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樂妤

從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材料學博士畢業后,林小鋒一直在思考如何運用自己所學,為社會創造價值。2016年,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巴黎參加了“贏在蘇州”國際精英全法創業大賽。這次大賽,讓他將目光投向國內膜材料行業。
就在那時,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他與蘇州工業園區的緣分也就此埋下。隨后的半年時間里,他為了創業夢奔走在國內各地,也接觸了不少城市,包括深圳、南京、蘇州、廈門等地,最終,他選擇了蘇州工業園區,并在蘇州納米城扎下了根。
在“贏在蘇州”國際精英全法創業大賽上,林小鋒萌生了創業的想法,也是因為這場比賽的承辦方法國海外留學人員創業者協會的幫助,林小鋒來到蘇州考察。在他看來,很多考察都是走馬觀花,并不能在短暫的時間里深入了解一座城市,但意外的是,林小鋒在園區招商人員的身上,看到了園區的專業、實力和潛力,從而對這里充滿期望。
“最終拍板決定在園區創業,還有幾個重要因素,一是我們確實很喜歡蘇州這座城市,二是蘇州工業園區創業環境、配套服務跟其他城市相比都有獨到之處,園區整體的創業環境、產業鏈上下游配套,對創業者來說非常理想?,F在回看,我們當時的判斷是正確的。”
2017年2月17日,這個日子對于林小鋒來說,是會銘記一輩子的日子。這一天,蘇州普希環??萍加邢薰菊匠闪??;貞浧鸪闪⒅酰鮿搱F隊僅有三人,每個人都身兼數職,林小鋒既是研發又兼顧生產、組裝,事事都要親力親為。
當時,國內膜行業需求巨大,涌現出一大批企業,他們大多引用國外的技術,同質化競爭嚴重。惡性價格戰下,膜產品的毛利越來越低,“劣幣驅逐良幣”現象由此產生。與此同時,這些企業的研發投入跟不上,國內膜材料技術發展跟國外差距也越來越大。因此,創立之初,普希環保就瞄準高端特種膜材料,以科技創新為出發點,深耕技術研發,雖然前期投入多時間久,但林小鋒有信心,與其他公司形成錯位發展。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蘇州納米城西北區1棟500多平方米的空間,承擔著普希環保實驗室、廠房、辦公等不同功能。也就是在這幾間普通的辦公室里,林小鋒和他的團隊不斷完成技術的攻關,突破多項關鍵瓶頸技術,讓國產高端特種膜在市場穩穩占據一席之地。
2018年,普希環保成立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其自主研發設計國內首條TFN納米復合薄膜涂布產線建成并率先實現量產,成為國際上為數不多的特種膜供應商之一。其中高選擇性納濾復合膜及高端特種分離膜性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加速了我國高端膜技術打破國外壟斷,實現國產化替代。
2019年,普希環保新一代TFN膜產品成功替代了蘇伊士等寡頭公司的壟斷產品,成為包括多家上市環保工程公司的國產替代首選品牌??梢哉f,林小鋒從零起步,以專業、專注譜寫了高分子薄膜材料技術研發與產業化的序章,實現了高端膜中國智造新高度。
經過七年的摸索耕耘,現如今普希環保的運行早已進入正軌,也在國內國際市場逐漸嶄露頭角,服務了中石化等客戶,實現累計近億元銷售。公司目前占地3000多平方米,30多人的團隊駐扎在蘇州納米城,此外還有30多位銷售人員布局在全國各地。
建設產業創新集群,產業是動力、城市是空間、人是主體。在中環附近有這樣一個納米產業集聚地,將像林小鋒這樣的產業人才集聚在一起,在這個物理空間里,創業者們常常聚在一起交流,碰撞出合作的火花。就拿隔壁的蘇州蘇納光電有限公司來說,物理的距離讓大家知悉彼此的需求,普希環保與蘇納光電自然也就達成了良好的合作關系。
也正是在蘇州納米城這樣一個“大家庭”里,普希環保有機會參加中國國際納米技術產業博覽會,會議期間,蘇州納米城積極為企業牽線搭橋,給普希環保和海爾研發部提供了交流合作的機會。
林小鋒坦言,身處蘇州工業園區這個大的生態圈內,普希環保受益頗多。在接觸了園區眾多生物醫藥企業后,2022年,普希環保成立生物醫藥事業部,為生物醫藥前沿企業其提供定制化產品服務,這將是接下來普希環保的重點布局方向。
高端特種膜應用廣泛,小到家用凈水,大到工業零排放、純水凈化、海水淡化、特種分離等等均有涉及。目前,普希環保主要給大型工程公司、環保公司提供膜整體解決方案,通過膜材料、膜技術、膜應用等整體服務輸出,幫助不同行業領域的企業以最低的能耗實現廢水的處理與再利用并賦能分離純化生產工藝。
以城留人、以人興城?;貒鴦摌I的這幾年里,林小鋒深刻感受到了國內對于人才的重視,他還入選了國家重大人才工程引進計劃、江蘇省“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引進計劃”、姑蘇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及金雞湖領軍人才計劃等。
作為一名創業者,這些頭銜對林小鋒來說不僅是榮譽,更是實打實的幫助。剛回國的時候,林小鋒直言人生地不熟,沒有自己的交際圈,除了實驗室也沒多少業余生活。園區人才辦組織了人才籃球隊,定期定點組織人才一起打籃球,籃球切磋之余,大家也會交流創業過程中遇到的難題。
為了解決海歸人才的后顧之憂,園區就業的海歸其子女可以就讀蘇州工業園區海歸人才子女學校,此外,領軍人才以及親屬在看病就醫方面也得到了許多便利。林小鋒還告訴記者:“我就住在納米城附近,每天通勤都很方便,開車二十分鐘左右,騎自行車上班的話更快,十幾分鐘就能到公司,走路也只需要半小時。我們都不喜歡天天堵車,高效的生活更適合創業者。”
在園區生活工作的這幾年,林小鋒感受到了園區在產城人融合方面的非凡魅力。他說:“普希的成長壯大離不開園區優渥的創新土壤。這里的開發建設借鑒了新加坡模式,對海外歸國人才尤其友好;同時園區還擁有完善的產業上下游配套以及人才資源。我們希望以此為據點,不斷做大做強品牌,堅持初心,以技術創新為驅動,持續提升產品質量,以極致的服務打響高端膜中國智造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