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麗君
摘? 要:今年是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提出10周年。10年來,中國積極踐行親誠惠容理念,全面發展同周邊國家的友好合作關系,走出了一條睦鄰友好、合作共贏的光明大道,成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的亮麗風景,為亞洲的穩定、繁榮、發展貢獻了中國力量。9個邊疆省區始終牢記在我國對外開放大格局中“國之大者”使命,也在爭當踐行親誠惠容周邊外交理念的“排頭兵”和“先鋒隊”,為我國的邊疆安全、穩定、繁榮發展貢獻各自的力量。
關鍵詞:親誠惠容? ? ?對外開放? ? ?內蒙古
一、踐行親誠惠容周邊外交理念,成果豐碩
作為北疆大省區,首都“護城河”,內蒙古黨委、政府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內蒙古的殷殷囑托,立足內蒙古在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的定位,踐行親誠惠容周邊外交理念,借助“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平臺,深度融入“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不斷完善與俄羅斯和蒙古國的合作機制,在基礎設施建設、人文交流與合作、政策溝通等方面取得可圈可點、可喜可賀的成績。內蒙古與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貿聯系,對外貿易得到較大發展。“內蒙古對外貿易進出口總額由2015年的792.5億元(人民幣)增加到2020年的1043.3億元,年均增長5.7%,高于全國平均增速0.2個百分點。5年間,內蒙古對外貿易進出口總額累計實現4889.2億元,比 ‘十二五時期增長26.1%;其中,出口、進口總額累計分別實現1730.8億元和3158.4億元,分別比“十二五”時期增長12.5%和35.0%。隨著內蒙古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合作潛力不斷釋放,2019年創出歷史新高,達1097.8億元。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下,全區外貿進出口總額出現回落,同比下降4.9%,但仍保持在千億規模以上。”①2023年前5個月的對外貿易進出口總值757.8億元,同比增加38.4%,口岸貨運量攀升,各類對外開放平臺高質量發展。②3年疫情內蒙古的二連、滿洲里、甘其毛都口岸一直保持“貨通客停”,保障我國對俄羅斯和蒙古國的貿易往來,“中歐班列”成為一道重要的對外運輸通道和貿易“保障線”,為服務保障全國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做出了重要貢獻。
未來,內蒙古應以國務院印發《關于推動內蒙古高質量發展奮力書寫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的意見》(簡稱《意見》)為引領, 完整、準確、全面貫徹親誠惠容周邊外交理念,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推動向北開放重要橋頭堡提質增效,升級擴版,繼續在服務國家發展大局中展現內蒙古擔當與作為,爭做向北開放的新模范。
二、深刻領悟親誠惠容周邊外交新理念的精髓要義
2023年10月24日,國務委員、外交部部長王毅在紀念親誠惠容周邊外交理念10周年國際研討會開幕式上,詳細闡釋了“親誠惠容”周邊外交理念,以“親仁善鄰、以誠相待、互惠互利、開放包容”為主的內涵外延,是中國周邊外交政策的延續,在堅持“與鄰為善、與鄰為伴和睦鄰、安鄰、富鄰” 基本方針基礎上,更進一步深化同周邊國家的友好合作和利益融合,構建和平安全薪火相傳、合作共贏成果普惠、開放包容理念光大、融合共生潮流浩蕩的新發展格局。在我國14個接壤陸地國家中,俄羅斯和蒙古國是與我國邊界線最長的國家,是我國北疆安全穩定的重要外部環境。內蒙古是與上述兩個國家同時接壤的省區,處在我國向北開放的最前沿,戰略地位十分重要,“保證北方邊境的安寧是黨中央對內蒙古的要求”。使命重大,責任重大。內蒙古在推動與俄羅斯和蒙古國在各領域合作過程中,深刻領悟黨中央親誠惠容周邊外交理念的精髓要義,統籌好安全與發展的關系,以國務院印發的《關于推動內蒙古高質量發展奮力書寫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的意見》為指導,既要高質量融入“一帶一路”和中蒙俄經濟走廊,在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方面提質增效,高質量完成當中要賦予內蒙古的“五大任務”,又要維護好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在支撐保障全國高質量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爭做邊疆省區對外開放的新模范。
借助《中蒙俄經濟走廊合作規劃綱要》延期5年的重要時間點,高效落實習近平總書記2023年6月視察內蒙古的講話精神,與蒙古國,特別是毗鄰地區的“生態國際合作”,將內蒙古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態治理的成果經驗推進到蒙古國南部地區,對接蒙古國“10億棵樹”計劃和“六大復興計劃”,攜手建立地方合作機制,更多惠及比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做好對蒙古國和俄羅斯比鄰地區親仁善鄰工作,培育守望相助共建家園的共同體意識。
三、精準研究新形勢下俄羅斯與蒙古國內政外交,尋找新機遇、新抓手、新著力點
作為與俄羅斯和蒙古國同時毗鄰的省區,內蒙古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構建、高質量參與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加快建設以滿洲里口岸為節點,內連大連港、秦皇島港和東北地區至歐洲向北開放東通道,以二連浩特口岸為節點,以中蒙俄中線鐵路為支撐,內連天津港和京津冀,外接俄蒙至歐洲的向北開放中通道……推動與蒙古國、俄羅斯在農林牧漁、能源礦產、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合作。加強與蒙古國等周邊沙源國家在沙塵監測與綜合治理、生態環境與生態修復等領域的技術和項目交流合作”,以及高質量完成“五大任務”,“打造成我國向北開放重要橋頭堡,形成聯通內外、輻射周邊,資源集聚集散、要素融匯融通的全域開放平臺”,發展泛口岸經濟等均離不開蒙古國和俄羅斯及其毗鄰地區的參與。借助地緣、人文等比較優勢,高度關注俄羅斯和蒙古國的發展戰略是內蒙古義不容辭的責任和應盡的義務,也是內蒙古尋找與俄蒙新合作領域,搭建新合作平臺的最佳時機。
在疫情和俄烏沖突疊加影響下,俄羅斯和蒙古國都在調整各自的內政外交和對外合作發展戰略。兩國都已經看到,中國是其經濟振興發展的重要“助力器”。特別是俄羅斯,已經將遠東和西伯利亞地區再次作為俄羅斯經濟振興的“動力源”。普京2023年9月在出席“東方經濟論壇”發表講話時時明確指出,“遠東地區的發展是俄羅斯絕對優先事項,不是我的優先事項,甚至不是政府的優先事項,而是整個俄羅斯面向21世紀的優先事項。因為這是一個人口稀少但潛力巨大的廣袤地區……我們將加強飛機制造、造船業,我們將在多個領域發展工業。”①俄羅斯海關遠東局發布數據顯示遠東地區與中國的貿易關系呈現新的特點,“2023年1-9月,通過外貝加爾斯克口岸從中國進口新車數量增加3倍,數量達40320輛,包括自卸車、客車、裝載車、拖拉機、筑路機、起重機等。”②未來,俄羅斯,特別是遠東和西伯利亞地區的基建項目,制造業領域,尤其是新能源技術領域都需要對外合作,是內蒙古參與的重要機遇之一。
此外,俄羅斯遠東自然環境較好,野生藥材種類較多,是我國傳統醫藥高質量發展必不可少的原材料。內蒙古中蒙醫藥企業可以和俄羅斯相關企業、科研單位合作,就道地藥材加工開展深度合作,建立中醫藥海外研制中心,構建“現代農牧業+生態環保+綠色產業”發展模式,解決我國道地藥材供應鏈、產業鏈斷鏈瓶頸問題,同時也可促進俄羅斯遠東農業、畜牧業等綠色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以實際行動落實親誠惠容周邊外加理念。
受俄烏沖突影響,蒙古國通過俄羅斯與歐洲的通道和貿易往來被阻斷,尋找新的貿易通道成為蒙古國政府的現實問題。通過我國的陸港通道,借港出海,走向世界,擴大對外貿易伙伴成為蒙古國政府面臨的現實問題,也是愿景和遠景之一。目前,中蒙13個陸路口岸中的9個位于內蒙古與蒙古國的毗鄰接壤地區,4個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2023年8月21日,中蒙邊境口岸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就30多個議題交換意見,達成42項共識,其中與內蒙古磋商議題20項,達成共識27項,可見這些口岸不僅在國家關系中占據重要地位,同時也反映出內蒙古在中蒙口岸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口岸建設對內蒙古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構建開放大通道建設,加快開放型經濟,區域協作互動,打造沿邊開放新高地具有積極作用,同時也是踐行親誠惠容周邊外交理念的重要場地。目前,中蒙最大陸路口岸二連——扎門烏德經濟區建設面臨蒙方生態環境惡劣而推進步履維艱的困境。中蒙應首先借助蒙古國“10億棵樹”計劃,對接其“口岸復興計劃”著手口岸生態合作,構建綠色口岸、環保口岸,以及綠色邊界線,為我國生態安全屏障再筑綠墻,同時也協助蒙古國實現其“雙碳目標”,以實際行動惠容蒙古國邊疆地區,達到親望親好,鄰望鄰好的睦鄰合作目的。
四、借助地緣優勢,主動對接俄蒙,構建“互嵌式”發展模式
我國周邊外交的戰略目標,就是全面發展同周邊國家的關系,鞏固睦鄰友好,深化互利合作,努力使周邊同我國政治關系更加友好、經濟紐帶更加牢固、安全合作更加深化、人文聯系更加緊密。盡管俄羅斯和蒙古國是與我國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國家,但受歷史觀、價值觀、意識形態等多種因素影響,三國始終沒有走進一個共同的合作平臺,彼此的好感度、互信度非常脆弱,尤其是蒙古國。在發展中蒙雙邊關系時,始終在“國家安全與經濟發展”的二維空間搖擺,希望用“第三鄰國”的支點平衡與中俄關系,平衡安全與發展的關系。
俄羅斯借助地大物博的天然優勢,始終保持“我有能源我做主”的“獨立一極”。面對美歐多輪多次加壓制裁,仍然在“靠資源自救”,有一種世界離不開俄羅斯的“傲慢”。盡管俄羅斯和蒙古國在面對中國崛起的“國民心理”截然不同,但都承認中國技術、中國速度,認同中國的發展理念。這是內蒙古參與俄蒙合作的比較優勢條件之一。俄羅斯副總理,遠東聯邦大區全權代表特魯特涅夫在2023年“東方經濟論壇”召開期間指出,遠東未來需要大力發展基礎設施,實現東部鐵路運輸網的現代化,提高港口的轉運能力。談到俄羅斯創建國際超前發展區時強調,這應該是一種新模式,最大限度地適應與俄羅斯聯邦合作的國家的需求。①蒙古國“六大復興計劃”與國務院《意見》中的“大通道建設”“區域協同互動”發展規劃以及內蒙古“十四五”發展規劃內容高度契合。為高質量完成“五大任務”,自治區應主動對接蒙古國和俄羅斯的地區發展規劃,借助《中蒙俄經濟走廊中期合作綱要》延期5年時機,重新梳理其中的內容,在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基礎上,力爭在俄羅斯和蒙古國開辟“高新技術”新領地,例如,蒙古國達爾罕市、額爾登特市都是蒙古國僅次于首都的較大城市, 其傳統產業的升級轉型需要資金、技術支持,內蒙古包頭、鄂爾多斯、呼和浩特等城市都可以通過“友城”模式,予以新產業援助,新技術合作,實現《意見》中“推動與蒙古國、俄羅斯在農林牧漁、能源礦產、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合作。加強與蒙古國周邊沙源國在沙塵源監測與綜合治理、生態環境與生態修復等領域的技術和項目交流合作。”在合作過程中,內蒙古應主動對接國內其他省區優勢技術和人才,協同走進蒙古國,為蒙古送去新型產業技術、人才,建立“互嵌式”的合作模式。
五、建立三邊地方合作機制,推動合作行穩致遠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是一個開放性的全球合作機制,是建立在你情我愿的基礎上。正是這種開放性、包容性贏得國際社會的認可,吸引更多國家參與其中,成為各方逐漸認可的國際合作理念。但是,在與各國具體合作,與各種計劃、倡議和戰略對接中,還是需要尋找更有效的發展路徑。
中蒙俄的國情文化截然不同,發展理念不通。尤其是夾在中俄之間的蒙古國,一直處于調整國家安全與經濟發展“平衡木”上,一直拖延不加入俄羅斯主導的“歐亞經濟聯盟”和中國主導“上合組織”的理由就是擔心過度“依賴”這兩個國家。中蒙經濟走廊建設也是在三國元首的推動下緩慢進展。截至目前,中俄、中蒙、俄蒙具有雙邊合作會晤機制,尚未形成推動《綱要》進程的三邊合作機制,特別是總理、副總理級別的會晤機制,缺少對三國地方、部門、行業合作“精耕細作”的實際指導。例如,由于制裁,銀聯卡、人民幣在俄羅斯使用受限,只能使用盧布購物,使用俄羅斯的結算體系。人民幣如何落地俄羅斯,盧布匯率的不穩定性也是投資的風險之一,如何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國家層面推動,保障地方和民營企業合作進入良性循環。
六、借助人文基礎優勢,培養專業人才
人才是第一生產力。沒有高精尖的綜合人才做支撐,創新合作難以行穩致遠。內蒙古曾經是基里爾蒙古語、俄語的教育大省,人才儲備非常多,但目前 “漢俄”“漢蒙(蒙古國使用的西里爾蒙古文)”人才,特別是高素質的專業人才匱乏成為制約中蒙、中俄,乃至中蒙俄區域合作的關鍵性因素之一。自治區可以建立“中蒙俄經濟走廊”專業人才網絡平臺,建立人才數據庫服務體系,方便企業和其它機構尋找合適的人才,同時也可以幫助專業人士尋找合適伙伴或者發展平臺。
其次,與俄羅斯和蒙古國聯合開展專項人才培養計劃,通過設置合作培養項目、公派、委托等方式鼓勵三國學生、專業人員相互進修、留學,提升俄羅斯 和蒙古國對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對“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的認知度,參與感、親切感,讓更多年輕人相互接觸,相互了解,認識真實的中國、俄羅斯和蒙古國,提高認同感,深切體會我國親誠惠容理念的精髓要義,與鄰為伴和睦鄰、安鄰、富鄰方針的持續性、穩定性,推進《綱要》和《意見》切實落地,達到與俄羅斯和蒙古國的利益融合,共同為推進走廊建設提質增速,為我國東北振興、俄羅斯遠東的繁榮發展、蒙古國的“新復興政策”提供新的助力。
“一帶一路”10年,已經從全球治理理念或國際合作倡議上升為各方逐漸認可的國際合作理念,可賀、可期、可盼。正如習近平總書記10月18日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所言,“堅持共商共建共享,跨越不同文明、文化、社會制度、發展階段差異,開辟了各國交往的新路徑,搭建起國際合作的新框架,匯集著人類共同發展的最大公約數。”中蒙俄三國在合作過程中,彼此著力點不同,關注點不同。中國以經濟合作為首要,俄羅斯和蒙古國以安全為首要。這種不對稱發展觀影響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深度發展,需要在親誠惠容周邊外交理念指導下,在保障國家安全的前提下進行合作,實現資源、人才、技術、資金的跨國家流動,保障彼此利益的最大化。
參考文獻:
[1]郭琦.外貿規模創新高 開放取得新進展[J].內蒙古統計,2021,(8).
[2]本報評論員.積極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N].內蒙古日報(漢),2023-10-26.
[3]本報評論員.共建“一帶一路”匯集著人類共同發展的最大公約數[N].人民日報,2023-10-21.
[4]南方日報評論員.眾人拾柴火焰高 互幫互助走得遠[N].南方日報,2023-10-19.
[5]李晗.傳達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近期重要指示精神[N].內蒙古日報(漢),2023-10-14.
[6]孫君宜.內蒙古礦業開發有新政[N].中國黃金報,2023-10-20.
[7]吳志成.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何以砥礪奮進[N].天津日報,? 2019-10-0.
[8]戴永紅,王儉平.生命政治學視角下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的全球治理——以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為研究對象[J].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7).
[9]李春林.守望相助 讓模范自治區的崇高榮譽永放光彩[N].內蒙古日報(漢),2019-09-14.
[10] 張全.“一帶一路”,期待新的“黃金十年”[N].解放日報,2023-10-19.
[11]周秀芳,章奎.踐行新理念,內蒙古的思路很清晰[N].內蒙古日報(漢),2021-01-28.
(作者單位:內蒙古自治區社會科學院? “一帶一路”研究所)
責任編輯:康偉