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立娟 王德雙
二十四節氣是歷法中表示自然節律變化的特定節令,蘊含著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內涵和歷史積淀。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一年四季在此間,其中農事更迭、美食紛繁、氣候多變、民俗萬千。透過二十四節氣,我們可以發現其中蘊藏著豐富的勞動教育內容,通過系列節氣探究活動,可以讓幼兒了解自然規律,感受季節變化,從事勞動,提升品質。基于此,我們將探索幼兒園二十四節氣里的勞動教育,以及其在幼兒園教育中的深刻意義。
勞動教育是幼兒園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可以幫助幼兒從小樹立勞動觀念,了解勞動的意義和價值。而節氣活動中的勞動教育則可以通過實踐的方式來體現,它不是單純的知識傳授,而是通過勞動實踐讓幼兒在勞動中掌握節氣知識,并獲得成就感和自信心。例如,在驚蟄節氣活動中,幼兒們紛紛化身制作“梨羹”的小能手,在制作冰糖雪梨羹的過程中,了解了驚蟄節氣吃梨的相關習俗,并體驗了親身勞動的快樂與價值。實踐證明,幼兒在節氣活動中通過勞動實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傳統文化知識,同時在實踐中鍛煉動手能力和創造力。
塑造人格,培養品質 勞動教育與節氣教育相融合,不僅可以讓幼兒更好地認識、了解自然和社會,還可以培養他們的素質和品格。例如,在秋分節氣“玉米大豐收”活動中,幼兒三五結隊地體驗掰玉米、剝玉米、運玉米,在享受大自然饋贈的同時,也萌發了感恩之心,培養了與人為善、與人為樂、樂于助人的品格,促進了健康人格的形成。幼兒還將剝下來的玉米皮進行二次利用,精心制作成鳥窩,為小鳥搭建了愛心之家,一顆有“愛”的心靈在熠熠生輝。“愛”是幼兒品德教育中永恒的主題,更是幼兒生命成長的能量和活力。通過參與此次活動,幼兒既在田園勞動中感受到了勞動的辛苦和快樂,掌握了勞動技能,又通過奇思妙想自行發起了為小鳥搭建愛心鳥窩的活動,在享受自然的同時也學會了付出與奉獻、愛與感恩、合作與自信。

學會合作,促進溝通 在勞動教育與節氣教育有效融合的過程中,還可以通過豐富的活動幫助幼兒學會與人合作、有效溝通。例如,在霜降節氣開展“制作柿子麻葉”活動,教師先向幼兒科普節氣小知識,幫助他們初步了解“炸麻葉”和“柿子麻葉”的制作步驟,在制作過程中采用分組合作的方式,遇到困難及時溝通、合力解決。在此過程中,幼兒不僅能夠體驗到親身勞動的樂趣和成果、了解食物的來源和制作過程,還能夠學會合作與溝通,促進了社會性發展。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與人際關系的復雜化,當代社會不僅要求未來人才應當具備學習能力、健康的身體與相當的智慧,同時對人的個性品質、社會經驗及社會適應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學前兒童的社會性發展正是在與社會環境的交互作用中,通過與父母、同伴、教師等重要人群的交流、對話與合作逐漸形成的。
樹立觀念,落實行動 當前,由于家長對幼兒的過度保護,導致部分幼兒勞動觀念淡薄、缺乏自主勞動意識。勞動教育與二十四節氣的融合,則可以讓幼兒伸出手、邁開腿,通過親身實踐深刻地認識到勞動的意義,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和價值觀。例如,在小滿節氣的“麥子熟了”活動中,幼兒勇于嘗試用鐮刀割小麥,綜合應用多種工具為小麥脫粒,再用小車運輸脫粒的小麥。通過參與活動,幼兒一方面在收割小麥的勞動中體會到了中華農耕文化中“二十四節氣”的魅力及農人的辛勤與智慧,另一方面,身臨其境地感受到了時節的炎熱和農作的辛苦,從而思索“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進而聯想到自己身邊的勞動者,懂得了要尊重勞動者及其勞動成果,明白了“一切都是由勞動所得”的道理,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并付諸行動。
綜合素質,全面發展 勞動教育與節氣教育的融合,還可以有效促進幼兒德智體美勞等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一是育德。傳承中華二十四節氣中的優秀傳統文化,潤澤心靈,可涵養“德”。例如,在白露節氣“品茶”活動中,幼兒在教師的講解下了解了白露節氣里的品茶文化,并紛紛在回到家后變身成小小茶藝師,親自泡上茶葉,沏上茶水,并將茶奉給家長。在此過程中,不僅體驗了節氣習俗,還將尊老的傳統美德深深根植于心中。二是啟智。例如,在夏至節氣“影子的秘密”活動中,幼兒通過實地探究,觀察不同時間段的太陽,并進行不同時間段的影子對比,最終發現了影子變化的秘密和夏至日白晝最長黑夜最短的原理。通過和同伴一起發現問題、尋找方法、解決問題,激發了“智”育。三是強體。在小雪節氣“趣味腌菜”活動中,幼兒一起來到菜園,拔、挖、拽等多種方式齊上陣,不一會兒,便收獲了滿滿一籮筐白菜蘿卜。隨后,又在教師的幫助下,清洗白菜、蘿卜,并將切好的蘿卜條和白菜進行晾曬。最后,將蔬菜放進罐子里,撒上一層鹽和糖,放上適當調料品,密封好蓋子,靜靜等待美味腌菜的誕生!幼兒在參與勞動的過程中,動手、動腳、動全身,既鍛煉了“體”力,又鍛煉了“智”力。四是立美。在“探究向日葵”活動中,教師帶領幼兒欣賞了不同的向日葵畫作,引導其在欣賞過程中感受美、發現美。大家支好畫架,備好畫板,去向日葵花田里開啟了第一次寫生體驗。細細尖尖的花瓣、有點粗糙的莖、層層疊疊的葉子……都在幼兒的畫筆下一一呈現,他們走進自然,參與寫生,體驗節氣美景,無形中滲透著“美”育。五是善勞。谷雨節氣,幼兒在小農場里種植了花生和豆子,并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工具給種子澆水。在參與勞動的過程中,幼兒不僅親身感受了埯瓜點豆的活動氣氛,還在給種子澆水時找到了最合適、最省力的運水工具,認識到了水的流動性。他們身體力行,發現生活中處處閃耀著勞動的光輝。
系統地開展節氣文化下的勞動教育,我們可以根據節氣中蘊含的美食、農事、氣候、習俗等內容,分路徑實施相應的勞動教育。
美食之勞動 例如,在夏至節氣活動“制作李子醬”中,幼兒紛紛上陣將農場里的李子摘下。之后,在教師“我們來制作李子果醬吧”的“號召”下,幼兒穿上小圍裙,準備給李子來一個“大變身”。瞧,他們認真仔細地清洗李子,小心翼翼地切李子,再放入冰糖、淋上蜂蜜,然后放入冰箱冷藏幾小時之后開始熬制,不斷攪拌,鍋里咕嘟咕嘟冒出氣泡。大家一邊認真興奮地觀看著李子醬的制作過程,一邊期待著美味果醬的出爐。在這一過程中,幼兒親自制作、親自品味,切實感受到了勞動與收獲的關系。

農事之勞動 在小雪節氣活動“貯存白菜”中,幼兒探究了更好地貯存白菜的方法。他們擼起袖子將白菜拔下來,知道了拔白菜的時候要抓住白菜的根,不然會把葉子弄壞;繼而又分工合作,你挖坑來,我放菜。教師找來編織布,請幼兒給白菜蓋上一層“被子”,并壓上土——給白菜們找到了一個溫暖的家。實踐證明,適當的勞動體驗能帶給幼兒豐富多彩的童年記憶,讓他們在實踐中去求真知、去思考、去創造。
氣候之勞動 立冬節氣中,為了探究小動物們保暖過冬的方法,幼兒通過翻閱書籍、觀看視頻,發現了動物們利用冬眠、換毛、遷徙等方式過冬的秘密。同時,在教師的講解下,幼兒還知曉了立冬是最適合澆冬水防止“旱助寒威”的時節。于是,大家浩浩蕩蕩來到小農場,三人一組、五人一伙兒,有的接水,提著沉甸甸小桶,給小麥、菠菜進行澆灌;有的則和小伙伴一起合作,連接管道,利用管道澆水……他們不僅在立冬節氣活動中了解了傳統習俗,還體驗到了氣候變化之下勞動的快樂,親自實踐、動手操作,真正做到了“探節氣,慧勞動”。
習俗之勞動 在端午這天,幼兒在教師的幫助下一起制作了艾草團子,和面、團面、下鍋、撈出,再配上熟黃豆粉和紅糖漿,大家吃得不亦樂乎。大班幼兒還將曬干了的艾草做成艾草香包。縫制、穿線、打結、填充艾草,在經歷了多次失敗后,終于品嘗到了成功的喜悅,也了解了不一樣的端午習俗。
園本課程的充分利用 節氣文化下的勞動教育中,充分利用園本課程是提升教育效果的重要策略之一。對此,幼兒園可以嘗試將節氣文化中的勞動教育融合幼兒區域游戲、五大領域教學活動、幼兒一日生活等,從而更好地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勞動意識和動手能力。例如,在班級區域游戲中,幼兒可以基于二十四節氣在種植區親自動手種植豆子或花草,了解植物的生長過程和勞動的價值。同時,還可以引導幼兒用語言描述植物的生長過程,用科學小實驗感受植物的生長變化,用藝術創作表達對植物的感受。又如,在美食區,幼兒可以根據不同節氣的不同習俗,參與相關美食的手工制作,從而培養動手能力和創造力。通過有意識地結合園本課程,幼兒能夠全面地參與勞動活動,在實踐中感受到勞動的樂趣,增強對勞動的認同感。
教師培訓的不斷補充 教師是節氣文化下勞動教育的重要推動者和指導者,他們的知識水平和教育能力直接影響著幼兒的學習效果和全面發展。一方面,教師需要不斷更新和拓展自己的知識儲備,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節氣文化下勞動教育的核心內容和理念。例如,在春分節氣教育中,教師可以通過學習和研究農作物的生長規律、土壤的特性等相關知識,幫助幼兒深入理解和體驗春耕的意義和過程。另一方面,教師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以更好地指導幼兒參與節氣勞動教育。對此,教師可以學習如何通過游戲化的教學方式,讓幼兒在節氣中更主動地參與勞動活動。總之,教師的知識儲備和教育策略將為節氣文化下勞動教育的推進提供堅實的基礎。
家長觀念的逐步樹立 家庭教育是培養幼兒勞動觀念的重要途徑。為此,家長可以基于幼兒園開展的節氣文化下的勞動教育,通過以身作則的方式,幫助孩子認識到勞動的重要性。例如,在大寒節氣或新年前后,家長可以在家中指導孩子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如整理房間、大掃除等。通過實際參與勞動活動,幼兒能夠真切體驗到勞動的辛苦和價值。此外,幼兒園也可以積極與家長合作,共同推動節氣文化下勞動教育的開展。對此,幼兒園可以定期組織召開家長會,向家長介紹勞動教育的內容和目標,并鼓勵家長積極參與園內的勞動教育活動;還可以邀請家長參與幼兒園開展的節氣文化下的勞動教育活動……通過家園合作,營造良好的勞動教育氛圍,讓幼兒在幼兒園和家庭中都能夠感受到勞動的重要性和意義。
社會資源的巧妙利用 社區資源的有效利用是提升節氣文化下的勞動教育效果的關鍵。社區是幼兒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環境,蘊藏著豐富的勞動教育資源。為此,幼兒園應充分發揮周邊社會資源,積極與社區建立合作關系,為幼兒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和支持,帶領他們親身參與社區勞動活動,在勞動中獲得更多經驗和成長。這樣的教育方式不僅能夠有效培養幼兒的勞動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夠培養他們的勞動精神和價值觀。
總之,節氣中有勞動,勞動中凸顯節氣文化,勞動教育和節氣教育的有效融合,凸顯了勞動教育的多重意義和重要性。同時,節氣教育與勞動教育的有效結合,既增強了幼兒對傳統優秀文化的了解、提升了對自然界的認識和體驗,又促使他們樹立了正確的勞動觀,提升了勞動技能,養成了自覺、自主勞動的良好習慣和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