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斐然
中冶南方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廣東 深圳 518028
隨著人們對美的追求不斷提高,色彩景觀作為影響審美的關鍵因素,成為風景園林設計中需要加以重視的內容,尤其是植物色彩景觀,體現了自然之美和人文之情,是植物空間的視覺焦點。目前,國內對景觀空間植物整體四季色彩搭配方面的研究相對較少,多為植物個體的色彩研究或單一季節的季相觀賞植物種類調查研究。對城市園林空間中植物景觀的色彩特征進行分析,可以幫助設計師更好地搭配植物的色彩,優化色彩設計方案,營造不同的空間氛圍,從而為園林植物景觀規劃設計提供科學合理的參考。
色彩調和理論是研究顏色組合搭配的原則和方法,旨在營造視覺上和諧、有吸引力的色彩組合[1]。風景園林設計師可以利用色彩調和理論進行植物的顏色搭配。例如,設計師在設計花壇和花園時,可以采用互補色搭配,如紅色花朵與綠色葉子的對比,以吸引人們的注意力;也可以用同類色搭配,如用不同深淺的綠色植物進行組合,可以營造出柔和而和諧的氛圍。這樣的選擇不僅可以美化景觀,而且有助于營造輕松愉悅的氛圍。
色彩心理學探討了顏色與情感的聯系[2]。例如,紅色常與激情、能量和緊張相關,藍色常與冷靜、安寧和信任相關,但這些聯系可能因個人和文化而異。此外,顏色可能會影響人的行為,如可能會影響其學習、工作和其他活動。在風景園林設計中,植物的顏色選擇和搭配也應符合色彩心理學的影響規律,不同顏色的花卉有不同的情感聯想。例如,紅色花朵通常象征愛情和激情,適合浪漫的庭院和情感表達場所;綠色是自然的主色調,有使人愉悅和放松的效果。因此,景觀中多用綠色植物,營造舒適宜人的氛圍。
色彩四季學理論是將顏色與四季相聯系的理論,用于指導色彩搭配和設計[3]。這個理論認為,每個季節都有其氣候、景觀和情感特征。色彩四季學通常將四季與一組色彩相關聯。例如,春季是溫暖明亮的季節,春季色彩包括嫩綠和淡藍等顏色,傳遞溫暖、希望和新生的感覺;夏季是明亮鮮艷的季節,夏季色彩以鮮紅、橙色等色調為主,營造熱情奔放、充滿活力的氛圍;秋季是豐富多彩的暖色調季節,秋季色彩以深紅、金黃等顏色為主,與自然的豐收和變化相呼應;冬季是冷色調的季節,冬季色彩以深藍、靛青等顏色為主,給人以冷靜、神秘的感覺。在風景園林設計中利用色彩四季學理論,可以幫助設計師選擇和搭配植物顏色,營建與季節相呼應的景觀[4]。
上述理論都可以指導風景園林設計師選擇和搭配植物的顏色,以達到不同的設計目的和效果。其中,色彩調和理論關注顏色之間的視覺平衡和美感,色彩心理學理論關注顏色對人的情感影響,色彩四季學理論關注顏色與季節之間的聯系和協調。這些理論都體現了顏色在風景園林設計中的重要性,也反映了風景園林設計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需要考慮自然、人文、科學等多方面因素。顏色不僅是一種視覺元素,還是一種情感和文化的表達。風景園林設計師應該根據不同的設計目標和場景,靈活運用這些理論,選擇和搭配合適的植物顏色,從而創造出美麗、有意義、有個性的植物色彩景觀。
色彩植物是風景園林設計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其不僅能夠美化景觀,還能夠表達設計師的創意和情感。在風景園林設計中,設計師應該根據不同的設計目標和場所特點,對色彩植物進行合理的選擇和配植,以達到最佳效果。筆者以廣東省深圳市龍湖文體公園的設計為例,介紹色彩植物在風景園林設計中的具體應用方法和效果。
龍湖文體公園位于深圳市龍崗區寶龍科技城東南,是深圳市“東進戰略”的支撐點,也是龍崗區東部重要門戶。根據深圳市龍崗區的規劃,公園建成后將形成“城在園中,園中有城”的生態景觀格局,為當地居民提供綠色漫步休閑、康養體驗、登山望遠休憩的場所。公園依據場地自身特點及植物資源,充分應用當地鄉土樹種,結合各景點主題營造多樣性景觀,突出林相、季相,打造綠樹成蔭、絢爛多姿的生態廊道。
龍湖文體公園建設采用原生植物多樣化利用及多樣性恢復策略,在現狀原有密林的基礎上,結合新建文體中心建筑營造密林、疏林草地、花堤林蔭、雨水花園、濕地等,打造現四時不同、四季花開的多樣植物空間。
2.2.1 功能性原則
總體上要考慮植物種植的生態效益,通過構建立體多層植物群落復合結構,提高單位綠地面積的綠量,最大限度地提升區域生態環境品質。
2.2.2 景觀美化原則
注重植物景觀季相的變化與不同時期植物花、葉、果、枝干等植物景觀構成要素的單體與群體效果的充分表現,合理確定常綠與落葉植物比例,同時注重搭配觀花、觀葉植物,形成絢爛多姿的生態廊道。
2.2.3 文化性原則
種植設計主題要明確,要在保證綠量的基礎上突出濱水的主題植物景觀,充分考慮植物的文化性,提升濱水綠化的文化內涵。
2.2.4 多樣性原則
采用自然化設計,植物的搭配按照地被花草、低矮灌叢、高大樹木的組合層次,盡量符合濱水自然植物群落結構,主題突出、層次清楚、具有特色,使設計既統一又有變化,以產生和諧的藝術效果。
龍湖文體公園的景觀功能分區主要包括6個部分:入口廣場區、濕地區、密林區、雨水花園區、花堤林蔭區及疏林草地區。每個分區都有其獨特的景色和功能,同時有其相應的植物色彩搭配,以突出其氛圍效果(見圖1)。
2.3.1 入口廣場區
入口廣場區突出絢麗多彩的特色,營造城市良好形象,形成具有視覺沖擊力和城市記憶影像價值的綠色空間,是公園與城市之間的交流窗口,也是公園形象和氣質的展示平臺。此區色彩植物以鳳凰木、火焰樹等開花樹木為主,以狼尾草、馬纓丹、山桃草等花卉為輔,形成色彩豐富、形態多樣的植物群落。色彩搭配上以紅色為主色調,展現熱情、奔放、繁華的氛圍。入口處設置一個大型花壇,以不同顏色的花卉拼出公園的名稱和標志,增加公園的辨識度和吸引力。
2.3.2 濕地區
濕地區包括水生植物區、沼澤植物區和濕地草甸區等,展示了濕地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提供濕地生態教育和體驗活動[5]。此區色彩植物以烏桕、落羽杉等大喬木為主,以鳶尾、紫嬌花、水竹芋等花卉為輔,形成高大、茂密、多彩的植物群落。色彩搭配上以黃色為主色調,展現明亮、溫暖、歡快的氛圍。
2.3.3 密林區
密林區利用現狀山體地形和植被,營造原始森林氛圍。密林區以綠色為主色調,展現原始、神秘、安靜的氛圍。此區植物以龍眼、木荷、剛竹等喬木為主,以宮粉羊蹄甲、白花異木棉等花木為輔,形成層次豐富、色彩多樣的植物群落。
2.3.4 雨水花園區
雨水花園區利用現狀雨水收集系統,打造雨水灌溉的花卉園地。此區色彩植物以紅千層、水翁蒲桃、水石榕等耐濕樹木為主,以梭魚草、風車草、水竹芋等花卉為輔,形成節水、耐濕、美觀的植物群落。色彩搭配上以紫色和綠色為主色調,展現清新、優雅、自然的氛圍。在部分重要節點或視線方向上加入睡蓮、千屈菜、美人蕉等具有特殊形態或功能的水生植物或沼澤植物,增加多樣性和趣味性。
2.3.5 花堤林蔭區
花堤林蔭區利用現狀水系和道路,打造沿水而行、穿花而過的空間。此區色彩植物以紅花羊蹄甲、火焰樹等開花樹木為主,以柳葉馬鞭草等花卉為輔,形成色彩豐富、形態多樣的植物群落。色彩搭配上以紅色為主色調,用互補色搭配和三角形搭配,展現熱情、奔放、繁華的氛圍。
2.3.6 疏林草地區
疏林草地區提供多樣化的運動和娛樂設施,滿足不同年齡層次和興趣愛好的人群需求。疏林草地區以紫色為主色調,展現優雅、浪漫、時尚的氛圍。其利用現狀平坦地形和開闊視野,打造適合運動和休閑的空間。此區色彩植物以紫花風鈴木等色葉植物為主,以山桃草、狼尾草、柳葉馬鞭草等花卉為輔,形成明亮、鮮艷的植物群落景觀。
龍湖文體公園建設時注意植物的色彩搭配,因為其能夠在第一時間抓住觀光者的視線。如果只用一種顏色的植物,會顯得單調無趣。運用多種顏色的植物,會給觀光者帶來積極的心理聯想和豐富的視覺體驗。
例如,在雨水花園區(見圖2),植物的主色調是紫色和綠色,紫色和綠色是色相環中相隔120°的顏色,它們是一種分裂互補的顏色,可以形成很強的對比效果,吸引人們的注意力。紫色和綠色植物的交錯排列,可以形成明暗對比和冷熱對比,增加空間的層次感和立體感,讓雨水花園看起來更有深度和層次感。紫色是一種冷色調,給人以優雅和神秘的感覺。綠色是一種暖色調,給人以自然和生機的感覺。冷熱對比可以增加空間的溫度感和情感,讓雨水花園看起來更加有氣氛和魅力。在雨水花園中,紫色和綠色的植物色彩搭配還可以起到突出生態主題、營造優美環境的作用[6]。例如,欒樹可以形成優美的樹冠,梭魚草、風車草、水竹芋等可以形成絢麗的花海等。
圖2 龍湖文體公園雨水花園區設計效果圖
色彩植物是風景園林設計中的重要元素,其不僅能夠美化景觀,還能夠表達設計師的創意和情感。筆者以龍湖文體公園的設計為例,介紹了色彩植物在風景園林設計中的應用方法和效果。筆者通過研究,得出以下結論。①色彩植物景觀相關理論知識可以為風景園林設計師提供指導和參考,幫助設計師更好地選擇和搭配色彩植物,以達到美化景觀和表達情感的目的。②設計師應根據不同的空間形態和結構特點,以及不同的設計目標和效果,合理選擇和搭配色彩植物。③設計師應根據不同的場所特點和主題風格,對色彩植物進行差異化和個性化的設計,以營造出與場所相呼應的植物景觀,進而增強人們在不同場所下的情感體驗和視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