作短視頻100余期,累計播放量超過500萬次。四是生態文明教育持續加強。積極推進生態文明教育地方立法,深入開展生態文明學校教育體系研究,出版《綠色家園》《重慶市生物多樣性科普叢書》,舉(承)辦水科賽、青少年生物多樣性探究大賽、大學生綠色創新學習實踐活動等重要賽事。面向黨政干部常態化舉辦生態文明主題培訓班,聯動100余個生態環境志愿服務組織開展主題宣講活動,打造“重慶生態講壇”品牌,不斷拓展生態環境社會教育覆蓋面。
今后五年是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時期,重慶市將深入學習宣傳貫徹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全面落實《“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提升公民生態文明意識行動計劃(2021—2025年)》《美麗重慶建設宣傳工作方案(2023—2027年)》等文件要求,引導全社會做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忠實實踐者,高水平建設美麗重慶,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市域范例,構建美麗重慶建設共建共治共享格局,為美麗中國建設貢獻重慶力量、展現重慶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