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
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是教育教學的重要目標,而學習場景的創設,能夠更好地應對學生思維培養中存在的問題,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學習場景語境下開展的活動被稱為場景學習,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通過場景的轉化、建構等手段,打造場景思維下的探究型課堂,增強學生學習的實效性。為此,筆者將主要闡述基于場景思維實施探究型課堂教學的相關策略,旨在為教師設計課堂情趣點、連接點提供參考。
杜威曾經提出“學習就是要學會思維”的觀點。場景思維下的探究型課堂更加符合學生思維的特點,是推動學生思維多元發展的主要抓手。基于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善于通過創設場景,打造探究型課堂,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促使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學習,從而增強教學效果。
一、基于場景思維的探究型課堂教學的意蘊
在以場景思維為導向的探究型課堂教學中,教師將探究式學習作為主要教學手段,以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為目的來選擇與確立主題,在教學實踐中創設相應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在自主發現問題、操作實驗等系列活動中,習得知識,強化能力,達成學生全面發展的目標。具體而言,基于場景思維的探究型課堂教學的意蘊如下。
(一)尊重學生主體地位
學生始終處于場景學習的中心位置。場景學習理論提倡主體教育,反對工具教育;注重發揮學生的自主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反對壓抑、束縛學生;倡導以啟發、引導等形式讓學生表達自身的學習需求,并為學生創設民主、和諧且寬松的教育環境,旨在讓學生進行探究式、自主式的場景學習,最終提升思維品質。
(二)指向思維發展
基于場景思維的探究型課堂要求一切學習活動都要從學生當前的認知思維水平出發,將推動學生的思維發展、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作為終極教育目標。在構建場景學習模式時,教師需要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歷的差異性。教師還要在場景思維下的學科教學活動中,增強創設學習場景的能動意識,清楚創設場景的核心目的,在場景學習中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三)增強教學多樣性
基于場景思維的探究型課堂的出現,豐富了基礎學科教學中場景學習的相關理論。教師在基于場景思維的探究性課堂中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在多樣化的場景學習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增強教學多樣性,這是對課堂教學轉型的一次有效嘗試。
二、基于場景思維的探究型課堂的教學策略
(一)學習機制革新,組建概念班
在基于場景思維的探究型課堂教學中,為了啟發學生的思維,進一步讓學生適應場景學習,學校可以在探究學習的理念下組建概念班,即全校所有學生均是概念班的一員且扮演“探究者”的角色。概念班可以是原有班級,也可以打破原有班級建制重新組建。在此基礎上,學校可以組織教師以“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為目的,設計包括情感、思維、知識等維度的概念班系列探究型場景學習課程。比如,針對語文學科,可以設計“金童話”(寫作研究班)、“悅讀會”(閱讀研究班);針對數學學科,可以結合學校珠心算特色,組建“珠算研究班”。針對低年級學生,可以組建“速算研究班”;針對高年級學生,可以組建“哥德巴赫的1+1”研究班。此外,學校還可以組建“e時代”(信息技術學科)、“小小外交官”(英語學科)、“彩色世界”(美術學科)等特色概念班。同時,學校要組織教師為這些概念班編寫相應的校本教材。
在以場景思維為指向的概念班系列探究型課程實施過程中,學校應重視課表、課堂和活動,還要關注教材、教師、課時和評價。在實施一兩個學年之后,學校可以打破分年級設立課程的模式,轉向“混齡編班”模式。學校可以將每周四中午的午讀課設置為概念班的“求索課”,并在新學期開始時讓學生依據個人意愿選擇感興趣的概念課程。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參與度,讓每名學生在探究型課堂中均成為探索者,在參與實踐探索中促進其思維品質發展。
(二)學習環境重構,創設多樣化學習場景
環境不等同于場景,只有當環境中產生了人與環境、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才能稱之為場景,進而形成學習場景。因此,從場景思維視角出發,學校可以根據探究型課堂教學的需求重構校園環境,將其建成一個場景學習新時空,使“線上+線下”“室內+室外”模式均支持以探究型課堂教學為手段的場景學習。
例如,在新課標大力提倡勞動教育的大趨勢下,學校可在校園一角建設勞動基地,指導學生種植果蔬、花草,讓學生在勞動場景中學習勞動技能,體會勞動艱辛,懂得勞動價值。筆者所在學校是江蘇省珠心算實驗學校。為激發學生對珠心算學習的興趣,學校開放了珠心算專用教室,在校園一角創設了珠心算文化墻。這樣不僅讓學生對學校形成了“獨家記憶”,還啟發了學生的思維,使原本的校園環境成為學生進行探究學習的重要“教科書”。同時,學校各班級創設了具備班級文化特色的場景學習角。由此,原本的校園景觀成為啟發學生思維的無形課程。除此之外,學校可以鼓勵教師走出校門,與社區、企事業單位合作共建場景學習基地,使校外場地為探究性課堂教學服務,為學生的發展服務。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超市認識小數、到銀行練習口語交際、到博物館開展藝術教育等。
(三)學習方式改革,在場景中高效學習
在以場景思維為導向的探究型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要積極變革教學方式,帶領學生在場景中高效學習。
首先,在場景中學習,讓場景成為載體。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將學習場景作為平臺或載體,靈活運用不同的生活化、教學化場景,利用場景中的各種事物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由此啟發學生開展一系列的學習思維活動,從而使學生建立自己的認知體系。在場景學習中,教師不僅要將場景事物視為學生的認知對象,還要將場景視作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的一大誘因。如教師可以結合校本課程和實際學情,創設“我是少年錢學森”“小飛羅哲學”等系列學習場景,依托學習場景的創設實現環境和思維之間的有機整合,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發展。
其次,利用場景學習,讓場景成為工具。學習場景是推動學生社會性發展的重要平臺,也是發展學生多元思維的有效手段。高質量的場景需要高質量的探究活動作為支撐,若學生只是在場景中走馬觀花,這樣的場景學習是遠遠不夠的,而且與探究式教學的要求不符。在以場景思維為基礎的探究型課堂教學中,教師創設的學習場景應先讓學生感到好看、好玩,然后讓學生主動進入相應的場景之中。該過程的核心任務是學習,即要以問題或項目為導向組織學生動手動腦。有效的場景學習注重學生的真實體驗,在場景活動中,學生不只用腦思考,還要用眼觀察、用耳聆聽、用嘴表達、用手行動、用心感悟。比如,在思維探究型課堂“日歷中的年、月、日”中,教師可以創設“生日派對”的場景,營造濃郁的生日氛圍,在此基礎上再創設“我的生日,你猜猜”“熱愛家庭生活”等場景,引導學生在探究中了解年、月、日的概念及三者之間的關系。總之,探究型課堂的生命力源自學生對事件、事實的體驗與感受,源自學生對問題的思考與好奇,更源自學生各個觀點之間的碰撞與認同。教師要竭盡所能地創設支持學生思考、實踐、交流及探索的場景,組織學生親身體驗及感悟。
最后,場景本就是學習,創設場景的過程便是學習的過程。場景思維下的探究型課堂需要學習者做到人、身、思、意均在場景,同時,場景的創設過程也是學習的過程,教師應讓學生主動參與場景創設,且在這一過程中完成學習。在基于場景思維的探究型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明確以下兩點。一是教師要和學生共同創設學習場景,即學習場景不只是學生學習的場所,更是學生參與建構的最終結果。二是學生不應局限于在場景中學習,教師還要重點培養其場景學習的綜合能力。特別是針對小學高年級學生,教師要有意讓學生在探究型課堂教學的場景學習中發揮主體作用。具體而言,教師首先要明確場景學習的主體是學生,要讓學生自由選擇探究學習的伙伴,通過更加靈活多變的組織形式讓學生融入學習。其次,教師要讓學生自主選擇探究學習任務,即以感興趣的內容為基礎開展探究性學習,以引導學生在場景學習中發現、分析并解決問題。最后,教師要讓學生自主安排探究學習路徑,讓學生選擇適合個人情況的學習方法或問題解決途徑,以增強其主體意識,實現開放性學習。總之,教師要充分利用探究式學習、體驗式學習、操作式學習等,豐富學生的學習方式,真正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結語
在場景思維下的探究型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掌握探究型課堂教學的基本內涵和創設要求,逐步探索基于場景思維的探究型課堂教學模式,形成促進學生能力素養綜合發展的相關策略與完善機制。與此同時,教師要改變以往的學科教學思維,采用兼具規律性認識與較強操作性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從而為教育教學改革提供動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關鍵能力,進而開創“立德樹人”要求下的教育教學新局面。
(作者單位:
江蘇省昆山市玉山鎮司徒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