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佳強 刁微之 段學嬌
中國銅業有限公司所屬昆明冶金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昆明冶研院)堅持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將生態環境保護貫穿科研全過程,堅持“科研+產業”發展,緊扣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積極推進各項目標舉措落實落地,走可持續綠色發展之路。
昆明冶研院始建于1953年,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云南省創新型企業,是有色金屬強化冶金新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工業和信息化部產業技術基礎公共服務平臺等4個國家級科研平臺的依托單位,擁有云南省選冶新技術重點實驗室等14個省級科研平臺,具有CMA、CNAS、巖礦測試甲級、土壤詳查、固廢鑒別、司法委托檢測、環境監測乙級等18項資質。擁有先進的大型設備儀器和工程化能力較強的中試及生產裝備200余臺套。70年來,昆明冶研院承擔了阿波羅號月巖礦物學研究等科技(科研、設計、開發、成果推廣)項目近3000項,350余項成果獲國家、部、省級獎勵,依托科研成果建成260余個工礦企業或單項工程,為云南地方經濟和我國有色金屬工業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昆明冶研院從文化與領導力,環境因素識別與管控,目標、機構和職責,制度化管理,能力、培訓和意識,過程控制與達標排放,環境隱患排查與治理,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管理,持續改進九大方面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生態環境保護長效運行機制,全方位提升環境管理水平,通過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
昆明冶研院積極踐行“雙碳”戰略,堅持以科技創新,助推有色行業綠色發展。緊密圍繞國家有色金屬發展戰略需求,針對有色金屬行業重大關鍵技術問題,圍繞云南省重大有色金屬資源開發、復雜難處理低品位礦產資源綜合利用、冶金過程節能減排等進行了系統研究,致力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性成果和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針對復雜難選高含泥斑巖銅鉬礦清潔高效利用關鍵技術及應用,研發了高海拔高含泥銅礦物原漿直接浮選技術、伴生鉬礦物表面各向異性協同捕收技術、微細粒銅鉬高效分離界面調控技術,解決了普朗銅礦高海拔高含泥的技術難題。該技術提高了復雜難選高含泥斑巖銅鉬礦資源的綜合利用率,實現了銅鉬礦石綠色高值利用。促進了新技術、環保藥劑在有色金屬行業的高質量發展,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示范和引領作用突出,整體技術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該項技術入選國家《礦產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先進適用技術目錄(2022年版)》。


針對我國鋅冶煉行業中存在的環境污染、冶煉能耗、危廢渣處置利用、機械自動化等方面的共性技術難題,產學研聯合,經過多年的持續科技攻關,在鋅冶煉富氧關鍵技術應用、冶煉渣資源化利用、新型極板成套技術開發及裝備自動化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技術突破,較好地解決了鋅冶煉過程中多項重大科技難題,實現了鋅冶煉清潔生產與提質降耗。該項目在云南馳宏鋅鍺股份有限公司、云南云銅鋅業股份有限公司、蒙自礦冶有限責任公司等鉛鋅冶煉企業實現了工業化應用,共新增銷售額69.66億元,新增利潤8.47億元。項目成果整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部分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磨礦過程增產降耗提質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技術,在云南金鼎鋅業有限公司、彝良馳宏礦業有限公司、云南馳宏鋅鍺股份有限公司會澤礦業分公司等多家礦山企業獲得應用后,處理能力提高5%-20%,能耗降低5%-10%,為企業新增經濟產值超過2.3億元。
近三年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升。在中國銅業有限公司的統籌部署下,成功重組全國重點實驗室,正式躋身國家戰略科技力量行列,獲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認定,質檢站入圍農業農村部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實驗室,獲省部級科技成果獎勵12項,其中一等獎6項,授權專利46項、制訂國家及行業標準40余項。選礦研究所榮獲“全國工人先鋒號”,兩人獲“中鋁集團勞動模范”榮譽稱號。
未來,昆明冶研院將圍繞科技創新“主力軍、主戰場、引領者”的戰略定位,胸懷“國之大者”,樹牢“打鐵必須自身硬”的信心和決心,不負重托,不辱使命,全力做強專業研究院,打造有色金屬銅鉛鋅“地采選冶材”全產業鏈原創技術“策源地”,為中國銅業有限公司和我國有色金屬行業產業振興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依托有色金屬強化冶金新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面向有色金屬資源與關鍵金屬安全的國家戰略需求,落實國家“雙碳”戰略,開展有色金屬關鍵技術開發與工程應用、非常規資源高效利用、綠色冶金強化與智能化等關鍵技術瓶頸攻關,形成強化冶金新技術全球創新高地與人才培養基地,引領世界有色冶金科技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