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暉
被循環經濟激活的綠色動能煥新著這里的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空間格局。
董家口,從海上要沖到繁華漁港,再到如今的樞紐巨港,每次變遷都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2013年,國家發改委正式批復《青島董家口區域循環經濟發展總體規劃》,明確要求“把青島董家口區域打造成區域經濟優化發展的典型示范”。
隨著董家口化工產業園發展帶來的機遇,高端化工新材料產業在董家口經濟區接續布局、集聚發展。最新數據顯示,在今年1-10月份,董家口經濟區化工產值達236.7億元。
比亮眼數據更難能可貴的是增長方式,被循環經濟激活的綠色動能煥新著這里的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空間格局。
走進“花園式”的化工園區
干凈整潔,郁郁蔥蔥,這是走進金能化學(青島)有限公司董家口基地后的第一印象。走進工廠,映入眼簾的是長長的化工管廊。管道與裝置相互交織,高聳入云,猶如一條游龍蜿蜒,矗立灣邊……這是金能化學一期裝置現場。不同于人們對化工廠黑煙滾滾、異味刺鼻的刻板印象,金能集團給人們帶來了“花園工廠”的新觀感。
“我們眼前這套擠壓機設備自德國進口,技術非常成熟。”金能化學聚丙烯工藝副主任屈文博告訴記者,在一期聚丙烯裝置內,大的機組有6臺;規模較小的機泵、壓力容器有70多臺;壓力管道有800多條。而如此大規模的裝置現場僅需6名外操。“在一期投產裝置中,聚丙烯年產能45萬噸,綠色炭黑年產能48萬噸,丙烷脫氫90萬噸,都是世界級規模。”
據了解,正在施工的金能化學二期主要建設90萬噸/年丙烷脫氫裝置、2×45萬噸/年高性能聚丙烯裝置,預計今年年底建成投產。屆時,將與一期裝置“珠聯璧合”,一躍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丙烷脫氫基地和全國領先的聚丙烯生產基地。
這意味著,在當下全國各地如火如荼的丙烷脫氫產能“競賽”中,西海岸新區將以“一馬當先”的姿態率先投產并迅速拉升產能,在丙烷脫氫制丙烯這一新興產業領域率先搶奪下一席之地。
在生產工藝方面,金能化學引進當下世界先進的美國魯姆斯丙烷脫氫制丙烯工藝和意大利巴塞爾技術。工廠的自動化、智能化水平也位居行業前列,在聚丙烯智能立庫,產品出倉、包裝、碼垛、裝車全部由智能機器人操作,年產90萬噸丙烯的丙烷脫氫裝置每班只需要12名工人操作。
沿著丙烯產業鏈繼續向下游拓展,金能化學規劃了三期項目,不斷強化產業鏈帶動,助力高端化工新興產業加速增量崛起。此外,金能化學還將同步利用鄰近的沐官島周邊棋子灣海域灘涂,建設海上光伏發電,為新材料高端化工提供清潔能源替代,節約能耗指標,減少二氧化碳和污染物排放。
三期項目建成后,項目總投資將達到505億元,年產值達到524億元,形成“C3+C4+光伏+氫氣”綠色低碳高端化工產業鏈,助力青島高端化工產業向世界一流水平邁進。
青島企業爭搶“雙碳”賽道
綠色,是發展的地基。2022年12月,青島市提出未來三年青島市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總體要求、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對于山東經濟龍頭青島來說,“雙碳”是任務,也是機遇。尤其是高端化工領域,更在著力打造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下的“青島樣板”。
“化工行業不可避免的‘三廢,也就是廢氣、廢水、廢固,是金能最關注的問題之一。”據屈文博介紹,金能化學廢水的外排指標遠低于國家排放標準,保證合格排放;廢固產生量少,均由有資質的危廢處理單位處理;廢氣方面,排放口均設置在線監測儀表,實時監測排放數據,操作人員認真監盤,確保達標排放。
在加速布局丙烯全產業鏈的同時,近年來,金能化學向綠而行,不斷構建和完善循環體系,推動節能減排降耗,打造綠色化工新標桿。以丙烷脫氫裝置為例,該裝置產生的富氫尾氣通過管道輸送至炭黑生產裝置,作為炭黑反應爐燃料;炭黑產生的尾氣送至尾氣鍋爐生產高溫高壓蒸汽,輸送至丙烷脫氫裝置作為壓縮機驅動動力,余熱余壓繼續轉化為電能,供裝置使用。
“雙碳”之下,越來越多的青島化工企業向“綠”而行,在“雙碳”新賽道上爭奪更多主動權。
作為有著70多年發展歷史的化工企業,海灣化學見證了青島化工產業的轉型騰飛。早在2010年,海灣化學抓住青島產業結構和區域布局調整的契機,以“技術國際化、裝備大型化、環境生態化、管理現代化”的“四化”理念為引領,啟動了整體搬遷轉型,邁向綠色、低碳、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目前,海灣化學聚氯乙烯、燒堿、苯乙烯、聚苯乙烯等主要產品的生產工藝都是在引進世界先進工藝路線基礎上重新消化吸收形成,保證了生產源頭的綠色、低碳。
憑借優異成績,海灣化學獲評國務院國資委“創建世界一流專精特新示范企業”、工信部、中石化聯合會“綠色工廠”、中石化聯合會“全國石化行業最具社會責任企業”、山東省國有企業“對標提升行動標桿企業”、新一代“青島金花”培育企業、青島市最具影響力企業,燒堿產品連續多年獲評工信部、石化行業能效“領跑者”第一名、水效領跑者標桿等榮譽。
未來,海灣化學將堅持“橫向耦合、縱向延伸、循環鏈接”原則,大力深耕“高端石化產品、乙烯基聚合物、硅化物、先進環氧復合材料”等優勢產業鏈,重點推進雙酚A、環氧氯丙烷、環氧樹脂等增量項目建設,錨定國際一流、國內領先目標,加速打造以高端新材料、復合材料為主的具有較強競爭力和重大影響力的全產業鏈化工基地。
區域聯動實現產業蝶變
如何才能綠色可持續?董家口經濟區交上了一份“滿分答卷”。
高端化工新材料產業是西海岸新區的優勢主導產業之一,已有規模以上企業211家,涵蓋石油加工、有機化學原料制造、合成橡膠制造、化工中間體和專用化學品制造等行業。當前,董家口經濟區更是集聚了海灣化學、金能化學、青島特鋼等一批龍頭企業,已入駐高端化工及新材料產業鏈企業31家,投產企業10家。
經濟區的優勢在于,產業的集聚帶來上下游緊密的聯動和耦合。在制造業領域,龍頭項目往往能夠產生“一帶多”的產業鏈帶動效應。高端化工新材料產業不僅要向高端進階,更要提升產業鏈的延伸、帶動能力,塑造集群化發展的產業新生態。
圍繞更智能、更綠色、更標準的發展目標,近年來,西海岸新區圍繞“鏈主”企業,打造出一批高端化工優勢產業集群,培育出一批高端化工領軍企業,擁有青島煉化、海灣化學、賽輪集團和雙星集團等市級“鏈主”企業以及麗東化工、益凱新材料、惠城環保科技等骨干企業。而在董家口經濟區,正圍繞“鏈主”企業,大力實施延鏈補鏈強鏈行動,初步形成以海灣化學、金能化學、益凱新材料為代表的乙烯、丙烯、碳四產業鏈和高端專用化學品產業鏈。
董家口化工產業園在園區互供、互利、互惠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以金能化學為例,金能化學從一路之隔的青島特鋼采購生產炭黑所需的煤焦油,生產的炭黑產品供給一路之隔的青島雙星以及同在西海岸新區的賽輪等輪胎企業,高性能聚丙烯產品供應周邊汽車配件、家電、包裝、醫療器械等企業作為生產原料,所產的氫氣又能為下游企業提供綠色資源。此外,每年從青島港液化碼頭上岸的200多萬噸丙烷,對港口航運和物流產業也有巨大的帶動作用。
聚點成鏈,聚鏈成群。下一步,董家口經濟區將繼續推動產業“強鏈補鏈延鏈”,強化企業協同,推動園區間、企業間、企業內部產業聯動發展。位于黃海之濱的董家口,一場綠色變革正在悄然布局、縱深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