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超
(山東華宇工學院 基礎教學部,山東 德州 253000)
從1990年北京亞運會到2010年廣州亞運會,亞運會的歷史上已兩度記載著中華文明與體育的交融。2023年亞運會又一次進入到了中國時間,杭州這座被馬可·波羅譽為“世界上最美麗華貴之天城”的城市,在G20杭州峰會后再一次喜迎八方來客,共赴這一場具有“中國特色 浙江風采 杭州韻味 精彩紛呈”的體育文化盛會。杭州作為中國七大古都之一,擁有著“淡妝濃抹總相宜”的西湖、“晴天搖動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的錢塘江,記載著“雙雙化蝶翩翩舞,恩恩愛愛不絕情”的梁祝故事,孕育著“掘進機書寫褐色詩篇”的良渚文化。杭州亞運會的舉辦演繹著古代文明與現代科技的碰撞,見證著國際體育與中華文化的交融。而這在其中,杭州亞運會倒計時活動也肩負著“以體育為媒 展文化之力”的中華優秀文化傳播之責。
倒計時具有重要的提示和標志作用。杭州亞運會在重要的倒計時時間節點,把握傳播窗口,開展了一系列的主題活動,充分展現著這座城市傳統與現代的輝映、文化與體育的交織、未來與科技的連接。

表1 杭州亞運會重要倒計時時間節點及其相關活動
文化是城市的靈魂,是城市的個性和魅力所在,成功城市品牌的樹立離不開城市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1]。如表1所示,杭州亞運會倒計時相關活動圍繞著“辦好一個會,提升一座城”的辦賽目標,力爭通過亞運會的召開,書寫好杭州名片,推廣好城市形象。
1.1 主題口號宣告“杭州時間”
國際盛會不斷深入中國的過程,實際也是中國不斷邁向國際舞臺中央的過程[2]。在倒計時1 000天之時,杭州亞運會主題口號正式公布。其英文表述為“Heart to Heart, @Future”,中文表述為“心心相融,@未來”(讀作“心心相融,愛達未來”)。“心心相融”展現的是團結向上、欣欣向榮的美好愿景,是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良好愿望。口號中的@,中文譯為“愛達”,這既保留了本民族文化的內涵,也借@這一互聯網通用符號體現著杭州這座互聯網之城的特征。這樣的音譯方式也是一次優秀的中華文化的傳播實踐。正如亞奧理事會主席艾哈邁德·法赫德·薩巴赫親王在給杭州亞運會主題口號允準信中表示的那樣,這個口號“非常具有未來感”。這句口號也借互聯網通訊向世界人們發出邀請,歡迎大家來到杭州,共同體驗杭州亞運的魅力。隨著主題口號的公布,亞運正式進入了“杭州時間”,籌辦工作也進入了加速攻堅的關鍵階段。
1.2 視覺形象彰顯杭州韻味
對于主辦城市來說,亞運會的舉辦不但能夠推動體育文化的傳播,而且能增進與亞洲各國地區間的文化交流[3]。杭州亞運會分別于倒計時兩周年、一周年和30天之際,分別發布了體育圖標、火炬和頒獎物資等視覺形象。良渚遺址書寫著了新石器時代的中華文化史,在本屆亞運會的視覺形象設計中,也充分融合了這一文化特征,做到了中華文化的現代表達:杭州亞運會的火炬名為“薪火”,取中華文明薪火相傳之意。亞運會獎牌“湖山”展現杭州地理特征,呈現中國“綠水青山”之景。兩種視覺形象均以良渚文化中的禮器玉琮為表征,融合體育精神,賦予新時代特點,是中華文明與體育文化的又一次具體實踐。作為頒獎物資的花器,其整體設計靈感來自于中國南宋時期的官窯花湖。在制作上,采用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東陽木雕技藝,實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跨越時間的重現,而雕刻的技藝手法也使得杭州亞運會的花器得以永久保存,實現了文化的傳承。
1.3 視聽同頻響徹杭州內外
除了亞運會口號和視覺形象的發布,杭州亞組委還在各倒計時節點推出了一系列的推廣曲、主題曲和宣傳片。2022年9月23日,在杭州亞運會倒計時一周年之際,主辦城市推廣曲《最美的風景》正式推出,與之同時發布的,還有其歌曲MV。《最美的風景》以古箏、琵琶為和弦主調彈奏,極富江南韻味。歌詞中的“鶯歌”“荷風”“桂雨”等,描繪了一幅“煙雨江南”的畫卷。主辦城市推廣曲《最美的風景》MV著水墨于杭,黑白間勾勒出江南水鄉的古今風采。2023年6月15日,在亞運會倒計時100天之時,亞運形象宣傳片《弄潮》發布。弄潮少年從良渚古城遺址出發,經西湖、大運河(杭州段)等世界文化遺產,穿梭于杭州及本次亞運會五個協辦城市:寧波、溫州、金華、紹興和湖州,遇見西泠印社理事、龍井炒茶師、空竹運動愛好者等,展現著這里與體育的連接,表達著作為東道主的熱情。
杭州市將數字經濟定位為全市“一號工程”,不斷推動實踐創新、制度創新和理論創新,云計算、大數據、視覺智能、電子商務、信息軟件等領域具有全球領先優勢,以“城市大腦”創新城市治理,成功打造全國城市數字治理典型范本[4]。杭州是中國的互聯網之城,在對外形象展示中也無處不在突顯著這一特質。
2.1 “智能亞運一站通”小程序開啟文化打卡新體驗
2020年9月22日,在杭州亞運會倒計時兩周年之際,“智能亞運一站通”小程序上線。小程序分有“知識通”“美食通”“游亞運”“慢直播”等五大模塊。其中“知識通”主要展現的是亞運的歷史文化,描繪的是亞運的前世今生。“美食通”顧名思義就是向世界介紹著當地的特色美食。作為中華文化的一部分,美食文化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體現的是對文化的默默守護和沉浸體驗。“游亞運”版塊主要介紹杭州及其周圍的主要景點,向世界展現浙江特色、加強城市人文體驗。值得一提的是,在“游亞運”版塊中推出了亞運特色路線,分別是以吉祥物名字命名的“蓮蓮”篇、“宸宸”篇和“琮琮”篇。這三條亞運特色路線具有鮮明的杭州特點,將其重要景點一一包含,這對于傳播浙江文化、促進當地文化發展、實現經濟繁榮具有重大作用。同時,“云游杭州”通過直播的形式向世界各國展現著浙江風采、杭州特色。在杭州奧體中心、黃龍體育中心體育場、富陽水上運動中心等六市開展的慢直播活動也滿足了各個國家的體育愛好者足不出戶共享亞運的心愿,隨時隨地領略亞運風采、與杭州亞運同頻共振。
2.2 亞運主題電影、電視劇構成文化輸出新方式
杭州亞組委官方授權了以亞運為主題的電影和電視劇的創作。其中電影《熱烈》于2023年7月28日上映,目前票房已累計8億。整部電影于杭州實地取景拍攝,隨著內容的不斷推進、場景的轉換,杭州的人文地理名片就此書寫開來:這里有品味人間煙火的杭州燒烤店、餛飩店,也有上演百味人生的杭州大劇院,還有那給予夢想的驚嘆號天臺。一幕幕場景都在展現著杭州這座城市的人文和風情。同時,影片最后將目光聚焦于杭州奧體中心體育館,這也是2022年杭州亞運會的比賽場館之一。這一刻影像的記錄實現了人文與歷史、體育與文化的交融與呼應。曾有句話說“中國游泳看浙江,浙江游泳看杭州”。浙江杭州為我國游泳運動培養出了許多優秀的運動員。孫楊、傅園慧、羅雪娟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名字,他們都來自浙江杭州。這使杭州成為了一座名副其實的“游泳之城”。杭州亞組委以亞運會為契機,授權拍攝了唯一一部以亞運為主題的電視劇《泳往直前》。該電視劇旨在展現浙江在游泳方面的獨特優勢并結合劇中所融入的風土人情和歷史景觀,向觀眾呈現一個立體、有韻味的水鄉形象。
2.3 短視頻、媒體平臺探索文化輸出新模式
隨著媒介技術進入社會生活的諸多場域,社會交往與日常實踐的空間樣貌都深深烙上了媒介化的痕跡,并以一種潛移默化的隱在力量嵌入人們的思維與生活習慣之中[5]。2023年7月17日,杭州亞組委與快手達成合作。快手也正式成為了杭州亞運會官方指定短視頻分享平臺。至此,杭州亞運會也擁有了官網(www.hangzhou 2022.cn)、微博(杭州第19屆亞運會)、抖音(19th HANGZHOUAG)、頭條(杭州第19屆亞運會)等多種“官宣”平臺。“新媒體”時代,每個消費者都是自媒體、發言人[6]。互動情境的創設以及互動儀式中的正向情感反饋,將進一步增強體育文化的傳播效能,提升公眾的民族自豪感,彰顯大國形象[7]。2020年5月27日杭州亞運會“亞運頻道”正式開播。根據計劃“‘亞運頻道’將成為杭州亞運會籌辦進展的記錄者和報道者,亞運品牌和主辦城市形象的宣傳者和展示者”。亞運頻道將推出亞運專題節目、微紀錄片等,采用融媒體的形式,宣傳杭州亞運會、樹立杭州城市形象、傳播杭州文化、力爭實現“辦好一個會,提升一座城”的辦賽目標。
視覺形象是最直觀的第一視覺呈現。杭州亞運會的視覺形象主要包括會徽、吉祥物、火炬、獎牌、頒獎物資、體育圖標等。這些亞運視覺形象有效地“展現了亞洲風采、彰顯了中國特色、體現了江南韻味”。文化傳播的基本規律表明,任何一種思想文化形態向其故鄉以外的地區和公眾傳播,都必須與特定地域的社會生活和文化生態相契合,并對公眾構成務實的價值召喚和日常人生的解釋力、導引力[8]。在所有視覺形象的呈現中,我們都能感受到古與今的碰撞、歷史與現代的交融。杭州水鄉獨韻,擁有著中國大運河(杭州段)、良渚古城遺址、西湖文化景觀三大世界文化遺產。如表2所示,在杭州亞運會視覺形象設計中充分融入了這些中華優秀文化,讓傳統文化“活起來”“具象化”。

表2 杭州亞運會視覺形象設計中的中華文化體現
3.1 視覺形象設計展大運河(杭州段)奔騰之姿
杭州亞運會吉祥物之一的“宸宸”,其名字就源于中國大運河(杭州段)的標志性建筑——有著400多年歷史的拱宸橋。“宸宸”由大運河而來,在錢塘江中奔涌向前。涌動的碧波展現的是杭州水鄉的特質,表達出海納百川的精神氣質。將大運河的翻涌與體育競技精神相結合,展現出自強不息、拼搏奮斗的精神,做到了“以體育為媒,展文化之力”。杭州2022年亞運會體育圖標延續了之前會徽“潮涌”的設計要素,在精準表達體育項目特點的同時,也體現出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特質、突出了杭州的城市特點,在國際化視野下形成了統一。值得一提的是,在2022年8月8日杭州亞組委還發布了亞運會歷史上首套動態體育圖標,生動展現出運動之美和杭州城市活力。一同出現的背景音樂整體上以江南絲竹為主,呈現出中華文明中獨特的水鄉韻味。鼓樂的融入也展現出體育競技的歡騰與節奏。動態體育圖標和音樂背景的結合實現了多感官交融,使中華優秀文化活起來,更加生動地展現在世界面前。
3.2 視覺形象設計塑良渚遺址“玉琮”之形
良渚文化是華夏文明的基礎或源頭之一,是靜脈或母親[9]。吉祥物“琮琮”的名字源于良渚古城遺址的代表性文物玉琮。其頭部紋樣取自良渚文化的標志性符號“神人獸面紋”,展現出與體育精神完美契合的精神風貌。良渚文化是長江下游地區的遠古文明。在本次杭州亞運會視覺形象的設計中,多次參考了其文化重要標志物玉琮的形象:杭州亞運會獎牌“湖山”,以良渚文化中的玉琮作為表征,展現出奮力拼搏的姿態。杭州亞運會火炬“薪火”與傳統火炬有很大不同,其呈現為“上方下圓”的造型,而這一造型正是源自“琮”字最早的甲骨文字形;火炬的炬冠呈方形,設計中也是融入了玉琮的形態;火炬整體以良渚螺旋紋為演化,與基底的八組水波紋相呼應。可以想象的是,火炬的傳遞過程就仿佛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接續傳承、薪火相傳。
3.3 視覺形象設計繪西湖“淡妝濃抹”之顏
杭州亞運會巧借“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之句,組成了以“虹韻紫”為主,以“映日紅、月桂黃、水光藍、湖山綠”為輔,“水墨白”為點綴的色彩系統。其中“虹韻紫”取自唐代詩人白居易《憶江南》中的名句:“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紅藍交融匯聚成紫。不同于以往亞運會的色彩系統,杭州亞運會采用漸變色,這樣的設計也使得畫面更加靈動、更加符合杭州這座城市創新有活力的特點。隨著賽事的臨近和各大周邊的陸續發布,“淡妝濃抹”的色彩系統一次次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喚起了人們對杭州這座城市古往今來的文化記憶。亞運會吉祥物是主辦地向世界人民展示本土文化的最好契機,是讓全世界了解舉辦地、了解亞運會辦賽理念的一個很好的跨文化傳播途徑[10]。杭州亞運會吉祥物之一的“蓮蓮”,其名字的靈感源自于西湖——“接天蓮葉無窮碧”。蓮葉的形象配合瓷器質感的皮膚使得“蓮蓮”富有包容高貴之氣,展現出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美好期許。
3.4 視覺形象設計現杭韻雅致靈動之態
傳統文化是“中國特色”的代表,是我國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品牌之一,其既具有在不同群體中引起共鳴的優勢,也別具不同于其他國家的鮮明特色[11]。“韻”是一個極富中華內涵的文字,如何將其呈現在世界面前,需要精巧的構思。在杭州亞運會開幕式倒計時50天之際,“新亞運,杭州韻”的首部主題宣傳片《亞運Show杭州》正式上線。主題宣傳片取絲綢為主要視覺形象,彰顯出江南水鄉的獨特意蘊。通過刺繡、絲綢質感的展示勾勒出江南韻味、水鄉風情、雅致風韻。在《富春山居圖》《千里江山圖》等名畫的背景下,亞運場景依次呈現,在動靜相宜中實現了一場跨越時間的古今對話,為古老的傳統文化增添了現代的活力氣息。
2023年恰逢“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期,也是浙江“八八戰略”實施二十周年。隨著中國主辦體育賽事越來越多,作為東道主的中國必須抓緊建立與之相匹配的話語體系,大膽地嘗試推動蘊含獨特民族特色的本土文化與當地文化的碰撞、交流與融合[12]。杭州亞運會是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后,我國舉辦的規模最大的、水平最高的國際綜合性體育賽事。如表3所示,為促進亞運理念的宣傳和中華優秀文化的傳播,杭州亞運會利用倒計時節點的“窗口期”開展了各式各樣的主題活動。

表3 杭州亞運會倒計時期間開展的部分主題活動
4.1 中華優秀文化于綠水青山間揚帆遠航
2020年9月6日,在杭州亞運會倒計時兩周年之際,“綠水青山大聯動”主題活動于錢塘江啟航。活動途經有“天下第一秀水”美譽的淳安千島湖和《富春山居圖》的實景地桐廬。以水為媒,以山為帶,多種形式的水上競賽、展演和大型文體活動就此展開。除杭州主會場外,本次主題活動還分別聯動寧波象山、溫州甌海、紹興迪蕩湖、湖州鳳棲湖、嘉興南湖等地共享“綠水青山”成果,展現當地碧波美景與體育運動相融之態。2020年正是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十五周年。本次活動的開展踐行了杭州亞運會“綠色、智能、節儉、文明”的辦賽理念,傳播了中華優秀文化,使文化借體育之東風揚帆起航。
4.2 中華優秀文化于地方特色藝術中翩然綻放
堅持以文鑄魂、以文惠民、以文興業、以文塑韻,堅定文化自信,打造具有“中國氣派、江南韻味、杭州特色”的杭州文化品牌,有助于實現杭州文化走出去[13]。2023年3月7日在杭州亞運會倒計時200天+之際,“我們的亞運·我們的盛會·我們的村晚”主題活動如期而至。80min的匯演涵蓋了聲樂、舞蹈、戲曲等多種表演形式,既有武術、龍舞這類的傳統技藝,也有諸如街舞的現代藝術。傳統與現代、古典與新潮都在此刻相得益彰,共同傳遞著當地的文化特色。在節目的呈現上,除了有來自主辦城市杭州的節目外,還展現了其周圍城市獨有的藝術形式和特色文藝類目。如,安吉的竹樂、磐安的長旗、溫州的龍舟、紹興的越劇、舟山的鑼鼓等。根據節目負責人介紹,本次主題活動中表演的節目均來自杭州亞運會開閉幕式暖場節目資源庫。從2022年9月開始進行遴選,109個節目脫穎而出,后期經過組織、策劃、編排,其中的部分節目將有機會于開閉幕式和世界觀眾見面。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活動中所呈現的節目不乏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比如,本次主題活動中呈現的安吉竹樂和臨平滾燈操都是我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這次內容的呈現也提升了人們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關注,從長遠來看,也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提供了方向。
4.3 中華優秀文化于交流互鑒中傳承發揚
文化在交流互鑒中得以實現交融。杭州亞運會如一扇窗口,向世界展現著中國形象、書寫著新時代下中國取得的成就和獲得的累累碩果。國際體育賽事的舉辦必然會促進城市基礎設施的現代化、經濟活動的國際化和國際人員的往來,從而較大程度地提升城市國際化水平[14]。杭州亞運會倒計時期間開展的主題活動幾乎都面向全球,歡迎全世界各國的人們參與到這一場盛會之中。通過亞運會的窗口讓世界更加客觀地了解中國,更好地弘揚和傳播中華優秀文化,在國際中“講好中國故事”。作為主辦城市,杭州全面啟動了“全民學英語 一起迎亞運”的主題活動。該系列活動的開展旨在對外講好杭州故事、講好亞運故事,積極響應“辦好一個會、提升一座城”的辦賽目標。杭州亞組委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了一場場“英語教學”直播活動。首堂直播課觀看人數就將近800人,收獲點贊兩萬余次。城市文明與文化建設是城市體育服務綜合體中不可或缺的要素[15]。團市委積極推進“亞運青年V站”建設,將口袋書錄制成跟讀音頻方便市民學習,營造出全民參與對外傳播中華文化的濃厚氛圍。此外,杭州電視臺西湖明珠頻道《阿六頭說新聞》節目也推出了同名系列短視頻活動,采用AR等先進技術與市民在交流互動中練習英語,實現中華文化的輸出和表達、傳承與發揚。
北京亞運會向世界展現的是改革開放初期的中國,廣州亞運會展現給世界的是快速發展中的中國,而“以體育為媒 展文化之力”的杭州亞運會呈現的是傳統與現代輝映、文化與體育交織、未來與科技連接的新時代下的大國形象。從杭州體育館到黃龍體育中心再到杭州奧體中心體育館,三代體育場館的變遷見證著浙江邁向“現代化體育強省”的步伐。杭州亞運會數字媒介運用“科技化”、視覺形象設計“具象化”、特色活動開展“專題化”開拓出中華優秀文化的表達路徑,描繪著這座城市對外文化傳播的藍圖,實現了體育在“浙”里、文明看“浙”里的磅礴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